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骑兵出击

林成庭率军抵达湖州城下后的第四天,一直龟缩在湖州城内的余胜军第一混成团也是发出了首次反击。

当天黎明时分,余胜军的第二骑兵连从西城门悄然出城!

面对余胜军的第二骑兵连出城,驻防西城门的太平军自然是试图拦截,不过太平军的主力都在北城门那边,西城门这里虽然也有着将近三千兵力,不过并没有多少火炮的支援,兵力也都是一些依旧装备冷兵器的老弱。

林成庭根本就没有想过围攻湖州,他要的是夺下湖州城,甚至余胜军弃城而逃对于他来说都是胜利,所以把主力都放在了北门这边,西城门那边只放了一支偏师,如其说是围困,倒不如说是防备。

率领第二骑兵连的乃是余胜军中的骑兵老将王吕云,此人去年在泗安一战中身受重伤,养大半年才恢复过来。

林哲也没忘记他当初率领亲卫队三冲敌阵的功劳,伤势还没彻底好呢,就已经任命他为第二骑兵连的连长,同时军衔也是晋升为少校,并厚赏白银一千两。

除了余胜军内部的晋升于厚赏,林哲还向朝廷保举他为五品守备。

余胜军虽然说是林哲的私军,但是里头的军官们普遍被林哲保举,拥有品级不一的官身,比如说毕余同现在是从五品的候补知州。石琅翼乃是正五品守备,施清瑄是从五品守备。

不过这些官身在余胜军内部意义不大,比如说石琅翼和毕余同一样都是五品守备,但是一个是领军一方的高层将领,一个只是骑兵连的连长,两者的差距还是相当大的。

刚养好伤没多久的王吕云带着第二骑兵连的骑兵连鱼贯而出,不过和以往他率领骑兵出击都带着骑士长枪不同,这一次他麾下的骑兵们并没有携带长枪,而是个个都背上了一支米尼步枪。

见他们从城门出来后,城外数里外防备监视的太平军看见对面冲出来一支骑兵,立马就是慌乱了起来,诸多太平军士兵被头目们驱赶起来列队,准备迎战。

但是他们却是看到那些骑兵根本就没有靠近他们,而是出城后就直奔东北方向而去,只留给他们一地烟尘。

这个时候,已经得知余胜军骑兵出城的林成庭也是忙着调兵遣将:“调两个旅的火枪队过去,还有告诉董阳红,让他立即率领骑兵把那些清妖骑队拦下来!”

连续数道命令发下去后,林成庭再一次骑着马登上了城外的一个小山头,眺望西南方向,视线中已经可以看见大股骑兵奔驰而掀起的烟尘,耳中除了己方的隆隆炮声外,也是可以听见阵阵的马蹄声。

“不过两百骑而已,有两个旅的火枪队足以把他们拦下来,更不要说还有近千骑兵助战了!”林成庭似乎是说给别人听,又似乎是说给自己听,语气中充满了自信。

不过他有着自信也是情理当中,他派出的两个旅火枪队,再加上一千骑兵,对阵敌军区区两百骑,还不是手到擒来?

据冯云山撰写并在咸丰二年刊行的《太平军目》中所记,太平军军制以五人为伍,设伍长一员;五伍为两,有兵二十五人,设两司马一员;四两为卒,有兵一百零四人,设卒长一员;五卒为旅,有兵五百二十五人,设旅帅一员;五旅为师,有兵两千六百二十五人,设师帅一员;五师为军,有兵一万三千一百二十五人,设军帅一员。

当然了,这是一个理想编制而已,在战争过程中不可能保持完整编制,有些太平军的‘军’兵力高达万余,少则三五千,一个旅帅所辖兵丁有些四五百,而有些则只有百余,同样的太平军不可统一而论。

林成庭虽然仿效余胜军编练火枪队,但是也不可能说直接照抄余胜军的的编制,他依旧是按照太平军的编制,火枪队以旅为单位,每旅约五百人。

从兵力上来说,其实太平军的旅级编制和余胜军的营级编制是差不多的,都是五百多人,不过余胜军的一个步兵营下设六个连,而太平军的旅则是下设五个卒,至于连\卒以下的排或者司马这些编制,影响并不多,因为对于线列步兵而言,一个连里头只有连长和副连长才是军官,其他的甭管是排长还是司马或者伍长之类的,都得列队拿着枪支作战,和普通士兵没有多大区别。

林成庭派出的两个火枪旅,那就是一千多人的火枪队,哪怕他们只是装备老式的火绳枪,但是只要列出紧密的队形也足以防范敌军轻骑兵的冲击。

当初自家骑兵在余胜军的步兵方阵前死伤惨重,今天他也是要让这些余胜军的骑兵倒在自己火枪队的枪口下。

然而就当林成庭信心满满的看着自家的火枪队方阵缓慢前进,准备迎余胜军骑兵冲击的时候。

他却是看见了预料之外的一副画面。

只见那些疾驰过来的余胜军骑兵没有和记忆中那样,手提骑枪发起冲锋,而是在四百米外就是齐齐停下来马,并且和线列步兵们一样,排出了一个三排的横队队形。

接下来就是一个个坐在马背上开始给手中的米尼步枪装填!

看见这一幕,林成庭傻眼了!

你们这些骑兵不搞冲锋,反而停在好几百米开外拿出步枪来装填,当自己是火枪兵吗?

但是只是略微愣了一会,他立马就是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和余胜军交手多次的他知道,这些余胜军手中的火器极为犀利,不知道为何竟然能打到三百步开外。

面对余胜军火器射程的优势,他预定的应对方式就是火炮,你打得远又如何,我的火炮比你打的更远。

有大量火炮助阵之下,他的火枪队虽然射程不够,但是应该可以冲到百步以内交战。

但是现在的情况却是不太一样,他的火炮都还在北门外呢,想要调过来支援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唯今之计就只能靠董阳红的骑兵了!

果然不负林成庭的期待,前头的董阳红一看余胜军的骑兵没有主动发起冲锋,反而是在步兵方阵前三百多米外挺了下来。

当即他就是大声一喝:“冲!”

既然你们不主动冲阵,那么就我来冲!

看着贼军大鼓骑兵从右前方冲了出来,王吕云冷笑一声:“这些贼军的骑队还是没长进!”

这些太平军骑兵之所以被王吕云鄙视了,是因为他们和往常一样,虽然大队人马冲出来声势很大,但是看仔细了就会发现,他们的冲锋和泗安之战的时候一样,根本就没有密集队形的概念,骑兵和骑兵之间间隔非常大,松散无比。

而且一大群骑兵是呈现一种竖队的阵型,每一排大约只有百人,前后排相隔数十米,如果是骑射的话他们会冲到敌军数十米左右的距离开始弯弓射箭并开始转向,转向后把阵位留给下一排的骑兵,然后重复上述行动。

这个就是东方骑射骑兵的典型作战模式,自从蒙古人横扫世界后已经是流传数百年。

当然了,董阳红手底下的这些骑兵自然不会是什么骑射骑兵,他们还没到那层次,玩不了骑射。

他们只是一群骑马步兵而已,也就只学了个半吊子的骑兵阵型而已,没有一窝蜂的冲上来,而是分成前后数排冲锋这已经算是董阳红治军有方了。

看着从右前方冲上来的敌军骑兵,他们不仅仅阵型松散,手中挥着各式兵器,更关键的是现在距离还远着呢,所以王吕云并没有任何的动容,而是下令:“开枪!”

随着一阵枪声大作,第二骑兵连的骑兵齐齐扣下了手中的扳机,把两百发子弹齐齐打了出去,子弹飞过半空,然后落入太平军的火枪队身体上,虽然距离过远,但是面对密集的敌军方阵,还是有不少命中,刚才的一阵排枪至少命中了二十余名太平军士兵。

不过王吕云并没有心情去看自己这一阵排枪的战果,而是高举手中的马刀大喝:“左转,我们走!”

面对上千骑兵的冲击,王吕云并没有选择正面对冲,尽管他有信心带领他的第二骑兵连击垮他们,但是骑兵之间的对冲就算胜利了,那也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更何况对方还有上千火枪兵在一边呢,到时候一个不小心就会死伤惨重,所以王吕云选择了避让。

但是他的方向却不是往西城门而去,而是直接左转。

董阳红看着对面清妖骑兵的撤退方向,这跑错方向了?还是他们另有图谋?

略微一思索,他还是选择了继续率兵追上去,甭管这些清妖骑兵想要做什么,他都得追上去干掉他们。

王吕云带着手下左撤的时候,看着身后的太平军骑兵紧追不舍,不由得露出狠色:“竟然还敢追过来,看样子不给你点颜色看看,还以为你家吕大爷真怕了你!”

王吕云这一次出战的任何并不打算和敌军的步兵和骑兵交手,他们的目的是想要绕过去,然后从侧后位置摧毁他们的炮兵阵地,刚才和敌军的步兵方阵稍微交手一阵就撤退,乃是既定策略。

但是王吕云原本以为这些太平军不敢追过来,到时候自己就可以从容绕道他们的背后去偷袭了。

没想到董阳红比他想象的更加大胆或者说鲁莽!

一路骑着马奔跑,很快他们及时相继脱离了湖州城,湖州城西门七里外,王吕云稍微看了看周边的地形,然后指挥刀向东北方面的一个小山头一指:“我们上那去!”

这个小山头其实并不高,而且坡度非常平缓,对于步兵来说也许不算什么,但是如果骑兵从山头骑着马冲下来,却是获得更高的速度加成。

不一会,这两百骑就是疾驰上了山头!

“装填!”

王吕云拔转码头,手中的指挥刀指向了千米外,正在陆续追来的太平军骑兵。

这些太平军骑兵在长距离的追击跑动中,队形已经完全散乱,而且最前排到最后排的敌军足有六七八百米之远。

追在最前头的那一百多个太平军骑兵虽然不知道这些清妖骑兵为什么会停下来,但是他们习惯性的继续忘前冲!

当他们冲进到两百米左右的距离后,王吕云挥下了他的指挥刀:“开枪!”

随着一阵枪响后又是听见王吕云大喊:“拔刀!”

骑兵们相继把步枪重新背上,然后一个个抽出了自己的马刀!

王吕云控马前出了两步,然后高举着马刀大喝:“冲啊!”

下一瞬间,这两百骑如同山涧激流一样从山顶飞驰而下,直接冲向了太平军骑兵所在!

PS:大清早的吼两嗓子拉个票,手里有票的投下,哪怕只是一张推荐票也是对雨天的莫大肯定!!另外还没收藏的同学记得把本书加入书架,方便后续阅读!

第539章 起锚迎战第449章 出兵越南第283章 大战将起第468章 皇室资产管理处第75章 井喷式发展第303章 激战吴淞第75章 出兵松江第308章 胜了吗?第565章 阿瓦恰湾第468章 皇室资产管理处第569章 他们的战争(二)第431章 新旧更替(一)第196章 董离科举行第96章 沉默冲锋第104章 追击和崩溃第229章 赴欧代表团第240章 国债和资本第421章 郭龙云巡视第300章 重炮之间的较量(二)第357章 当涂级和浮桥第665章 李允慧见闻第227章 捷传江宁第23章 第二步兵团第45章 南撤湖州第352章 第六军的北伐第65章 吴健彰进城第146章 王侯之赐第641章 势均力敌第608章 南美的战舰市场第681章 皇子初登场第81章 林德1854步枪第691章 中美密谋第291章 谈判退让第572章 东北铁路第301章 势均力敌第118章 扩军再扩军!第396章 咸丰身死第414章 方德嫔第429章 缅甸局势第127章 步步紧逼第595章 性能和成本的取舍第439章 财政和军费第76章 乱世重典第343章 侯客室第121章 卿本佳人第173章 冯宝才第178章 夏季攻势第682章 储君人选第611章 陈月川回京第463章 编修清史第310章 谈判重启第194章 科举和新式教育第388章 北平大乱第380章 石琅翼的野望第247章 沈驰云的野望第114章 最后的齐射第321章 风云再起第335章 御前战略会议第295章 炮台和火炮第两百零九 涨当涂工业区第81章 林德1854步枪第637章 惊天大秘密第293章 面目全非的历史第139章 逼宫谋割据第458章 控制越南第77章 商贸区风云第576章 丝袜舰队第323章 联军增援抵达第356章 新军之间的厮杀第75章 井喷式发展第396章 咸丰身死第449章 出兵越南第198章 帝国大学第469章 秘书处改革第310章 谈判重启第596章 林成庭之死第441章 铁甲舰第486章 齐琳的目光第660章 确立金本位第215章 救或不救第645章 李平桐下狱第470章 派系之争第270章 战争通牒第627章 新港公司第231章 吏治突显第326章 夏税和铁路第548章 新一代战舰第370章 自信或轻敌第285章 势均力敌第445章 对美军售第596章 林成庭之死第27章 刺刀肉搏第69章 江海关第498章 湘潭起义第402章 九江前线第648章 三国之势第237章 甚于厂卫第159章 王疯子第264章 十二月调整第171章 整编扩充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