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5章 中英宣战

就当帝国太平洋舰队主力尽数出动的时候,菲律宾那边帝国也是展开了轰轰烈烈的登陆行动,截止到一月二十九号,帝国已经向菲律宾方向投入了一个旅的海军陆战队,一个师的陆军部队,大约两万五千人已经是登陆上菲律宾,并对菲律宾上的西班牙军队展开进攻。

菲律宾那边的军事行动非常的顺利,缺乏抵抗意志的西班牙人是节节败退,一个个都是指望着英国人干涉加入战争呢。

而英国人出于维护全球殖民体系的基本原则,态度也是非常的强硬,在经过半个月的外交交涉后,英国人发现想要通过外交途径让帝国从菲律宾退兵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所以这个时候的英国人也终于是拿出了世界老大的气势。

一月二十九号上午十二点整,也就是帝国第六分舰队发现英国东印度舰队踪迹的时候,英国正式向帝国提交了最后通牒,要求帝国立即停止对菲律宾的入侵,不然的话英国人将会正式加入战争,遏制中华帝国的扩张,并限令六个小时内答复。

这份最后通牒很快就是送到了林哲手上,林哲只略微扫了一眼这份通牒,然后就是放了下来,直接对下面的一群军政要员道:“也不用等六个小时了,现在就答复他们吧!”

说道这里,他停顿了后道;“他们要战,那么就战!”

尽管对这个结果已经有了充分的心里准备,但是下面的那些军政要员们还是脸色大变,不过文官和军方的将领们各自的表情是不同的。

文官那边是历来是主和派,听闻要和英国人进行战争,一想到战争对国内工商业所造成的影响,就是忍不住担忧起来,他们担心帝国持续的快速发展会被战争破坏。

但是军方的将领们,却是一个个都是面露兴奋之色,帝国的军方将领,大多数都是非常坚定的主战派,他们早就想着大规模对外扩张了,为帝国扩张疆土的同时,也是让自己的军衔以及爵位得到提升。

不少人想着,这一次大战过后,恐怕又会多出好几个公爵来吧!

自从开国后封了五名公爵之后,帝国就从来没有封过公爵了,没有大规模战争的情况下,能够获得侯爵就已经是极限了,当初的西伯利亚战争里,也只是封出去了几个侯爵而已,至于公爵却是一个都没有。

现在和英国人的战争,极有可能让军方再出几个元帅,再出几个公爵!

下午两点,帝国外务部正式向英国答复:帝国拒绝从菲律宾退兵。

英国人方面也是预料到了帝国会是拒绝的答复,所谓的最后通牒彷佛就是例行程序一样,英国人在下午六点的时候,就是把早已经准备好的宣战书递交给了中国的外交官。

由此,英国人正式对中华帝国宣战!

世界上的两个大国,正式进入战争状态。

中英两国宣战之后,美国是感觉复杂,他们一方面是想要跟在中国人的后面出兵古巴,但是他们也是害怕英国人干涉。但是另外一方面如果错过了这次机会后,以后要找机会可就很难了。

不过到最后,美国人还是没有能够下决心,最后决定先看看再说,中英两国虽然宣战了,但是不太可能爆发全面的战争,甚至两者都不太可能爆发陆地上的战争,主要的战斗应该是在海军那边。

而且英国人的东印度舰队离开新加坡的消息根本就满不住,一个白天的时间,足以让这个消息传遍各国了,同时帝国海军主力舰队离开金兰湾的消息也是传了出去。

现在人们都知道,英国人的东印度舰队和中国的太平洋舰队正在南海海域上,一场可能是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海战即将在南海爆发!

帝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参战的舰队包括第一舰队、第二舰队、第五分舰队、第六分舰队,其中第五分舰队和第六分舰队都是没有主力舰,以数艘小型装甲巡洋舰为主力,率领一票巡洋舰作战。

这两个分舰队的主要任务乃是分散到广泛的南海海域,搜索敌人主力舰队的踪迹。

真正的主力舰队乃是第一舰队以及第二舰队。

这四支舰队加起来,总吨位大约在三十五万吨。

而帝国海军的敌人,也就是西班牙舰队以及英国东印度舰队,其中的西班牙人增援舰队只是一个配角,其吨位大约在三万吨左右。

而英国人东印度舰队,实力却是不可小窥。

1895年的时候,英国人的东印度舰队实力并不算强,主力舰数量虽然不少,但是很多都是八十年代服役的老式战舰,不过金华号事件爆发后,英国人是迅速从海峡舰队以及地中海舰队抽调了大量主力舰奔赴印度洋,并加入到东印度舰队序列当中来。

根据帝国情报机构目前得到的不准确消息,东印度舰队里,英国人至少增援过来两艘君权级战列舰,至于两艘百夫长二等战列舰以及声望号二等战列舰,这三艘战舰本来就是英国人专门为了维持东印度舰队实力,以对抗帝国海军而建造的,所以这三艘战列舰本来就是在东印度舰队服役。

也就是说,目前帝国海军已经可以确认的是,英国皇家海军东印度舰队,拥有至少五艘新锐的战列舰。

而且帝国海军内部并不确定,东印度舰队的战列舰是否还有更多,因为1895年后,英国人在1893年和1894年期间开工的前面两艘威严级战列舰也是陆续服役了。

论起造舰速度以及规模,英国人依旧是全球的头号选手,帝国海军建造战列舰的速度历来就不算快,因为帝国海军是考虑到了战舰建造的数量并不多,军费也不多,所以分两年分批拨付经费建造的话,有利于维持造船厂的规模以及技术改进。

以往的时候建造一艘战列舰的话,光光是船体施工时间就大概需要将近两年时间,后期的舾装也需要大约一年左右,而且完工后按照帝国海军的惯例也不是马上就进入现役,而是会有一个短则三个月,长达半年甚至大半年时间的试航、训练时间。试航结束后,才算是真正服役。

也就是说,帝国海军的战列舰,从开工到服役,整个时间度大概是在三年半到四年之间。

如果是加班加点的话,帝国这边倒也是能够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完成船体施工,争取两年左右就服役。

不过和英国人区区一年半就建造完毕并直接服役相比,还是有着一定差距的。

威严级前面两艘战列舰,已经是在1895年的十二月正式服役了,还有两年在1896年,也就是今年的下半年服役,前面这几艘之所以服役速度这么快,主要还是英国人大量缺乏新式战舰,所以对工期赶的非常紧。

但是后面的几艘,估计从建造到服役的话,整个周期会恢复到三年多的时间。

战列舰之外,英国人在1893年的时候,因为受到帝国海军扩张的刺激,也是加速了对一等防护巡洋舰的建造计划,原本历史上要到1896年才会开工建造新一代的一等防护巡洋舰,但是在1894年的时候,英国人的新一代一等防护巡洋舰就是正式开工了。

和历史有着惊人的相似性,这款一等防护巡洋舰也叫王冠级,这款排水量达到一万一千吨的一等防护巡洋舰,配属了三十座贝尔维尔锅炉,常压动力输出达到了一万六千五百匹,推动这艘战舰能够跑出二十点二五节,如果是强压通风的话,航速还能进一步提高。

但是火力却是比较尴尬,没有大口径主炮,只有十六门一百五十二毫米的速射炮,防护能力虽然在防护巡洋舰里算不错,但是和装甲巡洋舰一比还是差的多。

王冠级一等防护巡洋舰的建造速度更快,首舰一年不到就下水了,1895年的时候就已经服役了三艘之多,而且今年还会有几艘加入现役。

大量主力舰陆续加入现役,也是让英国皇家海军有了不少的底气,才敢抽调大量战舰增援东印度舰队。

根据帝国情报部门的情报,目前的东印度舰队至少拥有十艘一等防护巡洋舰或者是早年的装甲巡洋舰,此外东印度舰队还拥有数量不下十艘的老式万吨铁甲舰。

其他的二等防护巡洋舰、三等防护巡洋舰以及其他中小战舰就更多了,林林总总加起来,目前状态的英国东印度舰队,吨位至少在三十万吨以上。

从吨位上来看,帝国太平洋舰队和英西联合舰队是大体相当,但是帝国在新锐主力舰方面却是占据了不少的优势,拥有八艘前无畏型战列舰,而英国人的东印度舰队只有五艘,不过老式铁甲舰时代的战列舰,帝国海军只有四艘老式战列舰,而英国人这边则是至少有十艘以上。

一等巡洋舰的对比上,英国拥有十艘以上的一等防护巡洋舰或者装甲巡洋舰,而帝国海军拥有新式装甲巡洋舰六艘,旧式装甲巡洋舰四艘,数量大家都差不多。

至于大家的二等巡洋舰、三等巡洋舰这些,数量也都差不多,也谈不上什么性能优势之类的。

简而言之,这两支舰队从表面上看上去,算得上是旗鼓相当,英国人东印度舰队纵然在新式主力舰的数量有所劣势,但是旧式战列舰的数量却是要更多一些。

而且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英国皇家海军的战术水平以及训练水平等,在过去的一两百年里从来都是全球第一,从来都是只有其他国家学习皇家海军的时候,而皇家海军就从来没有学习其他国家海军的时候。

所以尽管帝国海军不愿意承认,但是双方在战术以及训练水平上,存在一定差距却是事实。

帝国太平洋舰队和东印度舰队,从纸面上去看是旗鼓相当,但是打起来之后真正结果如何,却是要打过了才知道。

就当英国对帝国正式宣战的时候,南海海域两支庞大的钢铁舰队正在缓缓靠近!

下午三点四十分,第六分舰队再一次追踪到英国人主力舰队的终极,其快速巡洋舰成都号凭借着高达二十四节的高航速,单枪匹马绕过了英国前哨舰队的拦截,并一度冲进了距离英国人主力舰队不足十海里的海域,虽然该舰很快就是被多艘英国巡洋舰进行驱逐,而不得不转向离开。

但是依旧给帝国海军带来了极为宝贵的信息,它确认了至少一支英国人主力舰队的踪迹。

根据第六分舰队陆续传递回到的侦查情报,林同书则是率领舰队以十二节左右的巡航速度逐渐向东南方向驶去,帝国太平洋舰队的目标非常明确,那就是找到英国皇家海军东印度舰队,然后歼灭之!

(PS,雨天我搞了个微`信`公`众`号,大家可以搜索’雨天下雨‘关注,届时我会及时发布一些本书的相关信息,另外新书的消息也会在上面及时公布,闲着也会发一些扯淡文章,偶尔兴许还会文青一把,希望在公`众`号上,大家看到一个不一样的雨天,所以大家可以的话,还是尽可能关注吧!)(。)

第249章 一追一逃第5章 县令相邀第60章 久则生变第92章 抽十杀一第293章 面目全非的历史第339章 私营教育第515章 林碃上学第587章 嫦娥号装甲巡洋舰第343章 侯客室第572章 东北铁路第612章 陈月川的野望第482章 立储风波第484章 薛焕入阁第114章 最后的齐射第502章 战争一触即发第271章 御前战略会议第303章 激战吴淞第147章 围攻杭州第153章 惧怕和惊慌第300章 重炮之间的较量(二)第179章 渡江北上第656章 智利购舰第259章 把李鸿章带回来第511章 武装倒幕第704章 世界大战的边缘第568章 迷茫的六十年代第198章 帝国大学第105章 浴血冲锋第349章 官督商办第397章 史荣椿的抉择第443章 美国内战的蛋糕第260章 骑兵追杀第49章 湖州厘捐局第265章 施清瑄回京第3章 比烂的战争第670章 帝国炮兵第498章 湘潭起义第362章 中英上海条约第184章 线列对射第403章 大势所趋第568章 迷茫的六十年代第545章 捷报入京第251章 望风而逃第375章 未来的希望第708章 巨舰对决(一)第261章 李鸿章的战俘生涯第318章 面圣第214章 洪泽湖军议第599章 双方的纠结第125章 林成庭东进第651章 十四年式75野战炮第427章 大理苦战第292章 大战前的影响第194章 科举和新式教育第433章 皇家科学院第277章 工厂内迁第238章 财政预算第282章 连夜抢修第158章 王吕云遇敌第597章 曼德勒混战第499章 帝召民女第585章 掌控太平洋第566章 战舰和炮台的较量第549章 蚩尤级万吨铁甲舰第75章 井喷式发展第364章 视察帝国大学第101章 压制和进攻第631章 教育强国第419章 移民屯边第283章 大战将起第407章 功高震主第47章 入城第117章 他不敢开枪第272章 初步方案第706章 凌晨海战第447章 产业整合第704章 世界大战的边缘第294章 视察江阴第105章 浴血冲锋第458章 控制越南第340章 江南大学第685章 册立太子(二)第412章 英俄威胁第94章 狂傲第637章 惊天大秘密第441章 铁甲舰第106章 大胜而归第537章 备战英舰队第537章 备战英舰队第50章 林德机器厂第134章 救援天京第513章 美国重归统一第484章 薛焕入阁第230章 阿来,放狗第276章 战前准备第21章 谎报和扩军第8章 营制第572章 东北铁路第22章 改装褐贝斯第462章 隆丰收购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