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 此心光明

同样因为无法开战的秦赵两军各自重新部署,准备等大雾消散后继续开打。王翦加班加点调整部署后,单骑登上虎背岭的顶峰眺望。

只见雾海随波轻轻摇摆,浮于云海上的翠色般仙山偶尔还会有云气升腾起来。如此难得的景致,王翦只记得年少时登上泰山等待日出时见过。那是伟大而坚韧的生命力不朽的见证,犹如太阳挣脱云海的束缚跃然而出般波澜壮阔。

想到坚韧不拔的生命力,王翦握住剑鞘的左手一把攥得紧紧的。随着长剑慢慢出鞘举过头顶,一道光芒照亮天际...

就在昨天下午,吕子把当年在楚国接受馈赠的青铜长剑交还给王翦保管。吕子告诉王翦,这是他答应给小蒙恬的将军佩剑。如果...如果自己不能完成这个约定,就由王翦代劳好了。生命的不朽并不是指肉身的不朽,尤其是身处战场之中。

这人刚才还好好的,也许转身即逝。但承诺就是承诺!既然答应下来,不管此身在与不在都要兑现。

将军佩剑,都是随大王的任用提拔诏令一通下发。也就是说,将军的甲胄印绶跟佩剑都属于王命赐予你的身份象征。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吕子一直携带有两柄佩剑。

自从吕子受朝廷封赏,也就有属于自己的将军佩剑。他此次离开秦军设立在虎背岭防御阵地时,所携带的就是朝廷新近给换发的将军佩剑。上一柄剑在野王城保卫战中已经毁坏,所以期间一直佩戴着王翦送给他的这柄青铜长剑。

此时此剑又回归到老主人的身边,也被王翦悬于腰间替换了朝廷配发给他的将军佩剑。因为制作工艺规格尺寸合适,所有剑鞘可容纳配发的全部将军佩剑。

考虑到佩剑多用于实战,秦国制剑并未遵循周制剑的茎长要求与剑刃形成不同的比例。其规格尺寸皆是相同的,上到大将军下到执行特殊任务的侦察兵所持防身剑都是统一标准。

这在历史上是不多见的,尤其是在那个贵者恒贵,穷者恒穷的年代。而所谓的天意,其实就是民心民意的统一!

此次对于秦军战斗力持久的保证,与昔日身为工师的王翦所做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同时也是在他的坚持下,最终得到了秦昭王的首肯。

兵器为军人服务,军人为国家服务。若想保持最佳战力应敌,就需要制造工艺的统一标准。这样既可以保证兵卒们自始至终都能使用完整的兵器作战,同时还可以在兵器出现无法避免的损失以后仍能重新进行组装使用。

既然如此,为何不能把即将列装的佩剑也统一起规格来呢!?

对于征战几十年的秦昭王而言,此次的兵器换装也是面临极大压力的。若不是前面有范雎的出谋划策令权倾朝野的魏冉下野,此次王翦提出的统一佩剑的想法根本无法兑现。

而此时的秦昭王完完全全接收军队指挥,绝对的中央集权制也就让他想怎么改就可以怎么改。为尽快答复工师王翦的请求,秦昭王连夜召国相范雎进殿议事。

随后的结果出人意料的顺利,已经认识王翦的范雎认真听完大王的意思,偷着朝站在他身后的王翦挤挤眼。然后表示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既然此事是由专家提出来的建议,那就如此施为好了。只要是保证我秦军的战斗力,如何改进都是进步!而我大秦现在最需要的,就是进步!

等新铸造完成的佩剑下发换装时,也曾有将军提出过质疑。于是拉帮结伙去陶邑找下野的穰侯反应,却都被魏冉用王命难违的说辞给打发走了。失去领头羊的众将也只好就此作罢,但仍旧心存杂念。

真金不怕火炼!实事求是的结果从来都不怕任何人的考验!

随着换装的佩剑被用于实战,随后得到广大指战员的一致认可。对于兵卒将军们而言,在战场上胜利并能存活下来比什么都重要。得到实践效果的众将全都选择默认此剑制作规格,反对意见也就自此销声匿迹。

由人类构成的社会,看似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仍然会有暗流汹涌。即使人人都知道这件事情是为大伙儿好,仍然会有人幕前幕后劳作奔波才有机会达成。当所有人受益以后,才终于肯去承认此事果真是好。假如此事半路夭折,随后的结果更多的只是一个天大的笑话。

崇尚正义和光明,往往最容易遇到这种令人尴尬的现象。当很多人不理解的时候,有人执掌光明勇敢站出来振臂一呼。他希望人间能够拥有光明,却也会随之付出相当大的代价。

维护光明真的不易,有时候甚至需要点燃自己才能释放出那道光。这些人会被后人称之为英雄,因为他们牺牲自我为后人照亮回家的路。

正是因为不容易,才更需要有人坚持。因为他们始终坚信,在他们的身后会有更多看到光明的人愿意去前赴后继举起光明之火。因为他们始终相信,光明从来都如初生的太阳。每当黑夜侵袭人心之时,就会有人发出最后的吼声呼唤光明!

感谢上天给华夏大地留下秦国!感谢上天在此时赐给秦国明君!

对曾经所做的努力无怨无悔的王翦并未感觉自己是个英雄,因为前面还会有更长的路要走。他深知此前所做的一切,假如没有天时和秦昭王对于他的认可,所以的努力都将会付之东流。

可是!结果终归还是出来了,而且还是当初期盼的最好的结果!

却不知为何,看着江山如画的王翦心中突然冒出个念头。不管再下去几千甚至几万年,华夏大地都将从此时进入真正的统一。即便遭遇风风雨雨沧海桑田的变迁,都不会再象此时的战国那样分裂成数个国家!

想到这,信心满满的王翦迎着大地朝阳将长剑高高举过头顶,让全身沐浴在光明之中接受光明的洗礼。曾经被彷徨无助遮挡住的内心,慢慢在温暖中被光照亮。

吾辈遵循上天的旨意和华夏祖先的寄托,从此以恢复华夏大地之统一为己任。此心,天地可鉴!

第一百四十七章 河边钓鱼第五十三章 见可而进第六十九章 账单拖欠第一百一十八章 两军对阵第二十一章 点到为止第九十六章 随风叶落第五十九章 乡土口音第五十五章 过河之卒第一百四十八章 临危处事第五十四章 楚国丞相第一百三十四章 跃马飞崖第四十五章 粮草储备第七十一章 天文数字第七章 历史使命第三十章 君子协议第一百四十七章 河边钓鱼第四十九章 三部会审第一百零五章 意外收获第八十七章 找人单挑第七十一章 将军档案第八十七章 官复原职第五十七章 水落石出第六十章 华灯初上第三十七章 天子之城第三十八章 五彩祥云第五十六章 紧急动员第九十六章 随风叶落第七十八章 紧急动身第二十七章 五色彩虹第三十六章 目标距离第一百六十七章 那朵莲花第二十六章 防御箭阵第九十章 蒙武来访第一百二十九章 水无常势第五十二章 高手过招第一十二章 楚考烈王第二十一章 点到为止第一百零一章 谁的运气第七十四章 了如指掌第三十四章 触类旁通第二十章 寻求支援第五十三章 一个疑问第七十四章 多大点事第一百五十六章 登高望远第五十三章 准备突围第四十四章 白日做梦第一十五章 自强不息第四十章 笼中之鸟第二十四章 师出有名第七十章 蓝色天空第七章 两队巡哨第一百二十五章 魂归止兮第一百三十三章 花落成雪第三十五章 随队军医第一百零四章 昨日游说第三章 胜者为王第五十二章 西河学派第一百一十九章 品字方阵第三十八章 三昧真火第九十一章 国有诤臣第一百一十二章 护驾之责第一十九章 峰回路转第六十二章 月黑风高第二十四章 团结力量第八十九章 秦国使臣第二十五章 追杀部队第六十六章 家有老娘第三十一章 心理关口第九十章 蒙武来访第一百六十章 征战天下第八十九章 赵国新军第一百三十七章 天大地大第五十八章 男儿有泪第八十六章 造化神秀第一十七章 埋锅造饭第九章 战前动员第一十八章 气贯长虹第六十七章 心神不宁第一百一十六章 作战命令第三十四章 龙啸之音第八十八章 单兵对决第八十一章 固守待援第八十五章 再次倒戈第六十一章 渡河口岸第五十五章 过河之卒第一百六十二章 一山一湖第八十九章 棋逢对手第一章 风雪小庙第一百三十三章 穷追不舍第四十一章 兴师问罪第一十六章 何去何从第七十五章 军事地图第七十九章 历史之河第五十九章 乡土口音第一十七章 一棵苗子第四十六章 淮河之北第五十二章 西河学派第三十六章 严禁械斗第二十四章 那道彩虹第二十章 红糖葫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