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左庶长

第200章 左庶长

“今日开始,我便是左庶长。”

“可以执圭上朝了。”

赵佗回到咸阳的第二天,便前往主爵中尉府领取了自己的爵位赏赐。

他一边往外走去,一边看着手中约一尺长、三尺宽的墨玉圭,心中不停感叹。

那三尺玉圭温润冰凉,上面有着数个秦篆小字,刻着左庶长的爵位。

所谓庶长,便是众庶之长,是黔首庶民的长官。

和大夫爵位不同,左庶长的地位已经相当于春秋时候的卿,是真正的高爵者,也只有达到了这个爵位,才有执圭的资格,这就是时人所谓“名与器耳”。

而且左庶长作为商鞅入秦之后所担任的职位,常被赋予一种特殊的意义,非大功者难以得之。普通黔首庶民出身的将吏,很多人终其一生都无法到达这个爵位。

赵佗如今不过十五六岁,却已经有如此高爵,这在整个秦国历史上都是极为少见,甚至可以说是没有的。

因为不同于那个爷爷是左丞相甘茂的神童甘罗。

赵佗的爵位,是他自己从战场上拼杀出来,没有任何的水分,哪怕是一直嫉恨他的李由和桓昭,对此也是无话可说。

所以当赵佗领取完爵位,从主爵中尉府往外走出时,一路所过,所有人都对他恭敬行礼,既畏惧又好奇的看着这位格外年轻的左庶长。

“这可是左庶长爵位啊,听说这位左庶长还不到十七岁,若是等他加冠成年,那岂不是能封侯拜相?”

“嘿,你难道没听过吗?这位左庶长可是当着大王的面,曾说过‘大丈夫,生当封侯,死当庙食’这种话的。”

“嘶……好大的口气!”

“不知道哪家的淑女能嫁给他,可惜我不是女子,唉……”

听着后方那些主爵中尉府的小吏议论自己,赵佗不由面露苦笑。

这句话不是只对政哥一个人说过吗?

怎么现在不仅是那些朝中的君侯公卿都知道,连这些府中小吏也个个知晓。

到底是哪个大嘴巴到处乱传的!

赵佗很气恼,这般大话传遍咸阳,若是他赵佗以后没有封侯,那岂不是惨被打脸了?

就在赵佗摇头苦笑,跨过门口,正准备坐上自家马车回府时,突然有一个等在门口的男子走上来。

他对着赵佗行了一礼,道:“小人王敖,见过左庶长,我家先生还请左庶长过府一叙。”

赵佗眉头一挑,并未立刻答话。

虽然今日才是赵佗应召回到咸阳的第二天,但他收到的邀请已经有很多了。

那些住在咸阳的公卿世族消息格外的灵通,知道他赵佗被大王亲召回来,立马连夜遣人邀约,其中就有好几个秦国的大族,比如甘氏、杜氏、孟氏……甚至还有那位大名鼎鼎的昌文君。

对于昌文君的邀请,赵佗让人婉言谢绝,推说不便。

开玩笑,在伐楚大战开始之前,去一位楚国公子的府上做客,想想就让赵佗冒冷汗。

在这节骨眼上,赵佗不想和昌文君打交道,哪怕得罪对方,也无所谓了。

反正李信伐楚一战后,在秦国的楚系势力势必会遭到重大打击,到时候昌文君恐怕自身都难保了。

至于那些大族的心思,赵佗也很清楚,无非就是看中他受大王宠信,且立功得爵,年纪轻轻就拜爵为左庶长,日后定能飞黄腾达。

这样前程似锦的少年人,这些势力衰落的大族自然要跑来巴结一番,给赵佗送点礼说点好话,若是再能相互联个姻,那就更好不过,他们可以借着赵佗的东风,重新恢复昔日的荣光。

对此,赵佗全都让府中之人拒绝,他可不想去和那些目的不纯的秦国世族有联系,对方送来的礼物更是一个都不收。

“你家先生是谁?”

想到此处,赵佗随意问了一句,准备找个借口拒绝。

那人答道:“我家先生是当今邦尉。”

“尉公?”

赵佗愣了下,忙笑道:“既然是尉公相邀,那赵佗自是应当拜访。”

尉缭,和昌文君以及那些没落的大族不同。

他可是当今秦国的最高军事长官邦尉,掌管一国军政,深受秦王政的信赖,是绝对的实权人物。而且他还是当世的兵法大家,所著的《尉缭子》一书被应用在秦军编制和军法之中,对于整个秦国的影响非常大。

赵佗伐魏之前曾想拜访尉缭,寻求一些建议,只是恰逢那段时间正逢秦王政下诏调集伐魏的兵力,邦尉府统计兵员,调运粮秣,忙的是焦头烂额。尉缭抽不出时间,赵佗只能转而去找王翦,没想到如今归来,尉缭会主动邀请他入府一叙。

赵佗让那尉府之人先回去,他转身回了自家府中,一边沐浴更衣,一边让仆从为他购买了一只雪白温顺的小羊羔。

赵佗这才抱着小羊羔坐上马车,来到尉缭府上。

尉府大门打开,赵佗抱着这只小羊羔走入进去。

这就是拜访的礼节。

周礼谓之“卿执羔,大夫执雁,士执雉,庶人执鹜,工商执鸡”。

赵佗之前以公乘身份拜访昌平君府,公乘属于大夫级别,他只能是抱着大雁去拜访。

如今赵佗升爵为左庶长,就不能再用大雁了,必须要抱着羊羔,如此方才是有礼有节,若是再提着大雁,那绝对会被人笑话自降档次。

这也是赵佗获封左庶长后,地位变化的一个外在体现。

当赵佗进入尉府,再次见到尉缭的时候,顿时大吃一惊。

尉缭的个子只有七尺左右,比十多岁的赵佗还要矮上一截,白须白发,脸上有着许多皱纹。但赵佗每次见到他时,都觉得尉缭的精神状态非常好,说话中气十足,双眼炯炯有神,身上那精气神完全不输给年轻人。

但如今,这位秦国的邦尉却跪坐在榻上,整个人显得有些萎靡疲惫,见赵佗进来,只是微微颔首。

“尉公?”

“坐。”

尉缭伸手,指向对案。

赵佗行礼上座,恭敬问道:“小子刚回咸阳,本该主动拜访尉公,今日反蒙长者相请,不胜惶恐。”

尉缭淡淡一笑,摸着颌下白须道:“在我面前就不要说这些空言了。你可知我此番找伱是为了什么?”

赵佗略一沉吟,道:“莫非是尉公想问小子在魏国之事?”

尉缭笑了笑。

“魏国已灭,其王已囚于咸阳之中,聊之何用。我之所以找你,是为接下来的大战。”

“伐楚?”

赵佗精神一振,忙正襟危坐。

“大王召你回咸阳,还让你入宫,想来定会向你相询伐楚之战的看法吧。”尉缭淡淡说道。

赵佗一惊,看着面前的白发老者,果然姜还是老的辣,一猜就准。

他点了点头,但没有接着往下说,大王相询的事情属于隐秘,不管是谁,只要没有秦王政的允许,他都不能随意告知。

尉缭也没有追问赵佗当时说了什么,而是话锋一转,说起了另一个尖锐的问题:“我观你在魏地行事,颇合兵法之道,想来也明白吴孙子所云: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

赵佗颔首,这句话其实是指的用兵打仗,当估算土地的面积,推算物产数量的多少,统计兵员的数量,比较双方的军事实力,最后得出胜负的判断。

不仅用于战场上的决断,也适用于开战之前的庙算中。

尉缭接着道:“荆楚,天下大国。其土地广博,方五千里,物产丰饶,万物皆通。其人口之众,能起披甲之士数十万,一向为诸侯纵长。这样的大国,秦或能灭之,但须全力以赴。如今只用二十万兵卒,你赵佗认为可行否?”

没有等赵佗回答,尉缭自顾说着:“且军中主将,当兼刚柔,文武齐备。然凡人论将,常观于勇,勇之于将,乃数分之一尔。夫勇者必轻合,轻合而不知利,未可也。那李信,是刚柔并济文武齐备之将,亦或是勇而轻合之将?”

赵佗眼皮直跳,他已经明白了尉缭想说什么,低声道:“尉公所言,莫不是认为此番大王伐楚……”

“难胜!此番我秦国,甚至有败的可能!”

尉缭声音虽轻,话中的意思却让赵佗狠狠震惊了一下。

果然偌大秦国,并非没有清醒者。

当初赵佗曾主动向王翦询问此番伐楚是胜是败,但王翦老滑头,只说他若是伐楚必须要六十万人,对于李信此战是败是胜,王翦并不发表意见。

所以直到今天,也只有眼前的尉缭,方才在赵佗面前直截了当的说出来。

李信伐楚,有失败的可能!

(本章完)

第223章 颍水第182章 宽宏第679章 李兄第636章 侯生末路第394章 赵佗推磨第70章 处置第623章 老父与子第666章 鼎于何处第327章 火牛冲阵第320章 楚将染病第742章 从军第792章 战死第54章 升爵第65章 夜袭第632章 赵佗暴病第116章 围宅第299章 这不是历史第532章 陈平入幕第616章 拒绝皇帝第794章 征西第685章 海东第114章 涉间之仇第535章 乌氏倮第791章 反钓第534章 义渠故地第251章 信至咸阳第119章 赵中郎第323章 焚舟破釜第71章 不更第255章 屈明献策第63章 孤信第37章 与子同袍第183章 魏咎第442章 齐有精锐第231章 云中君第124章 楚国使者第17章 高佗第736章 策略第159章 美男子第478章 三王入朝第733章 噩耗第600章 秦火燎原第586章 月渡大河第217章 淮阳第155章 荥阳第295章 坚壁自守第554章 骑兵对决第463章 君子之殇第257章 公主忧第145章 战城南第123章 农家第557章 屁股转换第767章 覆巢第113章 楚戚第154章 各方行动第464章 田氏兄弟第280章 谣传楚都第185章 伏兵第386章 赵高绝杀第820章 重用第336章 天佑吾也第600章 秦火燎原第797章 君恙第658章 异兽真身第388章 献捷咸阳第633章 鸟尽弓藏第7章 秦军大营第89章 截击第278章 钟离归心第537章 守法之将第182章 宽宏第126章 握手第383章 刘项潜龙第155章 荥阳第823章 覆灭第434章 燕王落马第244章 钟离眛第380章 见熊启第624章 始皇乱政第312章 十万齐军第723章 核心第573章 秦宫决策第296章 秦楚砲战第141章 小黄第626章 收买民心第253章 京观第248章 路线问题第700章 勾引第377章 无约立约第586章 月渡大河第261章 泗水大战第108章 战策第601章 守火待狼第40章 巡营第419章 代军尽殁第476章 四方传荡第385章 幽灵徘徊第361章 四面楚歌第101章 虎符第289章 墨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