第469章 秘书处改革

原本的宫务厅有四大块的业务机构,分别是和行政有关的秘书处,情报处等,然后是和皇室产业,皇室财政支出有关的财务处,再过来则是和安保有关的侍从室,最后则是负责日常皇室事务,维持中华宫正常运转的诸多机构,比如医务处,内务处,宗内室等。

宫务厅的改革就是把这四大业务区分出来,并把其中几项独立出来!

比如说财务处的大部分业务,包括纺织科,机器科,船业科,兵工科等科室独立出来组建皇室资产管理处,而财务处原有的皇室度支科、采购科等科室则是留在财务处,并以这些科室为核心重建财务处。

财务处的改革影响自然是极大的,不过财务处涉及的业务到底还是属于皇室的私事,和内阁以及军方都没有多少关系。

但是接下来秘书处的改革就是和内阁有着极大的关系了。

宫务厅秘书处,这个看似名声不显的机构却是真正的核心权力部门,其运转模式是完全按照林哲的私人幕僚机构来运转的,在秘书处任职的那些秘书们兴许都是官场的小字辈,但是一个个实际权力都大的很。

比如秘书处里的人事科,他们插手的却是军政两届的高层人事,尽管他们没有什么决定权,但是一定程度上却是可以影响那些一省巡抚,布政使甚至军方的军长,师长们的人选。

又比如工业科,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影响林哲对国内的工业布局。

最近几年来,这个秘书处虽然名义上嫡属于宫务厅,但已经独成一格,由于秘书处里的那些秘书处们虽然政治地位较低,但是实权非常大,也就成为了帝国里诸多年轻官员们的首选之地,帝国官场里甚至把秘书处称之为帝国版本的翰林院。

因为最近几年在秘书处任职的秘书外调的时候,基本都是稳步高升,早年的民生科科长外放的时候。起步就是山东某道道员,如今更是已经被调任到了湖南担任布政使,成为了一省官场里的二把手。

由此可见,秘书处的一些实权职务。比如各科的科长们的前景有多么好了。

而最近两年组织部往秘书处安排人员的一些任命也是加剧了外人的这种影响,因为秘书处的秘书处除了那些普通科员秘书都是一些年轻人,比如那些国家雇员考试里的优秀者,刚回国的留学生外,一些科长。副科长的人选却都是那些被公认为有着重大前途的年轻基层官员,都是从各府知府、知州这一个层次里的地方官员里选拨。

要地方上的知府放在明清时代,那就已经是四员,后世里就是市长,已经是半只脚踏入了高层的人了。

而这个阶层里的佼佼者才能被调任到秘书处担任副科长、科长一职,由此可见在组织部的内定的职位等级里,秘书处的一个科长是比一府知府更高的,大体上是和副省级的道员相当。

由此可见,秘书处在帝国官场里的实际影响力有多大。

如今宫务厅进行改革,内阁那边最为关注的不外乎就是秘书处的改革了!

对于秘书处的改革。林哲要更为的慎重,首先就是把秘书处从宫务厅里直接独立出来,其名字由宫务厅秘书处改为‘宫内秘书处’,其办公地点依旧是在新华殿内。

仅仅是该名自然算不上是什么重大改革,秘书处的真正改革在于其内部的诸多科室的改组,秘书处原有大小科、室、组等各类机构十八个,几乎包含了军政所有事务。

而改组则是把其中一些科室进行合并,同时对一些同时处理军政事务的科室进行分离,比如人事科就是同时涉足军方人事以及内阁人事,这是需要进行分离的。

改组后的秘书处拥有一共十三个科室!

其中较为重要的科室有行政科。该科负责行政人事问题,同时兼任协调内阁各部,地方政府之间的矛盾事务。

此外还有军务科,该科主要向林哲提供所有和军队有关的建议。包括人事,具体战略战术,值得注意的是,该科的部门并没有任何现役军方将领任职,而是清一色的文官,之所以把军方人员派出出去。是因为林哲如果要军方将领向他提供任何军事建议的时候,直接通过统帅部就行了,用不着在秘书处设立一个单独的军务科。

军务科的存在,是让林哲从文官的角度来看待军事问题,因为很多时候,文官们对待一些战略军事问题的角度以及眼光和军方将领们的角度和眼光是完全不同的,而身为一个帝国的统治者,林哲需要来自不同角度的声音,如此才能够更好的做出相关决断。

比如说,某个时候军方内部打算举荐某个将领担任重要事务的时候,可能是因为这个将领有这个才华。但是如果是在军务部的那些文官眼里,将领自身的才华不才华都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造成的各种政治影响,比如会不会影响军方内部派系的平衡,会不会打乱帝国的整体战略部署。

免的帝国需要和平发展的时候,却是任命了一个好战,喜欢私自做出的将领担任前线某部队的主官,这样一个搞不好挑起和外国的战争怎么办?

又比如帝国和某国矛盾频繁,或者干脆是国内矛盾太多,需要一场战争转移矛盾以及民众视线的时候,你军方安排一个稳健的人担任关键职务,到时候还怎么找机会发动战争呢?

还有武器装备上,军方那边自然是希望武器越先进越好,但是秘书处军务科的文官们则是会考虑,如果采购某种装备的话,对国内的一些相关工业产业会造成什么影响?

是负面的还是正面的?

因为两者所处的角度不同,他们的看法有可能是截然不同的。

军务科之后,就是其他几个重要科室了,比如说经济科,这是负责国内经济事务的,包括工业以及农业经济还有商业经济等。还有矿务科,这是负责各类矿产的开采,钢铁冶炼,黄金、白银、铜等贵金属以及一些工业原料金属的开发工作。

宫务厅秘书处改组为宫内秘书处,其内部科室的调整对于林哲来说,只是为了更好的服务自己而已,不过对于下面的诸多官员来说意味着一场官场的震动,要知道改组的过程中,很多科室合并以及拆分,其中有半数副科长级别以上的秘书处官员被另行任用,此外从秘书处内部,从帝国官场的其他机构调任了年轻的精英人才担任新科室的科长以及副科长等重要职务。

这个过程里,自然是有人欢喜有人愁,也会发生一些外人喜闻乐见的官场政治斗争。

虽然林哲对整个帝政两届的掌控是有着绝对权威的,但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哪怕是林哲全力杜绝,但是也不可能杜绝官场里特有的拉帮结派等行为,这玩意就和民意一样,是属于堵不如疏的东西。

所以林哲虽然偶尔也会打压臣子们的拉帮结派等行为,但更多是他是坐着平衡的工作,当某个臣子的派系势力大了的时候,他就顺手推舟帮他们的政治对手一次,进而打压打压。

总之,就是不让内阁或者军方里出现一万之下?,万人之上的情况。

比如说文官体系里,毕余同和郭龙云就是彼此最大的政治对手,郭龙云身为经济大臣,而年初的时候林哲又是给他加了一个内阁协理大臣的头衔,一时间风头甚至有挑战毕余同这个内阁总理的迹象。

不过毕余同身为内阁总理,也是不甘示弱,通过推动移民屯垦以及其他施政的政绩,也是继续稳压郭龙云一头。

不过郭龙云身为帝国新派工业派官员的领头人物,他和帝国的诸多重臣较好,比如说一直稳住江苏巡抚一职的薛焕就是他的重要政治盟友,同时上海市市长萧昌中、安徽巡抚毕宣溪也是和他关系匪浅。

他们可是联手推动了帝国一系列工商业经济发展的诸多政策!

不过郭龙云有政治盟友,毕余同同样也有,他的盟友不是别人,而是中华帝国里的最大保守派官员江道泉。

说起江道泉,那些中低层官员们或许只知道他是帝国高官,但是帝国的高层军政要员们基本都知道,这个江道泉就是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仗着自己的威望,经常拉着一群老顽固保守派们反对帝国的一些改革政策。

更关键的是,这人四处捣乱,偏偏屁股下的教育部大臣位置坐还稳固无比,陛下丝毫没有把他撤下来的想法。

江道泉的保守态度非但没有让他失去权力,反而这两年是越做越顺心,之前的帝国大规模封爵中,江道泉可是被封为子爵。

同时他的幼子还娶了太后林老太太娘家长房嫡女为妻,这个方家之女乃是林哲大舅之长子的嫡长女。

这扯扯亲戚关系的话,这个方家嫡女就是林哲的表侄女。。

第589章 筹办新战舰第76章 乱世重典第258章 硝烟中的尸体第118章 扩军再扩军!第347章 李鸿章面圣第264章 十二月调整第371章 近卫师参战第416章 外忧内困第711章 全面战争第486章 齐琳的目光第235章 督察院风暴第704章 世界大战的边缘第578章 宁朝提亲第67章 协防上海第126章 倾巢而出第608章 南美的战舰市场第392章 走投无路第698章 摩天大厦第412章 英俄威胁第701章 战舰云集第714章 太子监国第222章 步兵对骑兵第124章 这是抄袭!第403章 大势所趋第481章 海军改革第125章 林成庭东进第204章 官员任免事第247章 沈驰云的野望第222章 步兵对骑兵第625章 阴谋在行动第247章 沈驰云的野望第232章 奏折第194章 科举和新式教育第520章 夏威夷第666章 世界第四海军第670章 帝国炮兵第67章 协防上海第464章 后宫版八国联军第622章 大陆军政策第690章 兰港国朝贡第413章 巡视当涂第494章 研发机枪第700章 战争,起!第421章 郭龙云巡视第445章 对美军售第330章 后装步枪的时代第459章 一战成名第670章 帝国炮兵第705章 中英宣战第155章 理智和良心第212章 苏北大战初起第275章 严阵以待第115章 刺刀冲锋第74章 上海商贸区第171章 整编扩充计划第312章 财务部的苦和乐第623章 后装野战炮第286章 惨烈交锋第304章 正面激战第230章 阿来,放狗第173章 冯宝才第221章 骑兵之冲锋第200章 福建延平第72章 吴健彰进营第246章 军法之苛第300章 重炮之间的较量(二)第535章 香港登陆战第180章 帝国海军在行动(一)第106章 大胜而归第97章 城头激战第140章 暴风雨夜的前夕第333章 大肆封赏第455章 大封功臣(二)第330章 后装步枪的时代第656章 智利购舰第167章 林安飞回京第304章 正面激战第7章 募兵买枪第279章 洋人出兵第621章 普法战争第307章 骑兵出击第417章 经济大臣第478章 密室会谈第701章 战舰云集第686章 陆军革新第142章 革职下狱第474章 日`本局势第113章 决一死战第82章 组建水师第491章 中英萨战争第47章 入城第352章 第六军的北伐第506章 宁沪线试运营第74章 上任设衙第337章 继承人第686章 陆军革新第104章 追击和崩溃第151章 三拒劝进第703章 帝国海军在行动(二)第102章 保护军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