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2章 中萨鹿儿岛条约

虽然说英国人不想登陆,表示炮击完毕后就准备回横滨休整,但是中华帝国方面却是执意要登陆鹿儿岛,并称不登陆的话,日`本人是不会屈服的。…≦,

并引用了去年炮击下关作为例子。

当初多国联合舰队炮击下关后,虽然也取得了部分军事成果,但是却没能使得长洲藩屈服,反而让使得长洲藩更加防备和敌视外国人。

由于帝国的坚持,而且表示登陆作战的时候,帝国的部队可以打前锋率先登陆,所以英国人也是勉为其难的答应了下来。

第三天,中英联军在舰队的掩护下,正式登陆鹿儿岛,最先登陆的是中华帝国皇家海军陆战队以及皇家陆军组成的一个临时混成团,一共约有一千三百人。

登陆后,他们第一时间就是朝着炮台发起进攻,并和驻防炮台,试图修复炮台的日`本萨摩藩部队发生了交战。

这些前来参战的萨摩藩军队在日`本国内也不算弱了,装备了滑膛枪以及少量的米尼步枪,也不愧是日`本四大强藩的军队。

但是面对中英联军却是兵败如山倒,根本就没有还手之力。

造成这种差距的固然有双方武器的差距,中华军和英军的参战士兵清一色的后装步枪,而萨摩藩的士兵只有少量米尼步枪,大部分还是燧发枪,火炮上的差距也多。

不过除了武器差距外,还和军队的素质有关。

中华军从余胜军时代开始,就是频发作战。作战经验丰富,而且详细的步兵战术已经从线列战术改为散兵战术。中华军的步兵连英法联军都能收拾掉,更别说这尚未开化的日`本军队了。

中华军强。英军自然也不弱,虽然前几年在上海栽了个跟头,但是人家英国很快就是反应了过来,如今他们的一线部队基本已经全面换装恩菲尔德1859后装步枪,而且英军也是常年全球作战,作战经验丰富的很,也多少使用了散兵战术。

所以中英联军和萨摩藩的战争,就如同两个成年壮汉欺负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小娃娃一样,虽然说出去很丢脸。但是过程绝对让人觉得舒爽轻松。

就和后世日俄战争里的俄国人说的那样,这场战争就是一场武装行军。

萨摩藩在三天时间里,先后组织了总数超过五千人的军队,试图阻拦中英联军的进攻,但是都是遭到了失败,并损失惨重。

当中英联军进军到鹿儿岛城门下的时候,中英联军的伤亡不过三十人,十五人死亡,其中有一个还是在过桥的时候自己摔死的。

而萨摩藩方面呢。虽然早期的炮击中死伤不大,只有一两百人而已,但是后续为了阻拦中英联军的进攻,他们却是死伤惨重。阵亡至少超过一千人,伤就更多了。

当中英联军推进到鹿儿岛城的时候,萨摩藩方面终于是选择了屈服。并派人前来议和。

这再不议和,中英联军就能直接打进鹿儿岛城。然后把整个鹿儿岛城夷为平地了。

只是这一次的议和,它们需要付出的代价却是比之前要大得多!

其他先不说。光光是那三十万英镑的赔款就足够让萨摩藩上下为之哀嚎了。

当萨摩藩方面的代表面带怒气的说,之前不是说只要十五万英镑赔款吗,怎么现在又变成三十万了?

负责谈判的帝国驻日公使李博仓很有诚意的主动解释道:“那是开战以前,你们还没有战败,而现在你们战败了!”

双方一番讨价还价后,最终议定金额为二十万英镑,不过萨摩藩自身肯定是不可能掏出那么多钱来偿还贷款的,历史上他们配给英国人的赔款,都是由幕府支付的。

但是现在幕府和萨摩藩本来就是对立,自然不可能替萨摩藩赔款,无奈之下,只好采取了另外的赔款方式。

即向英国丽如银行以及中华帝国皇家银行分别贷款,以关税、财政收入等为抵押,如此才有钱赔付。

但是向银行借款,这利息肯定是低不了的,哪怕是签订的十年的贷款,但是每年需要偿还的本息对于萨摩藩来说都是一个难以承受的数字。

有这么一道赔款套在萨摩藩身上,至少得让萨摩藩的工业化进城减缓五年甚至十年以上。

当然了,为了免的萨摩藩狗急跳墙,来一个鱼死网破也不愿意投降,所以在萨摩藩方面的强行要求下,不再要求萨摩藩藩主承担责任,改由其他战前倾向于开战,并愿意议和的萨摩藩高层承担责任。

毕竟赔款什么的虽然数额大,但是对于萨摩藩的贵族高层而言,不过是多征收税收,多压榨人民的事而已,但是让萨摩藩藩主承担责任那可就不一样了。

除了让之前那些坚持武力抵抗的重要权贵承担责任外,另外还要求萨摩藩开放鹿儿岛港口,允许中英两国船只(包括战舰)而不得干涉。

为防范今后发生萨摩藩伤害中英两国商人等,要求在鹿儿岛城外划出各自一片土地,给予中国人以及英国人用于经商、居住等使用,并且为了保护两国人民的人身以及财产安全,有权利在上述租界驻扎士兵。

这条约分别称之为:中萨鹿儿岛条约,英萨鹿儿岛条约。

这份条约签订后,驻日公使李博仓就是立即把条约送回国内审批。

不过这个时候林哲还在天津呢,之前他已经通过电报获知了和萨摩藩之间的战事,不过因为距离过远,而且说实话战争规模也不大,所以也就放权给李博仓处理。

而李博仓也没有辜负林哲对他的信任,从一开始的对萨摩藩的交涉,再到联合英国人一起出兵,然后到后面的议和谈判,都是充分的表现出来了一个殖民帝国外交人员的应该有的贪婪和强势。

尽管只有二十万英镑赔款,嗯,还得和英国人平分,最后到手的不过区区十万英镑而已,这点钱甚至都不够一艘吨位较大一些的铁甲舰的造价。

但是却是从鹿儿岛取得了一块租界,这一点对于帝国而言象征意义还是比较大的。

这样也就代表着中国已经在日`本取得了三块租界,分别是江户租界、稚内租界、鹿儿岛租界。

这代表着中华帝国的殖民事业已经取得了卓越成果。

身在天津的林哲很痛快的就是批准了中萨鹿儿岛条约,同时为了表彰帝国驻日公使李博仓的功绩,特赏赐男爵头衔。

批准完了这份条约,林哲也是拿起来了今天送过去的其他文件,相对于日`本那边的事务,毫无疑问国内的事务要更加重要一些。

尽管在林哲的心中,压制日`本的工业化进程是既定目标,不过说实话现在的日`本还太过弱小,根本就无法牵动帝国的大部分力量,甚至一小部分都算不上,而且怎么说呢,日`本弱小了不代表中国就能够强大了。

要想晋升为列强之一,不是靠欺负日`本就可以的,要得自身强大起来。

只有完成了工业化,并对现有的农村经济模式进行优化改革,这样才能够大幅度的提升国力,如此才有足够的资本和英法等国争夺亚洲地区的利益,和俄国争夺外兴安岭、中亚地区的领土。

自身如果没有足够强大的国力,那么就算在日`本打了个小胜仗,但是也无法改变什么。

今天送来的几份文件都是内阁各部转送上来的,都是一些看起来属于小事的政务,比如说湖北凑请在武昌设立一所高等师范学校,请求中央给予财政支持。

还有山西那边有好几个县遭了旱灾,灾民食不果腹,山西当地省、道等各级政府已经进行赈灾救济事宜,由于自身财力不足,请中央酌情拨款支持的。

然后就是交通部奏报,正在施工中的株萍铁路遭到了当地宗族暴民的干扰,阻碍施工人员进行施工,并和施工人员发生了冲突,已经造成了数十人死伤。

对此,林哲都是一一批示,武昌那边要设立高等师范学校,这是好事,不过中央的教育经费有限,也不可能说扶持就扶持,所以批示转教育部处理,意思是教育部还有钱的话,那么教育部就适当了的给一点,其他就没了。

山西的赈灾救济是必须的,所以立即批示着民政部处理,并额外批示财务部酌情拨款。

株萍铁路的修建和当地民众发生冲突?没什么好说的两个字:镇压!

所以他的批示是:着江西、湖南守备司令部处理。

至于造成施工方和民众冲突的理由是什么,他不在乎也不关心,不外乎就是铁路震动地脉,影响风水,然后还涉及到坟墓迁移,农田征收这些事宜。

而修铁路的并不是官府,而是中国铁路公司,这是一个商业机构,而这个公司乃是皇室产业的全资子公司,行为处事还是比较规矩的,一些陋规可能会有,但是绝对没胆子去做一些会引起民愤甚至暴~动的事。

所以大部分都是有合理的补偿,至于为什么还造成冲突,不外乎是当地民众掀起补偿不够,或者说干脆就是不要补偿,就是不允许铁路通过而已。

如果真的是铁路公司方面存在问题,只有会有另外的方式去处理,但是面对民众的武力反抗,而且是反抗铁路修筑,那么林哲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引起的,他都不允许。

他绝对不允许国内出现反对修筑铁路的风潮出现,所以一遇上这些事情,他的手段都是果断而迅速的,那就是坚决的镇压。

铁路是中国完成工业化的最主要推力,不管如何林哲都是要把铁路修起来的!(。)

第484章 薛焕入阁第107章 城破殉国第108章 主动出击第445章 对美军售第226章 京师巡警厅第281章 黄以典再现第107章 城破殉国第167章 林安飞回京第34章 危机!第576章 丝袜舰队第650章 超前的设计第543章 撞击敌舰第699章 海军军备竞赛第453章 军方人事调整第119章 寒冬将临第512章 真假天皇第468章 皇室资产管理处第195章 科举题目第643章 培养体系第334章 谈判指示第296章 无法避免的战争第293章 面目全非的历史第51章 团练大臣第554章 四国条约第506章 宁沪线试运营第292章 大战前的影响第74章 上任设衙第423章 北岸工业区第124章 这是抄袭!第410章 海陆分家第481章 海军改革第693章 中亚叛乱第502章 战争一触即发第676章 十万英镑的阿拉斯加第97章 城头激战第486章 齐琳的目光第607章 北海国购舰第379章 争论和妥协第584章 二等铁甲舰的争论第778章 中美勾结第8章 营制第213章 两军联合第342章 林成庭的担忧第363章 时代的终结和开始第365章 传统和科学的结合第174章 生丝和税收第333章 大肆封赏第126章 倾巢而出第318章 面圣第228章 教育和留学第265章 施清瑄回京第1章 余姚林家第283章 大战将起第7章 募兵买枪第379章 争论和妥协第702章 帝国海军在行动(一)第两百零九 涨当涂工业区第690章 兰港国朝贡第554章 四国条约第665章 李允慧见闻第645章 李平桐下狱第16章 贼军来袭第474章 日`本局势第353章 都兴阿的决断第92章 抽十杀一第598章 年轻一代第156章 围点打援第79章 主政一方第331章 噩梦般的惨败第255章 近代骑兵的对决第113章 决一死战第131章 敌骑来袭第675章 捷报频传第551章 联军登陆夏威夷第244章 线膛火炮第305章 联军总攻第319章 特殊时期第535章 香港登陆战第487章 报童卖报第410章 海陆分家第259章 把李鸿章带回来第575章 交通和工业第657章 船头对敌第107章 城破殉国第102章 保护军帅第328章 后装步枪的首秀第461章 林德步枪改进型第153章 惧怕和惊慌第547章 海军技术改革第583章 防护巡洋舰第311章 俘虏问题第485章 视察上海第709章 巨舰对决(二)第135章 为什么要追第551章 联军登陆夏威夷第206章 六安总攻第131章 敌骑来袭第246章 军法之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