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蒙毅

第128章 蒙毅

蒙毅。

此人如今虽在廷尉府任职文吏,但其身材高大魁梧,颌下生髯,模样和蒙恬有几分相似之处。

“不愧有山东大汉的血统。”

赵佗看了看蒙毅的身材,心中暗语。

这蒙氏一族原非关中秦人,而是来自齐国。

蒙骜自齐入秦,历仕秦国四代王者。他数次率军东进,暴打三晋,先后夺取了近百座城池。如今秦国的三川郡和东郡能够设立,蒙骜功不可没。

蒙骜之子蒙武,亦是秦国名将。其孙蒙恬如今任职中郎将,蒙毅为廷尉府奏谳掾。

蒙氏一族,堪称三代忠良,乃是秦王政最为信重的臣子。

面对赵佗传令,蒙毅恭敬领命,随赵佗离开廷尉府。

赵佗知道蒙氏兄弟将来会被秦王政宠信,蒙恬为大将,北击匈奴,率秦军镇守边疆。蒙毅则常侍秦王政身侧,深得信任。

所以赵佗有意交好蒙毅,然而却没想到在蒙毅处碰了个软钉子。

面对赵佗的善意交谈,蒙毅只是微笑着不答,毫无结交之意。

赵佗讨了个没趣,也不再多说。

秦国之中,并非每个人都会像杨熊那样,一见面就能和赵佗相互亲近。

等两人入了秦宫,来到秦王政所在的偏殿时。

赵佗看到除了原本待在殿里的尉缭和姚贾外,还多了一人。

中车府令。

赵高。

只是,此刻的赵高已经没了往日沉稳微笑的模样,而是额头触地,跪在殿中,若是注意观察,甚至能看到赵高的身体在微微颤抖。

赵高?

赵佗怔住了。

赵高怎么会在这里?

秦王政让他召奏谳掾前来,不是为了审判那个出卖情报给楚国使者的邦尉府官吏吗?

怎么罪犯不在,反倒是赵高跪在殿中。

紧接着,赵佗的脑海里浮现出一个念头,想起前世听过的一个传闻。

莫非是那件事情要发生了?

赵佗心中惊讶,但嘴上不慢,向秦王政复命道:“禀大王,臣已请廷尉府奏谳掾来此。”

“臣蒙毅,拜见大王。“

蒙毅亦上前行礼,做事一板一眼。

秦王政微微颔首,让赵佗退下。

“原来今日是蒙卿当值,也好,蒙卿素来执法公正,今日正好为寡人审一审这案子。“

赵佗站在门口,让替他守门的杨熊往旁边挪了挪,竖起耳朵,偷听屋里的对话。

在秦王政的授意下,姚贾开始向蒙毅讲述此事。

这次的事情并不复杂,是邦尉府名为范义的曹掾私自泄露秦国军情给楚国使者,其性质如同叛国,罪该当死。

这一点,无可争议。

中车府令赵高,本身并没有参与这次事件,泄密之事和他无关。

但可惜,赵高是范义的举荐人。

按秦法,当连坐!

赵佗站在屋外,听的头皮发麻。

在秦国想要当官,除了依靠战功外,还有两条主要的路径。

一是任子,就是凭借父辈功勋享受特殊待遇。

低级官吏的儿子可以进入学室,高爵高官的后代则可以进入郎系统,更甚者还可以直接做官。

第二则是举荐,在职官吏有资格保举他人担任官职,甚至可以让被保举人担任比自己官职还高的职务。

然而,这举荐之途,却蕴含着极大的风险。

秦国律法规定,如果被举荐人犯了罪,举荐他的人将以同罪论处!

蒙毅站在殿中,静静听完姚贾的讲述,心中已有决定。

这时,赵高抬起红肿的额头,一脸哀求的看着蒙毅。

虽然赵高没有说话,但蒙毅知道,他是在求自己,放他一条生路。

帝榻之上,秦王政开口。

“蒙卿,赵高何罪?”

赵高咬着唇,一双眼死死盯着蒙毅,他的性命,如今就掌握在此人手中。

蒙毅闭上眼,当他再次睁开时,口中说出的话坚定而无情。

“大王命臣判罪,臣不敢阿法。按律,任人而所任不善者,各以其罪罪之。今赵高所举之人,勾连诸侯使者,泄露军情,其罪当诛。赵高亦当依法连坐,除其宦籍,以法诛之。”

听到蒙毅无情的话语,赵高一下瘫软在地上,满脸绝望。

他本身就是秦国的法律大家,对于律法早已背的滚瓜烂熟,怎会不知自己将落到怎样的下场。

赵高生于隐宫,出身卑贱,幼时受了许多苦楚,好不容易爬到现在的位置,一直很珍惜如今的生活。

他平日谨守言行,就怕一个失足,再变回低贱之人。

那范义曾在隐宫救过他的性命,恩同再造。

赵高刚刚发达时,意气风发,还没有很强的忧患意识,见到昔日恩人相求,就以职权保举了范义一个邦尉府的空缺职位,权当报恩。

后来,赵高对法律渐渐纯熟,也曾暗暗后悔自己在这件事上做的不到位。

报恩以金玉珠宝相赠便可,保举人任职,反倒是给自己留下了一个隐患。

只是木已成舟,赵高后悔也来不及了。随着时间的过去,范义也一直没有出过问题,让赵高渐渐忘了这事。

哪料到,今日这隐患突然爆发,而且一来就将自己送入绝地。

赵高追悔莫及的同时,也对蒙毅充满了怨恨。

法不外乎人情。

秦王政没有将自己送入廷尉府进行正式审理,而是将你蒙毅叫到偏殿之中,这其中意思,你蒙毅还不清楚吗?

好一个不敢阿法,好一个当以法诛之。

赵高双眼充斥着怨毒之色,恨不得将蒙毅生吞活剥。

然而蒙毅根本不看他,昂首挺胸站在殿中,一身正气,倒是让秦王政忍不住点头。

如此秉公执法的官吏,方为国之柱石。

“大王!大王!”

“还请大王看在臣平日勤恳,忠心不二的份上,饶臣一条性命吧。”

“大王,饶臣一命吧。”

赵高趴在地上,以头抢地,口中发出凄凉的求饶声。

蒙毅代表着廷尉府做出了判决,若是不出意外,他赵高将与范义一起被秦法诛杀。

当今之世,能救赵高的,唯有秦王政一人。

秦王政高高在上,听着赵高哀恸的声音,看着平日自己最为信重的心腹如今全身发抖,已经哭成了一个泪人。

秦王政目光扫视殿中。

尉缭闭上眼靠着柱子,仿佛殿中一切与他无关。

姚贾面无表情,冷眼旁观。他只会害人,不会救人。

秦王政的目光看向殿外。

“赵佗。”

他唤了一声。

“唯。”

赵佗一个激灵,连忙进殿,恭敬行礼道:“请大王吩咐。”

秦王政盯着那少年,开口道:“你在殿外想必对此事已有了解,寡人问伱,以你之见,赵高当不当死?”

听到这话,赵佗惊到了。

秦王居然把赵高的性命决定权交给了自己?

他看向趴在地上的赵高。

赵高也抬着头,望着赵佗。

眼中充满了期盼。

救我!

《史记·蒙恬列传》: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毅不敢阿法,当高罪死,除其宦籍。帝以高之敦于事也,赦之,复其官爵。

史书并未记载赵高是犯了什么罪,但可以据此推理出几点。

1.赵高的罪比较严重,是死罪。

2.这个罪不涉及原则问题,对秦王来说无所谓轻重,否则不会赦免之后,还复其官爵,更加信任。

再根据前面有赵高“通于狱法”的描述,此人精通法律,一般的罪肯定不会去犯,就算犯了也不容易被抓住。

结合楚献青阳之事进行创作,连坐赵高在故事逻辑上应该没大问题。

《史记·范雎列传》:秦之法,任人而所任不善者,各以其罪罪之。

(本章完)

第72章 短兵第414章 燕王归来第462章 赵佗要我第135章 大梁第482章 帝号纷纷第613章 特殊伦侯第210章 对手第489章 诸夏一家第776章 雨季第298章 李由练兵第140章 进身之阶第304章 田大司马第628章 赵佗算账第737章 办法第414章 燕王归来第362章 楚军夜奔第187章 救援第349章 夺爵升爵第476章 四方传荡第525章 祸水北引第612章 赵佗封侯第568章 苏迦莎第472章 臣欲死战第242章 以假代真第520章 六国城第58章 义兵论第265章 刘季娶妻第331章 楚之龃龉第97章 爵制第564章 战后处置第442章 齐有精锐第337章 越之丑女第232章 八山之战第462章 赵佗要我第31章 少女第300章 吃力不讨好第201章 尉缭第233章 解救第145章 战城南第158章 魏将第500章 少府赵佗第708章 反对第696章 外孙第519章 项氏谋划第86章 教导第757章 辟谷第821章 喝药第519章 项氏谋划第662章 寻仙不如修仙第579章 千里镜第792章 战死第172章 立威第89章 截击第8章 李信第403章 横阳君死第746章 刘羽第468章 烹了郦生第829章 列侯第145章 战城南第397章 相见公主第548章 武刚车阵第657章 徐巿献兽第35章 袍泽第537章 守法之将第833章 事死第321章 睢水骂战第499章 尚公主第765章 诱蛟第800章 说媒第172章 立威第304章 田大司马第275章 李信闭门第57章 秦无忌第678章 确认第606章 北伐落幕第306章 齐之虚实第125章 剑履上殿第520章 六国城第3章 雨夜杀人第358章 羌瘣类陀第403章 横阳君死第649章 秦皇封禅第186章 死战到底第839章 四年第671章 死国可乎第211章 心疾第807章 抽薪第298章 李由练兵第263章 覆军杀将第12章 舞阳相召第421章 代城险固第93章 燕丹第217章 淮阳第47章 踵军第749章 阳谋第150章 计功第628章 赵佗算账第192章 梁崩第638章 咸阳大事第411章 秦王震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