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日`本局势

说起近代日`本,很多人就会想起甲午战争之类的侵华战争,不过这些一系列事情的起点在于明治维新,而明治维新之所以能够成行,在于倒幕运动!

在历史上的倒幕运动之前,日`本国内还有一段尊王攘夷的历史。

而现在,日`本国内就正处于尊王攘夷的前期阶段!

自从1853年美国用炮舰打开了日`本国门后,其给日`本人带来的影响丝毫不亚于历史上第一次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给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自从1853年后,日`本被迫开放门户,和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家签订了通商条约,后续中华帝国成立后,虽然中华帝国的海上力量弱小无比,但是好歹也是亚洲的传统大国。

所以也是在1859年和日`本幕府签订了类似的通商条约!

不过这个时代的中国的国际贸易主要是集中在生丝、茶叶等产品的出口上,而日`本人又不进口这些东西,所以这几年中日的国际贸易份额是相当低的。

唯一值得一提的就是,从1860年开始,中国开始对日`本输出棉布,不过数量也非常少,根本就不是英国等国家的洋布的对手,中国棉布在日`本市场上占据的份额是相当少,甚至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因此从贸易利益上来看,如今的中华帝国在日`本并没有什么直接的商业利益。

但是国家利益有时候并不是说只是单纯的商业利益的!

作为一个拥有后世灵魂的话,林哲可是知道一旦让日`本完成了明治维新后,将会对中国形成重大的挑战。

所以林哲可不会眼睁睁的看着日`本完成明治维新,然后建立一个近代文明国家,进而调整帝国在亚洲的霸主地位。

所以从几年前,林哲就是吩咐外务部那边要严密关注日`本国内的局势变化。

帝国驻日`本公使也是每隔一段时间就会送回来日`本那边的相关局势动态报告。

而现在,林哲看到的日`本局势报告上,却是发现了日`本国内的局势已经开始了剧烈的动荡,以长洲藩为核心的尊王攘夷派开始开始不再满足于幕府对外国的退让,他们要求幕府采取更加有效。激进的措施进行改革,并驱逐外国人。

而刺激他们如此强烈反抗洋人,甚至想要武力驱逐洋人的信心实际上也和中华帝国的崛起有关。

1858年的中英法战争,英法联军在上海全军覆没。可以说是极大的刺激了亚洲地区落后国家的信心,甚至越南人之所以还能够有信心继续和法国人打下去,也是有着中国人战胜英法联军的前例因素。

按照道理来说,现在日`本国内的事务和帝国暂时没有多大关系,因为现在帝国和日`本基本上没有什么贸易。而且中国一直都是日`本的通商国家,在1853年以前,日`本就和朝鲜、中国以及荷兰有着稳定的贸易关系,日`本的闭关锁国政策可不包含中国在内。

但是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根据1859年的‘中日友好通商条约’,中国享有和其他国家相同的一切权益,包括在制定港口通商、永久居住,领事裁判权,协定关税权等,而该协议的存在也就导致了中国在日`本人的心中。实际上和欧美国家无异,都是属于需要驱赶的。

得知日`本国内的局势持续动乱的时候,林哲亲自召见了外务部大臣宋关前,要他密切关注日`本国内的局势变化,并要求外务部加强和幕府的联系,必要时候提供一些外交上的支援。

现在日`本国内的局势动荡,而且幕府摆明了是没有能力强行镇压维持统治,如果没有太大的外力干涉,那么日`本的局势就会按照历史一直发展下去,到时候幕府就会被长洲藩等天皇派干掉。继而开启明治维新。

而这是林哲所不允许的。

他不关心日`本人的死活,他只希望看见一个落后的日`本!

这种情况下,所谓支持代表进步势力的倒幕派自然是不行的,要支持就得支持幕府。

如果可以的话。林哲希望幕府继续统治日`本下去,在幕府的统治下日`本要想进行各种革新,完成工业革命基本是不可能的。

同时林哲也不奢望幕府的统治能够维持多久,只要再统治日`本五十年,等进入二十世纪后,日`本基本也就算彻底失去了完成近代工业革命的机会了。

十九世纪的中后期。对于后进国家而言是绝对不可错过的一段发展期,纵观全球历史,除了英国外,几乎所有的列强国家都是在这一时期完成工业革命。

法国、普鲁士、美国、日`本都是如此,就算是俄国,意大利,奥匈等国家,他们虽然没能彻底完成工业革命,但是也在这四五十年时间里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而一旦错过了这几十年的时间,等进入了二十世纪以后那基本是没希望了,到时候没有什么奇迹出现的话,基本是没指望能够在二十世纪前半段里发展起来,想要摘掉落后国家的帽子,基本只能等待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这样才能够取巧把国家发展起来。

为什么林哲在这几年开始大规模的推广工业,就是因为现在的工业技术差距都不大,而且没有什么难以逾越的技术障碍,只要投入够大,那么在技术上以及工业规模上追上英国还是很有希望的。

而这种追赶是越往后越难。

所以林哲对日`本这边的基本策略也是如此,甭管日`本如何,就是不能工业化,谁要想让在日`本玩改革,进行工业革命,那么他就是中华帝国需要打压,甚至消灭的对象。

毫无疑问,目前的日`本国内,其改革势力的典型代表就是长洲藩等西南部地区的势力了。

如此分析下来,帝国支持幕府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了!

1862年九月,日`本江户的中华帝国居留区,或者用更简单的称呼来说就是,中国租界内,帝国驻日公使李博仓看着国内送来的文件,有些不太理解国内的这份指示。

这份来自于帝国外务部的指示上说,要尽可能的缓建和日`本人的矛盾和冲突,获得幕府政权的好感,必要时候给予一定限度的支持。

国内什么时候对于插手日`本的国内事务有兴趣了?难道国内的那些大佬们不知道,现在那些日`本人掀起了一番排外风潮呢,这排外的对象不仅仅是英美法等国啊,我们大中华帝国的商人们也在被排斥的行列之内啊。

再者,帝国和日`本的贸易额非常小,如今帝国的进出口贸易里,大头自然是英国,和英国人的贸易几乎占据了中国进出口份额的半数以上,其次就是法国、普鲁士,美国,意大利等普通西方国家。

其他不说了,就算是暹罗和越南这些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他们和帝国的贸易额也比日`本和帝国的贸易额大啊!

没有直接的经济利益下,为什么要插手日`本的国内事务?甚至是明确指出要支持幕府,这让李博仓相当不解。

不过不理解也没有关系,他是帝国驻日公使,要做的就是执行帝国对日外交政策,至于为什么这么做就不是他所需要考虑的事了。

不久后,他就是拜见了幕府的多名实权官员,发出了帝国的善意声音,甚至还主动问这些幕府的官员们要不要采购一批枪支大炮啊什么的,好用来镇压那些尊王攘夷派啊!

WWW ★тTk án ★¢ ○

可惜的是,兴许是日`本国内的局势虽然紧张,但是还没到彻底爆发内战的时候,幕府自然不舍得花费大价钱去进口先进武器武装军队。

不过他们不卖,李博仓却是直接送了三百支二手的1856年型林德步枪,美曰其名是让他们体验体验米尼步枪的犀利,掌握一些使用米尼步枪的经验。

不过也仅限于此了!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和林哲一样,能够知道原时空日`本人的一些大体发展经过的,知道日`本这边迟早要爆发内战的。

现在就算是日`本人自己都不知道会不会爆发战争,如果爆发战争的话什么时候爆发!

不过三百条1856年型林德步枪送出去后,幕府的部分高层官员倒是对中华帝国有了较好的感官,李博仓也是开始出入日`本重要权贵的居所当中。

日`本那边什么时候会爆发内战,林哲自己其实也是不知道的,他只知道日`本的倒幕战争和明治维新大体上是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但是具体那一年的话,他就得去翻翻历史书或者百度一二了。

反正林哲想着,左右就是这几年的事,早一些做准备总归是要稳妥一些。

放下日`本那边的事务,林哲在国内的日子依旧是处理着各种各样的事务中度过。

身为一个实权皇帝,而且还是一个不愿意把权力过多下方的皇帝,林哲注定是闲不下来的,虽然不至于每天都得挑灯夜战,但是基本上每天都有相应的事务等着他处理。

秋去冬来,1863年也是如约而来。

1863年二月初,外务部突然收到来自驻日外交人员的汇报,称日`本人放火烧毁了英国使馆,同时有一部分日`本浪人冲击了中国租界,并烧毁多栋华商建筑,甚至一度逼近中国使馆,造成了保护使馆的数名海军陆战队士兵受伤。

宋关前接到日`本人冲击中国租界,并造成数名海军陆战队士兵受伤的消息后,没敢拖延,立即就是前往中华宫新华殿,亲自向林哲汇报此事。(。)

第680章 不同寻常的御前会议第392章 走投无路第170章 整编扩军会议第504章 瓜分中亚第654章 火药第112章 余胜军协防团第334章 谈判指示第153章 惧怕和惊慌第69章 江海关第698章 摩天大厦第412章 英俄威胁第587章 嫦娥号装甲巡洋舰第135章 为什么要追第156章 围点打援第497章 为我独舞第179章 渡江北上第702章 帝国海军在行动(一)第23章 第二步兵团第420章 东北设省第482章 立储风波第301章 势均力敌第437章 交通部和铁路公司第四百而十二章 独特的上海第686章 陆军革新第189章 财务处诸事第476章 炮击下关第65章 吴健彰进城第622章 大陆军政策第402章 九江前线第601章 李昊通的恐惧第488章 所谓治国第381章 九江湖口第69章 江海关第498章 湘潭起义第114章 最后的齐射第196章 董离科举行第12章 机器缫丝厂第698章 摩天大厦第35章 太平军的撤退第69章 江海关第220章 对决练军第177章 江南矿务公司第579章 宁朝动乱第166章 尽占江南第535章 香港登陆战第572章 东北铁路第185章 扬州城破第711章 全面战争第387章 咸丰东狩第542章 紧跟本舰第111章 以攻代守第703章 帝国海军在行动(二)第576章 丝袜舰队第224章 清点战果第159章 王疯子第354章 清军出击第578章 宁朝提亲第334章 谈判指示第637章 惊天大秘密第114章 最后的齐射第62章 破城第364章 视察帝国大学第11章 山阴陈家第540章 敌踪初显第521章 裕祥号事件第8章 营制第八十八 掌增援湖州第253章 沈驰云入沐阳第434章 教育发展计划第77章 商贸区风云第149章 董离第613章 市场和战争第507章 津浦线开建第155章 理智和良心第144章 讨胡灭贼檄第89章 湖州之危第446章 庞大订单第512章 真假天皇第415章 横扫巴东第428章 林成庭入缅第658章 海军上将科伦克级铁甲舰第198章 帝国大学第74章 上任设衙第692章 各有顾虑第574章 赵大黑闯关东第80章 扶持军工第670章 帝国炮兵第1章 余姚林家第153章 惧怕和惊慌第382章 武重文轻第40章 五十对八百第416章 外忧内困第362章 中英上海条约地两百零三章 宫殿后宫事第677章 中俄南京条约第290章 战争中的和谈第322章 渔船和情报第402章 九江前线第399章 西征展开第289章 惨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