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镜中花

回屋便饱饱喝了阮妈妈在灶上细火炖了两个时辰的汤,换好了衣裳等程巽勋回来。

于是程巽勋一回来就被殷勤迎到内室的炕上坐了,刚坐下手里又被塞了杯茶,雨竹遣了身边服侍的,抱着程巽勋的膀子左蹭蹭右蹭蹭,就是不说话。

“行了。”程巽勋好笑的拍了拍她的头,“告诉你便是。”

“嗯。”雨竹笑得眉眼弯弯,“静安师太怎样了?”

“送回普渡寺了。”这也不是什么隐秘的事情,程巽勋虽是在笑着,眼中却是光线明灭,晦涩不清,他们虽说是公卿之家,权柄颇大,可同样的是顾忌也一点不少。

他挑起一缕雨竹披在脑后的乌发,在修长的指间缠绕抚摩,“没想到这普渡寺倒是依仗颇大。”

炕边摆了两个立式的枣形宫灯,明亮的灯光映出透亮的琉璃灯罩,落在雨竹漆黑如夜的青丝上,跳跃盈动,那一根一根的发丝都像是用上好的松烟墨在紫金白玉笺上细细描绘出来的,乌黑亮泽,触手还带着微微凉意,顺滑无比。

不说程巽勋总是爱不释手,就是雨竹自己也喜欢得紧,智远老和尚的药真真好用,虽然它原来的用途是给猫打虱子……

“智远大师那种才是真正的高僧……”雨竹由着男人的手肆虐在自己的发间,嘀咕道,虽然那老和尚有些小不正经,但是无可辩驳,那才是一心向佛之人。

随父亲外放的时候她跟着崔氏见过不少所谓高僧,都是徒具其形不得其神;回京后也去过普渡寺,里头的和尚多不可数,几乎个个白胖富态,有的脸上还有油光腻人……这样的寺庙,香火再旺盛,佛像再精致也没有用。

程巽勋觉着手下的女孩儿乖巧起来像极了智远和尚养的那只猫,心中喜欢。忍不住摸了又摸,“智远大师确实不是那些假和尚比得上的……”

“你刚才的话还没说完呢,那静安师太的靠山是谁啊?”雨竹一骨碌爬了起来,黑色瀑布般的乌发洒满了程巽勋半个身子,暗香盈嗅。

“那人就是住在寺里。”程巽勋眉头一挑,“寺里要我们顾及的……”

他的声音带着深深的嘲讽,“……除了那老王爷还有谁?”

见雨竹一副懵懂的样子,知道她没听说过。便耐心的科普起来。

原来那老王爷封号为靖,乃是先皇第十三弟,京中关于他的消息极少,只因为他早在十四岁的时候就去了普渡寺出家,就再也没出过寺。

不过由于他是先皇那一辈儿硕果仅存的王爷,礼部也不敢亏待了去。该有的薪俸赏赐从来不少。

“靖王爷为何要纵着尼姑到后宅里卖迷香?”雨竹仍是一头雾水,这些事实在是有些超出她的认知水平。

程巽勋将另一只手里的茶杯搁到楠木云纹弯腿小炕桌上,“也不一定就是这样。”他眼中带了几分凛冽,“我看那静安师太本来就不是什么好东西,卖那种东西便罢了……还贪生怕死,为了活命马上将自己的主子卖的一干二净,这种人最是可恶。”

男人的思维果然与女人不同吗,雨竹想着刚才她自己在想着什么,是想迷香从何处而来?还是哪些府上也干净不了?

……反正绝对不是背叛的问题。

“不过靖王爷也不会简单到哪里去。”程巽勋眼神暗了暗。带着几分忌惮:“……生母只是一个小小的宫人,至死不过母凭子贵升了才人,根本没有得力的外家支撑。”

“而且,听说当年光是成年皇子就足足有数十个,圣上病重的时他们大多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个个都有得力的母族,结党联合,拉拢朝臣,朝里朝外处处都是争斗……先皇继位之后……”说道这里。程巽勋的声音也逐渐低了下去。“直到今日,只余这一位还好好活着……”

雨竹小小打了个哆嗦。不用听许多都能想到当年那场夺嫡争斗的血腥残酷,十余位成年皇子,再加上他们各自身后的家族和势力党羽,姻亲分支……这么多人足够让京中刮过一场腥风血雨。

真应了那一句退一步海阔天空了……

“明日我便派李管事到宗人府递牌子求见皇上。”程巽勋松开雨竹的头发,搂着她起身:“今日你也忙了一天了,早些歇着吧。”

皇家的事自是由皇上去操心,外人怎么都不应该操心的。

事情自此便消失了痕迹,程家大房无声无息少了一个姨娘连朵水花都不曾激起,就静静淹没在了京城的一潭深水之中。

谢氏将这件事严严的捂了起来,半点不许透露出去,先不说是不是季氏下手害了小陈姨娘的弟弟,断了她往后的依仗,就算是真的,也不过是个姨娘的弟弟罢了,连正经亲戚都算不上,何苦为了他伤了长孙和孙媳妇的夫妻情分。

程国公府的独特情况,让谢氏熬到今日练就的除了一副狠心肠外,就是对不老实姨娘通房的痛恨了,要是能规规矩矩的生孩子伺候爷们,那锦衣玉食、荣华富贵都少不了;可要是谁的心大了,动了歪心思,那就别想好过……

不过谢氏到底比年轻时和软了许多,将小陈姨娘送到妥当的庵里清修后,又派人去寻了小陈姨娘的弟弟。

“可怜见的,手上骨头给踩断了……躺在床上,眼睛肿得像核桃,谁去也不理。”杨妈妈将小厮去看到的描述给谢氏听,私心巴望着谢氏能救他一救。

谢氏穿一件莲青色夹金线潞绸褙子,额上勒着金褐色缎绣红梅镶红宝抹额,微微阖着双目,问:“人现在在哪儿?”

“还在原先的那地儿,屋子简陋的很,有个丫鬟在身边服侍着。”杨妈妈回道。

正说着,忽的听到外头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然后就听到外头打帘子的小丫鬟禀报:“老太太,赵管事求见。”

谢氏微惑,马上就命让人进来,赵管事就是谢氏下令去办小赵姨娘弟弟事情的人,此时急匆匆回来,莫不是出了什么事?

“老太太,害了小陈姨娘弟弟的恶贼找到了!”赵管事跑得很急,这会儿还在微微气喘,眼睛却是亮的,凑巧赶上了这么件大功劳,真是天上掉下的运气。

“小的按照吩咐去了城西,顺便带了仁善堂的坐堂老大夫去给陈谚公子换药,走了几次路都熟了,凑巧就看到门口两个鬼鬼祟祟的人影进去了。”赵管事咧了咧嘴,“小的看他们擅闯民宅,就领着小厮们把人给拿了……偏给那丫鬟指出来,那一胖一瘦两个就是诓了陈谚公子的两个贼人。”

谢氏眼睛登时睁了开来,问道:“当真,那小丫鬟没认错?”

“千真万确。”赵管事连连保证,“陈谚公子看了那两个贼人也有了动静,扑上来就想踢呢。”

“这可太好了。”杨妈妈在一旁听得畅快,“菩萨保佑,总算是捉得恶贼。”

谢氏却皱起了眉头,沉吟半响,挥退了赵管事,起身去外院寻老公爷。

……

“哦,还有这等事。”老公爷一向对内宅的事情不闻不问,今日一向雷厉风行的老妻居然满脸迟疑的来问他事情,本身就让他惊讶。

待听得了事情的经过,他这才释然,这种事情果然已经不是内宅妇人能够插手的了。

“依我看,还是放了为妥。”老公爷在书房里走了几步,最后站定说道。牵扯到王爷,那可不就是后院妻妾之争了,他对程家如今的现状很是满意,只要再筹谋筹谋,除去一个隐患,那以后就能高枕无忧了。

可要是将抓到的那两个无赖拎去追查,不管最后查出来的事情如何,那程家可就再也不能与这事脱开关系了。

谢氏有些犹豫,她是个眼里揉不进沙子的人,并不想被欺瞒着,“让老二暗地里查,不成么?不弄清楚妾身心里总像是埋着根刺。”

老公爷哈哈一笑,走到软木黑漆官帽椅边坐下,“夫人不可如此,你好好想想,要是牵扯出什么皇家秘事,可不祸及全家。”说到后面,神色已经带了几分严肃。

谢氏神色一凛,忙应道:“妾身省的了。”

怎么样都及不上府上平安重要,至于季氏——不管怎样,总是自己的孙媳罢。

见她想通了,老公爷满意的点了点头,这个嫡妻还是极好的,除了有些时候太古板,不知变通……

“既是如此,就喊赵管事过来吧。”下了决心,就要赶紧落实下去,万一生了变故可就不妙了。

门外伺候的小厮机灵的跑去找赵管事,谢氏则坐下和老公爷说起了齐国公府开春要办的喜事。

“……难得请了我们家,礼单可要比往例厚上一层?”

老公爷皱了皱眉头,颇有些不乐意谈到,摆了摆手,“夫人做主便是。”

谢氏也猜到他不耐管,暗暗叹了口气,本来该是亲家的,生生弄成了如今这个样子……

“老爷,不好了……不好了,大少爷骑马冲出去了。”沉默间,小厮惊慌失措的叫声突然从院子里传来。

谢氏的心就猛地一沉。

第258章 婆媳第43章 贵女们个个都不简单第110章 备嫁(中)第221章 后事第181章 纤指破新橙第175章 刚好第26章 波涛汹涌下的平静第214章 姊妹第208章 相公,给我念书吧!第255章 雌螳螂第227章 落定第196章 丧有哭第111 备嫁(下)第262章 谋划第201章 普渡寺第119章 隐祸第97章 刺杀第235章 诸事第189章 寒冬第214章 姊妹第71章 张狂第66章 祝寿(下)第252章 丑怪第176章第142章 龚家第159章 生非第100章第245章 爱子入宫第74章 不平静的五月第117章 亲戚说多也不多第198章 揭开一角第128章 书房第134章 无畏第173章 程氏的疯狂第151章 厨房第253章 日子第25章 托付与回报第126章 程家新妇第23章 宁秋和吕浩然第69章 一波又起第46章 徐家如清第32章 回京前夕第141章 回家第9章 叶家宜云(下)第88章 酝酿第41章 芷馨会第187章第178章 初至第170章 不请自来第238章 且行第114章 出阁(中)第12章 风雨欲来第15章 圣旨终来第76章 谣言起第112章 出嫁倒计时之安床第12章 风雨欲来第149章 除根行动第207章 殃及第46章 徐家如清第91章 《武家坡》第32章 回京前夕第19章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第50章 春风浩荡,目极天涯第64章 祝寿(上)第212章 槛菊愁烟第245章 爱子入宫第158章 北方消息第268章 问话第205章 藏污第170章 不请自来第261章 黑手第150章 平陵关第236章 不是不报第94章 闺蜜第12章 风雨欲来第101章 时光如梭第179章 居然是他第134章 无畏第182章 再嫁?第247章 归来第261章 黑手第114章 出阁(中)第164章 寿辰第202章 长兄第7章 叶家宜云(上)第246章 反思第155章 只有你一个第131章 洗三第33章 回京第16章 万里无云第213章 香囊第223章 刀第87章 亲人算计第46章 徐家如清第230章 春曦居第198章 揭开一角第24章 宁秋的选择第189章 寒冬第139章 图穷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