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协防上海

许乃钊来上海是为了见自己,而见自己是为了邀请余胜军出兵镇江?

不得不说,林哲之前还真没考虑过会发生这种事,所以一时间他是有些愣住了,脑海里不断的转动着各种想法。

去镇江甚至去江宁和太平军的主力死磕?

不可能的事,他林哲辛辛苦苦办团练,好不容易才搞出两千多人的余胜军来,虽然说他也和太平军交战几次了,但是在皖南、浙北甚至在苏松太一带和太平军打仗不算什么,因为这些地区的太平军都是偏师。

虽然这些地区活跃的太平军也算是正规军,但算不上是太平军里的精锐主力,而且这些地区的太平军普遍分散,一般都是几百几千人,超过五千人规模的太平军都非常少。

林哲上次在广德、泗安等地和太平军打的哪一战,算得上是太平军在苏南、皖南地区少有能够汇集起来的大规模兵力了。

但是要去镇江甚至江宁,那面对的可就不是那些几百人,顶多几千人的太平军偏师了,而是会遇上好几万的太平军主力部队。

而一旦发生交战,那都是数万人规模的大会战,到时候林哲这小小的千把人就算再能打,也不能决定战局啊。

就算勉强打赢了,对他林哲有什么好处?

升官?

他现在就是团练大臣,虽然只是个协办,但也是钦差团练大臣,有这个名头他在许乃钊面前都不用低声下气。而以他现在正三品候补道的品级,要升官并且是地方文职、还得有兵权,那就只能地方督抚了。

但是以他现在手下的兵力以及他的从政资历、年纪等一系列因素考虑,除非咸丰帝疯了,不然绝对不可能让林哲当上什么一省巡抚甚至是数省总督的。

别说是他了,历史上曾国藩在1854年打了胜仗后,原本咸丰帝打算让曾国藩署理湖北巡抚,但是后来都是因为‘曾国藩以侍郎在籍,犹匹夫耳,匹夫居闾里,一呼,蹶起从之者万余人,恐非国家福也’而打消了这个念头。

要知道曾国藩可是进士出身,丁忧前任兵部右侍郎,1854年的时候拥兵数万,并攻克岳州、武昌等重镇。不管是资历还是兵力又或者是战功,都比现在的林哲显赫多了。

所以很无奈的说,林哲现在没有任何希望获得巡抚以上的实缺,顶多升个虚衔,比如从三品候补道变成二品候补道,但是这种只升候补品级的升官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发财?

身为林家的独生子,坐拥数百万家财的的他表示不缺钱,他办团练打仗也和其他带兵打仗的将领们不一样,他就不是为了捞钱而打仗。

简而言之,就是现在升官发财对林哲而言是比较虚幻,没什么实际意义的东西。

这种情况下你让林哲现在就去镇江或者江宁和太平就主力死拼,这是他绝对不愿意的,带着一千多人过去,属于典型了打赢了没好处,打输了坏处一箩筐。

万一打了个败仗,余胜军死伤个几百人的话,还不得让林哲心痛死。

所以当许乃钊说出让余胜军出兵镇江的时候,林哲的脸色立即就是从皱眉变成了冷淡。

许乃钊刚说完,林哲就是开口了:“如今镇江、江宁军务吃紧,我也是心急如焚,但是如今我余胜军在上海这边士卒不过千余,就算是去了镇江怕也是难以改变战局!”

听到这,许乃钊想要开口说什么,但是林哲并没有给他说话的机会,而是继续接着话头道:

“再者,我余胜军将士已经已经连续作战月余,将士疲惫不堪急需休整,此外枪炮多有损耗,已经是半数不堪敷用,弹药也是在上海一战后用尽,如此我军就算想要再战也是有心无力啊!”

说着的同时,林哲还是露出了一副痛心之色。

但是林哲的这些话,哪怕是傻子都能够听得出来这都是推托之词,而许乃钊更知道,这些借口的背后却是表明了林哲的一个非常坚决的态度,那就是不去镇江!

心中虽然有些恼怒,但是人老成精的他并没有把心中的恼怒表现出来,因为他知道自己就算发怒也没有用。

因为他根本管不到林哲头上,别说是他这个江苏巡抚许乃钊了,就算是两江总督怡良或者钦差大臣向荣、琦善,他们都没有权力直接管辖林哲以及他的余胜军。

因为林哲并不归属地方官员的序列,他是钦差大臣!

早些时候的‘余姚县勇营督办’这个头衔已经随着余姚县勇营改称余胜军而消亡,不过林哲也并没有因此而获得什么余胜军督办之类的头衔,所以现在林哲的一连串官阶品级差遣是:浙江省三品候补道、湖州厘捐局督办、协同浙江巡抚办理团练事宜。

前两者都不重要,如果只有这两个品级差遣,那么林哲名义上就得归属浙江巡抚管辖。

但是他同时还有着‘协同浙江巡抚办理团练事宜’这个头衔。

这个头衔可不是浙江巡抚衙门或者闽浙总督衙门之类地方官府颁发给他的,也不是朝廷吏部对他的任命,而是咸丰帝直接用圣旨委任。

不管是哪一个等级的团练大臣,不管他是督办还是会办还是说协办,他们都是咸丰皇帝亲自任命的,乃是正儿八经的钦差大臣。

所以林哲这个‘协同浙江巡抚办理团练事宜’,也可以直接简称为‘团练大臣’或者是‘钦差团练大臣’。

这钦差团练大臣和地方官员以及朝廷的其他将领都没有直接联系,连同为钦差,专管军务的向荣都管不到林哲头上来,至于江苏巡抚、两江总督就更加没这个权利了。

而浙江巡抚黄宗汉的话,他也不能以浙江巡抚的身为来管林哲,只能以‘督办浙江团练事宜’的身份来管林哲,但是这种关系也不是直接统属关系,而是一个为主要,一个为次要的协同关系。

严格上来说,就算是黄宗汉,他也没有权力直接命令林哲率军攻打那里,只能是商量着办。

说的稍微夸张一些,那就是当今国内除了咸丰帝意外,这天下间就没人可以给林哲下直接的作战命令!

所以你别看团练大臣没有任何的地方实际权力,除了给你一个办团练的名义以外啥都没有,但是也是有好处的,那就是天下之大,除了咸丰帝就没人能管你了。

林哲爱打太平军就打太平军,不想打了直接搬起板凳看戏,其他人除了上奏章弹劾林哲外也只能干瞪眼。

人家曾国藩为什么搞起湘军后就这么强势了,就是因为人家除了手握重兵外,还是个钦差大臣,其他人都管不到他头上来。

所以你可以在史书里看见诸多总督、团练大臣同聚某地共商军务,但是绝对看不见某某总督,专办军务的钦差大臣直接向某个团练大臣下达命令的,甚至到了后期,那些手握重兵的团练大臣直接管辖地方巡抚、总督。

曾国藩就是最明显的例子。

对于现在的林哲来说,其实他头顶上的这个团练大臣的名头还是相当有用的。

许乃钊自然也是清楚这一点,所以他并没有打算强求林哲去镇江,但是他也不甘心直接放余胜军这支强军离开江苏啊。

要知道如今江苏尤其是江南这边军务甚紧,向荣压力大,他许乃钊的压力也大。

林哲筹办余胜军遇上了诸多困难,他许乃钊这个江苏巡抚岂又容易了,许乃钊面临的困难比林哲的多多了,别的不说,光光是江苏云集的众多清军的吃喝就够他许乃钊愁白头发了。

这些清军名义上是由朝廷拔给军需,但朝廷户部里的库房现在连银渣子都没有了,这几年数以千万计的军费几乎压榨了清廷所有收入,户部的钱根本就不足各地清军所需。

既然朝廷户部没钱,但是这军费也不能不给啊,同时由于江北、江南两座大营都在江苏境内,虽然说朝廷已经让各省分别协饷给江苏方面,但是还是远远不够。

清朝的厘捐是怎么开始的,就是江苏这边因为军费奇缺,为了解决军费而开设的,而江苏这边开设后才迅速推广到全国。

军费压力,镇江迟迟没能夺回来,江宁和扬州的太平军云集,先前的上海失陷,诸多事务几乎是压的许乃钊喘不过气来。

要说当代清廷诸多官员承担的压力,许乃钊的压力足以排的上前五,当然也有比他压力更庞大,处境更悲剧的人,比如说钦差大臣,筹办并负责江南大营的向荣。

反正这年头,在江苏这一片当官的个个都比较悲剧,尤其是前后数任江苏巡抚都当不久,不是被杀就是被革职,反倒是江苏巡抚的顶头上司怡良稳当当的当了足足四年两江总督。

在江苏这片打仗的将领也不好过,比如向荣,比如琦善,他们的自身兵力不足,而1853年时期的太平军又非常凶猛,搞得他们只能龟缩不出。

更关键的是随着太平军北伐,被吓破胆的咸丰帝老式给他们传达命令,要求他们尽快攻克江宁,歼灭太平军之类的。

1853年时期的江苏地面上清廷官员,甭管文武,个个都过的挺悲催的!

在这种情况下,许乃钊想要留下余胜军这支战斗力强悍的军队也就理所当然了,让林哲去镇江和太平军死磕估计没戏,但是如果让林哲帮着驻防苏松太地区的话,那么自己就能够腾出更多的兵力进军镇江了。

再者,如果到时候镇江那边战况吃紧,太平军要东进的话,他林哲的余胜军既然在上海,就不可能无动于衷,迟早要上去和太平军打的。

所以,不管怎么样,他都要先把余胜军留下来再说,只要留下来了还怕林哲不上去和太平军打仗?

想到这里,许乃钊又道:“如果贵军无法移师镇江的话,能否暂时留下来协防上海,继续清剿流窜的小刀会贼军?”

PS:这周有个还算不错的推荐,趁着这股东风,雨天特地加更为诸位壮胆,好让兄弟们一起加油把枭雄推上去,分类点击榜,分类推荐榜就是我们的目标!兄弟们冲啊,不成功便成仁!!

第344章 上海建市第403章 大势所趋第253章 沈驰云入沐阳第266章 新式火炮和后装枪第502章 战争一触即发第160章 军事散步第253章 沈驰云入沐阳第617章 出巡第100章 太平军的战壕第529章 骑虎难下第675章 捷报频传第683章 册封太子(一)第23章 第二步兵团第279章 洋人出兵第597章 曼德勒混战第101章 压制和进攻第463章 编修清史第31章 谨慎东进第165章 石达开的艰难抉择第135章 为什么要追第648章 三国之势第75章 出兵松江第463章 编修清史第322章 渔船和情报第83章 添船够炮第526章 登陆进攻第659章 敌人和朋友第385章 沧州激战第381章 九江湖口第713章 英国的退缩第168章 宫务厅情报处第542章 紧跟本舰第182章 惊天巨响第212章 苏北大战初起第489章 银行业和外资第476章 炮击下关第701章 战舰云集第226章 京师巡警厅第54章 兵指青浦第468章 皇室资产管理处第673章 内部妥协第383章 我还会再回来的第76章 乱世重典第576章 丝袜舰队第584章 二等铁甲舰的争论第293章 面目全非的历史第8章 营制第498章 湘潭起义第163章 镇江兵变第628章 兰港大统制共和国第184章 线列对射第458章 控制越南第99章 撤军和追击第183章 上刺刀冲锋第459章 一战成名第619章 海军行政改革第140章 暴风雨夜的前夕第237章 甚于厂卫第2章 土匪危机第653章 新式步枪选型第134章 救援天京第649章 海军革新第224章 清点战果第576章 丝袜舰队第650章 超前的设计第130章 打到镇江去第212章 苏北大战初起第103章 黑夜混乱第410章 海陆分家第711章 全面战争第167章 林安飞回京第545章 捷报入京第670章 帝国炮兵第525章 夏威夷战争第589章 筹办新战舰第317章 纺织产业第90章 骑兵出击第779章 立储第643章 方家第95章 三天不封刀第401章 与民同乐第385章 沧州激战第509章 中英宁上海条约第210章 工商发展第166章 尽占江南第484章 薛焕入阁第63章 神经病和伟人第29章 林成庭来袭第328章 后装步枪的首秀第265章 施清瑄回京第441章 铁甲舰第315章 帝国风气第654章 火药第538章 国运之战第546章 战后封赏第202章 宫斗初现第621章 普法战争第191章 清军南援第117章 他不敢开枪第337章 继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