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选择

第221章 选择

赵佗期待的看着李信。

帐中静悄悄一片,帐外不时有夜风吹卷,发出“呼呼”的鸣叫声。

李信脸上的笑容消失了,他抬起头,那双眼睛盯着赵佗,目中的柔和之意不知在什么时候离去。

他没有对赵佗的意见作出评价,反而淡漠说道:“你不想让我突袭寿春。”

李信很聪明,也很敏感,一下就听出了这所谓计策的真正含义。

赵佗说得天花乱坠,核心不过是想改变他的既定战略。

见想法被李信说破,赵佗也不否认,默默点头。

“你赵佗虽然嘴上附和着我,但实际上认同的是蒙武、辛梧的打法,认为我突袭寿春乃是不智之举,一着不慎就有覆军之危。你不想让我去,但伱很聪慧,不会像辛梧那般直接劝诫,而是想用这种迂回的方式来劝我改变。”

李信淡淡说着,目中涌出失望的神色。

“赵佗啊赵佗,你终归是不理解我。你们这些人总是要考虑这样的风险,那样的风险。但战争,哪有那么多可考虑的。战机,转瞬即逝。”

“昔日武安君伐楚,亦是率数万之师,孤军深入楚国腹地,不带粮秣,只掠取楚人粮草补给军需。他一路所过,拆毁身后的桥梁,焚烧渡河的船只,断掉了自己的后路,让士卒心存一往无前的必死决心,如此方能一举破鄢,二战亡郢,吓得楚人迁都东逃,建下了不世奇功。”

“若是武安君当年也像你们这样的畏前惧后,那我秦国现在还在南郡和楚人纠缠,哪能走到今日鲸吞天下的地步。”

赵佗明白了。

李信是彻底迷失在武安君昔日的神话中,纳了白氏女的他,早将自己和白起对标上了,他这所谓奇袭寿春的策略,其实就是当年白起攻楚所用的“掏心战术”的翻版。

只是他李信,真能比白起吗?

“去年在燕地,你献上辽西截杀之策,诸将都认为太过冒险轻率,但我最后却同意了,不是我那会儿有多么相信你的计策。而是你那种勇锐的气势让我很欣赏,在你的身上,我看到了曾经的自己。”

说到这里,李信摇头轻叹道:“可惜,你终归和我不同。此战,我既然定下了突袭寿春的策略,就不会改变。你的策略很好,但却不是我想要的,你回去吧。”

说完,李信低头,盯着堆放着军情简牍的木案发呆。

帐中静默一片。

不一会儿,李信抬头,见赵佗依旧没走,不由皱眉道:“怎么,你还想再劝?”

虽然这眼前的少年深得他喜欢,但若是要以此得寸进尺,妄想改变他既定的战略,那李信绝不会放纵对方,定要好好训斥一顿。

然而出乎李信的意料,赵佗接下来说出的话让他惊讶。

“将军误会我了。”

“误会?”

“我之所以不愿将军前往寿春,是因为我军中,恐怕已经有人将军情泄露给了楚军,如此一来,将军此行,不啻于深入虎山啊!”

赵佗咬牙开口。

既然巧妙的劝谏已经无用,他赵佗如果还想挽救李信,就只能打开天窗说亮话,直接来一个猛料,看能不能将李信吓住。

果然,听到这话,李信浓黑的眉毛都皱到了一起。

“你是说我秦军中出了一个叛贼?”

赵佗点头。

李信追问道:“我的奇袭之策,在离开淮阳前,只有参与军议的蒙武和一众裨将军知晓。上路后,这支部队虽然有不少将吏知道此行的目的,但一路急行下,没有传递消息的机会。所以你说军中有叛贼,莫非是指蒙武麾下有人投敌?”

李信神色凝重起来,如果真是有裨将军级别的人投靠楚国,这绝对是一大丑闻,且对此战影响非常大。

赵佗摇头道:“并非军中将吏。”

李信一怔,略一思索后便反应过来。他双眼大睁,脸上开始涌现出大片血色。

“赵佗!”

李信拍案而起,因为用力甚大,案上堆放的简牍都被砸飞出去。

他怒吼着:“好你个赵佗,你竟然敢怀疑君侯!你真是好大的胆子,你可知在秦国诬告者反坐其罪,你这是在找死啊!”

赵佗神色冷静,他自然知道秦律对诬告者的惩罚非常残酷,昌平君如果最后没有反叛,只要此事捅出去,那他赵佗在战后就将接受叛国罪的惩罚。腰斩、车裂之类的刑罚绝不会少,哪怕是右庶长的爵位也无法保他性命。

所以刚刚说这话,赵佗是担着很大的风险,若不是见其他方法都失去了效果,他也不可能在李信面前说出这种话,试图做最后的挽回。

李信对他的恩情,值得赵佗以此相报。

“我离去前曾去淮阳探望桓军侯,碰巧看到城中有楚人从昌平君府中出来,行为十分鬼祟,特别是见到我之后,他惊慌的往小巷中逃去,以我观之,此人绝对有问题。”

赵佗平静说着,如今他们远离淮阳,不管说什么话,都难以找到对证,而且他在淮阳城中求见桓昭的时候,确实有从昌平君府外经过。

李信这时也冷静下来。

“还有何人看到?你那些短兵可曾见过。”

赵佗摇头,说道:“我只偶然一瞥,那人便慌张跑入小巷中,短兵们恐怕未曾看到。”

李信冷笑起来。

“先不说是否真有那样一个人鬼祟进出君侯府邸,就算真的有,那又和君侯泄露军情有什么联系?所以你这赵佗只是无凭无据,胡乱诬告君侯。”

“可昌平君是楚王之子,如今吾等又是伐楚之战,灭的是楚国社稷,在这种时候,不可不防啊!”赵佗咬牙说着:“如果昌平君真的把将军的行军计划透露出去,那前路就是一个陷阱。将军不如临时转换策略,如此便可出乎楚军的意料,避开险境。军争之事,事关生死,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啊!”

李信瞪大了眼睛,斥道:“荒谬!你赵佗以君侯身负楚国血脉为依据,便胡乱猜测君侯会泄露军情给楚人。简直荒谬透顶!君侯虽是楚王之子,但也是我秦国王族的血脉,更是从小生在秦国,长在秦国的秦人!君侯为我秦国丞相近十年,大王信任他重用他,君侯又怎会有背叛我秦国的心思!”

“不可能,此事绝不可能!”

“我李信相信君侯!”

李信斩钉截铁的说道,他的脑海中浮现出昌平君那温和善意的笑容。

如此为国尽心竭力,待人和善,说起话来让人如沐春风的高尚长者,怎么可能是军中的叛徒。

赵佗确实拿不出过硬的证据来证明昌平君会背叛,他只能满脸哀求,嘶声道:“请将军信我一次。如果赵佗判断出错,赵佗愿受任何惩罚,将军,还请相信……”

“赵佗,你勿要再多言。今日之事我可当做没有发生过。你出去,立刻。”

李信伸手一指帐门,下了逐客令。

赵佗看了李信一眼,见其目光冰冷,脸色铁青,就知道此事再无转圜的余地。

他的劝谏,失败了。

赵佗起身,又对着李信重重一拜。

“将军,赵佗贪心,尚有一请,还请将军成全。”

李信没有说话。

“请将军准我一曲独自行动,赵佗必全力相报。”

赵佗叩首于地。

看着伏在地上相求的赵佗,李信目光有些游离,恍惚间,他想到在燕地时,眼前少年意气风发,为他献上截杀之策的模样。

时移世易,人心变了。

良久,李信幽幽一叹。

“出去吧,明天你就不用再随我前往寿春。”

“赵佗,这是最后一次了,今日过后你且好自为之。”

“谢将军。”

赵佗抬头,见李信没有看他,而是侧首望向不远处摆放着斧钺的木架。

赵佗知道,李信刚才那句话,已将对他的情谊耗尽了。

他们两个人之间,产生了一条极深的裂痕。

不管结果如何,都再也回不到过去。

军帐中,烛火摇曳。

昏黄晃动的光芒下,李信那张年轻的脸被笼在阴影中,薄薄的嘴唇紧抿着,显示着他心中的不平静。

“还望将军能将赵佗刚才说的放在心上。”

“赵佗,告辞了。”

李信没有回应,目光依旧盯着木架上的斧钺。

赵佗轻叹一声,转身往帐外走去。

军帐中重归寂静。

良久,李信突然跃起来,一把握住斧钺,高高举起,然后狠狠劈在那木架上。

碎木散了一地。

“赵佗!”

“连你也这样对我!”

李信目光赤红,发出低吼。

“为什么你们都要质疑我的策略!”

“你赵佗是我的心腹手足啊,为何也要这样对我!”

“赵佗、蒙武、辛梧……你们全都等着看吧。我李信此行,定要破楚都,擒楚王,让你们知道谁才是对的!”

“还有君侯,我李信相信,他绝不会背叛秦国!”

李信的低语,在帐中回荡。

帐外,夜色已深,天上的星月被一片乌云遮盖,天地被黑暗所吞噬。

只有军营中燃烧的火把,还照亮着赵佗的前路。

“赵军候。”

守门的短兵见赵佗出来,连忙问候。

赵佗点点头,不由回首,望向身后的主帅大帐。那里,已是大半笼罩在黑暗中。

“李将军,保重啊。”

赵佗喃喃说着,目中有些湿润。

历史上的李信伐楚,虽然惨遭大败,但其性命无碍,活着回到了秦国。

然而在如今的时空,历史进程早已被赵佗搅乱,伐楚之战提前,李信的伐楚策略也产生了改变。

战场之上,生死只在一瞬间。

每一个改变,都会带来不可预料的结果。

昔日秦军攻赵,秦国上将军桓齮就在战场上,被李牧斩杀。

连桓齮这种级别的大将都有战死的风险,更别说是李信这支深入楚地的孤军了。

或许这一别,将再无相见之日。

想到此处,赵佗又重重跪在地上,在周围短兵惊愕的目光中,对着李信的帅帐叩首相拜。

过了一会儿,他才起身离去。

只留下一群神色错愕的短兵,面面相觑。

……

回到自家营中。

赵佗让人招麾下众二五百主和直辖的五百主来他这里。

涉间、黑臀、西乞孤、以及赵广、白荣和张贺等人尽数聚在赵佗帐中。

每个人的案前都摆满了肉食,以及略显浑浊的酒水。

“嘿嘿,军候可真是好啊,大半夜还叫吾等来帐中吃酒。”

黑臀嘻嘻一笑,坐下后就抄起一根炙烤过的狗腿啃起来。

其余众人则正襟危坐,目光盯着主座上的赵佗。

他们的军候,此刻正面无表情,一看就知道心情很不好,这是他们很少见到的模样。

没人先说话,帐中一片寂静和压抑,唯有黑臀撕扯狗肉的声音不断响起。

不过很快,黑臀也发现了不对劲,忙住了嘴,手里的狗腿悄悄放到木案上,他两只手在木案下方搓了搓,将油水抹干净后,跟着众人看向赵佗。

“军候,发生什么事了吗?”

涉间开口问道,他和赵佗关系最好,不怕被责怪。

赵佗扫了眼帐中诸将,淡淡道:“明日我军拔营启程,将进入楚国腹地,此去虽有胜算,却不免孤军深入,有覆军之危,诸君可惧否?”

听到这话,黑臀先笑起来,说道:“军候说的什么话,咱们上了战场,自然就做好了战死沙场的准备。最坏的结果,不过是人死鸟朝天,有什么好怕的。”

涉间也笑道:“跟着军候,何惧之有!”

西乞孤、赵广、白荣、张贺等人相视一眼,亦道:“吾等无惧!”

大争之世,战乱频频,参军入伍,沙场厮杀,生死之事对诸人来说,是早就看开的事情。能活着自然最好,但若是战死,那也是早已接受的结果。

赵佗笑了笑,又问道:“那诸君可愿为我赵佗效死,哪怕前路是死路一条,亦无悔跟随。”

黑臀立刻答道:“那还用说,只要你赵军候一句话,就算前路插满了剑刃矛戟,我黑臀也敢睁着眼睛冲上去!”

“军候提携之恩,我西乞孤终身难忘,自当为军候效死!”

剩下诸将也拱手道:“愿为军候效死!”

涉间站起来,定定的看着赵佗。

他沉声道:“不管前路如何,只要你往前走,我涉间就绝不会犹豫,哪怕是十死无生的道路,也跟着你赵佗走定了!”

“你想做什么便做什么。莫说是吾等,这营中一曲部众,只要你赵军候一句话,五千人皆愿为你效死!”

“诸君既爱赵佗,赵佗亦绝不负诸君。此番前路纵然险恶,我也要为诸君寻一条生路出来!”

“来,饮酒!”

赵佗站起来,向着诸将举杯。

李信做出了他的选择。

他赵佗也将做出自己的选择。

……

到了第二日,太阳刚从远方的地平线上露出半张脸。

平舆城外,战马开始迈步,车轮缓缓滚动。

李信留下五百士卒镇守此城,然后便亲自带着两万五千人的士卒,径直往东行去。

车骑飞驰,步卒紧随,他们此去,便要去突袭两百里外的寝丘。

赵佗站在他的战车上,看着远处“蒙武”的旗帜渐行渐远,终于消失在远方,再也见不到。

他回过头,看着身后,已经排列齐整,各自携带好了十天粮食的士卒。

那一双双夹杂着紧张和期待的眸子,也都落在他赵佗的身上。

“启程!”

赵佗开口。

御者驾驭马匹,驱动战车行驶。

代表着军候的旗帜在空中飞舞。

五千士卒默默迈动脚步,跟在旗帜的后方。

这一次,他们是向着南方而去。

数百里外,淮水滚滚流淌……

合成大章发,这下没人说断章了吧,哼。

这个月已更新17万7千字,比上个月的14万多了3万,我进步了哦。

下个月争取多更!

感谢各位的一路支持,谢谢你们!

(本章完)

第136章 水攻第684章 质问第86章 教导第172章 立威第809章 斩首第282章 将门第414章 燕王归来第335章 右司马第159章 美男子第291章 义与不义第680章 伤势第49章 斩将第502章 诱惑赵高第113章 楚戚第137章 烧粮第261章 泗水大战第450章 王离军候第644章 博浪沙第491章 公子胡亥第676章 群羊第453章 秦军有饼第733章 噩耗第358章 羌瘣类陀第443章 秦军云集第638章 咸阳大事第430章 左骨都侯第165章 民心第712章 覆韩第547章 猎手猎物第297章 足球运动第133章 五百主第176章 菑县第637章 坑杀方士第275章 李信闭门第17章 高佗第578章 狼王上钩第430章 左骨都侯第501章 通西南夷第762章 南越王第244章 钟离眛第340章 秦亦有神第742章 从军第595章 狼王抉择第232章 八山之战第210章 对手第407章 无敌司马第320章 楚将染病第164章 秦寇第659章 寻仙梦断第792章 战死第253章 京观第245章 降计第93章 燕丹第503章 臣有一策第80章 投石机第827章 回都第114章 涉间之仇第676章 群羊第21章 宫殿第429章 又杀一王第402章 齐使田冲第321章 睢水骂战第484章 左丞相第94章 臂膀第447章 佗乃君子第626章 收买民心第332章 另立新王第525章 祸水北引第780章 搏象第444章 舌压诸将第336章 天佑吾也第440章 攘夷之功第86章 教导第520章 六国城第221章 选择第719章 皇家第67章 燕人第259章 泗水畔第159章 美男子第506章 床榻事发第798章 余众第767章 覆巢第413章 赵佗伐代第545章 通敌叛国第126章 握手第718章 三十年第395章 献面于王第677章 自刭第368章 将勇者胜第762章 南越王第217章 淮阳第482章 帝号纷纷第792章 战死第134章 东行第346章 计毁赵佗第225章 奇兵第734章 痛惜第222章 南向第227章 悔意第667章 李由为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