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楚王出降

淮阳大战后,面对四处溃逃的楚军,以及偌大的楚国地域,王翦将数十万大军各自分派出去。

一路以冯无择为首,两位裨将军为辅,从苦邑出发,率兵东进,会同从睢阳南下的偏师。扫荡北至鲁地、方与、南至淮水的广大地域,其中就包括下相、下邳等楚国的重要城邑。

另一路则是数万南路军,被派遣去清扫颍水以西,淮水以北,包括新蔡等城邑在内的区域。

至于王翦则亲率中军主力,与副将杨端和率领的兵力汇合,以羌瘣为先锋,一路攻城破邑,从胡邑渡过颍水,兵临下蔡,从彼处渡淮而来,意欲剑指寿春,一举立下灭国虏王的大功。

此时,王翦从战船上走下来,一眼就看到岸边上正站了个头戴鹖冠的少年武将,正目光炯炯的望着他。

“上将军!”

“赵佗!”

一老一少,两人竟同时出声相呼。

赵佗忙上前行礼道:“末将赵佗,见过上将军。”

王翦拍了拍赵佗的肩膀,笑道:“你个赵佗小子,倒是做了好大一番事迹,让老夫都惊讶到了。”

……

“平静的笑……哈哈哈!”

到了第二日,楚宫城门打开。

秦国,自秦孝公以来,惠文王,武王,昭襄王……

他连脸皮都不要,连续三次向赵佗请降。除了一开始是想谈条件外,剩下的两次都是想要给赵佗下个绊子,最好能毁掉此人日后的前程。

楚王负刍怔了怔,忙问道:“左徒,王翦说这话时是何表情?”

“吾为祝融后裔,生为楚人,宁死于此,不去秦地为鬼矣!”

寿春楚宫中,当听闻王翦大军已经在城外安营扎寨的时候,楚王负刍满脸绝望。

两方商议已定,再无拖延。

王翦淡淡开口,声音平静,让人听不出他是什么意思。

正题来了。

好在王翦很快牵着赵佗向前走去。

除去韩国的国力实在太弱之外,其他几国尽是因君主昏庸而亡国啊。

寿春城外。

“上将军在此,他赵佗区区一个裨将军,有何资格接受一国君主的投降,这不可能!”

楚王负刍心中大快,他暗自得意道:“想来王翦只是碍于赵佗的功劳和不谷的请求,才勉强答应此事。其实他心里已经是记恨上了赵佗。”

“王翦来了,那不谷就派人当着王翦的面,说只愿向你赵佗投降。我倒要看看那王翦会如何看你!”

一望无尽的秦军大营,代表着数十万秦军主将的羽葆龙旗下。

赵佗跟着王翦一起站在宽阔的指挥车上,他稍稍位于王翦后方,一起看向不远处的雄伟楚都。

大王怎么说到投降,竟然满面开心?

……

他与赵佗早有嫌隙,虽然不至于到生死相向的地步,但也是那种看见就很不爽的关系。甚至在前来寿春的路上,他还不时将其拿来取笑。

赵佗咽了口唾沫,见王翦正似笑非笑的看着他,他也不知王翦是不是讥讽之语。

他看着远处正在走近的楚王负刍,脑海里冒出一个念头。

“那王翦王贲父子皆是秦国重臣,只要他们对你心生怨恨,日后有你赵佗受的,这样一来也不枉不谷遭受这般屈辱。”

……

赵佗点头赞同。

“赵佗,莫非你的心肠就如金石一般冷硬吗?”

秦奋六世之余烈,花费百年岁月方能兼并天下,建立一个庞大的帝国。

“嗯,抓住时机以鬼神攻楚人之心,你的行事已可称作兵法上佳。”

孙常很纳闷,他完全不明白大王为什么会问这些。

王翦淡淡一笑,也不管脸色通红的羌瘣,只看着帐中诸将。

他欣赏赵佗的用兵才能,但更欣赏此子的做人之法。

“王翦答应赵佗与他同车受降?”

“赵佗攻破寿春,立下大功,受降亦是应当。更别说还有楚人之愿,此番便让他随我一起同车受降吧。尔等认为如何?”

但只有会做人,方能将这位置坐的更久,也能活的更久。

羌瘣眨了眨眼,涉及到鬼神之事,他反倒不敢多说什么,只能悲愤转头,望向王翦道:“上将军,这赵佗与吾等同职,安能让他去受楚王之降,这不合理啊!”

这是个人情啊。

孙常皱眉回忆:“好像是在笑。”

楚王负刍肉袒面缚,裸身而出,他的左手牵着羊,右手则握着茅,从宫城中走出,在寿春城无数楚人的目光中,缓缓向城外的秦军大营走去。

听到楚王负刍那充满得意的笑声,孙常更是惊住了。

楚国使臣左徒孙常抹着额头的汗水,他深吸口气,走了进去。

“是啊,庸主亡国。就如昔日若非赵杀李牧,我想要灭赵还不知耗时几年,若非燕人从后方攻赵,赵国如果能全力迎战我秦国,又不知将要耗费我秦人多少力量。还有那齐王,若是他能援助五国,亦不至于让诸国相继沦亡啊。”

甚至有之前背叛的楚国贵族在这般场景下,看的热血上头,在阵阵哭声中横剑自刎,以赎其罪。

原本因为算计赵佗成功,在他心中出现的喜意消散无踪,剩下的只有阵阵悲哀。

哪知道这赵佗年纪虽小,做事却稳如大山,不管是灭国的功劳,还是珍贵的名剑珠玉,都无法打动他的心。

“王翦来了。”

听到这话,王翦大笑起来,他侧身指着刚跟下船的几个年轻军吏,嘴里笑道:“你个赵佗倒会说话,若是你那大破十万齐军的战绩被称作萤火,这些后生又算什么呢?”

王翦赞了一声,紧接着话锋一转:“那你为何不趁势攻下宫城,独得灭国虏王的大功?”

赵佗也不说虚言,如实道:“楚王祈神未果,让城中民心大散。我便假托鬼神之事,迷惑楚人,没想到效果非凡,一战而下寿春外城。”

一个出身王族的年轻人受不了这般场景,慨然长呼后,竟当场拔剑自刎。

帐中其他将军满脸惊讶,目光纷纷落到坐在王翦下手的那个少年将军身上。

这楚王,怎么还赖定他了。

楚王负刍喃喃自语,紧接着一张脸再次变得扭曲起来。

赵佗心有所动,低语道:“君无道,则国必亡。”

“不谷已为那赵佗树敌无数!”

但如今,这楚国使臣说的是什么话。

赵佗腼腆一笑,道:“赵佗区区小功,何足挂齿。与上将军灭燕破赵之功相比,赵佗不过是皓月之前的萤火罢了。”

有不少楚人当场哭出了声。

像赵佗这种有能力又会做人的将军,还深受大王宠爱,他们交好都来不及,又哪会在这种时候去和对方结怨。

这让赵佗很是无语。

楚王负刍喃喃着:“楚国亡了。”

历史上最后一位秦王系颈以组,白马素车,奉天子玺符,降轵道旁,等候着刘季的受降。

而且不只是这一代君主昏庸的问题,更多的还是因为六国代代庸主,终至国力衰弱,尽数沦亡。

十万秦军,摆开战阵。

诸将一怔,他们此番都受了赵佗恩惠,如今更有上将军开口,哪会反对,纷纷附和道:“赵将军此番功勋卓著,与上将军一同受降,确是应当。”

说到此处,楚王负刍再也忍耐不住,跟着那无数楚人一起嚎啕大哭起来。

哪知道一到淮南之地,就听说赵佗攻下了寿春外城,对比他在路上说的话,这完全是打了他羌瘣的脸,让其越发心怀不满。

想到此处,赵佗突然冒出一身冷汗。

“算你赵佗聪明,你若独吞下这灭国大功,几十万大军里,不知将有多少人怨你啊。”

这一日,寿春城中,哀哭震天。

“自我先君熊绎,受封于南方,居于丹阳,建国曰荆楚,一路筚路蓝缕走来,至今已有八百年。八百年啊,历四十二君,国祚何等绵长,没想到今日竟会亡在我的手中!”

满帐附和声中,羌瘣神色迷茫。

王翦哈哈一笑,眼中尽是赞许之色。

“灭楚者赵佗?神灵?鱼腹帛书?”

赵佗,竟如此得人心?

……

“你攻下了寿春外郭?”

这时,面对羌瘣的暴怒喝问,楚国使臣满头冒汗,但还是强撑着解释道:“此乃吾王夜梦神灵,神灵谕示灭楚者赵佗也,更有昔日楚人从鱼腹中掏出帛书,帛上亦书此语。此乃天命所示,故而吾王欲顺天命,还请各位将军理解。”

片刻后,大帐中,响起秦将的怒吼声。

热血飞溅,更激起无数人哀声痛哭。

楚王负刍追问道:“笑?是开心的笑吗?”

这一刻,哪怕寿春城中的那些楚人早已投降了秦国,但当他们真的看到自家大王肉袒牵羊,要向城外的秦军投降的时候。

故而他们看着赵佗的目光只有好奇之意。

“吾计成矣!”

代代明君,世世英主,故而才能成就今日鲸吞天下之霸业。

对方也听到王翦这话,面无表情的望过来,这场面更让赵佗感觉尴尬,只能礼貌性的向蒙恬点了点头。

楚王负刍嘴唇已被咬出血来,他就算豁出一切,也要赖上那赵佗。

“赵佗,看到此景有何感触?”

楚王负刍愣住了,他怔怔的看着一个个楚国义士殉国而亡。

那里,寿春城门大开,肉袒牵羊的楚王负刍正带着楚国的贵人们缓缓走来。

楚王只愿意向赵佗投降,这合理吗?

羌瘣愤怒咆哮。

“老夫来了,自是少不了你的功劳。”

“看上去好像很平静。”

他是羌人,有不爽的事情,一向都会吼出来。

……

这也就罢了,好歹算那赵佗识相,没有攻打楚宫,独吞灭国大功,能让羌瘣也分润到一二,怨气散了一些。

他们终于真正的意识到了,八百年荆楚社稷,今日亡矣!

他忙低头道:“赵佗区区小将,安敢逾矩受降敌国君主,至于灭国大功,又怎敢独吞,自当由上将军来领。”

他们不像羌瘣一般嫉恨,大家现在都知道了赵佗攻破寿春后,放着楚宫不打,等着他们来分功的事情。

眼前的场景并非赵佗第一次看,就在去年的夏天,他曾在魏地的大梁城外,站在王贲的战车后方。看着魏王假也和今日的楚王一般,肉袒牵羊,向着胜利者投降臣服。

魏王假,楚王负刍,包括赵王迁,燕王喜,韩王安,甚至是齐王建在内的六国君王。

“早知如此,我又何必弑君夺位,争做这亡国之君,受尽这般屈辱啊!呜呜……”

赵佗也不明白楚王负刍为什么非要找他投降,莫非是因为去年偷袭吓了对方一跳,今年祈神的时候又给了他一个“惊喜”,故而让这个楚王对他心生“好感”了吗?

什么被打之后爱上动手者的戏码。

羌瘣当场勃然大怒,一张脸更是红的发亮。

黑色旌旗遮天蔽日,士卒手中的剑戟戈矛更是闪烁着刺目的光,远远望去,如同一片金属密林,森寒刺骨。

会做事的人,可以凭本事爬到高位。

想到此处,楚王负刍脸上充满了笑容,对左徒道:“既然降约已定,就依王翦的要求,不谷明日就裸身牵羊出降,嘿嘿。”

这赵佗到底有什么魅力,竟然能让那楚王负刍放着王翦不顾,只愿投降于他?

在众人或是愤怒或是好奇的目光中,赵佗头皮发麻。

赵佗神色一滞,特别是见到那些跟着下船的人中还有校尉蒙恬。

“什么?楚王只愿向赵佗投降?”

“更别说还有那个大声反对此事的秦国将军,有他带头,想来秦国那些将军也会对赵佗心生不满。王翦和这些秦国将军,日后定会让那赵佗受苦,为不谷报仇的。”

蒙恬则是板着脸,视若无睹。

“岂有此理!”

王翦不由感叹道:“幸我秦国世有明君,方能有今日虎踞天下之势。”

那时候秦朝灭亡的场景,是否又和眼前一样呢?

但想要毁灭这样的国家,只需一代人就够了。

虽说历史上秦朝之亡,秦始皇脱不了关系,但那位秦二世,亦该承担最主要的责任。

嗣君不贤,乃国家之难。

赵佗双手微微颤抖。

若为长远计,他是否应多留意一下秦王政的那些孩子呢?

第377章 无约立约第497章 诸姬通婚第294章 楚军利器第693章 回家第389章 秦宫赐爵第82章 开砲第201章 尉缭第66章 厮杀第522章 新的目标第413章 赵佗伐代第115章 赋税第609章 烧火将军第656章 齐地八神第797章 君恙第592章 万事俱备第191章 刘季背主第651章 麒麟降世第239章 公子启第831章 心病第164章 秦寇第630章 主动提议第614章 满朝谄媚第639章 英雄暮年第339章 大司命第688章 胯下第511章 书同文字第768章 粮食第75章 攻蓟第8章 李信第799章 抉择第795章 二代第287章 兵临楚地第406章 欺以其方第234章 寿春城第190章 彭越之心第506章 床榻事发第574章 叛秦者死第283章 蝴蝶效应第534章 义渠故地第568章 苏迦莎第636章 侯生末路第546章 秦军出塞第549章 贵霜翕侯第179章 自信第309章 伏杀秦将第842章 托孤第174章 桓军侯第284章 刺杀齐相第115章 赋税第609章 烧火将军第621章 复征西南第446章 赵佗伐齐第134章 东行第775章 自强第806章 刺樊第656章 齐地八神第675章 惊弓第120章 宫中第579章 千里镜第147章 亡命第15章 函谷关第473章 齐亡第615章 皇帝之欲第611章 秦军班师第828章 帝迎第512章 皇帝警告第845章 落幕(大结局)第173章 励士第54章 升爵第304章 田大司马第718章 三十年第152章 魏策第321章 睢水骂战第548章 武刚车阵第287章 兵临楚地第84章 破城第140章 进身之阶第658章 异兽真身第827章 回都第317章 重走丰沛第735章 推辞第491章 公子胡亥第199章 争心第394章 赵佗推磨第77章 散郁第13章 竖子阴险第699章 储君第468章 烹了郦生第119章 赵中郎第377章 无约立约第693章 回家第512章 皇帝警告第531章 关东大征召第745章 产虫第226章 下蔡第757章 辟谷第695章 熊心第437章 迷惑齐国第437章 迷惑齐国第173章 励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