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5章 现代文明推广运动

如果说阿根廷和智利人只是有意向采购新舰,现在还处于意向阶段,他们现在连具体计划都没有,但是德川幕府那边却是不同。

作为日本三国之一,德川幕府占领的地盘虽然最大,在过去的十几年虽然也颇有发展,但是却是收到了明治政府和北海国的联合夹攻,为了同时对抗这两个敌人,德川幕府不得不保持大量的常备兵力。

七十年代,日本的德川幕府和明治政府先后进行了内部的改革,明治政府进行了所谓的大政奉还,效仿帝国进行实君制改革。而德川幕府那边却是效仿英国人,采取虚君制度,原德川摇身一变就变成了责任内阁。

这些改革还是有着明显的成效的,日本三国的国力都有着比较明显的增强,其中增强最多的不是明治政府,而是进行虚君改革的德川幕府,当然了,严格上来说,现在这个政府应该不是叫德川幕府了,而是应该叫东瀛国。

帝国为了彻底分裂日本,对于明治政府和德川幕府都以日本国自居是极为不满,在帝国的压力下,这两个所谓的日本国都在改革后确定了正式国名,不然的话,就不承认其统治的合法性。

不过这个过程里,明治政府抢先向帝国递交了国书,自称‘日本王国’,这日本人的君主本来是天皇,现在明治政府抛弃天皇的称呼,自愿称呼为日本国王,帝国的那些老顽固们可是欢喜的很,所以直接就承认了日本王国的合法性。

德川幕府那边一边是骂着明治政府的不要脸,更是借此攻击明治天皇是假的,如果是真的天皇,是绝对不可能放弃天皇称呼的。另外一边,他们也是选用了日本的另外一个别称,也就是东瀛作为国名。

不过他们的的国名并不是王国,而是自称东瀛国,其君主不是东瀛国王,而是东瀛天皇。

至于北海国那边更简单,因为他们早就不认为自己是日本的一份子了,他们是独立的,自由的北海国。

保留了天皇称呼的东瀛国,由于面临两大强敌,所以一直都是非常注重军队的编练。

海军上,他们在七十年代先后引进了数艘大吨位战舰,实力在日本三国里名列前茅,尤其是在1876年,他们以比较低廉的价格购入了帝国皇家海军退役后的盘古级二等铁甲舰祝融号,并改名为加贺号。

加贺号(祝融)虽然是1864年服役的老舰了,但是在1876年的时候,其舰龄也不过十二年,十二年的舰龄,对于帝国这种海军强国而言,这种战舰已经无法承担重任,如其养着浪费军费,还不如直接退役了,把经费腾出来建造新舰。

购入加贺号后,东瀛国的海军实力大幅度攀升,但是北海国和日本王国也是有样学样,都是跑到了帝国购入二手的铁甲舰,这些铁甲舰如果要对抗英法帝国这些海军强国,自然是不管用的,但是他们的敌人可不是那么海军强国的,他们的敌人就是他们自己三个。

所以只要能够对付敌人就足够了,至于说是不是最先进的战舰那并不重要,能不能对抗其他海军强国也不重要。

所以日本王国和北海国也是动作快速的分别购入了一艘盘古级的二等铁甲舰,帝国对于这些老战舰自然是敞开了买,反正不卖的话,这些老式的铁甲舰也只能是作为训练舰使用,根本就没有什么用,就算不卖掉,用不了几年海军也会自行拆掉,连转为预备役封存都是不愿意的。

东瀛国见两个对手也是购入了一艘盘古级二手铁甲舰,又是寻思着购入更强大的战舰,本来他们想要购入句芒号或者黄帝号

帝国的五艘盘古级二等铁甲舰,卖掉了三艘,另外还有一艘早在1872年的时候在青岛军港发生弹药库爆炸事故,虽然没有彻底沉没,但是船体破坏严重,维修代价太高昂,后来海军干脆就是懒得修,直接卖废铁了。

再剩下的一艘,乃是句芒号,该舰是最后一艘盘古级铁甲舰,1867年才服役,该舰1878年经过一定改装后,改为炮术训练舰,目前还在役,不过按照计划,再过几年估计也会退出现役了。

至于炎帝级二等铁甲舰的,不过帝国的在役的炎帝级铁甲舰只剩下一艘黄帝号了。

三艘炎帝级铁甲舰,该级舰在七十年代就沦为二流,但是因为使用维护以及使用成本非常高,得不偿失,海军宁愿保留那些有二十多年舰龄的木制风帆巡洋舰,也不愿意要这些早期的铁甲舰,这些早期的铁甲舰由于技术不成熟,过了十多年后的现在各种故障非常多,尤其是动力系统基本三天两头都会出现问题,维护成本竟然比夸父级铁甲舰还要高,所以在七十年代末的时候相继退役。

1865年服役的炎帝号在1879年退役,次年被拆解,其服役年限不过十四年而已。

1866年服役的少昊号,在1873年的的在浙江舟山海域触礁沉没,为了纪念该舰的沉没,后两年的新型战列舰的首舰就是被称之为少昊号,也就是少昊级战列舰。

最后1867年服役的黄帝号,同样老迈不堪,因此在1881年也是正式退役,虽然还没有拆解,但是如果卖不掉的话,估计也是会被拆掉,这年头的钢铁还是很值钱的。

日本人虽然想要卖便宜的二手舰,但是人家也不傻啊,看见帝国那么干脆的就把炎帝级给退役掉,他们自然也是知道不管是盘古级还是炎帝级铁甲舰,这接手过去的话,维护费用不会低。

如果价格低的话,他们倒是不介意,故障率高,大不了就缩减出海时间,只要在战争时期能出海就行了。

但是如果价格很高的话,那么他们就不愿意当这个冤大头了,这两款铁甲舰基本都是六十年代前半段的老船,也是第一代的铁甲舰,用到现在能不散架就不错了,故障率非常高,花费高价购入是非常不划算。

如果可能的话,他们更愿意购入帝国一些比较新的二手船,比如夸父级之类的。

除了盘古级和炎帝级外,帝国还剩下三艘老式铁甲舰,分别是一艘天吴号和两艘夸父号,而这三艘铁甲舰分别是1868/1869/1870年服役,才服役了十年出头,而且建造这些铁甲舰的时候,帝国的工业技术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升,用起来也不会和炎帝级、盘古级那样故障非常多。

然而这三艘铁甲舰虽然战斗力已经远远落后时代了,但是船体状况比较良好,故障率也低,维护成本比较低,所以海军那边也是继续留着当二线兵力使用。

到1882年的今天,帝国的铁甲舰,也就只剩下这三艘了,其他的不是卖掉、拆解就是事故沉没了。

二十年时间,帝国皇家海军里的主力舰基本都是换了一茬,昔日威风凛凛的盘古级和炎帝级的铁甲舰,现在已经是不见了踪影,代替的则是那些战列舰和装甲巡洋舰。

倒是两艘南京级风帆木制巡洋舰现在还活得好好的,1860年服役的南京号,1863年服役的武昌号现在依旧以训练舰服役,而且海军内部短时间内也没有退役这两艘风帆战舰的打算。

东瀛国的人想要用少量的价钱,然后购入战斗力强大的战舰,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句芒号和黄帝号他们虽然也愿意要,但是帝国开价过高,所以他们也就不愿意了。

尝试购入夸父级铁甲舰那是不用想的事。

唯一剩下的选择就是采购新船了,但是新舰价格贵啊,如果要采购拥有完善装甲带的铁甲舰,别说五六千吨的铁甲舰,就算是三四千吨的他们都卖不起。

所以这一次受邀观看演习的时候,东瀛国的代表就是盯着那些巡洋舰在看。

演习结束了后,东瀛国就是非常巡视的向帝国下了一艘军舰的订单,该舰订单乃是一艘防护巡洋舰,准确的说是一艘穹甲巡洋舰,排水量达到了三千五百吨,航速乃是惊人的十八节,并配属了两百毫米的主炮两门,前后各一门。

这个价格也是昂贵无比的,达到了七十五万圆,由于东瀛国的海军经费有限,他们还得分三年分批支付。

不过一分钱一分货,这七十万圆的价钱,买到手的这艘被称之为浪速号的防护巡洋舰,其战斗力自然也是杠杠的,火力和防护以及航速,基本都可以比肩各国一流巡洋舰,打起日本三国海军的其他战舰,那基本是得心应手的。

日本购买这艘浪速号防护巡洋舰,虽然不算小事,但是对于帝国来说并不值得关注,真正值得帝国关注的是,西北的第七军以雷霆之势,仅仅用半个月就是击溃了浩罕省叛军主力部队,然后又是在整个浩罕省以及新疆省范围内针对潜在叛乱分子进行持续清剿。

两省之守备部队配合第七军,几乎封锁了两省的主要人口聚集地,然后进行彻底清查,清查对象主要是携带非法武器、私藏违禁品的叛乱分子。

非法武器包括枪支、刀具、弓箭等,帝国可是施行非常严格的枪械管理制度,要想使用枪支的话,就需要枪械使用许可证,通常猎人、边境省份的移民才能获得许可,而且枪械通常只限于前装滑膛枪,其他的线膛枪,后装枪以及手枪,都是严禁民间使用。

所以私藏火器或者冷兵器的,不说百分百,但是九成九都是叛乱分子或者是犯罪分子。

违禁品主要是一些文化类产品,包括原住民的文化、宗教类书籍、物品等。

帝国推行的是汉文化主义,也就是在全国范围内强制性推广使用国语,宣扬现代文明、并建立相关的现代教育机构。

1882年开始,帝国推行的这场文化运动,帝国内部称之为‘现代文明推广运动’立意是让更多还生活在愚昧落后的原住民们能够体会到现代文明,体会到汉家文化的伟大,并逐渐融入到现代文明中来。

不过还是有部分人是宁愿继续保持愚昧落后的,甚至为此而掀起反抗,1882年开始,帝国在各大边境省份,尤其是叛乱比较多的省份开始现代文明推广运动,截止到1890年,先后出现千人以上规模的动乱一百余次,万人规模以上的叛乱三次。

在这段特殊时期里,帝国皇家陆军充分发挥了‘对外善战,对内更善战’的优良传统,上述叛乱都是被皇家陆军一一镇压。

到了1890年的时候,帝国已经可以自豪地宣称,浩罕省已经和中原各省一样,成为了华夏九州大地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哪怕是千百年后,历尽王朝更迭,这个地方依旧会是中国的一部分,因为住在这里的人是中国人。

走在1890年的浩罕城街头,一眼望去,商铺上悬挂的是中文招牌,来往是带有明显中原特征,并穿着中华装或者西服,汉服的男性汉人,街头上的女人,则是以高鼻梁,带有异族血统的女子居多。

这个经过动荡之后的小城市现有常住人口大约三万人,抛开妇孺外,其中的大部分成年男子都是这十年里从中原各省移民过来的移民,然后娶了当地女子并组建家庭,至于原住民里的男性那里去了?

嗯,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第4章 扩张护院第15章 公然敲诈第553章 争锋相对的谈判第328章 后装步枪的首秀第557章 海军五年计划第191章 清军南援第178章 夏季攻势第574章 赵大黑闯关东第642章 重设经济大臣第661章 朝鲜局势动荡第599章 双方的纠结第638章 宁耀安之死第585章 掌控太平洋第171章 整编扩充计划第335章 御前战略会议第464章 后宫版八国联军第14章 自筹军费第132章 随营学堂幼年班第610章 订单争夺第438章 电报第194章 科举和新式教育第460章 订单大爆发第639章 联合调查局插手第411章 陕甘动乱第351章 改革和挣扎第382章 武重文轻第170章 整编扩军会议第293章 面目全非的历史第74章 上任设衙第444章 后装枪时代的来临第588章 畸形的社会第68章 十万两第469章 秘书处改革第535章 香港登陆战第107章 城破殉国第20章 伤亡悬殊第598章 年轻一代第232章 奏折第397章 史荣椿的抉择第657章 船头对敌第74章 上海商贸区第340章 江南大学第403章 大势所趋第292章 大战前的影响第236章 腥风血雨第709章 巨舰对决(二)第586章 腾飞中的海军第242章 战略规划第333章 帝国在行动第501章 中亚危机第597章 曼德勒混战第41章 三冲敌阵第675章 捷报频传第489章 银行业和外资第536章 利益得失第429章 缅甸局势第466章 海河工业区第313章 筹款国宴第227章 捷传江宁第379章 争论和妥协第462章 隆丰收购案第565章 阿瓦恰湾第391章 进城第388章 北平大乱第156章 围点打援第110章 崩溃和追击第233章 中华门第690章 兰港国朝贡第672章 弹药告急第313章 筹款国宴第194章 科举和新式教育第170章 整编扩军会议第154章 战火再燃第241章 战略之争第508章 林成庭的野望第571章 铁路网的野心第98章 都是疯子第682章 储君人选第695章 现代文明推广运动第193章 混战皖北第410章 海陆分家第702章 帝国海军在行动(一)第138章 败退和首秀第482章 立储风波第26章 退无可退的冲锋第97章 城头激战第311章 俘虏问题第430章 军援林成庭第266章 新式火炮和后装枪第176章 银行和货币第498章 湘潭起义第660章 确立金本位第672章 弹药告急第5章 县令相邀第406章 长沙春寒第695章 现代文明推广运动第695章 现代文明推广运动第417章 经济大臣第368章 协防师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