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鹿鸣

第22章 鹿鸣

咸阳宫,大钟轰鸣,一连九响。

掌管宗庙礼仪的“奉常”为这次的燕使朝拜,早早就准备好了一整套的礼乐流程。

太乐丞一声令下,三百名身穿绛衣的乐官们立马叮叮咚咚的敲了起来。

先是一排排编钟发出声音,紧接着鼓、笙、琴、瑟等乐器也开始奏响,共同演奏出悦耳动人的古老曲歌。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

曲声悠扬,充满了欢快和乐之意,正是被称作《小雅》之始的《鹿鸣》。

此诗本是周天子宴会群臣宾客时所作的乐歌,如今在秦王接见燕国使臣时使用,是为了显示其怀柔之意。

只要你诚心归附,我便将你当做宾客接待,好吃好喝招待你。

但如果伱要负隅顽抗,与我为敌,那下次演奏的便不是这《鹿鸣》之音,而是《无衣》、《采芑(qǐ)》、《出车》之类。

此曲,既是怀柔燕国,更是演奏给魏、楚、齐三国所听。

赵佗的心思全然不在悠扬乐歌中,他虽面色从容,但此刻即将见到那位“千古一帝”,心情岂会没有起伏。

“燕使觐见!”

“燕使觐见……”

负责接待宾客的司仪大臣和传声的侍从发出一波波声浪。

昌平君亦微笑指引。

荆轲整了整衣衫,在殿门前脱下鞋履。

赵佗也跟着脱鞋,脚上只留洁白的足衣。

所有人入殿都必须脱下鞋履,所以脚部的卫生很重要,若是在这种重大场合,出现什么奇怪的味道,那可是极其要命的。

荆轲面不改色,怀抱盛装了樊於期首级的铜匣迈入殿中。

赵佗则捧着卷起来的督亢地图,跟在其后。

咸阳宫的正殿宏伟壮丽,足有上百米的进深,里面金装银饰,珠玉镶嵌,自有一番华丽气象。

特别是一眼就能看到的,用以支撑宫殿穹顶的大柱,不仅数量有上百根之多,而且根根粗壮,起码要两人才能环抱。

“怪不得荆轲会失败,给我一根这样的柱子,我也不惧任何刺客。”

赵佗心中嘀咕,脑袋里冒出两人绕柱转圈的场景,心情放松不少。

这时候,随着乐曲演奏完毕,殿上的谒者高喊道:“趋”!

荆轲和赵佗立马小步向前,向殿中快走。

按照礼仪,与地位尊贵者见面时,必须要趋,也就是迈开脚小步快走,以示对对方的尊敬。

若是走的慢了,那就是不敬,是不讲礼。

所以“入朝不趋”常常和“剑履上殿”相联系,是只有顶级权臣才能拥有的待遇。

自从吕不韦死后,秦国似乎就没听过有人享受过此等殊荣。

赵佗低着头,捧着地图跟着荆轲快步进入殿中深处,同时他用眼角的余光扫视站在大殿两侧的秦国臣子。

站在殿内靠前位置的大多数都是些中老年人。

赵佗估摸着,历史上有名的尉缭、姚贾、冯去疾、王绾等人肯定在里面,只是赵佗分不清谁是谁,他唯一认识的也就是昌平君、蒙裕、李斯了。

“殿内的武将很少啊,怪不得历史上荆轲刺秦近乎成功。”

赵佗若有所思,如今的秦国对外征战频频。

秦王政十七年灭韩,十八年王翦杨端和攻赵、十九年王翦灭赵。

今年上将军王翦更带着辛胜、李信、杨端和、羌瘣等一干大将屯军中山,随时可能渡过易水伐燕。其子王贲亦率军防备楚、魏。

可以说秦国的武将大部分都在外面征战,殿上武人自然稀缺。

文臣虽多,终归少了些武勇血气,面对刺客突袭,全都慌了神,这才被荆轲找了个空当,一显身手。

不对。

赵佗眼睛微眯,他看到一群老臣中站了两个青年,他们虽穿着文臣服饰,但身材壮硕,目中泛着精光,一看就是血勇锐士。

似乎是感应到赵佗的目光,其中一人竟露出淡淡的笑容。

不等赵佗深思,赞礼者已呼道:“燕国使者荆轲、高佗,拜见大王。”

“外臣荆轲,拜见大王。”

“外臣高佗,拜见大王。”

赵佗跟着荆轲行拜见之礼,他头颅低垂,做出恭敬之态。

但眼光不停上瞥,想要看一看那位千古一帝到底是个什么模样。

秦王跪坐于帝榻上,身姿端正,腰部挺的笔直,身上负着一柄剑,但被身体和铜案所挡,看不清具体的长度。

他的身上穿着庄重的绣有日月星辰的王服,头上冠冕垂下细细的珠旈,挡住他大半容貌,以赵佗的角度,只能看到他颌下长长的髭须。

突然,这位王者似有所感,珠旈后,那双明亮锐利的眼睛看了过来。

四目相对。

赵佗连忙低下脑袋,避开那威严的双眸。

在这种庄严肃穆的大殿上,任谁也不敢直视王者的眼睛。

好在拜见完毕,赵佗起身,虽不敢直视,但目光还是将秦王珠旈后的面容看了个大概。

面无表情,不怒自威!

赵佗不自觉的想起刚入咸阳时,所见的美丽少女。

他忍不住腹诽:“这长得不太像啊,看来容貌是随母亲了。”

就在赵佗胡思乱想间,荆轲已开口道:“外臣燕国上卿荆轲,奉燕王之命出使秦国,今献上逆贼樊於期首级,以及督亢之地地图,还请大王勘验。”

帝榻之上,秦王肃然开口:“燕国既知天时,愿臣服于秦,献人献地,寡人心中甚慰。赐使者座。”

谒者亦宣示“请燕使入座”。

荆轲捧着铜匣,赵佗持着地图,按照指引落座。

如同荆轲所料,他们两人的位置在最前列,与右丞相昌平君相对,光是这座位的安排,就可看出秦国朝野对燕国使臣的重视。

但这恰好为荆轲提供了最好的机会!

只要图穷匕见,荆轲就近刺杀,赵佗亦掀案而起,只需三步就能奔至秦王身侧。

届时,秦国诸臣定会震惊当场,来不及做出反应。

血溅三步,天下缟素!

入座礼节完毕,秦国重臣无人开口,皆将目光放在荆轲和赵佗身上,等待王命宣示。

很快,谒者高宣:

“燕国进献叛臣首级。”

感谢书友酒醒何处的打赏,谢谢啦!

(本章完)

第321章 睢水骂战第558章 胡人得镫第611章 秦军班师第248章 路线问题第733章 噩耗第143章 喇叭战术第463章 君子之殇第600章 秦火燎原第781章 克制第273章 寝宫夜问第239章 公子启第823章 覆灭第265章 刘季娶妻第535章 乌氏倮第460章 抄他后路第195章 归诏第802章 劝谏第60章 乡邑第301章 上将军爱我第704章 貔貅第370章 伪王何在第278章 钟离归心第797章 君恙第291章 义与不义第667章 李由为郎第826章 反击第243章 叫门将军第760章 羽弟第688章 胯下第193章 魏亡第110章 齐楚何先第712章 覆韩第95章 赵高第373章 赵佗渡江第67章 燕人第733章 噩耗第411章 秦王震怒第561章 马踏贺兰第456章 滥竽充数第478章 三王入朝第718章 三十年第403章 横阳君死第435章 不留活口第29章 分田第248章 路线问题第565章 屯田之所第550章 双靡翕侯第41章 什长第435章 不留活口第469章 齐宫交锋第737章 办法第522章 新的目标第447章 佗乃君子第215章 家书第738章 恶化第67章 燕人第450章 王离军候第52章 分功第600章 秦火燎原第34章 入伍第811章 口音第339章 大司命第424章 两王同车第340章 秦亦有神第307章 复国之谋第160章 任嚣第339章 大司命第302章 齐楚兵势第489章 诸夏一家第592章 万事俱备第320章 楚将染病第210章 对手第356章 东阳陈生第612章 赵佗封侯第206章 秦楚宣战第100章 天兵第73章 回应第103章 封赏第645章 天命之说第68章 善后第840章 相薨第363章 韩信倾慕第12章 舞阳相召第496章 同姓不婚第265章 刘季娶妻第175章 名利第57章 秦无忌第263章 覆军杀将第627章 始作俑者第110章 齐楚何先第107章 扶苏第68章 善后第623章 老父与子第6章 驾车第73章 回应第539章 虚虚实实第722章 征越第608章 冒顿尽孝第735章 推辞第208章 李信伐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