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8章 捷报频传

位于咸阳城黄金地段的一座大宅。

长公主府。

漆黑的夜色中,有阵阵清脆的车铃声响起,一辆装饰华贵的马车自秦宫方向驶来。

“君侯回府了!”

随着前边开路的侍从传报,肃穆庄严的府邸大门打开。

无数侍女、奴仆全都身着黑色正装,鱼贯而出,他们排成两列,从府中一直站到府邸外,低着脑袋,恭敬的等候着。

马车缓缓停下。

“恭迎君侯回府。”

诸多侍女、仆从立刻恭声开口,一个个的眼中充满了兴奋。

他们的主人,回来了!

“回家了。”

赵佗从马车上下来,看着眼前的府邸,还有种恍惚感,嘴里发出轻轻的感叹。

他是在去年的初冬前往北地郡训练骑兵,而现在已经是第二年的冬季末尾了。

整整一年多的时间,他在外打了近一年的仗,也代表他离开了自己的妻子一年。

辛苦她了。

这一刻,赵佗心中温情涌动,思念难以抑制的从心中涌出来。

他对着迎候的诸多侍女、仆从点了点头,让这些下人们感到兴奋,越发恭敬起来。

赵佗大步走入府中。

府邸内灯火辉煌,闪耀的光芒驱走了黑暗,将这里映照的如同白昼。

就在那光明下,一个抱着婴儿的女子正站在那里,她看着走入门中的赵佗,巧笑嫣然。

“公主。”

赵佗轻声低语,立刻大步走上去。

他伸手将嬴阴嫚和其怀抱的婴儿拥入怀中。

熟悉的香味涌入鼻子里,让赵佗原本激动的心情慢慢平复下来。

温情没有持续多久。

嬴阴嫚便仰着脑袋,瞪了赵佗一眼,嘴里嘀咕着:“呵,隔壁参加晚宴的太仆早就回府了。”

她嘴里说着抱怨的话,但身子还是轻轻的倚靠在了赵佗的怀中。

她早就等待着这一天的到来,等了很久很久。

周围,男仆们默默退下,侍女们也自觉的退到远处,垂手侍立。

赵佗笑着将责任推得一干二净:“还不是晚宴后,皇帝就找我问西北的战事,你说我敢拒绝吗?”

嬴阴嫚撇了撇嘴,没再多说。

她怀里原本睡着的婴儿却被惊醒,然后动起了小嘴巴,说起了“婴语”。

赵佗连忙低头。

茂密黝黑的头发,圆圆的脑袋,饱满的双颊,特别是那双黑色的眼睛十分有神,正好奇的盯着赵佗看,嘴里还叽里咕噜的说着什么。

“我的儿子。”

赵佗低语着,看着眼前的小小生命,心里的感觉十分奇特。

这个婴儿,就是他那个叫做赵彻的儿子。

算算时间,差不多十个月了。

“佗……佗……”

赵佗双眼大睁,他竟然听到自己的儿子张嘴叫起了他的名字,虽然音调还有些奇怪,但绝对是在叫他。

嬴阴嫚皱了皱鼻子,有些吃味的说道:“还真是父子连心啊,刚抱上就能认出来。”

看到赵佗向她望来,她解释道:别看我,你这儿子已经会学着说些简单的话了。”

赵佗点头,十个月大的孩子确实能模仿着说些简单的词语。

只不过嘛。

他对着嬴阴嫚嘿笑道:“学着说话,总得有人说,他才能学吧。就是不知道这家里是谁在整天叫着我的名字?”

嬴阴嫚怔了怔,待到反应过来后,已是羞红了脸。

“胡说八道,好好陪你儿子去吧,我去洗沐了。”

她将手里的娃递给赵佗,自个儿去沐浴洗漱。

赵佗会意,露出一抹笑。

他逗弄了儿子一会儿,这小家伙就又闭眼睡去。

这个年龄的婴儿,大多数时间都处于睡眠中。

不过这对赵佗来说,却是刚刚好。

“吾儿聪慧,真是善解人意啊。”

赵佗在儿子头上亲了一口,将其交给乳母后,便急不可耐的前去洗沐。

人言小别胜新婚。

又有人言,当兵有三年,母猪赛貂蝉。

赵佗两样都占了,如今好不容易回到府中,面对貌美可人的小娇妻自是难以忍耐。

等到他洗沐干净,钻入灯火摇曳的屋中时,只见身着素衣的女子正坐在榻上,发簪已经取下,额前的发丝垂落,更衬托的那张白玉般的脸庞越发柔美诱人。

赵佗咽了口唾沫。

“嫚嫚,你久等了,待我来给你好好讲一讲沙场征战的心得。”

赵佗已经是心痒难耐,嘴里乱七八糟的说着,往床榻大步走去。

就在他走到床边,伸手就要摸到对方身上的时候,却被嬴阴嫚一巴掌打落下来。

“慢着。”

嬴阴嫚抬起头盯着赵佗。

“咋了?”

赵佗有些迷茫。

难道是他在宫中拒绝了皇帝的请求,现在他女儿也要拒绝自己了?

“哼哼,我的好君侯啊,那个女人是怎么回事,你可以好好说说了吧?”

嬴阴嫚冷笑开口,脸上露出女人特有的警觉。

……

时间一晃而过。

待到第二日红日初升,经过一晚上的折腾后,赵佗已是神清气爽,精神抖擞。

匈奴已经被击破,那个一直吊在他心头的巨石算是落下,他自己也因功而封为伦侯,对于未来的战争,已经没有多大的想法。

列侯爵位虽好,但若是要换他离开咸阳,那是绝对不行的。

“我就待在咸阳看着皇帝,再想办法掺和一下内政,像上次那样一点一点的改动秦律,改掉秦的国策。”

“还有军功爵制度也是个炸弹,一直搞下去那就是军国主义,必须无限扩张才能维持,早晚得原地爆炸,也得想办法解决才是。”

赵佗心里想着未来的方向。

常言道“屁股决定脑袋”,现在的他既然成了大秦的武功侯,秦始皇帝的女婿,自然是要全力的拯救这个国家,绝不让秦国再度落入原本的毁灭深渊中。

就在赵佗待在他的侯府中,一边想着国家大事,一边陪着娇妻幼子过幸福日子的时候。

刚刚平静下来的咸阳城,再度被传来的捷报所震动。

大秦东南,百越大国之一的东瓯,举国向秦将冯无择归附。

东瓯全境并入秦国!

秦将开疆拓土,为大秦再次吞并一国!

这个消息接着赵佗的北伐凯旋后传入咸阳,让始皇帝在朝堂上大笑出声,并将之公布出来,让举国秦人皆感受到这份荣耀,再次见证秦国的伟大。

“冯兄厉害啊。”

赵佗听到这个消息时,也是十分吃惊,忍不住点头称赞。

别看南边的那些越人茹毛饮血,武器破陋,人数也不多,但他们仗着广袤的丛林,满是毒烟瘴气的环境,绝对是大秦周边蛮夷中最难拿下的一个。

如今冯无择降服东瓯,实乃兵法中最上乘的打法。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赵佗又想到,自从上次在伐楚时在淮水分别,冯无择好像就一直在南方待着,一晃都五年过去了。

五年时间都没事,证明他这位冯兄对越地的适应性还不错。

“看来冯兄比屠睢更适合对付南方的百越,如果以后皇帝强行要打百越,不如就举荐冯兄为帅,说不定比历史上更能轻松拿下那片地方。”

赵佗忍不住在心里打起了小算盘。

始皇帝对冯无择在南方取得的战果也十分满意,冯无择收服东瓯,证明大秦是有吞并百越的可能性的,他皇帝的眼光并没有错。

在欣喜之后,始皇帝亲赐冯无择爵位为大庶长,以示鼓励。

同时这其中还暗含了另一层含义。

他在激励冯无择,只要再接再厉拿下百越,那就能够封侯!

武功侯北击匈奴,取河南地与阴山草原。

大庶长冯无择降服东瓯之地,为大秦开疆辟土。

双喜临门,让整个咸阳的秦人都陷入欢乐与自豪中。

但让人没想到的是,这只是一个开始。

没过两天,来自东北的信骑便传来了一个更加惊人的消息。

中更李信,全复辽东之土!

同时秦军夜袭东胡,斩杀东胡王,大破胡人。

然后李信乘胜追击,以快打快,连破东胡十余族落,却东胡五百余里,威震辽东!

随着信骑而来的,还有那个被腌制的东胡王头颅。

始皇帝听闻这个消息时,略微惊愕,之后便是开怀大笑起来。

他摸着自己的佩剑道:“李信啊李信。受过挫折之后,尚能雪耻奋进,不愧是我大秦的飞将军!”

始皇帝很高兴,他曾经看中的那个年轻人从失败中站起来了,一雪前耻,更为他带来了巨大的荣耀。

东胡!

这是和匈奴与月氏并列的草原强者,是拥有控弦之士十余万的强大草原势力。

如今李信击破东胡,斩杀其王,一举为秦国肃清了东北边患,并开辟了一大片疆土。

其功甚大,甚至不亚于赵佗北击匈奴的壮举。

欣喜之后,始皇帝下诏褒扬李信之功劳,并以收复辽东和击破东胡,开辟疆土的功劳相加,赐李信爵位为大上造!

连升三级,可见始皇帝心中对此事的欣喜。

至于东胡王的首级。

“悬于北阙,和匈奴的单于脑袋挂在一起!”

“朕很期待,朕的秦阙之上,还会挂上哪个蛮夷王侯的脑袋。”

始皇帝的目光望向了西南边。

大秦四方开战,如今已有三方告捷,只差一处了。

……

武功侯赵佗听到东北大胜的消息时,在激动与欣喜后,双眼有些发红。

“李将军。”

赵佗轻声呢喃着。

他的脑海里浮现出当年种种。

李信在辽西擒获燕丹时意气风发的模样。

在咸阳庆功宴上发下“二十万灭楚”的豪言壮语。

娶了白氏之女后,将自己比作武安君而显得不可一世的样子。

WWW ✿ttκǎ n ✿C〇

在那平舆城外,赵佗苦苦哀求,李信却冷漠相对的场景。

以及咸阳城中,李信神色落寞,不与赵佗言语的景象。

种种画面在脑海中一闪而过,最终定格成伐燕归来,李信拍着赵佗的肩膀,让他同车而行,一起享受凯旋荣耀的场景。

李信,是他赵佗的伯乐。

若无李信,岂能有今日之武功侯。

赵佗的眼睛已是有些湿润起来。

“李将军,我等着你回来。”

赵佗望向东北方向,已是期待着与李信见面的场景。

……

廷尉李斯的府邸中。

李斯往嘴里塞着沾了酱汁的橘子,嘴里念叨着:“赵佗在西北击破月氏,诛杀匈奴单于。”

“冯无择在东南不战而降服东瓯。”

“李信在东北收复辽东全境,击杀东胡王。”

李斯将口中橘瓣狠狠嚼烂,感受着嘴里的酸、甜、咸等味道的混杂。

他望向旁边一脸平静,啃着冬枣的中子李于,有些忧虑道:“大秦四方开战,如今这三处战场都有捷报传来,你那兄长怎么还没有消息?”

李于吐了个枣核,慢悠悠说道:“怎么没消息了,上次蜀郡传来的消息不是才说兄长已经快打到滇国了吗?滇地遥远,路途崎岖,兄长一边行军还得一边修路,自然是要慢上一些,就连传消息回来,也要更长的时间。”

说到这里,李于又笑道:“父亲没什么好担心的,那个滇国不过是蕞尔小国,周围的西南夷人又都是些兵甲鄙陋的部落,哪里会是咱们秦军的对手。更别说算他们倒霉,刚好遇上了我那擅长火攻的兄长。”

“呵呵,西南多山林,兄长一把大火下去,烧的那些西南夷人屁滚尿流,逃跑都来不及,哪还敢抵挡,早晚得向南郡的夷人一样,俯首投降。”

“依我来看,兄长的好消息,也就在这几日了。之前咸阳人都说兄长不擅长打仗,说我李氏无良将。等蜀郡的使者携带滇王首级前来时,定能让整个咸阳大吃一惊!”

李于眼中闪过自得之色。

兄长靠着火攻大破西南夷,可也有他的一份功劳在其中。

李斯听得点头。

蜀郡之前传来的确实都是些好消息,都是在说李由凭借火攻之术打的西南夷狼狈逃窜,一路势如破竹的向滇国逼近的情况。

李由没有听赵佗的建议,选择了继续使用他的火攻,让李斯有些担忧,毕竟他从来没听过一直用火杀敌的战法。

但每次看到那些好消息,还是让李斯颇感自豪。

证明了哪怕李由不听从赵佗的建议,凭借自己的能力,依旧能打下大大的胜仗。

李斯今天之所以忧虑,除了连续三处战场都有捷报,让他感到心急外,主要的原因还是源于之前那句“李由数奇”的传言。

李斯虽然对这种谣言不屑一顾,但有时想起来,还是有些发憷的。

特别是随着年纪增大,他对于那些说不清的东西越来越有敬畏感。

现在听李于这么一分析,李斯勉强放下心来。

再次剥了一瓣橘子进嘴,李斯边嚼边笑。

“你说得对,咸阳人言我李氏难出良将,还以谣言诋毁你兄长,说什么数奇之类。待到蜀郡的好消息传来,定能让他们大吃一惊。”

“让整个咸阳都知道,我李氏亦有良将之才!”

……

咸阳城外数十里的道路中,一匹快马正在向着咸阳飞驰。

马上的骑士来自西南蜀郡。

第34章 入伍第775章 自强第446章 赵佗伐齐第704章 貔貅第503章 臣有一策第335章 右司马第143章 喇叭战术第398章 二世人选第836章 革弊第154章 各方行动第701章 张苍第547章 猎手猎物第575章 杀鸡儆猴第245章 降计第676章 群羊第500章 少府赵佗第770章 内乱第139章 入屋第241章 淮阳之战第223章 颍水第733章 噩耗第448章 三十万齐军第124章 楚国使者第738章 恶化第275章 李信闭门第605章 战争斩获第739章 请求第818章 项籍第356章 东阳陈生第668章 力士挥椎掷祖龙第299章 这不是历史第781章 克制第810章 召见第447章 佗乃君子第335章 右司马第513章 不给儒家第179章 自信第322章 东楚出兵第576章 渔翁头曼第730章 灭瓯第289章 墨守第49章 斩将第757章 辟谷第137章 烧粮第810章 召见第314章 将军可欲灭齐第59章 督亢第361章 四面楚歌第572章 大兴土木第636章 侯生末路第605章 战争斩获第180章 袭战第804章 前奏第572章 大兴土木第658章 异兽真身第218章 上蔡第254章 锁定第640章 朕欲长生第18章 咸阳第507章 公输御女第469章 齐宫交锋第703章 怀孕第828章 帝迎第356章 东阳陈生第842章 托孤第315章 郦生使齐第801章 投降第671章 死国可乎第659章 寻仙梦断第334章 欲效田单第477章 终结乱世第510章 赵佗献纸第290章 时代变了第111章 辞相第612章 赵佗封侯第676章 群羊第469章 齐宫交锋第441章 李信征辽第501章 通西南夷第256章 将计就计第694章 李氏第543章 兵力对比第688章 胯下第257章 公主忧第125章 剑履上殿第73章 回应第641章 刺客归来第65章 夜袭第482章 帝号纷纷第88章 大泽第23章 图穷匕见第400章 斗志昂扬第272章 李斯之怨第284章 刺杀齐相第239章 公子启第163章 军令第300章 吃力不讨好第17章 高佗第816章 刺佗(中)第284章 刺杀齐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