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章 诸夏一家

蜀侯三叛!

此话一出,那些来自山东,没听说过这事情的人,或是像羌瘣这般不学典籍史事的武将还表现的有些茫然。

殿中诸多秦国世族出身的公卿,却是脸色大变。

王绾脸色微微发白。

李斯眼中闪过一抹赞扬之色,这小子抓得住重点啊。

帝榻之上,秦始皇脸色越发冰冷。

赵佗对着面色各异的诸公卿,继续扬声开口。

“昔日,我秦国惠文王,以张仪、司马错为将征伐蜀国,杀蜀王及其太子,灭开明氏。”

“第二年,惠文王封公子通国为蜀侯,以陈壮为相。然而不过六年时间,蜀相陈壮便反,杀蜀侯。我秦国遣大军再伐蜀国,诛陈壮。此为第一叛!”

“惠文王又封公子恽为蜀侯,至于昭襄王时,蜀侯恽祭山川,献馈于王。王与近臣,近臣即毙。王大怒,遣使者赐恽剑,使自裁,并诛其臣郎中令等二十七人。此为第二叛!”

“其后,昭襄王封公子绾为蜀侯,后有使者报蜀侯绾欲反,王复诛之。此为第三叛!”

“分封蜀国,三封三叛,如此昭襄王才废蜀国分封而置郡县!”

赵佗将那段史实摆了出来,对脸色发白的王绾和诸位博士道:“故而诸公所言分封之事,我秦国难道就没有实行过吗?蜀地三封三叛,这就是分封的结果啊!”

“诸公,尔等既然口称分封种种利好。那我只问一句,分出去的诸侯,若是像蜀侯一般,或是如周初三监之乱那样,诸侯至于封地,当代便行叛逆之事,又当如何?”

赵佗起身,双目明朗,扫视殿中诸臣,发出厉声质问。

郡国并行制,秦国早就有实行了。

当年蜀地僻远,便有人言彼处不宜设置郡县,而设分封。

结果是封一次反一次,效果非常不好。

分封出去的诸侯造反,这在历史上一直都是个大问题,非常难以解决。

周初有三监之乱,周末有申侯勾结犬戎之乱,汉有七国之乱,晋有八王之乱,明有“靖难之役”,清有三藩之乱。

赵佗只问这些主张分封的公卿博士,诸侯造反,又该怎么办?

在赵佗这般质问之下,殿中刚才那些附和分封制的公卿将相全都沉默不言。

王绾和诸位博士面面相觑。

是啊,如果分封出去的诸侯,造反叛逆,那又该如何?

就算当代不反,但过了几代人后,血缘淡薄,互生龃龉龌龊,那多半会反目相待,又演变成周室诸侯混战的模样。

怎么才能防止这些诸侯造反呢?

帝榻之上,秦始皇眉头皱了起来。

分封,危险很大啊。

这一点,历史早有证明。

在这一片沉默中。

羌瘣还是感觉有些不忿,嘀咕道:“若是造反,那就再派大军征伐就是了。”

这羌人嗓门本来就大,如今群臣缄默,他这一嘀咕便显得十分明显。

见到有人吭声,赵佗眼前一亮。

这羌瘣可真是个捧场的妙人啊!

赵佗深吸一口气,正要再次开口发动攻势,彻底打垮这些分封派的斗志。

但就在这话刚到嘴边之时,却有一道苍老的声音将话头抢了过去。

“荒谬!”

廷尉李斯站起身来。

他双眼大睁,怒发冲冠,对着羌瘣呵斥道:“昔日周行封建,让天下大乱五百五十余年。为了平定天下,我秦国历代先君呕心沥血,无数将士血洒疆场,多少贤良舍命奔走。今海内赖皇帝神灵一统,定为郡县,方有安定如一的局面!”

“如今听尔等一句分封之言,又将要埋下天下大乱的祸根,这是又要让天下乱上几百年吗?”

“天下若乱,那今上一统天下,平一宇内的功绩岂非虚幻。殿中诸位公卿将军,为了平定六国所付出的心血努力,又岂非白费!尔等轻轻一句分封之言,又要让我大秦,重蹈周室灭亡之覆辙,真乃可诛也!”

廷尉李斯年龄虽大,声音却中气十足。

特别是赵佗刚才一番激烈质问后,早已将诸位博士公卿的锐气给杀了下去,如今面对李斯厉声叱问,竟是无人敢吭声反对。

羌瘣面色涨红,支支吾吾低下脑袋。

让皇帝一统天下的功绩成为虚幻,让众位公卿将军的努力成为白费,这么大的罪责,他可当不起。

李斯这才笑了笑,对帝榻上的秦始皇拱手道:“臣觉得,大庶长刚才说分封制度乃是弱国亡君之论,甚为有理。分封诸侯,削弱国力,还将图生隐患,若是一个不慎,诸侯反叛迭出,则君主有覆亡之危。”

“臣昧死奏言陛下,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即可。在四海之内,皆置郡县治理,如此则天下无异心,无祸患,方为安宁长久之术!”

说完之后,李斯悄悄侧首,瞥了赵佗一眼,嘴角微微上勾。

李斯!

赵佗气的牙痒痒。

他在前面冲锋陷阵,大杀四方,凭借口中唇舌,压得殿中分封派抬不起头。

正要趁着羌瘣搭话,毕功于一役的时候,李斯却突然抢在他之前开口,搂走了收尾之功。

你李斯既然想开口,那你就早点说啊,抢我话头干嘛!

赵佗心中郁闷。

不过,秦始皇并没有马上下决断。

他反而将目光重新落到那帮分封派身上,平静道:“诸卿以为如何?”

此刻殿中寂静一片,虽然皇帝问的是“诸卿”,但谁都知道他问的是那些分封派,可还有话说?

这是给他们的最后一个机会了。

但此时诸位博士,以及那些支持分封的武将公卿,却是找不出回答之语。

赵佗说的诸侯反叛之事确实发生过,周朝也确实是因为诸侯而亡,甚至就灭在被周天子所分封的秦国手上。

面对这赤裸裸的现实,博士们一时间想不出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

诸位武将功臣则感觉事情太敏感,要是他们再开口支持分封,那万一皇帝来一句,我封你土地,你要是到了封地就给我造反,或者你的儿孙日后造反,那又该如何?

且除了赵佗之外,李斯那些话同样具有强大的杀伤力。

支持分封,等于让陛下一统天下的功绩成为虚幻,这帽子太大,他们可不敢戴。

赵佗与李斯,两人相互唱和,将所有分封派的锐气全给打散了,无人再敢提分封之事。

但王绾毕竟为左丞相,分封之议,也是由他提出,自是有些不甘心。

他沉声道:“大庶长和廷尉所言有理,分封诸侯确实有隐患。但若是不行分封之政,则齐、燕、楚边地辽远,政令难行,又该如何?”

王绾脸色苍白,但眼睛直盯着赵佗。

皇帝不喜欢分封,他王绾不知道吗?

当年嫪毐靠一技之长,封为长信侯。

居于山阳之地,宫室车马衣服苑囿驰猎恣毐,事无小大皆决于毐。后来又以河西太原郡封给嫪毐,号称嫪毐之国。

又有文信侯吕不韦食邑河南洛阳十万户,威名赫赫。

这两人彼时气势滔天,权倾朝野。

虽然这两人最终都被皇帝除掉,但他们给皇帝留下了很大的阴影,故而秦国不再行实封之事,君侯之爵位也只有虚封租税。

皇帝讨厌分封,王绾知道。

但他还是要提出来。

因为他提出分封,并非只是为了私心,而是齐、燕、楚三地对咸阳来说真的太远了。

数千里之遥啊!

这时代的交通条件又不好,来往不便,如果行郡县制度,那对边远之地来说,非常的不方便,很难得到及时管理。

所以王绾才提出这种郡国并行的制度。

以离咸阳较近的赵魏韩之地为皇帝直属郡县,其余较远的边地则分给诸子功臣。

这样一来,既能让这些诸侯拱卫中央,也可以方便治理当地。政令不由咸阳出,而是各地行各法,因地制宜,自然能将边地妥善经营,让刚刚打下的天下得到安稳。

他王绾,是真的在为秦国考虑。

只是如今被大庶长和廷尉连声质问,指出分封制的种种弊处,王绾也无话可说。

分封制确实有弊处,这无可否认。

但你们既然说分封制不行,那些边地辽远的问题就摆在那里,总得弄个解决问题的办法出来吧!

面对王绾询问,李斯眉头一皱,这问题有些棘手。

就在李斯思索的时候,赵佗却面容平静,给出了一个答案。

“修路!”

“修路?”

王绾惊愕的看着赵佗。

李斯也蓦然抬首,群臣纷纷侧目相视。

“然也,于诸侯故地治大道通行!”

赵佗回忆着脑海中的前世记忆,朗声道:“此道坚固易行,车马便于急驰。其连通海内四方,东穷齐燕,南极吴楚,北连赵代,西接巴蜀。”

“如此四方通畅,同时于天下各处遍设驿传,若遇急令,使者一日之内可行六百里,皇帝诏令所达,再无阻碍。”

“边地若有变故,大军亦可沿驰道疾驰而至,巡守四方,则大秦天下再无边患可言。”

“大路条条,直通咸阳!”

赵佗很平静,也很自信。

因为历史上秦朝为了统治诸侯故地,用的就是这个方法。

秦始皇在统一之后的第二年就开始在全国大修驰道。

不管赵佗说不说,这件事都会做,他只是将这件事提前说出来罢了。

他如今提出来,不仅回答王绾所言边地难行诏令的问题,而且因为是他提出来,日后在驰道之事上,他还能有一些发言权。

他相信,皇帝会喜欢这个建议的。

果不其然。

帝榻之上,秦始皇目中闪光。

东穷齐燕,南极吴楚,北连赵代,西接巴蜀。

条条大路,直通咸阳!

真是好一个宏大的驰道计划。

如此一来,便可让他的诏令传遍四方天下,让天下万民都臣服于自己的意志之下。

这样的建议,对于秦始皇来说,真是说到心坎里去了。

他忍不住看了赵佗一眼。

这小子,出的主意就是讨人喜欢。

喜悦之后,秦始皇的目光又转向王绾,沉声道:“左丞相,可还有话说。”

听到这话,王绾身子一颤。

赵佗的驰道计划,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边地辽远的情况,但也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只是听到皇帝这么一问,王绾便知道,皇帝已经下了决定。

他暗叹一声,拱手道:“大庶长所言甚是,臣无异议。”

秦始皇颔首,威严的目光扫视殿中诸公卿。

诸公卿武将,在这目光下全都垂首无言,再无一人提封建之事。

唯有赵佗和李斯,悄悄互瞥一眼。

四目相对。

心照不宣。

这时,秦始皇做下了他的裁决。

“昔三代行封建,使诸侯皆不以天下为念。各起私心,互生仇雠,征伐不休,天下共苦。”

“今朕初定海内,若再行封建,复立诸侯,则九州之土,必再裂万千,国势衰颓,夷狄将侵,或再有昔日宗周犬戎之厄,如此所为,何异于再起兵戈之患。”

皇帝威严的声音在这大殿之上回荡。

“朕当废封建,于天下行郡县,自此诸夏一家,天下凝一!”

《华阳国志·卷三》:周赧王元年,秦惠王封子通国为蜀侯,以陈壮为相。六年,陈壮反,杀蜀侯通国。秦遣庶长甘茂、张仪、司马错复伐蜀,诛陈壮。七年,封子恽为蜀侯。

赧王十四年,蜀侯恽祭山川,献馈于秦昭襄王。恽后母害其宠,加毒以进王。王将尝之,后母曰:“馈从二千里来,当试之。”王与近臣,近臣即毙。王大怒,遣司马错赐恽剑,使自裁。恽惧,夫妇自杀。秦诛其臣郎中令婴等二十七人。

三十年,疑蜀侯绾反,王复诛之,但置蜀守。

感谢书友23圡狗边路的打赏,以及各位书友的投票支持,谢谢!

第167章 地势第79章 墨者第177章 名声第344章 勿吃独食第488章 舌战群儒第530章 火烧西南第751章 穿云箭第647章 赵佗施救第384章 馈书韩信第641章 刺客归来第375章 越王无友第91章 父子第751章 穿云箭第244章 钟离眛第223章 颍水第6章 驾车第793章 平瓯第700章 勾引第468章 烹了郦生第477章 终结乱世第262章 冲阵夺旗第337章 越之丑女第352章 蒙恬校尉第94章 臂膀第444章 舌压诸将第182章 宽宏第484章 左丞相第71章 不更第273章 寝宫夜问第488章 舌战群儒第623章 老父与子第555章 猎捕翕侯第378章 月圆之夜第361章 四面楚歌第800章 说媒第81章 质疑第558章 胡人得镫第245章 降计第818章 项籍第651章 麒麟降世第39章 军营第81章 质疑第211章 心疾第642章 潜龙公子第718章 三十年第50章 首级第153章 突袭户牖第682章 审问第418章 赵佗已死第598章 踏碎秦营第758章 赐子爵第69章 高渐离第839章 四年第799章 抉择第336章 天佑吾也第254章 锁定第251章 信至咸阳第75章 攻蓟第256章 将计就计第354章 宿命之敌第740章 后手第280章 谣传楚都第411章 秦王震怒第68章 善后第139章 入屋第735章 推辞第146章 上车第447章 佗乃君子第623章 老父与子第632章 赵佗暴病第446章 赵佗伐齐第670章 项氏抉择第193章 魏亡第457章 勇追穷寇第146章 上车第178章 戴氏第753章 反目第480章 法家治国第810章 召见第834章 帝崩第417章 刺杀赵佗第371章 大王钦定第316章 四方之谋第709章 昭武第633章 鸟尽弓藏第300章 吃力不讨好第28章 落户第589章 头曼求婚第10章 我愿意第605章 战争斩获第608章 冒顿尽孝第364章 进退两难第456章 滥竽充数第366章 秦楚决战第279章 秦以牛耕第134章 东行第286章 赵佗将军第1章 赵国余孽第447章 佗乃君子第822章 余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