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5章 昭王先例

乱政!

始皇帝这是在自己挖秦国的根基啊!

这是赵佗脑子里的第一想法。

而且相信不只是他一个人这样想。

没看到太尉王贲和将军蒙武等人的脸色,全都变了吗?

甚至秦国朝堂上,属于军功集团的诸位将军都铁青着一张脸。

至于文官列中,也有许多人脸色不好看,他们自然是能看出此项诏令的害处。

不过慑于统一后越发强化的皇帝权威,暂时还没人开口,一双双目光全落在武官前列的武功侯赵佗和太尉王贲的身上。

王翦隐退后,秦国的武将便以武功侯赵佗为支柱,太尉王贲则是门面人物。

赵佗感受到那些期待的目光,对于皇帝赐爵的决定,他心里自然有异议,但好在还有理智尚存,赵佗明智的没有第一个站出来反对。

常言道枪打出头鸟,第一个站出来顶撞,可不是什么好事。

他要看看具体的情况再说。

自从在平舆城外,赵佗强谏李信失败后,就对谏言这种事情越发谨慎起来。

赵佗的目光落到王贲那张刚毅的脸上。

可惜王贲的性格有点像王翦,嘴唇动了动,没开口。

王家父子,讲的就是一个稳字,从不主动冒头。

武功侯和太尉两位大佬不说话。

诸位武将也不好吭声。

另一边文官列中的右丞相隗状,依旧是眼观鼻,鼻观心,装作没这件事。

他年纪已大,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占个右丞相的位置,只要平安混到退休,他就满足了。

左丞相王绾倒是年富力强,凡事都有进取心,但他眼睛眯了眯,也不说话。

虽然因为之前分封和造纸的事情,他和那些儒生闹了些矛盾,但毕竟和儒家走得近,对于秦国虎狼般的军功爵制度一向不太待见,觉得这不是王者之政,今日皇帝自己乱搞,他没有理由站出来。

御史大夫冯劫眼皮跳了跳,见左右丞相没动静,也就稳住了脚步。

至于廷尉李斯,眉头皱的最深,他是秦国的法家掌门人。

军功爵和法家制度相捆绑,是秦国做大做强的法宝,这方面若是动了,那将损害颇大,于情于理他都该站出来反对。

但刚刚因为儿子被惩罚的事情,他差点成了笑话,这时候站出来未免不适合。而且他侍奉皇帝多年,很清楚这位皇帝的性格,故而李斯同样忍住了。

他相信,会有人开口的。

李斯的目光瞥向旁侧。

朝堂之上,总是不缺谏诤之臣。

果不其然,面对皇帝的话,公卿之中,一个高大魁梧的男人当场站了出来。

“臣赵亥昧死以奏陛下,今陛下并一宇内,踏平胡夷,实是亘古之大功,值得庆贺。然陛下大酺天下,赐民牛酒便可庆祝,何用以爵相赐!陛下如此做法,和昔日孝公所定以功勋拜爵之制度,相悖也!”

主爵中尉赵亥六十多岁,满头白发,身高体壮,说起话来中气十足,此刻站出来高声开口,毫不客气的质问皇帝。

赵佗跟着众人将目光看向赵亥,微微点头。

果然谏诤之事,还是得靠咱秦国老臣啊。

赵亥是昭襄王时代的臣子,历经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以及如今的始皇帝,堂堂四朝老臣,侍奉秦君近五十年,爵位一直累加到大庶长,其资格之老,朝中无人能出其左右。

再加上赵亥性格忠直刚正,名声极好,任职主爵中尉这么多年,从来没人说过他不公。只要赵亥不搞谋反什么的,哪怕他对着皇帝吹鼻子瞪眼,皇帝一般也就笑呵呵的过了,不会太过责怪。

更别说赵亥还是主爵中尉,管理的正是爵位赏赐的事情,皇帝的政令正是他的职责,一旦实行赐爵之事,整个流程都归赵亥管。

所以他确实是朝中最有资格开口说“不”的人。

这个出头鸟,他最适合。

此刻,面对赵亥的质问。

始皇帝高坐帝榻,面色平静。

对于臣下谏阻,他早有准备,也有自己此番行事的逻辑和相应的考虑。

皇帝淡淡开口。

“昔日先君昭襄王,已有非军功赐爵之先例。”

话一出,众人脸色微变。

赵佗略一思索,便知道皇帝说的是什么了。

秦自商君变法开始,一向是以军功拜爵为主。哪怕是文官谋臣获爵,那也一定要立下功勋,或是提出对国家有用的治国大计才行。

对普通黔首大规模的非军功赐爵,更是从来没有过。

一直到了昭襄王时代,却出现了整整两次大规模的非军功赐爵。

第一次是在昭襄王二十一年(前286年),秦将司马错攻河内。

魏国惧怕,向秦国献出安邑,秦国驱逐了城邑中的居民,只留下空城一座。然后秦国就在本土招募人民以及赦免罪犯迁往安邑,其中官府给出的条件,除了罪犯可以免罪外,愿意迁徙安邑的黔首还可以赐爵一级。

而第二次大规模赐爵,则是昭襄王四十七年(前260年),秦将白起进攻长平。

那时候,整个长平之战达到最激烈的时期,秦昭襄王为了鼓舞士气,亲自来到河内,赐给整个河内的黔首各一级爵位,同时征调十五岁以上的青壮年男子前往长平战场。

这就是秦昭襄王时代的两次大规模非军功赐民爵位。

这两次大规模赐爵,都有其中缘由所在。

第一次是为了招人前往新占据的安邑,加强秦国在彼处的控制力,为了让黔首能够心甘情愿的背井离乡,在异地他乡定居,秦国官府自然是要付出一些代价。

第二次更是在长平之战最关键的时候鼓舞士气,征调青壮支援战场。

秦昭襄王两次大规模的赐民爵位,虽然不是因军功而赐予,但也和战局有关,不至于有多大的副作用。

但这毕竟是违背了有功勋才能赐爵的原则,而且还是大规模的赐给民众爵位,开了一个非常不好的先例,现在就成为了始皇帝引用的例子。

要是昭襄王不开这个头,始皇帝也不会这么理直气壮。

赵亥是昭襄王时代的老臣,在第二次大规模赐爵的时候,他是亲身经历过的,如今见始皇帝搬出这个例子,顿时吹胡子瞪眼。

他昂首道:“陛下所言昭襄王赐民爵位,此乃为战局而考虑,是对国有益的事情。而且当初赐民爵之事,仅限于迁往安邑的黔首,以及河内之民,受爵人数实则有限。岂有像陛下今日,赐天下民爵一级的事情!臣认为此事尚有不妥,还请陛下再行考虑!”

始皇帝冷冷一笑。

考虑?

他的目光在殿中一扫,他不相信,整个朝堂之上没人奉承圣意。

果然,在皇帝的目光下。

就有人站了出来。

《史记·秦本纪》:二十一年,错攻魏河内。魏献安邑,秦出其人,募徙河东赐爵,赦罪人迁之。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四十七年……王自之河内,赐民爵各一级,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

第88章 大泽第574章 叛秦者死第18章 咸阳第461章 甄城绝境第407章 无敌司马第31章 少女第252章 符离第60章 乡邑第204章 刘季自刎第119章 赵中郎第166章 陈馀第130章 韩王死第42章 训练第670章 项氏抉择第512章 皇帝警告第98章 李将军,可比武安君第123章 农家第810章 召见第412章 臣荐李信第479章 平一宇内第561章 马踏贺兰第534章 义渠故地第230章 橘子第108章 战策第737章 办法第388章 献捷咸阳第726章 物理第105章 中车府令第524章 全面战争第255章 屈明献策第7章 秦军大营第270章 惊闻大胜第331章 楚之龃龉第585章 单于妙计第813章 血仇第841章 制度第355章 投桃报李第698章 太子第492章 入宫相见第141章 小黄第301章 上将军爱我第281章 章邯之名第410章 赵佗赐氏第705章 身毒第248章 路线问题第679章 李兄第576章 渔翁头曼第473章 齐亡第730章 灭瓯第571章 全取河南第564章 战后处置第166章 陈馀第612章 赵佗封侯第499章 尚公主第743章 南下第165章 民心第77章 散郁第682章 审问第170章 杂牌军第562章 战局已定第317章 重走丰沛第26章 赐爵第835章 二世第146章 上车第713章 日照第391章 齐代何先第450章 王离军候第428章 赠送陈馀第471章 王欲先降第722章 征越第590章 连环套路第717章 婉拒第765章 诱蛟第565章 屯田之所第452章 古之军礼第80章 投石机第77章 散郁第636章 侯生末路第845章 落幕(大结局)第369章 楚国之殇第479章 平一宇内第269章 赵佗迷踪第343章 灭楚者佗第395章 献面于王第125章 剑履上殿第369章 楚国之殇第586章 月渡大河第195章 归诏第622章 请兄归去第209章 蒙武第793章 平瓯第285章 王翦伐楚第169章 战绩第325章 隘路七垒第369章 楚国之殇第98章 李将军,可比武安君第154章 各方行动第158章 魏将第416章 族弟赵说第357章 景同妙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