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席上

青云是头一回出席这种场合,不过在现代时,也跟着上司见识过不少大场面,加上太后早早给她详细说过这种宴会一般会有些什么安排,因此她毫不怯场,脸上微微带着笑,与人交谈时不卑不亢地,不管对方是出言试探,还是有心巴结,又或是轻视嘲讽,她一律不动如山,兵来将挡。

她今日本来就打扮得出挑,淡淡的妆容自然得如同没有化妆一般,在一众脂光粉艳中显得格外清新优雅,再加上这一言一行都让人无可挑剔,众女客在心中都暗暗高看了她几分。先前虽曾有流言说这位清河县主虽是温郡王府血脉,却是自小被拐子拐了去,在乡野间长大,直到几年前才被找回来,因此失了教养,粗俗不堪的,若不是走了狗屎运立下救驾的功劳,又投了太后的缘,只怕比一般小户人家的女孩儿还不如。可青云的表现却证明了流言终究只是流言,只看她这份气派,还说是没有教养的表现,那在场那些言行举止还不如她的姑娘们岂不成了大笑话?

也有人从她穿着打扮上揣摩着太后的心意,估量着这位县主果然如传闻中的那般受宠,看来日后还是要多敬着几分的好。温郡王府虽然已经有些败落了,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基本的家业还是有的,又有了这么个好女儿,等过继了嗣子后,焉知不会有东山再起的那日?那些宗室出身的女客便开始回想自家可有合适的孩子,可以向温郡王老太妃自荐一下。只可惜那老太妃脾气古怪得很,总不爱出门,想要成事,还是得多上门请几回安才行。

而宴会上与青云年龄相近的女孩儿们,则想得要简单些。有的人挑剔青云的长相,但也不得不承认她模样儿不丑。还挺秀气;有的人挑剔青云打扮得太素净,但也不得不承认她那几样简单的首饰都价值连城,搭配得又清新又别致;还有人艳羡青云身量苗条,腰肢纤细,暗暗腹诽她明知道自己的身段好,还要特地穿对襟襦裙,把裙子束得这样紧,分明是要向她们显摆,好象在笑话她们个个都是水桶腰……

无论宴席上如何明流暗涌,青云仍旧稳稳当当地挺直了腰杆坐在那里。时不时与姜大太太或婉君柔君姐妹说两句话,偶尔搭理一下对面的楚郡王妃乔氏以及斜对面的楚国侯夫人冯氏(楚国公世子袭爵时降了一等),还有隔了两个位子的平郡王妃。不紧不慢地挟几筷子菜吃着,十分悠然自得。

她这一席上的女客大部分都是宗室女眷,很多人都曾在太后宫里见过,她们都知道她十分受太后宠爱,又以为她真是温郡王府的女儿。无论心里是怎么想的,又或是曾经有过什么图谋,此时此刻对她都十分客气亲切,没有人会没眼色地招惹她。

在这些身份尊贵的女客当中,姜大太太和两个女儿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但因为她们是太后娘家人。也没谁敢说什么闲话。看着齐王妃热络的态度,众人想起齐王世子已经到了娶妻的年纪,而姜家长房的两个嫡女又都到了适婚年龄。心里就有数了,彼此对望一眼,都露出了心领神会的微笑。

齐王府并没多大权势,齐王妃还出身于不大光彩的人家,她的嫡长子若能娶太后的娘家侄女为妻。地位自然会更加稳固,别说将来无人能夺走他的世子位。就连袭爵的事,还有日后入朝当差,都有了底气。皇帝也许会看不上一个逆党外孙女所生的堂兄弟,却不会轻易为难生母娘家的侄女婿。这笔账,只要不是笨蛋都能算得出来。

也许是齐王妃这算盘打得太明显了,在隔壁席上陪坐的侧妃卢氏表现得有些诡异。明明她那一桌上也有不少身份尊贵的宗室女眷与诰命,可她就是老爱转过头来与首席这边的客人说话,尤以姜大太太为甚,而且话里话外,都在说她的三个儿子十分仰慕姜家书香传世,姜大爷又是出了名的才子,想要上门请教学问,云云。在场的女客都是聪明人,自然想起卢侧妃所生的长子也有十几岁了,差不多是该说亲的时候,莫非她是想截了正妃的胡,把姜家姑娘聘给自己的儿子?

只是她也想得太美了些,人家姑娘是太后的侄女儿,想要嫁入宗室,有的是世子、嫡子,何必低就她一个侧妃的儿子?她以来还是卢太嫔得势的时候么?在场的女客里没一人是瞧得上她这所作所为的,齐王妃蒋氏脸上的鄙夷更是明晃晃地摆出来了。

对于这种场面,姜大太太端坐如仪,她的两个女儿也面带微笑,仿佛完全听不懂旁人的暗示打趣似的,就连一旁坐着的青云,也只是笑眯眯地听人说话,无论是齐王妃还是卢侧妃试探地想要她帮忙在太后那里说好话,她都没有应声,只拿客套虚话搪塞着。卢侧妃微微皱眉,倒是没有多说什么,转过头去继续奉承姜家两位姑娘了,夸得连正主儿都觉得听不入耳,忍不住害起臊来;而齐王妃蒋氏则忍了忍气,没有露出怒色,只是找借口转移了话题,与旁人说起了话,反推了身边的年轻姑娘一把,让她去陪青云聊天。

这位年轻姑娘,可说是首席中最与人格格不入的一位了。姜家母女都是世家出身,背后还有太后与皇帝,挤在一群宗室女眷中也不算太显眼。可这位姑娘,据说是齐王妃娘家的晚辈,因为父母双亡,一直养在齐王妃膝下,原也是官宦世家出身,但楚郡王妃一问她姓名家世,才知道居然是齐王妃娘家二嫂子的娘家侄女,拐了两三个弯,姓关,家世则是胶东一带的书香人家,族里最高出过三品官,就是她的曾祖父,但如今族人都只是做着低品阶的地方官而已。这样身份的姑娘,若不是有齐王妃发话,在这寿宴上只能坐到三等席位上去。

众人一听说她的出身来历,就以为是齐王妃幽禁佛堂期间。一直有这位关姑娘相伴,因此格外偏爱些,即使明知道她身份不够,也让她与一群宗室女眷与皇亲同坐一席,除了姜婉君偶尔还与她说两句闲话外,就再没人搭理她了。青云虽与她座位相邻,但因为不知对方底细,也懒得主动搭话,于是这关姑娘似乎就有些被冷落了。

在这种情形下,姜婉君还能时不时跟她聊两句。可说是十分厚道的做法。但关姑娘看着年轻温婉,穿着浅绯色的衣裙,杏眼桃腮。似乎是个好脾气的姑娘,言行却十分端庄严肃。齐王妃让姜大太太点戏时,后者将戏单子递给了长女婉君,而婉君又笑吟吟地问关姑娘想看什么戏,关姑娘却十分庄重地道:“这上头的戏有好几出。是我们女孩儿不该看的,姜四姑娘怎能问我呢?”

姜婉君一时有些难堪,她请关姑娘点戏,不过是顺手罢了,也是客气的意思,关姑娘既然是齐王妃抚养大的女孩儿。想必更清楚齐王妃的喜好,点的戏也能讨齐王妃的欢喜,没想到对方会这样回答自己。倒显得她不够庄重似的。

姜大太太与姜柔君的注意力都在戏台上,一时间没听清楚她们之间的对话,但青云却听了个分明,只觉得这关姑娘是拿好意的姜婉君来反衬自己有多么白莲花,马上就对她生出了厌恶之心。瞥了那戏单子一眼,便道:“这本是给太太们点戏用的单子。齐王妃请大舅母点戏,自然不会想到什么忌讳。四表妹问关姑娘,是她多礼,关姑娘说这样的话,倒象是在指责齐王妃做事不够周到,把这些才子佳人的戏码摆在女孩儿们面前了。也许你是心直口快,但你如今寄居齐王府,还要指责女主人,是不是太过不客气了些?”

青云说这话的声量有些高,哪怕有戏台上的声音遮掩,首席上的众位女客还是听了个一清二楚,都有些吃惊地望了过来。关姑娘涨红了脸,又羞又恼,更没想到青云居然会才见面就当着众人落她的脸,难道先前她奉齐王妃之命讨好青云的举动都是白瞎了不成?!

齐王妃见势不妙,心中也在暗恼青云不给她脸面,忙笑着打圆场:“清河县主别见怪,蕴菁小孩子家不懂得人情世故,都是我没教好她。”又对姜婉君道:“好孩子,你受委屈了,我替蕴菁给你赔不是。”姜婉君红了脸,低头小声说:“王妃言重了,婉君不敢当。”姜大太太也笑着将话题扯开,才把这场小风波给平息了去。

只是姜大太太心中未免多想,这关蕴菁从未见过婉君,婉君还一直厚道地礼敬于她,她却公然给婉君没脸,莫非是知道齐王妃有意为长子求娶婉君一事,心生不忿?想来这关蕴菁自幼在齐王妃身边长大,与齐王世子当是常见的,小儿女日日相处,生出什么不该有的心思也是常事。以她的家世,绝不可能嫁给齐王世子为正室,莫非是嫉妒婉君?这表哥表妹青梅竹马什么的,可是说亲人家的大忌!若婉君真的嫁入齐王府,齐王世子再纳这关蕴菁为侧室,日后袭了王爵再晋侧妃,生个一儿半女的,有齐王妃给关蕴菁撑腰,女儿能有什么好日子过?看来婉君的亲事,她得重新考虑才行了。

齐王妃心中也有恼火,她既生气青云口中不留情,一点小口角就闹得众人皆知,害得蕴菁丢脸,不过是区区一个县主,受了她千般礼遇,还不领情;更生气表侄女蕴菁没有眼色,现在是什么时候?不好好巴结着清河县主青云,再为接下来的计划做准备,反而寻那姜婉君的不是!姜婉君就算做了齐王世子妃又如何?等到大事做成,一样可以休掉!有什么可醋的?莫非真是为了她儿子?那可不行,对蕴菁,她可是有更好的安排的!

齐王妃心下犹豫了一阵,决定当机立断。清河县主这边显然油盐不入,蕴菁才得罪了她,再想讨好已经无用了,只能采用另一个计划。于是齐王妃便朝身边的心腹侍女使了个眼色,那侍女心领神会,悄悄地退了下去。

姜婉君见众人的注意力又投向戏台,没人再看她了,暗暗松了口气。瞥向邻座的关蕴菁,她忍不住暗暗扁了扁嘴。一番好意被人当了驴肝肺,还差一点儿当众出丑,若一个不好,名声就坏了,她再善良也不可能对关蕴菁有好感,倒是十分感激地看了青云一眼。青云对大戏没兴趣,看到婉君望过来,回之以一笑。

自家表姐妹,她当然是要帮忙的了。

不一会儿,齐王府的丫头婆子们上来送汤了。今日的汤十分鲜美,还加了点药材,在这个季节里最适合了,既有温补之效,喝着又不会腻,众位女客们都纷纷赞赏。青云喝着也觉得不错,暗暗猜着药材成份,打算回头查一查医书,要是对身体有好处,下回她可以试着做一回给太后试试。

正想着,旁边忽然传来杯盏落地碎裂的声音,一个丫头脸色苍白地跪倒在地:“奴婢该死,是奴婢不小心!”却是她不慎把汤倒在关蕴菁的衣裳袖子上了,这汤颜色深,马上就把关蕴菁的浅绯色衣裳染成了咖啡色的。

齐王府的丫环居然出了这种差错,到底是侧妃当家上不了台面,没调教好下人就让她们出来侍候人,还是正妃蒋氏太久没有掌控庶务,才接手就出了纰漏?席上众女客彼此交换着眼色,都没吭声。倒霉的是齐王妃自己人,她们何必多事?

关蕴菁似乎愣了一愣,然后飞快地看了齐王妃一眼,后者神色有些凌厉,直盯着她,嘴里却是关心的口吻:“没烫着吧?这衣裳没法穿了,来人,快侍候表姑娘下去换一件衣裳。”关蕴菁咬了咬唇,挤出一个婉约的微笑:“不碍事的,王妃别怪这丫头了,原是我没看见她在身后。”然后站起身,斯斯文文地向众人行礼告罪:“失陪了。”然后袅袅婷婷地跟着丫环离开了。

打破汤碗的丫头很快收拾好残局,退了下去,齐王妃只是骂了她两句,竟没有处罚。青云只觉得怪异无比,又觉得方才关蕴菁离开时的表现十分假仙,她今日到底是要装庄重正经,还是温婉知礼?无论是哪一种,都让青云心生警惕,她可没忘记,齐王妃对清江王的婚事是有自己的打算的,这关蕴菁莫非就是对方看中的人选?可这家世……要说服太后点头,恐怕不容易吧?

青云决定回宫后,将事情经过告诉太后,让她有个提防,还要给清江王那边打声招呼。说起来,他今日也来了,应该在外头席上吧?

她回头叫了个侍女过来:“麻烦你,替我叫一声我的丫头,我有话要嘱咐她。”她打算让杏儿去找随行的婆子说一声,给清江王递个口信,宴席完后等她一起走。

杏儿很快就过来了,脸上带着几分惶恐,没等青云吩咐,就先开了口:“县主,尺璧不见了。”

第69章 回家第40章 事泄第21章 猜想第10章 剧变第83章 攀亲第39章 账册第28章 摊牌第44章 野心第62章 父亲第90章 回庄第25章 有孕第7章 亲戚第103章 蜚语第44章 惊疑第18章 商议第69章 计划第35章 拜访第27章 布置第74章 放手第41章 气焰(上)第36章 手段第37章 闹剧第21章 遭遇第48章 行刺第41章 苦肉计第63章 质询第36章 手段第16章 防备第17章 疑惑第57章 露馅第16章 防备第90章 身份第11章 目的第76章 安排第32章 审问第32章 阴差第30章 威胁第67章 盘算第45章 对策第37章 闹剧第87章 冷箭第54章 送行第87章 冷箭第43章 脱逃第10章 求娶第15章 方案第65章 嫁祸第105章 胁迫第7章 亲戚第43章 欺瞒第57章 探监第109章 审理第88章 遇险第107章 殷勤第35章 请托第23章 颠覆第53章 秘辛第24章 探病第41章 气焰(上)第14章 内斗第5章 糊涂第6章 罗汉第44章 野心第89章 对峙第59章 庚帖第22章 融君第17章 调查第53章 匹配第18章 安置第91章 利诱第19章 雷劈第6章 升职第42章 围堵第42章 气焰(下)第55章 揭破第36章 躲避第33章 打听第13章 亏空第16章 口风第12章 分析第98章 疑点第7章 执念第61章 进宫第55章 揭破第28章 悬案第16章 防备第9章 训子第63章 真相?第92章 密会第52章 证据第73章 亲事第62章 招认第71章 说亲第5章 糊涂第20章 秘闻第12章 席上第69章 回家第58章 透露第19章 对策第16章 口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