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上海乱

当代的苏南地区乃是中国主要农业产区,中国的传统财赋重地,随便出点什么问题都是会引起朝廷的瞩目。

如今小刀会在上海起义,攻占了上海县城甚至还活捉了苏松太兵备道吴建章,并在随后的数天里迅速扩张,兵出上海周边府县,短短十天不到就是先后攻克宝山、南汇、川沙、青浦四县。

再加上嘉定县,仅仅十天左右的时间,小刀会就已经在刘丽川等人的带领下,攻克六县,把上海以及周边地区收入囊中,其声势之大甚至比在福建起义的小刀会声势更大。

上海被克,苏南重地的太仓州、松江府大半陷入贼手,而且小刀会势头凶猛,大有继续攻城略地,有席卷整个苏松太地区,并向浙江嘉兴蔓延的趋势,这如何不让清廷恐慌,如何不让江苏、浙北地区的那些军政大员惊恐。

上海事发后,江苏巡抚、江南大营帮办军务许乃钊当即抽调兵力试图反攻上海,但是问题来了,现在江苏省内兵力多是不错,但主要都集中在江南大营、江北大营这两个地方。

而这两座大营事关重大,乃是用来围困天京以及防备太平军主力继续北返的战略兵力,而这两座大营里清军兵力虽然多,但是他们面对的乃是太平军主力,压力可谓是大的很,要是抽调太多兵力东进上海,这一不小心估计就会被太平军攻破大营了。

所江苏巡抚许乃钊东拼西凑,也没能够凑出多少兵力来东进反攻上海,而这个时候,林哲的名字出现在了他的案头上。

“听闻浙江候补道林哲麾下余胜军颇为善战,此前在浙北与贼军激战数月,斩首两千余,俘敌过千,此时该营驻防湖州,距离松江上海不足三百里,如果他能够驰援松江,大事可为!”许乃钊的幕僚向许乃钊如此建议着。

而许乃钊听到这话后先是露出一起期翼之色,但是很快就是皱起了眉头!

许乃钊自从接替因为失陷镇江被而夺职的杨文定出任江苏巡抚后,他这段时间来就没有睡安稳过,他不仅仅要负责整个江苏省的民生事务,同时他还是江南大营的帮办军务,还得率军和太平军打仗。

这让他这个江苏巡抚压力非常大,沉重的军费压力,江宁和扬州那边的太平军如同一把尖刀一样,始终悬挂在他头顶上。

原本他就为这些事焦头烂额了,如今上海那边又来一个小刀会,差点没把他给气死!

但是光生气很显然是不行的,现在的当务之急是把上海的那些什么小刀会给杀干净了,把上海给夺回来。

苏松太地区乃是当代的重要粮仓、赋税重地,是断然不能出现任何闪失的,要不然清廷为什么要建立江南大营啊,为什么和太平军反复争夺镇江啊还不是为了保住镇江以东的苏南地区。

现在倒好,太平军数以万计的大军都没能打到苏松太去攻占上海,反倒是被小刀会从背后捅了一刀。

如今自己面临太平军主力威胁,根本不可能从江南大营抽调太多兵力去反攻上海的,但是如果只派几百几千人去,估计还真打不下来,听闻上海的小刀会贼军已经聚众万余,可不好打。

历史上也的确如此,许乃钊由于无法抽调太多兵力反攻上海,导致年逾都没能攻下来,并与次年被革职,清军最后还是依靠上海租界洋人的支持,在英法殖民军队的协助下,最后才在1855年初攻下上海。

现在嘛,许乃钊听见林哲这个名字,看到了一丝希望,自己江苏这边是没没办法抽调太多兵力反攻上海的,但是浙江那边却还是有着一个余胜军啊,如果林哲能够率军驰援上海,而且余胜军之前的战绩不是吹出来的话,那么夺回上海应该不是什么难事。

但问题的关键是,林哲率领的余胜军并不归他许乃钊管啊!

要想让林哲率兵驰援上海,这难度不小,不仅仅要让林哲同意,同样还要让浙江巡抚黄宗汉同意。

不过就算难度大一些,许乃钊还是要打算尝试一二的,不管怎么样总比让上海小刀会盘踞上海强得多。

许乃钊请求浙江遣军救援上海的公文很快就是送到了浙江这边,黄宗汉看着许乃钊的这份公文,当即就是冷哼一声:“这个许信臣倒是打的一手好算盘,我浙江花费银钱无数,辛辛苦苦维持才有今天这个局面,才报的浙北免受贼军的祸害,他如今张张口就想要让我们派兵三千帮他们收复上海!”

“如今我浙江防务甚紧,皖南那边的贼军可是对我们虎视眈眈呢,前些日子都能派兵上万过来,虽说被林哲率军打退了,但是谁知道他们会不会再派兵南犯!”黄宗汉说实话,心底里是很不愿意派兵北上救援上海的。

如今他手底下可用的兵力原本就不多,除了林哲的余胜军,其他的绿营、八旗以及其他团练都分散各地住房,防务甚为吃紧,如今还能够支撑下来,很大一定程度上还是依赖了林哲的余胜军。

林哲的余胜军驻防湖州,可谓是凭借一军之力就是恭维了浙北门户,大大的解放了浙江其他清军的兵力,使得黄宗汉可以把其他清军派往浙江其他地方防备太平军,弹压地方。

黄宗汉不愿意派兵去上海,而这个时候,湖州府城的林哲也是接见了许乃钊的一个幕僚。

此人姓黄名以典,年约四十,乃是一名举人,目前在许乃钊帐下出谋划策,自从许乃钊决定向浙江林哲求援后,他就是自告奋勇亲自前来湖州,试图说服林哲早日出兵上海。

“林大人,你我皆知上海之南就是嘉兴,而嘉兴乃浙北门户,一旦上海贼军势力渐大,成席卷之势后,唯恐嘉兴不保,一旦浙北门户陷于贼军,浙北千万百姓怕是要生灵涂炭啊!”黄以典继续说着。

“到时候恐怕林大人的余胜军也难免和贼军对上,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能先发制人,在贼军势大之前一举歼灭他们,消后患于无形呢?”

听着这个黄以典的话,林哲的表情并没有什么明显的变化,实际上他根本就没有仔细听黄以典的话,他身为一军主将,练军打仗也有半年了,哪怕是普通人但是他也知道一些显而易见的战略发展。

上海的小刀会如果真的势力快速膨胀,到时候横扫江苏苏松太地区以及浙北是有可能的,而把浙江视为自己后方根据地的林哲自然不会坐视这种事的发生。

实际上不用等许乃钊的说客来湖州,也不用等黄宗汉的命令过来,林哲自己就已经是开始准备出兵上海了。

为什么?

浙北是余胜军的基本盘,余胜军在绍兴招兵,而后续也有可能在临近的宁波府、杭州府、湖州府甚至嘉兴府募兵,而湖州府由于湖州厘捐局的开办,更是目前余胜军的主要军费来源地。

要知道目前余胜军军费开支巨大,官府只承担了每月几千两银子而已,后续的主要军费都要依赖这个湖州厘捐局的收入支撑,而未来可以预见的是,浙江厘捐局的开办范围进一步扩大,到时候余胜军就可以从中获得更多的军费,从而真正奠定这支军队的军费基础。

所以说,浙江,尤其是浙北地区就是余胜军的基本盘,容不得任何人染指,不管是太平军还是小刀会,如果威胁到了浙北的安全,这就等于威胁到了余胜军的生存空间。

除了出于保护浙北战略安全的考虑外,林哲也不得不考虑另外一点,那就是他的军械来源几乎都依赖在上海那边,外购的火炮、弹药都是从上海买的,而为余胜军供应所有步`枪以及部分弹药的林德机器厂就在上海。

上海的小刀会的崛起,已经算是直接威胁到了余胜军的生存空间、军械供应。

然而尽管心中已经早早就决定要出兵上海,但是林哲开口却是满是推脱之意:“我余胜军月前一战损失惨重啊,千余将士为国朝捐躯,至今都没能缓过气来,而且我军目前训练缺乏,骑队紧缺,根本无力东进上海啊!”

林哲的推脱在黄以典的预料之内,这年头就没几个军头会爽快的帮别人打仗的,来湖州之前,他已经得到了许乃钊的一定授权,可以向林哲许诺一定的好处。

所以他当即就是开口了:“大人的难处我自然也是知道的,我家大人也绝对不敢让贵军兄弟白跑一趟,只要贵军愿意驰援上海,我们这边自然会提供协防费的!”

林哲不是政治家,也不是商人,所以他没有兴趣和黄以典绕来绕去,直接就是开口道:“多少?”

黄以典惊讶于林哲的直白,不过还是迅速回道:“三万两,如果贵军能够一个月内拿下上海县城,肃清匪患,那么再加白银两万两!”

林哲听罢摇了摇头:“黄先生可知道我余胜军每月开支多少,至少两万两?如果前往上海打仗,这弹药抚恤所费少说也得三万,合着我带人去上海给你们打白工?我就算答应了,恐怕我手底下的兄弟们也不答应啊!”

黄以典面露为难之色,这林哲倒是敢说,五万两还没有赚头?骗谁呢,这余胜军左右不过千把人,要说打一个月仗下来要花五万两,打死他都是不信的。

不过他没有说这些,而是谨慎道:“那林大人您的意思是?”

林哲张了张手:“十万两,这样勉强可以走一趟!”

说了这句话后,他不管黄以典的惊讶之色,而是继续道:“另外你也知道,我这边骡马奇缺,如果要出战是必须有骑队配合,所以还得劳烦贵方提供乘骑战马三百匹!”

黄以典听罢后有些皱眉,许乃钊给他的权限还是比较大的,说只要林哲愿意出兵并能够打下上海城,给个十万八万两银子都没问题,虽然江苏那边缺钱,但是这缺并不是特指江苏巡抚衙门,而是江南大营,而且所缺的也不是什么几万两,而是几百万上千万两银子。

再说了,就算给林哲钱也不是花许乃钊自己的,而是官方的钱,如果能花十万两银子就让林哲出兵并收复上海,这对许乃钊个人没什么损失,但要是长时间夺不回上海,那么他许乃钊就会被革职,这倒霉的就是他自己了。

两者相权衡,所以许乃钊才是给黄以典放下了极大的权限。

钱的事好办,马匹却是不好搞,江南、江北大营里虽然骑兵不少,战马也多,但这些都是用来对抗太平军主力的,可不好挪用。

看着黄以典面露为难之色陷入了沉思,林哲也不催他,而是一边手持茶盏一边等着。

PS:粉嫩新人冲榜好难,上周差一点就上首页新书榜了,而现在新的一周到来,还请兄弟们助雨天一臂之力,把枭雄送进首页新书榜,让更多的人看到这本书!

第219章 桃源大决战(二)第259章 把李鸿章带回来第74章 上任设衙第87章 林成庭南犯第337章 继承人第415章 横扫巴东第271章 御前战略会议第264章 十二月调整第47章 入城第408章 文武之争第677章 中俄南京条约第562章 出兵勘察加半岛第180章 帝国海军在行动(一)第133章 协防团和镇江第175章 生丝产业链第29章 林成庭来袭第535章 香港登陆战第689章 殖民太平洋第123章 井喷式发展第45章 南撤湖州第121章 卿本佳人第450章 工业基础第590章 海关舰队第144章 讨胡灭贼檄第546章 战后封赏第657章 船头对敌第353章 都兴阿的决断第375章 未来的希望第661章 朝鲜局势动荡第75章 井喷式发展第683章 册封太子(一)第294章 视察江阴第620章 租借横须贺第478章 密室会谈第217章 北上迎敌第285章 势均力敌第532章 出兵香港第126章 倾巢而出第677章 中俄南京条约第428章 林成庭入缅第154章 战火再燃第543章 撞击敌舰第658章 海军上将科伦克级铁甲舰第655章 1872年型北方步枪第102章 保护军帅第117章 他不敢开枪第411章 陕甘动乱第708章 巨舰对决(一)第629章 当涂之发展第174章 生丝和税收第49章 湖州厘捐局第571章 铁路网的野心第79章 主政一方第465章 他他拉氏第386章 大清的崩溃第19章 主动追击第315章 帝国风气第278章 兵临广州第452章 演习和变革第56章 为了战利品第113章 决一死战第147章 围攻杭州第90章 骑兵出击第227章 捷传江宁第677章 中俄南京条约第615章 舜帝级战列舰第536章 利益得失第246章 军法之苛第599章 双方的纠结第394章 饿狼第40章 五十对八百第80章 扶持军工第591章 元宵国宴第541章 钢铁巨舰的对决第655章 1872年型北方步枪第546章 战后封赏第643章 培养体系第602章 重回战国时代第479章 华盛顿号首秀第542章 紧跟本舰第541章 钢铁巨舰的对决第5章 县令相邀第661章 朝鲜局势动荡第254章 一夜寒风起第232章 奏折第630章 建设浪潮第322章 渔船和情报第526章 登陆进攻第697章 前无畏战列舰时代第367章 战略调动第52章 上海乱第52章 上海乱第693章 中亚叛乱第195章 科举题目第378章 石琅翼求援第580章 帝王寂寞第185章 扬州城破第64章 该走还是留第164章 多方惊慌第440章 散兵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