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2章 重回战国时代

当天下午,京都守备团在承受了高达数百人的伤亡后,终于是杀进了王宫,当这些李昊通率领的叛军杀进王宫后,立即就是演变为一场大屠杀。

禁卫军在过去多天的防守作战中,死伤虽然达到了近半,但是剩下的禁卫军在抵抗失败并分批投降后,却是遭到了无情的集中屠杀,高达一千多人的禁卫军俘虏被当天全数屠杀。

躲在王宫内的大王子以及诸多支持大王子的宁朝大臣们通通被抓获并被诛杀。

这一天里,整座王宫不仅仅硝烟弥漫,而是血液几乎是浸染了每一寸王宫的土地。

当天傍晚时分,帝国驻曼德勒的公使馆就是获知了李昊通率军攻克王宫的消息,晚上时分,虽然神情疲惫但是满脸兴奋的李昊通就是派遣了使者秘密前往帝国公使馆,并和帝国驻宁王国公使郝木柏进行了秘密会谈。

同样是当天晚上,城外的宁军军方也是获知了京都守备团攻克王宫的消息。

虽然京都守备团大肆屠杀禁卫军甚至诸多大臣的事让很多军方将领非常不满,不过现在既然已经分出了胜负,而且大王子已经被杀,那么剩下的二王子就成为了宁王朝仅剩的王位继承人。

当天晚间,宁军的军方也是派遣了代表入城,并和李昊通进行谈判。

虽然和军方的谈判所有分歧,但是军方却是承诺了李昊通最注重的一个条件,那就是军方将会宣布效忠二王子,支持二王子正式登位。

当然了,军方也是获得了自己想要的一些条件,比如说李昊通答应了明年的军费比例将会上调。

本着事不宜迟,第二天就在王宫的血迹还没有冲洗干净。被炮火摧毁的宫殿里的瓦砾都没有清理的时候,年幼的二王子就是在李昊通等一群效忠者的支持,同时还有军方多名高级将领的拥护下前往王宫。然后直接举行了登基仪式。

并且邀请了中英等其他外国的公使参加。

在仪式上,郝木柏可以清楚的看见英国驻宁国领事脸上的不甘。但是即便他们不甘又如何,他们支持的大王子派系已经是被尽数击败,甚至为首的那些人都已经被一一诛杀,就算是英军想要出兵,但是他们也找不到第二个继承人了。

林成庭一共就两个儿子,而且也没有什么兄弟,侄子之类的,现在大王子被杀了后。就只剩下二王子这个唯一的王位继承人了。

而且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这场宁王国的王位之争中,帝国始终没有正式插手,这也是让英国人找不到什么合适的理由,总不能因为他们不喜欢二王子背后站着的是帝国,然后就直接发动对宁国王的战争吧。

而登基仪式刚结束,沿着伊洛瓦底江北上的一艘英军炮舰也是抵达了曼德勒,这艘英军的炮舰是打着外交旗号来的,船上搭载了多名来自下缅甸的英军外交官,他们的主要使命就是为了查看曼德勒的具体情况。并携带了电报机等设备,用以恢复电报通讯。

他们在刚进入宁王国的时候,就是遭到了宁国河防军的拦截。但是由于该舰是打着外交旗号而来,加上当时的局势实在过于紧张,所以宁国的河防军也是没敢真正的拦截,只能是一路跟随并监视。

这艘英军炮舰抵达曼德勒后,上面的多名英国外交官就是和当地的英国外交官进行了交谈,然后他们就是获知了一个让他们非常惊讶的事实,那就是数天前开始,宁王国爆发了夺位之战,而现在二王子派系已经是获得了彻底的胜利。原来的王位继承人大王子已经是被直接杀掉了。

随后,他们用随船携带的电报机等设备修复了曼德勒的电报房。并把相关的信息拍发了出去。

电报通讯的恢复,才是让仰光方向的中英两国的外交官们获知相关的消息。很快,宁国内战的相关情况就是通过越洋电报相继传递到了南京以及伦敦。

得知李昊通取得了胜利,并如愿以偿的扶持了自己的外甥登上宁朝国王,而他自己也是成为了宁王国摄政王后,林哲笑了笑,随手放下电文:“这个李昊通倒是个有野心,也有能力的人!”

古今往来,玩宫廷斗争的人不计其数,但是实际上绝大部分都是失败了,成功者是屈指可数。

既然李昊通获得了胜利,那么自己也就不用担心着宁王国那边的局势失去控制了,现在要头疼的是英国人而不是自己。

李昊通获得了夺位之争的胜利,英国人以后就要担心着宁王国彻底站在帝国这一边,而这对于英国的下缅甸以及印度战略安全会造成不小的威胁。

不过为了避免进一步刺激英国人,让他们认为缅甸局势已经彻底失控,进而采取一些激进的措施,所以林哲还是决定把缅甸的事务压一压,尽量低调进行,比如说和李昊通达成的那些秘密协议,并不用着急着公布出来。

当然了,事肯定要去做,但是最好是不要光明正大的去做,帝国对宁王国的政策并不是说一步登天,直接把宁王国就当成自己的属国了,而是要把宁王国拉上自己的战车,一同对抗英国。

而这种事也不是说一两个秘密条约就能够达到的,而是需要慢慢去推动,急不来。

李昊通当上了宁王国的摄政王后,接下来的事就是比较简单的,自然有下面的人慢慢去推动,用不着林哲来关注。

这几天林哲把相当多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宁王国的政变事务上,而现在既然李昊通已经去取得了成功,那么林哲也就不怎么关注了。

他日常的工作非常多,不可能说总是把注意力都放在同一件事上。

丰吩咐了外务部那边要做好宁王国的后续事务后,他也就是把注意力转到了其他事务上。

这事同样还是外交事务,只不过并不是和东南亚有关,而是和琉球国有关。

前几天。琉球国派来使者来南京,除了进行一年一度的朝贡仪式外,琉球国的使者还和外务部藩务司的外交官们进行了不会谈。

而这一次的会谈。琉球国提出了希望帝国支持他们夺回庆长琉球之役被日本萨摩藩割占的奄美群岛。

对于这种要求,外务部的外交官们相当无语。你们的野心可真够大的,而且也还真会挑选时机。

说他们野心大,是因为庆长琉球之役可是发生在1609年啊,距今已经两百多年了,当时萨摩藩入侵琉球国,并最后占领了奄美群岛,而从那个时候开始,琉球国实际上已经成为了日`本萨摩藩的附庸。

如果没有帝国的强势崛起。琉球国将会在未来数年内被日本彻底吞并。

现在帝国的强势崛起,以无比强势的手段断绝了日`本方面和琉球之间的关系,甚至为此和德川幕府签订了正式的条约,德川幕府代表整个日`本放弃对琉球国的宗主权,当然了德川幕府之所以会和帝国签订这种条约,是因为实际上拥有琉球国附庸权力的并不是德川幕府,而是萨摩藩。

简单来说,之前的琉球国并不是日本的附庸,而是萨摩藩的附庸,这两者是不同的概念。

加上那个时候德川幕府都已经和萨摩藩等维新派组建的明治政府打着了。自然是毫不犹豫的出卖了萨摩藩的利益和帝国签订了相关的条约。

不过萨摩藩和明治政府方面是绝对不会承认的,但是不承认也没有办法,谁让帝国这么强势了。这把军舰往萨摩藩的港口一摆,萨摩藩也就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现在琉球国那边看见日`本陷入长期的内战,加上自持这些年通过贸易获利颇丰,又是从帝国订购了若干蒸汽炮舰,而更重要的是,他们认为自己如果去夺回奄美群岛的话,帝国会给予他们支持。

还别说,尽管琉球国的国王尚泰打的一手如意算盘,但实际上还的确如此。面对琉球国和萨摩藩,帝国自然是坚定的站在自己的属国这边。

不过林哲也是在外务部上的这道折子上著名了。支持是可以,但是要分轻重。些许外交支持就可以了,但是没必要派遣军队支持,对日事务上,主要还是放在德川幕府以及明治政府上面来,不要让其他枝节影响到帝国的整体对日方阵。

帝国的对日方阵是什么呢,前几年或许还不明确,但是现在缺已经是逐步明确了,那就是阻止日本成为一个统一、富强的国家,在这个基础上,帝国支持德川幕府,同时又是压制德川幕府,不让他们彻底剿灭明治政府,要知道前几年的时候明治政府因为被帝国海军封锁,失去了外来的军械来源后,连续遭到了几场战败。

危在旦夕之际,是谁拯救了他们?

是他们一直以来的金主法国人吗?还是说近几年逐步加入进来,转而支持他们对英国人?

都不是,让他们避免彻底失败的是帝国!

在明治政府即将完蛋的时候,帝国果断的取消了对德川幕府的诸多支持,尤其是至关重要的军械支持,同时也是打开了一个小口子,临时性的取消了对明治政府的海面封锁,甚至都默许了本国的军火商们向明治政府的维新军出售军械。

这双头并下,才是避免了明治政府的失败,让日`本的两个政府继续存在,并对抗着。

而维持日`本的现状不变,让日本处以分裂状态,是帝国最近几年的对日核心战略,不管是明治政府还是德川幕府那边,谁要是试图统一日本,都会遭到来自帝国的打击。

而鉴于帝国的庞大实力和影响力,一旦帝国倒向哪一家,那么那一家就会拥有巨大的优势,而这种优势是另外一家所不具备的。

现在的日`本局势对于林哲还说就非常的完美,德川幕府和明治政府分别占据日`本的西部和东部,然后有事没事打一小仗,隔一段时间就来一场打仗,这战争频繁,导致的人口损失众多,同时沉重的军费压力也使得不管是明治政府还是德川幕府那边,都是没有足够的精力来发展工业。

而组织日`本发展工业,也是帝国的核心对日策略。

如今的日`本虽然内战所用的武器都已经进步到了后装步枪和前装线膛炮的地步,德川幕府那边甚至都装备了铁肋木壳的炮舰,这武器装备的水平和前几年是天差地别,但是他们自身的工业能力却是要比前几年还要更差一些。

德川幕府那边本来就没有什么工业,加上他们的市场对帝国完全开放,在帝国工业产品的冲击下,他们根本就无法发展起工业来。

最具代表性的武器,这日`本人要想自造武器的话,少说也得投入几十上百万啊,而且还得花好几年时间来发展,而且日`本本身缺乏钢铁煤炭,这自造武器的话价格是非常昂贵的,各方面的成本加起来,远远没有直接购买帝国的武器便宜。

现在帝国向日`本以及整个东南亚销售的步枪乃是1858步枪以及该步枪的小改型号,而且多数都是帝国陆军手里的二手货,这些1858步枪为了和英法等国的新型步枪进行竞争,价格非常的廉价。

先不提能不能自造,就算是日`本人现在已经拥有了足够的技术和工业基础自造后装步枪,但是价格至少是采购1858步枪的两倍以上。

德川幕府没啥工业,萨摩藩也好不到那里去,以前还好一些,多少有些工厂,但是在前几年的中英萨战争里,他们的主要港口城市被中英的联合舰队彻底给摧毁了,损失是非常的惨重。

而后虽然得到了英法的扶持,但是英法这两个国家也不是傻蛋,这能买武器肯定不会买造武器的设备啊。

帝国有时候也会给萨摩藩等维新军出售武器,于是乎也是和德川幕府一样,形成了造不如买的局面。

为了筹集外军械的资金,日`本人是把所有能够拿来卖钱的东西都弄了出来,各地的税率都是非常的严重,称之为砸锅卖铁也不为过。

过重的压迫,也是掀起了诸多民众,甚至部分大名的反抗,不少大名反抗明治政府或者德川幕府的统治,而后引来镇压等。

而在这个已经彻底陷入战乱的年代,不少大名还打着趁乱扩大地盘的想法,德川幕府控制的东北部的几个大名就已经是相互打了好几场。

这个时代的日本,已经和历史上的日本截然不同,有重新进入战国年代的迹象(。)

第279章 洋人出兵第294章 视察江阴第229章 赴欧代表团第45章 南撤湖州第285章 势均力敌第491章 中英萨战争第56章 为了战利品第119章 寒冬将临第31章 谨慎东进第46章 他敢打吗第556章 全球海军的变革第52章 上海乱第100章 太平军的战壕第443章 美国内战的蛋糕第233章 中华门第668章 布拉镇第689章 殖民太平洋第457章 将领调整第643章 培养体系第407章 功高震主第20章 伤亡悬殊第364章 视察帝国大学第27章 刺刀肉搏第381章 九江湖口第240章 国债和资本第687章 阿富汗乱局第700章 战争,起!第16章 贼军来袭第315章 帝国风气第693章 中亚叛乱第668章 布拉镇第95章 三天不封刀第128章 跋扈和自傲的对决第511章 武装倒幕第446章 庞大订单第324章 战争中的发展第129章 火炮和战马第433章 皇家科学院第457章 将领调整第701章 战舰云集第401章 与民同乐第600章 开战争论第552章 英国人的顾虑第282章 连夜抢修第300章 重炮之间的较量(二)第337章 继承人第164章 多方惊慌第493章 初临北平第158章 王吕云遇敌第153章 惧怕和惊慌第174章 生丝和税收第122章 扩大商贸区第629章 当涂之发展第372章 利者欲也第589章 筹办新战舰第453章 军方人事调整第505章 铁路通车第168章 宫务厅情报处第479章 华盛顿号首秀第275章 严阵以待第251章 望风而逃第348章 对策第205章 四省巡抚第443章 美国内战的蛋糕第527章 占据珍珠港第48章 厘金初显第402章 九江前线第496章 文化侵入和融合第180章 帝国海军在行动(一)第13章 见黄宗汉第380章 石琅翼的野望第577章 马政杂谈第93章 逃兵和恐慌第586章 腾飞中的海军第357章 当涂级和浮桥第405章 湘军动乱第482章 立储风波第476章 炮击下关第487章 报童卖报第310章 谈判重启第487章 报童卖报第710章 南海大捷第688章 中英谈判第434章 教育发展计划第382章 武重文轻第681章 皇子初登场第467章 天津北方钢铁厂第156章 围点打援第138章 败退和首秀第489章 银行业和外资第312章 财务部的苦和乐第634章 情报处调查第23章 第二步兵团第486章 齐琳的目光第305章 联军总攻第138章 败退和首秀第360章 包令的南京之行第431章 新旧更替(一)第82章 组建水师第471章 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