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探病

顺治圣旨一出,多尔衮心里虽是不服,可还没有明着表现出来,只得遵旨回家“修养”。而玉儿也知道,就算到了现在,也还不是和多尔衮翻脸的时候,也就暗示福临,让百官去多尔衮的府里探视。福临对多尔衮虽有不满,可多年的皇帝当下来,对政治还是有些了解,因此,也就遵从自己皇额娘的意思,提醒一些大臣前去探病。这样一来,多尔衮的病在外人眼里似乎也就真的那么严重了。

而事实上,多尔衮此时的身体也绝对不轻松。多年在战场上落下的伤病,此时由于年纪的关系,再加上最近接二连三的打击,一次性显现了出来,身子也变得异常的虚弱了起来。多尔衮作为大清入关后的第一位摄政王,曾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大权在握的人,手底下的亲信自然不是少,因此除了皇上和太后派来探病的人,还有多尔衮的亲信们前来,这样以来,多尔衮虽是在养病,倒还真没比在朝堂上轻松多少。

福临下旨让多尔衮在家“修养”,派了太医院院正等几位医术高明的人前去位摄政王诊病,而自己则遵从皇太后的意思,召大臣商议朝堂上礼部侍郎提出来的事。由于福临派人去摄政王府探病,人多嘴杂,所以多尔衮的亲信们就这件事还来不及询问多尔衮的意见,因此至今他们仍以为,求娶皇太后是多尔衮的意思,只有几个聪明之人看出了其中的蹊跷,只是奈何多尔衮亲信之中八旗将领居多,这些领兵的粗人,哪里知道这些曲曲折折,于是御书房就出现了一副很诡异的场面。

御书房,十三岁的福临坐在主位上,面带冷笑的看着下面的争论,而下面的人却没人注意到皇上的表情,只顾着和身边的人口沫横飞地说着自己的观点。显然多尔衮亲信的将领们和朝中亲贵大臣们的意见不同,他们觉得摄政王既为“皇父”,则应该和“皇母”住于一处,且满人的“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可不只表现在对地位爵位之类的继承上面,在对待配偶上面也是这样的。而朝中清流、上三旗的主要大臣则认为,既已入关,则应遵汉人的风俗,而不应再和在关外时一样行事。站在一边的范文程和济尔哈

朗则很少发言,他们和皇上一样,知道这件事情的经过,也知道最后的结果,只在那些清流们被多尔衮的人压制的时候帮上几句。

这场议事最终结束的时候,几乎完全是根据玉儿的预测演化的,而福临对这个结果也很是满意,只是最后的时候,大臣们即将散去的时候,阿济格似是不甘心就这样称了皇上的意,走在最后,福临说了一句:“皇上,皇父摄政王为朝政鞠躬尽瘁,如今摄政王生病,皇上不应该前往探病吗?”说完也不等福临再说什么,就自己离开了。

阿济格的话,像是一盆冷水,兜头浇下,将福临的好心情,一下子灭的一干二净,“砰”的一拳砸在了御案上,吓得吴良辅在一边不敢出声。

此时御书房的事已经传到了玉儿的耳里,玉儿微微沉思,就带着苏墨尔去了她很少踏足的御书房。

“滚,都给朕滚出去,朕让你们都滚出去没听到吗?好,很好,一个个的,这是都没把朕放在眼里是吧。”玉儿还没走进去,就听见里面传来福临的怒吼声,间或还有砸东西的声音和奴才们求饶的声音。玉儿在外面站着听了一会儿,最终叹了一口气,走了进去。

玉儿一进御书房,看到的就是满地的瓷器碎片还有一地的奏章纸张。“皇上这是怎么了?谁惹你生这么大的气?”福临根本没想到玉儿会在这个时候来御书房,想到玉儿平时对自己说的“遇事要冷静”,发热的头脑和烦躁的心一下子就平静了下来。“儿臣给皇额娘请安。”“奴才给皇太后请安。”“都起来吧。”福临未回答玉儿的问题,玉儿也并未责怪,免了众人的礼,摆手道:“你们都出去吧,哀家有话要和皇上说。”众人都遵命退了出去,一时之间,御书房内只留下了玉儿母子以及苏墨尔三人。“奴婢给皇上请安。”“苏姑姑快免礼”玉儿和福临在一边的椅子上做了下来,福临抬手免了苏墨尔的礼,想着玉儿道:“额娘,您这么晚过来有何事?有事您唤儿子过去就行,干嘛还要自己过来?”“额娘知道你孝顺。”玉儿抬起手,并未像以往那样摸福临的头,而是替他整理有些凌乱的龙袍,“额

娘听说你今天在御书房召众臣议事了?”“哼,那些大臣们,根本就没有将朕放在眼里,以前有摄政王处处压着朕,现在摄政王病了,就换英亲王来开始在朕面前指手画脚了。”一说到召集大臣,福临就想起了今天阿济格的无礼,一时之间,刚压下去的火气,又冒了出来。

玉儿看着福临一副火大的样子,暗自摇了摇头,毕竟还是年纪小,沉不住气,随即道:“福临,你过来,你是皇上,不管什么时候,什么时候都要从大局出发,要随时随地沉得住气,不要让人看出你在想什么,只有这样,这天下才可以尽在你掌握之中。不仅如此,你还要会审时度势,学会隐忍,韬光养晦你知道吗,当个皇帝,首先要改掉的就是不可以随自己的性子而来。”顿了顿,玉儿看福临在认真地思考自己的话,继续道,“今天英亲王提出让你去摄政王府探病,或许他是没有把你放在眼里,但是,作为皇上,你却不能和他计较,不说他和多尔衮掌握着八旗多少兵权,就只多尔衮摄政这么多年,他病了,你就得去看。”“可是......”福临听到玉儿的话,似乎想通了,可还是有些情愿。“你是一国之君,你不能留给黎民百姓任何的把柄,也不能让大清的大臣将士们寒心。”玉儿也不急着等福临的回答,说完这番话之后,就静静地看着他。“是,儿臣知道该怎么做了。”福临想了一会儿,虽还是不愿,可是显然已经想通了其中的道理。“好了,既然你已经想通了,额娘也就不再什么了,你既已长大,着为君之道,还是要自己多多琢磨。”玉儿说完,就在福临的恭送下,离开了。出了殿门,对着众人吩咐照顾好皇上,早点服侍皇上休息,之后,就回了自己的寝宫。

此时的摄政王府,多尔衮听说了今天御书房的事,正对着自己的亲信们大发脾气。那些平时耀武扬威的大臣将领们此刻被多尔衮训得一句话也不敢说。多尔衮看着他们的样子,再大的脾气也发不出来了,只得打发他们离去。而这一晚上,多尔衮终是没有睡着。

次日一早,福临就来了多尔衮的摄政王府,前来探病。

..

(本章完)

第七十三章保护第九十六章皇父摄政王第十章后金来的阿哥第六十一章后续发展第六章联姻第三十五章出征第一百零三章顺治大婚(一)第一百零五章福临大婚(三)第九十三章形势第七十七章真相第六十一章后续发展第五十六章即位(三)第四十二章大婚(一)第八十八章迁都北京第一章出生第三十九章变数第三十八章小玉儿心思第一百零六章福临大婚(三)第八十三章摄政王第六十六章探听心思第四十八章攻打宁远第十九章有孕第二十九章梳妆第四十九章宁远之战第二十九章梳妆第九十八章出手第九十三章形势第六章联姻第十二章前往后金第三十七章哲哲生产第三十九章变数第一百零五章福临大婚(三)第五章又见刺客第十章后金来的阿哥第七十一章算计再起第八十一章皇位之争第七十一章算计再起第七十章称帝第六十二章凯旋(一)第五十三章殉葬第七十五章福临降生第七十二章封妃第七十九章智降洪承畴第八十四章问鼎中原第五十二章努尔哈赤之死第六十三章凯旋(二)第五十六章即位(三)第六十四章凯旋(三)第六十九章尔衮归来第九十七章月盈则亏第十八章后宅第二十五章逝世第三十二章再见努尔哈赤第三十二章再见努尔哈赤第六十二章凯旋(一)第四十九章宁远之战第十八章后宅第三十五章出征第五十三章殉葬第四十二章大婚(一)第十四章初次觐见第十四章初次觐见第五十四章即位(一)第三十九章变数第三十四章元宵节定情第十七章初到辽阳第一百零一章逝世第二十一章城门遇险第四十六章敬茶、迁都第八十八章迁都北京第八十四章问鼎中原第六十六章探听心思第六十四章凯旋(三)第三十五章出征第四十六章敬茶、迁都第六十八章争执第二十四章日益病重第十章后金来的阿哥第六十五章海兰珠第二十一章城门遇险第六十二章凯旋(一)第九十八章出手第八十八章迁都北京第二十九章梳妆第四十一章姐妹之间第七十六章难产第六十七章后宫算计第五章又见刺客第八十三章摄政王第四十一章姐妹之间第一百零四章福临大婚(二)第三十章教导第九十九章探病第二十八章出征之事第六十章处置第五十八章有孕第九十五章孝端文皇后第七十九章智降洪承畴第七十五章福临降生第三十四章元宵节定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