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纸的缺陷

秦始皇要废除六国文字,并在天下推行秦国文字,进行文字上的统一。

这件事在原属于六国的诸侯故地,或许将引起轩然大波,让无数六国之人震动。

但在秦都咸阳,却是连一个小水花都没有溅起。

因为当地的秦人本就用的是秦字,统不统一天下文字,对他们这些秦人来说根本没有任何影响。

就像之前的统一度量衡之类的事情,或许会在山东之地引起骚动,闹得鸡飞狗跳,但在原本的秦地却没有多少人关注。

如今的咸阳城,大多数人的目光全都落到了新出现的“纸”身上,据说皇帝有用这件新事物代替简牍行政的意思。

皇帝的想法,就是天下最大的事情,此事自然是吸引了无数人的关注。

特别是随着少府连续造出了几批麻纸,除了满足皇帝的个人需求外,也开始正式投入几个重要部门的官署使用,让更多的人见识到了这个新奇的东西,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关注度。

这一日,廷尉府吏员司马欣,在休沐时与好友董忠相聚。

董忠乃是太仆府的小吏,年约三十余岁,长须黑脸,与司马欣乃是多年好友。

两人相聚,饱饮面粉兑出来的浆水后,话题不由落到了最近的热点上。

“司马兄,你们廷尉府可是第一批用上纸的官署啊?不知道在那东西上面写字,是什么滋味?”

司马欣笑道:“能有什么滋味,也就和在丝帛上写字差不多吧,有时候写错了字还挺麻烦的。它的优点主要还是轻便。”

“以前向郡县颁布法令,或是回复来自郡县乞鞫的案件。有时候一次要好几百斤竹简,得用马车慢慢拉到地方上去,但如今有了纸张,需要马车拉的上百斤竹简,一叠纸就够用了,甚至都不是需要再用到马车输运,只需一骑便可带信到地方郡县,效率是真的高了不少。以我之见,光是这一点,纸的用处就远远超过了简牍。”

董忠慕道:“真是羡慕司马兄,我们太仆的人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用上纸啊。”

司马欣微微一笑,虽然少府造出了纸,但数量有限,至今还是个稀有物件。

除了皇帝那边外,朝堂上就廷尉、治粟内史几个重要部门得到了一定额度的使用。

像太仆这种管理车舆的部门,纵使要下发使用,那也是要放到最后了。

面对多年好友的羡慕,司马欣宽慰道:“董兄勿急,听说今上已经下令在关中大量修建造纸工坊,准备造出大量的纸,日后投入各官署使用,你们早晚也能用上的。”

董忠感叹道:“是啊,少府已经在扩建造纸工坊了。听说这纸就是赵少府造出来的,赵少府可真是厉害啊,之前打仗的时候弄出了巨砲,后来又弄出了曲辕犁,如今又造出了纸。”

“嘿嘿,要不然怎么大家都在私下里称这纸叫做‘少府纸’呢,咱们这位赵少府可真是能人啊!”

司马欣跟着赞了一声,不过他心念一动,想到一件趣事,又说道:“其实这纸除了写文书之外,还另有妙用。”

“哦?有何妙用?”

董忠身为太仆小吏,连纸的模样都没见过,只听到四处都传此物好用,心中羡慕不已,如今听到司马欣说这东西除了写字之外,还另有妙用,立刻竖直了耳朵。

司马欣笑道:“此物虽然轻便,但却有两点远不如简牍。一是不如简牍坚固,容易损坏,不过这也不算什么大问题,小心使用便是。第二点就是此物若写错了字,那整张纸就算废掉了,远不如简牍写错字之后,还可用削刀刮去重新书写,只能重新更换誊抄,有些耗损时间。”

董忠颔首,官方文书要求非常严格,来往的文书自然是不能出现错字的。

想到此,董忠又疑惑道:“司马兄,那应该是此物的缺陷才是,如何又称作妙用?”

“正是因为写错了字的纸张不能再用,直接废弃,故而才被人发现了妙用。”

司马欣说到此处,挤眉笑道:“不瞒董兄,我有个友人,见官署中堆积了一些写错了字的少府纸,就想到有些贵人不是拿丝帛如厕吗?既然那丝帛用得,这纸张和丝帛类似,又为何用不得呢?就拿了些废纸如厕,嘿嘿,那感觉啊,可比厕筹好用多了,舒坦!”

董忠双眼大睁,一张脸涨的通红。

人家赵少府辛辛苦苦造纸出来,是为了书写文字,造福天下的。

因为产量有限,连我们太仆官署的诸位官吏都没机会用上。你们这些廷尉府的人,抢先用上就算了,竟然拿去做腌臜事情,若是赵少府知道,还不气的吐血啊。

看着司马欣一脸得意炫耀的模样。

董忠没好气的说道:“司马兄,那个用少府纸如厕的友人,不会就是你自己吧?”

……

博士学宫中。

“仆射,吾等博士之职,管书籍文典,编撰著述,掌通古今,传授学问,如今既然造出了少府纸,为何不与我们使用!”

“是呀,听说这少府纸善书写,一张纸便可抵数枚简牍,可与帛书相比,如此好物,吾等作为掌管书籍的博士,理该使用才是,仆射当向今上请求啊!”

诸多博士涨红了脸,向着博士仆射周青臣提出自己的诉求。

这些博士大多是来自名家、阴阳家、黄老等诸子门徒。

随着纸的名声传出来,他们对于这种新奇的书写材料,自然充满了好奇。

面对这些诸子博士的请求,周青臣满脸无奈,说道:“此事我已上书过皇帝,因那少府纸新造,数量有限,如今暂用于廷尉府和治粟内史府办公。就连其他的太仆、典客等官署都没有,尔等若想使用,得等到日后大量生产了,且耐心等待便是,早晚会有的。”

听到这话,诸位博士倒是平静下来,这理由确实让人无话可说,连九卿之一的太仆、典客等官署都没用,他们这些博士拿什么去争。

就在此事快平息下去的时候,一旁冷眼观看的儒生博士却是说起了嘲笑的话语。

“呵呵,此等有着重大缺陷,又贵又难用的东西,何须去求?以吾之见,这所谓的少府纸要不了多久,就会被摒弃,到时候还不是要用简牍记事。”

诸子博士怒目望去,见到开口的是那位出了名的刺头淳于越,一个个的顿时怒火更甚。

就是这家伙,不识好歹,鼓动一群儒生去阻止赵少府尚公主,还在朝堂上当众和廷尉李斯舌战顶嘴,最终害得他们这群博士集体被剥夺了上朝的参政议政权。

当即就有名家博士斥道:“你这淳于又开始胡说八道,那少府纸乃使用麻、皮等物所造,价格比竹简还低廉,轻薄又胜丝帛,何来重大缺陷,哪会又贵又难用?以我之见,你大概是见此物乃赵少府所造,故而怀恨于心,特意污蔑诋毁。”

“是呀,这少府纸除了较竹简脆弱外,还有何缺陷可言?明明是用低贱之物所造,价格便宜,你淳于越却说又贵又难用,真是胡言乱语!”

其他几位诸子博士,也跟着叫嚷起来,他们早对这淳于越看不顺眼了。

“污蔑?诋毁?”

淳于越不屑道:“此物何须诋毁,你们言这少府纸比竹简的价格还低廉。但我却要说此物的价格比竹简贵甚,且不耐存储,而且用来行政,看似效率高,实则最为损耗时间。”

“如果推广此物,看上去方便简单,实际上不过是一件奢靡之事,远不如竹简便宜好用。依我看啊,等不到轮着你们使用,此物就会被皇帝废除。”

不等几位诸子博士反驳。

淳于越又立刻说道:“我听闻廷尉和治粟内史这段时间使用少府纸来行政,损耗甚大,少府的造纸工坊只能勉强供应他们,皇帝这才在关中劳民修建造纸之处。这其中原因嘛,就是因为用纸写字,一旦写错了一个字,那这张纸就再没有了用处。”

“吾等用竹简写字,如果只是写错了一个字,那就用刀削掉,可以继续使用这竹简写下去。错一字,削一次。错十字,削十次。一册竹简足以从头写到尾而不更换。”

“但那少府纸却不同,如果在一张纸上面不小心写错了一个字,那这张纸就算是废弃了,不能够再进行使用,又需要更换新纸。”

诸位博士眉头紧皱。

这淳于越说的确实是实际问题。

下笔书写,特别是在大量的誊写公文、抄录书籍的时候,写错字是经常发生的事情,谁也避免不了。

在使用竹简写字的时候,如果他们写错了字,大可用削刀刮去错字,重新书写便是,这也是竹简的好处之一,有着极大的容错率。

但相比竹简,这少府纸听说极薄,自然不可能用刀刮削,如果写错了一个字,那还真的是一张纸全废了。

见到那些质疑自己的博士沉默下来,淳于越脸上露出一抹笑,继续开口说起来。

“而且法律政令,往往在数十字左右。如果用一张纸来誊写一篇数十字的政令,那纸面上就有大部分空白,实际上只需一两枚竹简就能记录下的文字,却要用能记上百字的纸来誊抄,那岂不是这一张纸的价格比记录同样文字的竹简贵了?”

“如果用一张纸来记录数百字的法律文书,那我请问诸君,数百字的文字,你们有几人能保证一字不错呢?”

“只要中间错上一个字,那整张纸,甚至上面誊抄的数百字也全都废弃了,又需要重新更换新纸,从头誊抄前面的文字。如果在这个誊抄过程中又出现错字,那又要重头开始了。”

“诸君啊,这样一来。一篇用少府纸写好的文书,看似是用了一张纸,实则背后是用了十张纸也说不定,其价格难道不昂贵吗?一旦写错了一个字,前面写下的字就得全部重新誊抄,难道不更加损耗时间吗?诸君亦是用刀笔之人,可知吾所言是否?”

淳于越明显是做过了调查准备,此话一出,诸子博士再没人出口。

反而那些儒家博士振奋起来,纷纷说起了这少府纸的坏处。

漆雕毕对于赵佗之前公开反对封建的事情,一直怀恨在心,此刻自是嘴上不留情。

他嗤笑道:“那赵佗造纸出来,自以为能讨皇帝欢心,实际上此物劳民伤财,远不如竹简甚矣。这竹简吾等诸夏之民用了上千年,从未有过不便之处,此乃古之遗宝,哪是他随意鼓弄一个东西出来就能代替的。此事就如当初和吾等争分封与郡县一般,不师古而长久者,未尝闻矣。”

此刻不仅是那些与赵佗有嫌隙的博士们出言讥讽,就连一向怯懦的博士仆射周青臣,也被淳于越这番话说动了。

他摇头道:“吾等来秦国也算有一段时间了,秦人最尚实际,如果他们发现这少府纸不仅不能带来便利,反而会让行政变得更加麻烦后,应该要不了多久就会废弃此物。唉,可惜赵少府弄出的这般动静。”

“这是我们的机会。让皇帝重新信任吾等的机会!或许会因此恢复吾等的议政权也说不定!”

淳于越突然开口,引来众人的关注。

漆雕毕立刻捧场道:“淳于博士所言机会为何?”

眼见所有人的目光全都向自己望来,淳于越笑道:“就如仆射所说,秦人尚实际。之前吾等以为皇帝重礼,结果反被那李斯攻讦。如今既然知道皇帝重实际,那就该投其所好。”

“吾等既然看出了这少府纸乃是劳民伤财之物,那自当向皇帝上书,指出此物的缺陷才是。皇帝重实际,见到吾等指出少府纸的弊端,必定会对吾等生出好感,而且还知道吾等对于国政有用,说不定就会借此恢复吾等上朝议政之权了,尔等以为如何?”

之前出言斥责的名家博士冷笑起来:“好一个上书皇帝,指出少府纸的缺陷。莫非淳于博士忘了,拜你所赐,如今除了皇帝诏问之外,吾等并无上书议政之权。”

“是啊,上次那件事之后,吾等不仅不能上朝,就连上书议政也不行了,何谈谏言皇帝!”

诸位博士纷纷叫起来,想起被禁言的惨事,对着淳于越怒目而视。

淳于越却是丝毫不慌,反而笑道:“诸君急什么。吾等虽然不能上书皇帝议政,但左丞相可以啊!”

“吾等可劝左丞相上书皇帝,但不署吾等之名,便不算犯令。若是皇帝听左丞相之言,废除少府纸之后,那左丞相就可提一提吾等的功劳,到时候皇帝大悦之下,岂不就会宽宥吾等了。”

周青臣忙道:“上次劝阻尚公主之事,左丞相就不与吾等同行,恐怕此番不会帮我们。”

“是啊,左丞相虽然好儒学,但并非吾儒家之人,有了上次那件事,怕是不会帮吾等。”

其他人也摇头说着,对于说动王绾之事并不抱期望。

淳于越却是摇头道:“尔等错了,左丞相此番并不是帮吾等。”

“嗯?”

众人惊愕望来。

淳于越露齿一笑。

“少府赵佗弄出了一件无用的东西,劳民伤财,损耗秦国国力。左丞相乃是为国之人,见到此物弊端,又岂能坐视不理?”

“左丞相,帮的不是吾等,他帮的是大秦啊!”

关于有人说淳于越等人强行降智的事情,还是司马迁背锅比较好。本书的人设主要参考《史记》。

在《史记》里,他敢在秦始皇高兴的时候,当面怼皇帝:“你不分封,以后遇到奸臣篡位怎么办?不学古代分封,国家不长久。你错了,这些人谄媚你,会加重你的错误”之类的话,事件李斯列传和秦始皇本纪。

连皇帝都给怼,本书里的作为,相比历史,其实要弱化很多了。翻看史书,看看现实,就会发现强行降智的人物太多太多。

第709章 昭武第405章 徙民之策第69章 高渐离第792章 战死第664章 欲锤赵佗第80章 投石机第703章 怀孕第364章 进退两难第389章 秦宫赐爵第488章 舌战群儒第619章 李由数奇第114章 涉间之仇第46章 北上第824章 黄石第442章 齐有精锐第824章 黄石第736章 策略第270章 惊闻大胜第304章 田大司马第455章 技击之士第362章 楚军夜奔第814章 赏不逾时第846章 番外:两千年后第277章 公子身份第743章 南下第244章 钟离眛第177章 名声第412章 臣荐李信第574章 叛秦者死第522章 新的目标第547章 猎手猎物第590章 连环套路第693章 回家第26章 赐爵第678章 确认第101章 虎符第44章 金鼓第714章 火药第841章 制度第255章 屈明献策第560章 兵贵神速第135章 大梁第535章 乌氏倮第807章 抽薪第355章 投桃报李第158章 魏将第543章 兵力对比第770章 内乱第817章 刺佗(下)第57章 秦无忌第404章 剑指秦律第33章 购物第803章 预判第33章 购物第562章 战局已定第673章 以势压人第840章 相薨第155章 荥阳第319章 项渠之谋第101章 虎符第400章 斗志昂扬第490章 改变皇帝第275章 李信闭门第374章 秦王临楚第500章 少府赵佗第262章 冲阵夺旗第634章 君侯有疾第160章 任嚣第247章 钟离降秦第356章 东阳陈生第321章 睢水骂战第324章 悬羊击鼓第831章 心病第340章 秦亦有神第232章 八山之战第117章 横之义第731章 将殁第218章 上蔡第387章 居安思危第48章 夺长城第209章 蒙武第640章 朕欲长生第249章 蕲邑第143章 喇叭战术第687章 势力第66章 厮杀第237章 东向第634章 君侯有疾第329章 魂断睢水第722章 征越第206章 秦楚宣战第372章 江东之变第235章 草木皆兵第808章 胜负第150章 计功第672章 叛乱之火第132章 伐魏第323章 焚舟破釜第554章 骑兵对决第569章 灭匈奇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