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对手

第210章 对手

李信率军东出,走的还是函谷三川大道。

一来此路最为通畅,道路平坦,是秦军东出六国最主要的通行道路,沿此路走,可以直达此行的目的地,淮阳(陈郢)。

二来,李信还有心威慑新征服的魏地。

魏国新亡,难免有一些魏人心怀不甘,存着叛乱之意。

为了防止这些魏人在秦军南下与楚国鏖战的时候,在秦军后方搞小动作。所以李信此番要率军从大梁废墟而过,走陈留,再往南抵达淮阳,让沿途那些魏人皆看看雄壮的关中锐卒,吓他们一吓。

因为秦楚虽然开战,但楚国依旧处于守势的缘故,所以李信此番行军并不慌乱,依旧保持着每日三十里的行军速度,沿途休憩时让各部将吏和麾下士卒进行熟悉。所以花了一个月左右,秦军才抵达荥阳。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如今秦国在荥阳敖山修建了敖仓,大军出征不管是日后东攻齐国,还是如今南伐荆楚,粮食都不再成问题了。”

赵佗站在车上,看着荥阳东北处的敖山方向,不由感叹。战略规划果然很重要,就像前世的某些游戏一般,提前规划好各种资源仓储建筑,方能有条不紊的将国家做大做强。

在发动伐魏之战的时候,秦王政就下令在荥阳之地新修一个超级大粮仓,以供应秦军东出的花销。

虽然那会儿才开始伐魏,但敖仓实则是为了伐楚而修,毕竟伐楚二十万大军,人吃马嚼,一天的花费非常大,背后没有一个大粮仓支撑,哪能扛的住。

如今魏国已灭,敖仓也新修成功,其占地广大,可积粮食数十万石。当然这还只是修建不久的缘故,赵佗估摸着日后这敖仓的规模还会扩大,能屯粮百万石,甚至是达到可怕的千万石。

毕竟此地的位置非常重要,濒临大河,同时又是鸿沟的起点,交通十分方便。

秦国可以将来自关中、河东、河内的粮秣辎重先集中在敖仓处,然后再通过鸿沟,以水运的方式输送到魏地,以及地处鸿沟终点的淮阳!

此仓一修,秦军伐楚就不需要考虑后勤问题了。

数万大军在荥阳城外休憩一晚,除了荥阳城中派人出来为大军提供粮食外,包括李信在内的主将都没有进城。

秦法严格,各部秦将皆有军令在身,哪怕是主将,也不敢擅自进入城池,万一出现乱子,那可是得担责的。

秦军之中可有监军御史存在,这些人正用一双双眼睛,紧盯着各部将领的动作。将秦将们违反律法的事情,通通记在小木板上。

当然这时候的监军使者也只有监察之责,最多日后在秦王处打小报告,并没有权力干预军队的指挥和调动。

虽然秦军无人进城,但来自荥阳城中的人还是带来了不少有用的消息。

晚间时刻,秦营之中。

“任兄,你说项燕已经进驻项城?”

赵佗沉着脸,向任嚣询问。

“然也,听说项城之上已经插上了楚国上柱国的大纛,应是项燕无疑。”

任嚣摸了摸脸上茂密的胡须,一边点头,一边以复杂的目光看着赵佗。

特别是赵佗头上,威武炫目的鹖冠。

就在几个月前,这孺子还和自已一样是公乘爵位,没想到转眼之间就飙升到了右庶长之爵,竟然和荥阳城中的屠睢同爵了,远远将自己甩在了身后。

我的老母耶,这可是十六岁的右庶长啊。光是想想,就让任嚣感觉不可思议。

而此刻,赵佗还沉浸在任嚣带来的消息中。

项燕!

果然是他!

这位可是当今楚国的顶梁柱,赫赫有名的项氏老将。

是可以用来比对秦国王翦的存在,就连历史上王翦伐楚时,面对项燕这位老将也不敢掉以轻心。最后还是得依靠着国力对耗,硬生生让对方转而东向,使得楚军露出破绽,这才被王翦一举抓住战机。

这样能与王翦对战的沙场老将,是李信这小年轻能拿下的吗?

一想到这个问题,赵佗就感觉脑壳痛,顿觉前路越发迷茫起来。

哪怕有蒙武辅助,李信真能干的过项燕?

“不管了,到了淮阳再见机行事,若是情况不对,说不得就要使出王翦教给我的法子了。”

赵佗心中低语,想到伐魏之前,他曾前往频阳拜访王翦,那时他虽未明说后面的伐楚之战会遭遇惨败,但话中也多有暗示和担心。

王翦是个老滑头,先时不说话。后来被赵佗百般询问,王翦见他神色诚恳,这才暗示了赵佗一些东西。

当然,那个法子也有着九死一生的风险。

一不小心,赵佗就要殒命于楚地,不到万不得已,他不想走出那一步。

这时,赵佗回过神来,注意到任嚣的目光,心中一动便知道对方是什么意思。

赵佗豪爽笑道:“任兄啊任兄,你昔日在荥阳城外仗义执言,以及屠兄对我的恩情。我赵佗可是终生难忘,早已将你和屠兄引为知己好友,愿意以兄长事之。别说如今我赵佗只是个右庶长,哪怕再往上升两级,伱任兄也依旧是我的兄长,莫要因为爵位之事,与我生分了。”

听到这话,特别是见到赵佗神色恳切,不似作伪。

任嚣也不由豪气顿生,大笑道:“好,你赵佗果真不是个一时得意,便盛气相欺的人。我和屠兄没有看错,也不亏我专程来营中找你说话。”

就在赵佗和任嚣相谈甚欢,感情上升的时刻。

主帅帐中,李信和蒙武也得知了最新的楚军消息。

“项燕大纛插于项城上,看来此番楚军主将定是项燕无疑。此人乃是沙场老将,万万不可轻视,吾等到了淮阳,更应谨慎行事。”

副将蒙武把这消息告知帐中两位裨将军,辛梧和杨原也都唯唯点头,项燕之名他们也是听过的,不敢掉以轻心。

唯有主座上,李信眼中闪过一抹不屑,不仅是对项燕,也是对眼前的蒙武。

经过这一个月的接触,李信已经看出,蒙武是那种类似于王翦的稳重老将,凡事讲一个稳扎稳打,打起仗来就如同一个垂暮老者,没有丝毫的冲劲。

这样的将军,打出来的仗一板一眼,可称之为“呆仗”,或许这种打法显得十分稳妥,战场之上不太容易出现失误,但也绝没有立下惊世大功的机会。

就像当年在燕地,他率军追逐燕王车队时,如蒙武这样的将军定然会一板一眼的打下居庸塞,再顺着后面上谷、渔阳一路追击,根本不会像他一样,听从赵佗奇谋,绕袭辽西截杀住燕国公卿,最终立下惊世大功!

要是当初他李信也按部就班拿下居庸塞后再去追人,那燕国公卿早就跑到辽东去了,别说一网打尽,恐怕连车轮都不会给他留下一个,哪还能立下举国皆惊的功劳。

这就是区别,这就是差距!

燕地截杀之事,一直让李信引以为傲,更让他心中坚信。

他李信,天生就是要立大功,立奇功的猛将,绝不是那种打呆仗的平庸将领。

“项燕,或许年轻时是个猛将,但如今不过是个垂垂老朽,定然没有进取之心。以他们这种‘呆将’的性子,恐怕只会死守项城、平舆一线,欲要凭借城墙和我秦国大军进行消耗。”

“呵呵,我心中已有战法,届时定让蒙武、项燕这些‘呆将’大吃一惊,让这些老将知道,时代已经变了!”

李信自信一笑,自从去岁庆功宴上他被秦王政选为伐楚之战的主将,一直到现在都快一年的时间。

李信又怎会什么事都没做,他对着地图将伐楚之战不知模拟了多少遍。

如何打,怎么打,早已是胸有成竹!

看着蒙武向他询问接下来的行军安排,李信亦微笑着回答。

一切,等到了淮阳再开始。

……

“李信,一个三十多岁的年轻后生啊。”

项城墙头,项燕负手而立,看着北方,喃喃自语。

秦王誓师出征,李信统率关中精锐东出的消息早已传来。

就如李信知道了项燕为楚国主将,项燕也知道了他即将面对的秦军主将是何人。

“父亲,此番秦军主将不是王翦,你总能松一口气了吧。”

项渠走过来,刚好听到项燕这句自语,不由笑着说道。

他可清楚的很,自从秦楚宣战之后,项燕就整日担心的睡不着觉,就怕那秦王让王翦领兵。

对于那位连续干掉了赵国和燕国的老将,他项氏父子心中都带有一丝忌惮。

如今听说对手不是王翦,项燕总算能安心睡觉,吃饭也能多吃一碗了。

项燕笑道:“虽然对方不是王翦,但吾等也不能掉以轻心。那李信能被秦王任命为大军主将,也是有本领的。此子可是在秦国灭燕的时候,亲自截杀住逃亡的燕国公卿,这份洞察力,和他敢千里截杀的魄力,都不可小瞧。”

听到这话,项渠也颔首道:“那倒也是。不过父亲,既然李信还未率秦军到达,吾等为何不先动手,趁着秦军各部没有汇合之时,抢先发动攻击,不说将陈郢和去岁丢失的城池夺回来,至少也能重创一部秦军吧?”

项燕冷笑道:“你当那王贲是个弱者吗?李信虽然没到,但那王贲也绝不可小瞧,他好歹也是王翦之子,轻易之间哪能拿下,若是双方僵持,等到那李信率军抵达,吾等定然败矣。”

项渠低下脑袋。

“而且陈郢,何必要夺回来呢?我让你送出去的信件,你可办妥了?”项燕突然低语。

项渠应道:“送信的皆是我项氏死士,将信件送到那人手中后,他们就会自刎而亡,必定不会出现差错。”

“嗯。”

项燕点点头,他直起身子望向北方。

那里,是秦军云集的方向。

那里,是楚国故都的所在。

那里,尚有祝融的血脉在彼处流淌。

“就看你如何选择了。”

项燕叹了一声,思绪转而又回到即将赶赴的秦军身上。

“李信……攻赵之时,王翦率秦军主力距漳、邺,而李信出太原、云中,从侧翼袭赵。攻燕地时,此子又不走常路,舍居庸而不攻,千里追袭至于辽西。这是一个爱出奇谋,以奇兵致胜的年轻后生啊。”

项燕双眼微眯,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

他低语着:“此子善统率车骑,以奇兵取胜,如此便不可以常理待之……”

淮阳。

昔日的楚国都城。

自从楚顷襄王二十一年,秦武安君白起攻破楚国郢都,楚顷襄王迁都到陈,再到陈郢于去岁落入秦国手中。

这座规模宏大的城市,作为楚国都城有数十年之久。

陈郢城中,昔日的楚王宫依旧巍峨高耸。

按理说,陈郢被秦军拿下后,城中的楚王宫亦当作为秦王的行宫对待,当有专门的人在其中进行打扫维护。

但如今正值战时,秦楚已经开战,淮阳又地处边境,随时都有被楚人夺回去的可能。

驻守此地的秦将自然不会花费精力,去让人维护那曾经的楚王居住之所,至多是让人封锁宫门,禁止闲人进出罢了。

宫墙内的殿宇缺少维护,到处皆是蛛网密布,野草杂生。

甚至在一场大雨的冲击下,一处偏殿还出现了坍塌的迹象,地上满是碎裂的瓦砖。

昌平君缓步走在荒草蔓延的道路上,举目四望,昔日的繁华殿宇,人来人往的巍峨王宫,如今只剩满眼的荒凉与枯寂。

但不知为何,他的心里却有一种难言的安宁感。

仿佛这里,才是他真正的家。

一块被大水冲下的瓦当挡在前路。

昌平君蹲下身子,任凭衣角浸润在泥泞中,他捡起那块被污泥覆盖的瓦当,小心的拭去上面的泥尘,露出瓦当上的图案。

一只凤鸟。

展翅翱翔。

昌平君愣愣的看着手中的瓦当,看着上面那凤鸟的模样,不知为何,他眼睛竟有些模糊起来。

秦国的瓦当上也常常有凤鸟图纹。

秦人之先,亦是帝高阳之苗裔,女修吞玄鸟之卵所生。

只是那秦国的凤,与楚人不同,秦人之凤鸟或是昂首挺立、鸟喙大且长,或是呈两足前后奔跑状,势如疾风,常给人一种凌厉逼人的感觉。

而楚国的凤,则常是展开双翅,翱翔于高天之上的模样。

这是一只高傲的凤凰!

是楚人历代先祖披荆斩棘,在这蛮荒之地开辟万里疆土的化身!

“青春受谢,白日昭只。春气奋发,万物遽只。冥凌浃行,魂无逃只。魂魄归来!无远遥只!魂乎归来!无东无西,无南无北只……魂乎归来!凤凰翔只!”

昌平君低语着,口中不由念出屈子所书的大招之音。

魂魄归来吧!不要再去遥远的地方!

魂魄归来吧!这里才是你的故乡!

魂魄归来吧!看看那高傲的凤凰,飞翔在天!

……

大招之音,亦是招魂之音。

昌平君哆嗦着手,掏出一张素色的帛书。

上面写满了修长细腻的鸟虫篆体,那是父亲曾教给他的文字。

亦是特来招他魂魄的楚国之音。

这一刻,昌平君的魂被招了回来。

他低着头,看着帛书上招摄着他魂魄的文字。

昌平君喃喃道:“祝融之子,芈姓熊氏……”

《史记·刺客列传》:王翦将数十万之众距漳、邺,而李信出太原、云中。

瓦当参考了一些考古图片,秦、楚皆有凤鸟瓦当。

招魂之音,出自屈原《大招》。

(本章完)

第835章 二世第140章 进身之阶第276章 公主赢了第376章 贩卖楚王第617章 朕全都要第399章 何以家为第122章 嬴阴嫚第736章 策略第636章 侯生末路第100章 天兵第271章 奏捷受赏第701章 张苍第203章 娶妻第393章 扶苏觉醒第363章 韩信倾慕第148章 俘虏第100章 天兵第164章 秦寇第592章 万事俱备第779章 阵战第725章 工农第602章 包抄头曼第788章 家园第324章 悬羊击鼓第703章 怀孕第442章 齐有精锐第119章 赵中郎第65章 夜袭第272章 李斯之怨第784章 南越王第131章 战争前奏第770章 内乱第158章 魏将第709章 昭武第656章 齐地八神第596章 奇计破秦第62章 宴饮第204章 刘季自刎第75章 攻蓟第644章 博浪沙第24章 荆轲刺秦第831章 心病第38章 出征第800章 说媒第261章 泗水大战第790章 睡觉第434章 燕王落马第183章 魏咎第508章 赵佗铸币第692章 辽东第526章 扶苏来访第763章 小目标第326章 赵佗如龟第525章 祸水北引第842章 托孤第563章 贵女抉择第405章 徙民之策第531章 关东大征召第569章 灭匈奇谋第331章 楚之龃龉第300章 吃力不讨好第159章 美男子第826章 反击第424章 两王同车第777章 老卒第155章 荥阳第62章 宴饮第360章 捕蝉之势第804章 前奏第550章 双靡翕侯第299章 这不是历史第336章 天佑吾也第352章 蒙恬校尉第163章 军令第707章 真实第766章 血祭第835章 二世第335章 右司马第752章 项不更第607章 皇帝西巡第619章 李由数奇第613章 特殊伦侯第670章 项氏抉择第81章 质疑第689章 迁令第312章 十万齐军第308章 刺客出没第619章 李由数奇第90章 战车第342章 山鬼狐鸣第825章 变故第3章 雨夜杀人第453章 秦军有饼第302章 齐楚兵势第606章 北伐落幕第170章 杂牌军第306章 齐之虚实第309章 伏杀秦将第207章 右庶长第735章 推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