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居安思危

秦王政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十二月。

一路跋涉,带着胜利凯旋的秦军,终于进入了函谷关,回到了真正的关中秦地。

自秦国发动伐楚之战,距今已过去了两年。

随同王翦出关的二十万关中秦军,除去战死阵亡,和依旧留在楚地镇守的士卒,这一次回到关中的兵卒共有十二万人。

这支数量巨大的秦军入关后不久,来自咸阳的使者便来到此处,和往昔一样,收走了上将军王翦手中的虎符,同时开始遣散大军。

咸阳王都,岂能让一个善战的将军领着十余万大军接近。

除去特意留下来的赵佗部五千精锐,要进入咸阳城献“伪王尸体”奏捷外,其余十余万士卒尽数按照籍贯进行遣散。

就和那些关外的士卒一样,这些关中秦人拿着下发的些许金钱赏赐,各自高高兴兴的归家去。

此番大家都攒了一大波军功,升爵者数量极众,接下来估计将迎来一波分地狂潮。

遣散大部队之后,上将军王翦战车开路,带着众将和后方押送着“伪王”尸体的军队向咸阳进发。

这一路走下去,赵佗沿途观察,时而心发感慨。

“古代打仗,大半时间都花在这行军赶路上,实际战斗的时间反倒没有多少。怪不得日后大王要修建驰道。”

他此番随同王翦伐楚,可谓是真正的南征北战。一会儿在淮阳,一会儿去甄城,转头渡河到淮南,又紧追熊启到江东、越地,最后又要从越地赶路回关中。

来来回回起码走了上万里路程,哪怕赵佗经常坐车骑马,脚下的鞋履还是损坏了好几双,更别说麾下那些靠着双脚走万里路的士卒了。

这时代的正常行军速度是一日三十里,换算成后世度量衡,一天就只能走十二公里左右,要知道后世普通人一小时能走四、五公里呢。这其中差别除了古代行军要考虑负重和身体原因外,道路也占了很大的问题。

秦国关中和东出的三川大道还要稍微好一些,赵佗在淮南和越地所经的一些小路简直不是人走的,大军一天能走个二十里都算极快了。

“秦统一后的各项大工程中,这修建道路之事,确实很有必要,于国于民皆有很大好处,花费的人力物力不算白费。但其他的……”

赵佗想到此处,不由忧虑的看着远方。

那里,正是骊山的方向。

赵佗之所以会联想到秦统一后的各项工程,主要还是在前往咸阳的路上,隔了老远,他都能看到有秦吏正押着一群受刑的罪犯,向着骊山深处的巨大工地行去。

骊山北麓,是咸阳宫中那位高高在上的帝王的陵墓。

自秦王政元年开始修建,距今已有二十四年。

每一年,都会有服徭役的秦人,和受到惩罚的刑徒前去修建筑造。

不过现在的骊山陵墓尚处于初期阶段,规模还不算大,要到很久之后,才会出现数十万人云集修墓的场面。

如今真正耗费大量人力的地方,是在另一处。

“大王的宫殿又变多了。”

“这么多房子,住的完吗?”

当秦军行进到渭水附近,暂时停步休息,饮马吃食的时候。

许多秦卒望着北边,惊讶的大呼小叫。

那里,是一大片风格各异,华美壮丽的宫殿群。

虽然离得较远,众人看不清具体的模样,但正因为离得远了,正好将那宫殿群巨大的规模收入眼中。

“听说大王每消灭一个国家,就会仿照其宫室模样,在咸阳北阪修建营造相应的宫殿,殿屋复道周阁相属,十分壮丽与辉煌。大王又将所得诸侯美人,钟鼓器具尽数充入其中。啧啧,如今一见,果真是天下第一等享乐之处。”

从齐国回来,在荥阳附近加入队伍的郦食其,走到赵佗身边。

他遥望渭河对岸的壮丽宫景,摇头赞叹,语气中颇有羡慕之感。

赵佗点点头,轻声道:“大王欲宫备七国,要将天下最好的宫殿尽数聚集在咸阳。如今渭水以北已有三晋、燕宫。想来此番楚国工匠入秦后,又会多出一处楚宫。”

赵佗嘴上说着,心里却有忧虑滋生。

俗话说得好,居安要思危。

赵佗刚跟随王翦灭了楚国,打了一个大胜仗回秦,即将接受丰厚的奖赏,看似前途一片大好。

但当他看到渭水北岸那连绵不断的宫殿群,以及还在不断新修的宫室和骊山的陵墓时,心里还是忍不住冒出了一种危机感。

赵佗作为秦军功爵的受益者,早已和这个国家死死的绑在了一起。

面对未来有可能发生的变故,他只有一个选择。

保秦!

如今楚国虽灭,但荆楚的幽灵并未离去,那片土地上依旧有无数楚人想要推翻秦人的统治。三晋和燕地,甚至是未来将要征服的齐地,同样会有许多六国遗民时刻想要着驱逐秦人,恢复旧国。

这是历史上秦亡的外因之一。

而在秦国内部,除了制度问题外。统治者的滥用民力,大肆修建各种规模宏大的工程,也是最终亡国的重要原因。

日后那句天下苦秦久矣,真不是说说而已。

赵佗如今已经身居秦国高位,想要在未来极有可能出现的变故中,保全自己的性命,保有长久的富贵权力,都必须要尽量的改变那个结局。

在赵佗看来,历史上秦帝国各种规模宏大的工程中,直道驰道、万里长城,甚至是南方的灵渠,这些至少都对国有益,有可取之处。

唯有修建规模巨大的陵墓和大量的宫殿,却是在徒耗民力。

就像那些秦卒问的,修那么多宫殿,大王住的完吗?

大量的殿宇宫室,看上去气派非凡,但对整个国家来说,其实是有弊无利。

现在,秦王政已经开始了有大搞工程的势头。虽然还不算特别过分,却让赵佗非常担心。

今天你秦王政敢修建六国宫室。

明天你就敢弄出一个阿房宫。

一个工程接一个工程的上马开工,让黔首庶民连喘气的时间都没有。

这样搞下去,秦国还能长久?

秦国一完,他赵佗也得跟着完蛋。

“我要劝谏大王才行!”

“不过不是现在。”

赵佗有劝谏之心,但也很清楚,如今的他人微言轻,别看屡次立下大功,实则是无根之萍,全靠大王赏识,方能在秦国有一些地位。如果随意劝谏,惹怒了秦王政,对方一句话就可以将他赵佗废掉。

就像历史上的扶苏一样,亲儿子劝谏,一样被发配边关。

所以赵佗不仅不能劝,甚至还要顺着大王的心意才行,最多来一些曲线救国的策略。

若想让自己的话语权增强,他必须要再往上爬。

“此番灭楚,以我功劳升上两级应该不成问题。但想在朝堂上,对国政大事有发言权,这还不够啊。我的爵位必须还要往上升。”

想到此处,赵佗转头对郦食其问道:“郦先生,你此番使齐,对齐国颇有了解。若秦国灭齐,以你之见,难乎易乎?”

听到赵佗询问,郦食其大笑道:“齐人四十余年未经战事,人人懈怠,甚至连军阵都站不齐,哪是秦国百战精锐的对手。再加上他们第一次出兵,就在甄城被将军大破,心中早已对将军畏之如虎。”

“若是那些四国欲孽尚在齐国,或许还要注意一番,但现在那些人全都被齐王驱逐,逃奔燕代和荆楚,齐国内部已无大患。若是将军领兵攻齐,当可手到擒来。”

说到此处,郦食其又压低声音,说道:“我早已将临淄情况探查清楚,只要将军领兵攻齐,我可凭三寸不烂之舌,劝齐王归降,如此将军便可获得全功。”

赵佗颔首。

历史上齐国面对秦军兵临城下,直接举国投降,难度应该很低。

在这个时空,虽然主张投降的后胜被四国余孽刺杀,但齐国也遭遇了甄城大败,气焰直接被打灭了,想来就如郦食其所说,秦若灭齐,当是手到擒来。

当今之世,五国皆灭,尚未被插上黑色秦旗的唯有代地、辽东和齐国。

代国孱弱,辽东偏远。

又大又肥又好吃的唯有齐国。

“历史上灭齐的主将是王贲。”

“这一次,我当主动请命,将这任务从王贲手中抢过来才是。”

赵佗抬首,望向渭水上游的咸阳城,他的眼中满是自信和坚定。

“我赵佗,要做灭齐的主帅!”

《史记·秦始皇本纪》:秦每破诸侯,写放其宫室,作之咸阳北阪上,南临渭,自雍门以东至泾、渭,殿屋复道周阁相属。所得诸侯美人钟鼓,以充入之。

第372章 江东之变第611章 秦军班师第206章 秦楚宣战第278章 钟离归心第665章 刺客行踪第236章 三万秦军第393章 扶苏觉醒第673章 以势压人第637章 坑杀方士第143章 喇叭战术第815章 刺佗(上)第80章 投石机第322章 东楚出兵第413章 赵佗伐代第536章 皆为利益第667章 李由为郎第427章 购买燕王第638章 咸阳大事第145章 战城南第380章 见熊启第370章 伪王何在第623章 老父与子第677章 自刭第793章 平瓯第9章 你跟我来第389章 秦宫赐爵第425章 故技重施第411章 秦王震怒第751章 穿云箭第486章 风波将起第256章 将计就计第537章 守法之将第52章 分功第65章 夜袭第843章 权力第281章 章邯之名第265章 刘季娶妻第581章 烤了郦生第741章 离别第657章 徐巿献兽第669章 皇帝生死第21章 宫殿第711章 灭国第293章 国力对耗第794章 征西第408章 修改秦律第828章 帝迎第625章 昭王先例第531章 关东大征召第802章 劝谏第432章 示弱激军第283章 蝴蝶效应第187章 救援第320章 楚将染病第716章 近亲第129章 范雎第696章 外孙第595章 狼王抉择第384章 馈书韩信第260章 背水为阵第320章 楚将染病第241章 淮阳之战第390章 大王爱我第86章 教导第538章 月氏使者第63章 孤信第713章 日照第79章 墨者第183章 魏咎第440章 攘夷之功第685章 海东第51章 疑点第258章 秦王怒第178章 戴氏第192章 梁崩第721章 战将第130章 韩王死第803章 预判第313章 笑那秦将无谋第217章 淮阳第731章 将殁第321章 睢水骂战第198章 李户将第438章 吾会出手第294章 楚军利器第250章 铚邑第511章 书同文字第467章 死即五鼎烹第607章 皇帝西巡第545章 通敌叛国第288章 阳夏第39章 军营第626章 收买民心第263章 覆军杀将第74章 熟人第273章 寝宫夜问第823章 覆灭第404章 剑指秦律第649章 秦皇封禅第756章 野战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