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8章 赵佗铸币

从李府拜访回来后,赵佗就陷入了极度忙碌的工作中。

非常忙!

“这个国家快满负荷的运转了。”

赵佗心中暗叹,据他的观察,如今整个秦国就像是一架上满了发条的机器,忙碌无所不在。

新征服的诸侯地区,需要派遣大量的官吏,前去接手地方政务,安抚六国遗民,普及秦国律法,还得打击反抗势力。

原本的秦国旧地,则要征召黔首服役,开始修建连通咸阳的驰道,同时还将要整饬各郡县之间的道路。

军事方面,除了屠睢将军正率领大军一路西来,沿途收聚韩、魏宗室外。

蜀郡方向也将开始征召兵员,调运粮秣,准备对西南夷动手,然后一路攻打遥远的滇国。

这是在地方上。

中央方面的每一个部门,也同样被各种事务堆满了案头。

廷尉需要训练法吏,裁决各地刑事,同时还要负责将秦法推广到新征服的齐地。

治粟内史要负责春耕,同时还要准备六国贵族迁徙入关中后的粮秣事宜。

哪怕是宗正和奉常,也要忙碌于宗庙的扩建,和秦国礼仪的修订。

赵佗作为九卿之一的少府,自然也是忙得焦头烂额,除了他让章邯搞得造纸工程外,手下有好几个大项目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

其中的头等大事,就是由少府负责的销天下之兵,以铸犁铧、钱币的事情。

随着命令的下达,大量的马车运载着数之不尽的六国兵刃来到渭水南岸的巨大工地。

这里有上万服役的秦人,在铁官的指挥下将收缴的六国兵刃分门归类,他们要将兵器上的木制部分去除后,按照铜铁的材质不同进行堆放。

不过旬月之间,这里就堆了无数座铜铁小山。

赵佗在下属的陪同下,亲自来到工地视察这个项目的进展,这是他上任之后的第一个大工程,自然是马虎不得。

“禀少府,据统计,此处共有铜制兵器六十余万件,铁制兵器近百万件。除了兵器外,还有大量的铜铁部件,以及的马具车辆的皮料,足有近两百余万之多。”

少府工丞白甘,跟在赵佗身侧,絮絮叨叨的汇报着。

赵佗微微颔首。

收缴的六国兵刃中有大量的铁制兵器,这些东西虽然不能用来铸币,但若制成农具,那数量可是非常的庞大。

等到铸好之后,将这些农具下发到各处郡县,对秦国的农业生产大有好处,远远比只给皇帝铸造成十二个大金人有用多了。

一想到历史上的秦皇金人。

赵佗便向白甘问道:“十二金人的模范弄出来了吗?”

白甘忙道:“下吏刚让人将图画弄出来,正要呈给少府过目。若是少府认可,便可开始弄模范进行铸造。”

说着,白甘让手下取来十二金人的帛画。

赵佗打开帛画一看,只见那是十二个高鼻深目,身穿蛮夷服饰的狄人。

一个个的看上去颇有威严,如果铸造成五丈高的巨人,那还真是十分的威武霸气,堪称世之奇观。

不过如今图纸上设计的十二金人只有一丈高,和原本的历史相比,只能算低配版了,所需要的材料也不算多。

“一丈?”

赵佗皱了皱眉,说道:“太高了,站起来岂不是比皇帝还高,这怎么能行,皇帝的威严不可冒犯。把他们再缩小一些,全弄成八尺,按照真人的身长来弄。”

“另外要做成跪拜和躬身拱手的模样,让他们的高度低于皇帝,如此方能显现君王之威,和夷狄臣服之态。”

“哦,对了,这些金人的姿态要有区别,可别弄成一样的。也别全弄成男的,得弄些女夷人在其中,如此方能代表天下男女尽皆拜服皇帝!”

赵佗想象着后世那些手办宅男的需求,在一些细节上进行微调。

白甘抹了把头上的汗水,说道:“少府说的是,下吏这就让人再画草图。”

赵佗这才满意的点点头,有了这十二个小金人陈列秦宫,皇帝应该不会有怨念了吧。

巡视完工地,确定好金人的大小,以及稍后要铸造的农具种类和数量后。

赵佗又赶回少府,这边少府铜丞殷昌也弄好了新货币的设计方案。

七国混战时代的钱币,样式甚多。

光以形状而论,就有铲币、刀币、圜钱等种类。其中每种形状的钱币中,又分出各种不同的形制。

比如圆形的圜钱里,又有圆形圆孔和圆形方孔两种,并无定型。

像秦国流通的半瞏钱、蔺圜钱等都是圆形圆孔。

“既然后世称作孔方兄,自然要用方孔了。”

赵佗定下新币的形制,皆为圆形方孔。

这个形制经过后世两千年的检验,选它准没错。

至于钱币上的图纹。

这时代的钱币上都会印上字,大多都是地名或是国名。

比如济阴圜钱上有“济阴”两字,代表这钱是在济阴这个地方铸造出来的。又如东周圜钱上有“东周”字样,就代表是东周君所铸。

除此外还有刻上重量的文字,比如秦半两,钱币上印下的就是“半两”。

不过因为赵佗的建言,始皇帝决定在钱币上不印字,而改印龙纹。

以此铸币,作为他自己和秦国的象征。

按照殷昌的设计,乃是一条巨龙围绕着中间的方孔盘旋,其龙身招展,环绕钱面,乍一看,还挺有味道的。

“钱上印一条龙,这条龙就是祖龙!”

赵佗颇为得意,虽然他想铸“秦大头”的提议被皇帝否决了,但一条龙也不错啊,这算是始皇帝的象征了,还是很有意义的。

等过了几千年后,这些钱币被人从地下挖出来的时候,说不定上面的龙纹还活灵活现呢,也不知能卖多少钱。

形制和图纹决定好之后,便到了钱的重量上。

赵佗在此依旧发挥自己的创新精神,按照想法进行了改革。

秦国旧币,大约半两重。

在原本的历史上,秦始皇统一后,在货币方面大体是沿袭旧制,采用的是半两钱。

秦国一两为24铢,半两就是12铢。

殷昌献上的方案就是这样。

但赵佗却感觉不好。

“半两太重了,且为大钱,不好携带,还容易被人刮屑私铸,所以不如减半,铸六铢钱!”

赵佗口中振振有词。

他如果没记错,秦国的半两钱确实没有流通太久的时间,就因为钱重难用,到后期钱型缩小且减少重量。

到了汉朝的时候,先搞出粗劣的荚钱,后来又弄出八铢钱,到汉武帝方才弄出了五铢钱,算是统一了货币重量,一直到隋朝都还在铸造重五铢的钱币。

既然他赵佗如今主管铸币的事情,与其使用注定被历史淘汰的半两钱,还不如一步到位直接学汉朝的做法。

不过五铢钱虽然历史悠久,经过了时间的考验,但赵佗却不能直接照搬。

因为汉武帝之所以用五铢钱,乃是因为他将汉朝的水德改成了土德。

土德的幸运数字是五,所以汉用五铢。

“秦乃水德,尚六。”

“所以新币的重量当为六铢,正好象征我秦国属六!”

赵佗大手一挥,直接将秦钱的重量砍了半。

殷昌有些担忧道:“重量改动如此之大,皇帝会同意吗?”

“呵,皇帝怎么会不同意,我可是把一枚铜币,给他掰成了两块!”

赵佗很自信,一枚重12铢的半两钱熔化重铸后,就可以变成两枚六铢钱,这样一搞下来,存款直接翻倍,皇帝会不高兴吗?

反正他这个管钱的少府是很高兴的。

更别说皇帝爱六,这六铢钱也算是他的幸运数字了。

果不其然,赵佗将自己的新币铸造方案,呈送上去后,始皇帝对于赵佗设计的秦国新币的形态和重量,都表达了满意。

不过这位帝王也有感到不满的地方,就是赵佗想出来的名字。

“黑龙币?”

“当年先君文公出猎,获黑龙一头,为水德之瑞。以此猎物为名,并不能显朕之威严。”

“此币,还是叫龙纹币吧。”

第281章 章邯之名第137章 烧粮第351章 东征伪王第228章 车骑第680章 伤势第263章 覆军杀将第802章 劝谏第270章 惊闻大胜第396章 强国强军第227章 悔意第787章 诅咒第29章 分田第519章 项氏谋划第515章 识时务者第146章 上车第579章 千里镜第633章 鸟尽弓藏第321章 睢水骂战第400章 斗志昂扬第577章 计划开始第276章 公主赢了第545章 通敌叛国第235章 草木皆兵第252章 符离第20章 秦王第796章 志向第284章 刺杀齐相第176章 菑县第395章 献面于王第540章 横槊用间第589章 头曼求婚第763章 小目标第149章 张耳第729章 冯无择第832章 绝症第315章 郦生使齐第773章 用势第329章 魂断睢水第491章 公子胡亥第406章 欺以其方第537章 守法之将第264章 刘吕联姻第358章 羌瘣类陀第789章 大坑第635章 武功无德第638章 咸阳大事第244章 钟离眛第635章 武功无德第788章 家园第328章 砲车破军第563章 贵女抉择第377章 无约立约第780章 搏象第179章 自信第787章 诅咒第475章 悉定齐地第549章 贵霜翕侯第690章 召子第361章 四面楚歌第803章 预判第345章 不谷欲降第306章 齐之虚实第88章 大泽第345章 不谷欲降第648章 数奇之论第588章 玩弄大将第58章 义兵论第115章 赋税第739章 请求第730章 灭瓯第464章 田氏兄弟第592章 万事俱备第526章 扶苏来访第473章 齐亡第353章 赵佗高论第800章 说媒第28章 落户第42章 训练第749章 阳谋第411章 秦王震怒第814章 赏不逾时第316章 四方之谋第643章 五德终始第20章 秦王第313章 笑那秦将无谋第617章 朕全都要第417章 刺杀赵佗第791章 反钓第337章 越之丑女第270章 惊闻大胜第573章 秦宫决策第762章 南越王第530章 火烧西南第573章 秦宫决策第572章 大兴土木第66章 厮杀第228章 车骑第783章 组队第142章 外黄第439章 放火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