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分歧

顺治在北京正式登基并赏赐诸王贝勒,自此,清朝正式统治中原。

可是,由于清军刚抵北京,内政尚不稳定,加之一些汉人的仇视之心,假借明朱三太子之名而乱起,所以,清廷不得半句采取一些措施。是年十二月,顺治在其额娘的授意下,出明府库财物赏八旗将士及蒙古官员。以太宗第六女固伦公主下嫁固山额真阿山子夸扎。以何洛会、巩阿岱分别祭祀福陵、昭陵,告慰进军关内功成。假冒故明太子案发,诛杀相关人员15人。

虽然清朝刚建立政权,战争并未完全平定,但是在这清朝几代人的入关梦终于实现的第一个新年,清朝还是准备大肆的庆祝,而文武百官都得到了丰厚的赏赐自然也是高兴非常,于是,七岁的小皇帝福临就在其额娘玉儿的带领与指引下,在大清入关后的第一个国宴上受百官的恭贺和各藩属国的朝拜。

因为这是大清入关之后的第一个新年,清朝的庆祝很是隆重,自白天开始,就有各种庆祝活动在北京城的各个地方以各种形式进行着,入夜之后,全北京城更是进入了一个热闹非凡的景象,自然,这不是因为清朝的建国,对于一般百姓来说,更多的是由于这是一年一度的好日子--新年。

相比于民间的繁华,平日里本就不平静的紫禁城在此时就更加热闹了,在新修好的乾清宫里,诸王贝勒、文武大臣都在等候着皇帝和两宫太后的到来,整个大殿热闹却不失严肃,大臣们虽不敢坐下,却都在相互聊着天,称颂着皇帝的英明和摄政王的睿智英勇。

就在众人聊得尽兴时,外面传来了太监的声音:“皇上驾到,皇太后驾到。”大殿里的人一听,忙跪倒,山呼:“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太后千岁千岁千千岁。”两宫太后和皇帝在内侍的搀扶下走到自己的座位上坐下,这才对着下面跪着的文武大臣道:“众位爱卿面免礼平身。”下面的众人听到太后和皇上叫起,这才谢恩之后站了起来,而站起来之后,他们也不再像刚才那样相互之间侃侃而谈,而是除了多尔衮几人之外,其他人皆是低着头,并不敢直接看上面的皇太后和皇上。玉儿看着下面大臣恭敬的样子,转头和坐在福临左边的哲哲对视一眼,得到看到哲哲微微点头,这才又转向下面道:“各位大人不必拘谨,今日虽说是国宴,可是也是为了庆祝咱们大清入关,各位大人还是入座吧。”“臣等谢过皇太后,谢皇上隆恩。”文武大臣谢

过上面坐的大清国最尊贵的三个人,这才纷纷在自己的位置上坐下来。玉儿见大人们都坐下了,又转向坐在正中间的福临道:“皇帝,既然国宴开始了,就让使团们都进来吧。”“是,额娘。”福临虽小,可是在玉儿的教育下,言辞得当,虽然对朝政只是不会自己处理,可是对却很听自己额娘和皇额娘的话,因此,听了额娘的建议,就转向了一边的内侍吴良辅道:“宣召吧。”吴良辅本是一个刚进宫不久的小太监,年岁虽比皇上大,可也不过十六七岁的年纪,看上去人老实,胆小怯懦,是哲哲前几天在内务府专门给福临挑的贴身太监,哲哲看上的就是他的胆小怯懦,这样的人虽说没用了点,可是至少不敢再皇上身边耍心眼子,玉儿虽不这样认为,可是哲哲本就不大管事,如今在这些事上,她也不好再违背哲哲的意思,所幸只是一个太监,反正福临的教育一直是玉儿亲手在管,所以也就随着哲哲去了。今天是吴良辅第一次参加这么大型的活动,因此,难免有些害怕,可是想到在上朝之前,苏墨尔姑姑的一再叮嘱,还是硬忍住害怕,对福临躬身一礼,对着外面喊道:“选各位使者觐见。”

随着吴良辅的声音,原本等在外面的使团都走了进来,对着上面坐着的皇太后和七岁的小皇帝行了礼,献上自己的礼物,并送上自己带来的礼物,就坐到了自己的位置上,一场宴会就在这样的氛围中,热热闹闹地开始了,下面的大臣们纷纷站起来向皇上和皇太后表示着祝贺,而几位使臣更是站起来向皇上敬酒,可是由于福临此时才七岁,不宜饮酒,所以这酒就都由多尔衮代皇帝喝了。等到了科尔沁亲王吴克善站起来敬酒的时候,多尔衮已经喝了不少酒了,但是他却并未见任何醉色,但是玉儿看了看唯一还坐在座位上并未敬酒的朝鲜使者,抢在了多尔衮之前站了起来,对着吴克善道:“吴克善亲王,摄政王已经喝了不少酒了,这杯酒,由哀家来陪你喝如何?”“好,今日为兄在这里就和妹妹喝一杯。”说完,吴克善举起酒杯,仰头喝下,玉儿见吴克善先干为敬了,也一仰头将杯子里的酒一饮而尽。喝完之后,将杯子递给一边的苏墨尔,自己却并未坐下,而是接着和吴克善聊了许多家常。

直到另一边的哲哲状似不经意地咳嗽一声,才似是忽然回过神来,对着下面的大臣们歉意地一笑,出声道:“呵呵,今天本是国宴,可是哀家离开科尔沁太久了,有点想科尔沁的大草原

了,所以和亲王多聊了会儿,还请各位大臣原谅。”说着,端起苏墨尔递来的酒杯,语气歉疚地对着坐在吴克善下首的朝鲜使者道:“对不住使者了,还请你不要介意哀家的失态,这杯酒哀家就先干为敬了。”说着,端起酒杯,再次一饮而尽。那朝鲜使者见玉儿如此爽快地喝下了杯中酒,忙将自己杯中的酒也喝尽,并再次在酒杯中倒满酒,举起:“久闻大清的庄妃娘娘性格豪爽聪慧,今日一见,果然,传言不虚,太后娘娘比起传言有过之而无不及啊,在下就先在这里,以这一杯敬太后娘娘,以表敬意,同时也祝愿大清江山永固,昌盛万年。”本来朝鲜使者希望的是自己的酒可以敬给多尔衮,可是此时看样子是必须敬给玉儿了,虽是不愿,可是也不敢表现出来,只得憋屈地喝下杯子里的酒,行礼之后,也坐了下来。

此时的多尔衮坐在文武百官的最前面,自然猜到了玉儿这么做的用意,但是也并未说什么,仍旧坐在一边,神情自热,甚至还带着丝丝微笑。

玉儿喝完杯子里的酒就坐下了,等到那朝鲜使者行完礼坐下之后,才将目光转向坐在群臣首位的多尔衮,见他并无任何不妥的表情,玉儿自然不会认为自己的用意能瞒得过多尔衮,当然,她的举动本来就是在试探他,所以也并未想过瞒他,现在看到多尔衮如是反应,玉儿的眉毛几不可见地皱了一下,很快又展开了,恢复了一直以来高贵淡然的样子。

玉儿和多尔衮的反应只有几个一直关注着他们的人注意到了,大多数人都并未注意到,但是就是注意到的几个人,此时心里却都各自是一番想法,虽然当下都未有什么表示,但是心下却都有了一番计较。

国宴上的气氛并未因为朝鲜使者的敬酒出现任何的僵滞,反而因为太后亲自向大家敬酒而使得群臣的热情高涨起来,毕竟,现在整个大清,皇帝尚且年幼,母后皇太后身体又不好,整个皇室最尊贵的三个人中,也就只有圣母皇太后即身份高贵,又素有贤名,在新帝登基后也在整个大清有着越来越高的地位。现在,圣母皇太后在国宴上无论是与其兄的相谈还是与朝鲜使者敬酒,都表现出了整个大清皇与民同乐的为政态度和外交政策上的开放,再加之太后刚才和科尔沁亲王的聊天,看来,大清和科尔沁蒙古的结盟关系,依旧会是固不可破。看清了这些的人,无论真假都故意表现出了一副高兴赞同的态度。

..

(本章完)

第七十五章福临降生第五十五章即位(二)第五十八章有孕第四章谋划第五十三章殉葬第六十三章凯旋(二)第六十三章凯旋(二)第七十七章真相第八十五章明朝灭亡第九十二章分歧第五章又见刺客第十一章面见众人第五十五章即位(二)第二十五章逝世第一百零三章顺治大婚(一)第五章又见刺客第七十八章一代宠妃第二章深谈第八十章皇太极之死第四十八章攻打宁远第三章莽古斯受伤第六十章处置第六十四章凯旋(三)第五十五章即位(二)第二十四章日益病重第六十五章海兰珠第六十九章尔衮归来第二十章掌权第十八章后宅第十三章到达盛京第十五章阿哥洛格第十四章初次觐见第五十二章努尔哈赤之死第五十六章即位(三)第八十八章迁都北京第二十八章出征之事第七十八章一代宠妃第四十五章请安第七十八章一代宠妃第七章结盟第三十一章洛格之死第六十八章争执第六十八章争执第九十二章分歧第十九章有孕第二章深谈第九十六章皇父摄政王第三十四章元宵节定情第八十六章冲冠一怒第四十四章洞房第十四章初次觐见第九十八章出手第十七章初到辽阳第九十四章流言再起第八十章皇太极之死第十二章前往后金第三十六章算计第十六章争端初显第六十六章探听心思第九十九章探病第四十五章请安第八十章皇太极之死第九十六章皇父摄政王第四十九章宁远之战第五十四章即位(一)第四十三章婚礼(二)第五十三章殉葬第十八章后宅第七十二章封妃第九十章较量第十一章面见众人第九十八章出手第一百零三章顺治大婚(一)第五十一章感动第十九章有孕第七十二章封妃第七十章称帝第五十四章即位(一)第八十九章一统天下第六十二章凯旋(一)第十九章有孕第九十九章探病第六十九章尔衮归来第九章婚事第五十一章感动第六章联姻第八章母仪天下第八十六章冲冠一怒第九十三章形势第五十五章即位(二)第二十七章再回大金第十四章初次觐见第二十二章再回科尔沁第七十二章封妃第四十五章请安第九十七章月盈则亏第五十二章努尔哈赤之死第二十八章出征之事第八十六章冲冠一怒第一百零四章福临大婚(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