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8章 咸阳大事

时至仲春,大地回暖,寒气渐退。

赵佗的身体也像这春日的到来一般,快速的恢复着,还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就已经和平常状态差不多,能行能走,面色红润,饮食谈笑自若,根本看不出是刚刚大病一场的人物。

众人啧啧称奇,在这个时代,遇到暴病,一般就算修养好了,那也是元气大伤,要虚弱一段时间。

不过有夏无且这个御医被赵佗推出来,再加上他才二十多岁,年轻体壮,恢复力好,故而这事情没引起多少人的怀疑。

只有一人,或是已经看穿了一切。

那日的柑橘,赵佗自然是没敢吃下肚,只摆手说他想吃软糯的热食。

嬴阴嫚也听话的让侍女换了食物,并没有在这件事情上多说多言。

但她眼中促狭的笑意,已经表明了一切。

赵佗只能心中暗叹,自己这媳妇儿,果真是生得一双慧眼啊。

也不知道他到底是哪里露出了马脚。

不过嬴阴嫚懂事的没有再提这事情,赵佗也就当过去了,只在心里暗暗提醒自己,以后可不能再用这种招数了。

他这一次之所以要选择“暴病”坑那群炼药的方士,除了怕皇帝沉迷吃药,导致慢性中毒外。

也是怕皇帝太过宠信他,日后吃药的时候就想起他赵佗,经常给他赐药,万一哪天来了兴致,让他在宫里一起吃,那可就惨了。

为了消除这个隐患,还是请那群方士“赴死”来的彻底。

如今一切顺利,炼药之事彻底解决,同时赵佗还因为给皇帝挡下毒药之事收获了一堆人的赞誉。

就连始皇帝,虽然后续没有再来看望过赵佗,但每隔一两天都会从宫中赐下一大堆滋补的食物和金玉等物,可见其心中对赵佗带有感激和愧疚的情感,这让赵佗暗暗点头,觉得自己那腹痛之苦并非白费。

随着时间的流逝,除了灞桥边那模样骇人的京观还残留着此事的印记外,其影响渐渐退去,取而代之的是另外两件大事。

第一件事就是始皇帝以左更王离为主将,以羌瘣和杨原为副将,并以月氏女翕侯苏迦莎率月氏之兵,并征召匈奴骑兵辅佐,西征河西月氏,发起一场新的战争。

此番战事,两位副将的爵位和资历都要高于王离,但王离身份特殊,其父、祖皆为秦国宿将,自己又跟着赵佗北伐立下不少功劳,得皇帝重视,这一次打仗当主将也能说得过去。

王离在领命出征前,还曾来武功侯府中拜访过赵佗一次,向他请问此番西征的要点。

“武城侯和太尉皆为天下名将,我赵佗亦是以王兄的祖、父为师,习军争之术。王兄放着这两位世之名将不请教,何来向我询问的道理。”

赵佗客气的推却,顺便吹捧了王翦和王贲二人。

虽然赵佗爵位比王离高得多,但在私下里,他还是让王离以兄弟相称,这也是他和王氏的渊源,关系不能太过疏远。

王离摇头道:“赵兄亦是我秦国大将,比之我父、祖也丝毫不差,何必过谦。且我父言军争之事当以实际为稳,切不可虚妄而谈,他说自己虽然曾征战三晋和楚国,但从来没和北方胡人交手过,提出的建议不符合实际,唯有赵兄这般与胡人厮杀,并亲自击破了三部月氏的名将,方可为我指点方向。”

“至于大父……”

说到这里,王离露出一抹苦笑,道:“大父前些日子摔了一跤,虽然没什么大事,但精神不太好,不想多提征战之事,只让我来问赵兄。”

“什么,武城侯摔了一跤!”

赵佗大惊失色,忙向王离询问具体情况。

片刻后,了解到王翦伤的并不重,赵佗便松了口气,同时眼中闪过一抹古怪之色。

王翦摔跤的日子就在坑杀方士的第二天。

算算时间,发生在咸阳的事情也差不多刚好传到频阳。

“他不会被我吃药暴病的事吓到了吧,真以为是皇帝下的手?”

赵佗基于对王翦性格上的了解,做出了一个合理的推测,对此有些无语。

既然王翦都这样了,赵佗也不好推却王离的请求,就针对当前形势提出了一些建议。

攻心为上。

利用投降的月氏人做文章,分化瓦解位于河西之地的两部月氏和月氏王之间的关系,这样秦军夺取河西就能事半功倍。

“王兄当用苏迦莎。此女聪慧,有归附我大秦之心,以其为攻取河西之核心,则此战问题不大。然其非我族类,终归要多一分提防,王兄在任用之时,也要捎带一些防备才是。”

“多谢赵兄,我当重用此女,以立功勋。”

王离拜谢而去。

送走王离之后,赵佗还有些感叹。

他已经不能再上战场了,除了是他自己希望留在咸阳多注意皇帝外,更主要的原因也是因为他才二十多岁就战功彪炳,爵封伦侯。

如果再立下一场大功,成为了列侯,那赵佗可就真的是爬到了秦国爵位制度的顶层,年纪轻轻便封无可封,下场可不一定会很好。

就算始皇帝霸道自信,容得下他,那日后的二世皇帝呢?

三世皇帝呢?

等待他的将是高处不胜寒啊

看看人家王翦,那可多聪明啊。

“回咸阳之后,因为避嫌还没去拜访过武城侯,这一次他摔了跤,刚好借口去看看才是,顺便学学韬光养晦之道。”

赵佗心中下了决定。

但他并没有立刻出行,因为这几日的咸阳暗潮涌动。

在方士事件结束后,就有许多人在私下里开始吹嘘始皇帝统一天下,剿服四方蛮夷的功劳,又说他前阵子减免黔首赋税的德行,提议请皇帝效仿古之圣王,行封禅泰山的大礼。

这些人大都是之前被始皇帝贬斥的儒生博士,他们被封禁上朝参政之权后萎靡不振,现在好不容易抓住了封禅这个机会来重新赢得皇帝的信用,自然是不遗余力的发挥,将始皇帝简直是吹成了天下地上唯一的圣君。

除了儒生之外,大力吹嘘的还有阴阳家和那些主张出海寻仙的方士,他们帮助儒生散发舆论,影响朝中公卿。

然后那些有意讨好皇帝的公卿也加入了进来,比如左丞相王绾,治粟内史王戊,他们四处串联,开始倡议封禅大事。

法家领袖廷尉李斯,则对此事保持静默态度,并未发表意见,使得这股暗流越来越大。

终于,在王离接受始皇帝任命,率军离去之后的第三天。

封禅之事,正式在朝会上拉开了大幕。

由左丞相王绾牵头,治粟内史王戊等人跟随,正式提出了请求始皇帝行封禅大礼的建议。

“自上古以来,天下纷扰,三皇五帝号为圣明,然其所治之土不过千里,夏商周三代统御四方,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

“唯我大秦东出征伐,赖陛下神灵,翦灭六国,匡平海内,并剿服四方蛮夷,胡王授首,诸夏之威震于胡夷之间,此乃亘古唯有之大功。臣王绾,奏请陛下行封禅之礼,以告命于天,宣德于天下!”

此话一出,众公卿纷纷拱手附和。

“陛下之功,亘古未有,臣隗状附议。”

“臣王戊,附议。”

“臣赵亥,附议。”

……

始皇帝坐在帝榻上,看着朝中众公卿皆赞同王绾提出的封禅之事,嘴角的笑容不可抑制的流露出来。

封禅。

这是所有帝王最向往的事情,代表着他要向上天昭示自己的功绩。

按照那些儒生说的,最后一个封禅的君王是周成王,其平定三监之乱,营造成周,安定天下之后,便前往东方,封泰山,禅社首,以功绩告命于天。

周成王之后,八百年的时间里都无人再行封禅之事。

不过有封禅之心的人并不少。

据说当初齐桓公建立霸业后,自称:“寡人北伐山戎,过孤竹;西伐大夏,涉流沙,束马悬车,上卑耳之山;南伐至召陵,登熊耳山以望江汉。兵车之会三,而乘车之会六,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诸侯莫违我。”

封禅之心在齐桓公心中膨胀,然后就被管仲一阵怼,问他为什么你功劳这么大,而凤皇麒麟不来,嘉谷不生,反倒是蓬蒿藜莠茂,鸱枭数至,让齐桓公好好检讨下,这是什么原因。

齐桓公默默低下脑袋,不敢再提封禅之事。

“齐桓之业,号称霸主,然与朕相比,不过是烛火与太阳所争辉耳!故昔日有管仲谏阻齐桓封禅之心,而今日却是满朝公卿,皆劝朕行封禅之事。”

“这就是差距啊!”

始皇帝心中骄傲滋生,目光盯着殿中的两人。

一人是廷尉李斯,一人是武功侯赵佗。

封禅之议,乃是儒家所倡,那些儒生的目的,始皇帝很清楚,李斯也一定很清楚。

李斯脸上带着微笑,在始皇帝的注视下,同样附和道:“陛下德兼三皇,功盖五帝,行封禅之事,乃是天命所归也,臣李斯附议!”

始皇帝满意的点点头,期待的看向自己的女婿。

赵佗心中苦笑,别说之前皇帝就已经和他通过气了,就算没有说过,在这种情况下谁敢反对?

敢提出反对的意见,岂不就是在说始皇帝的功劳还比不过之前那些封禅的帝王吗?

这可是政治立场问题,远比之前反对赐爵的事情要严重的多,站错了队,下场就会很惨。

始皇帝不是齐桓公。

而他们也不是那位贤相管仲。

这大概就是当朝所有公卿都支持赞同的原因,能混到这个位置上,没几个人会是傻子。

赵佗深吸口气,拱手道:“臣赵佗,附议。”

始皇帝脸上的笑容更盛了。

满朝公卿,在这一日的大朝会上,尽数奏请始皇帝行封禅之事,以皇帝并一宇内,威服蛮夷的功绩告命于天。

在这样的盛情下,始皇帝没有推辞。

诏曰:可。

王翦的侯爵名称采用琅琊刻石上的武城侯。

查了下许多读者说的“武成侯”,发现并没有明确的史书出处,最早能查到的来源是08年出版的《大秦帝国》第五部中的“大秦王封赏书”,很可能是孙先生的原创自设,所以这里不采用。有发现更早史料出处的朋友可以说一下哦。

第525章 祸水北引第76章 郁结第709章 昭武第536章 皆为利益第382章 何故发笑第846章 番外:两千年后第40章 巡营第535章 乌氏倮第718章 三十年第828章 帝迎第790章 睡觉第595章 狼王抉择第378章 月圆之夜第819章 处置第829章 列侯第801章 投降第784章 南越王第254章 锁定第511章 书同文字第721章 战将第770章 内乱第484章 左丞相第740章 后手第555章 猎捕翕侯第692章 辽东第766章 血祭第380章 见熊启第808章 胜负第187章 救援第579章 千里镜第172章 立威第726章 物理第44章 金鼓第35章 袍泽第719章 皇家第706章 兵力第531章 关东大征召第609章 烧火将军第422章 以强凌弱第289章 墨守第151章 陈平第91章 父子第728章 战略第731章 将殁第225章 奇兵第409章 李斯善意第429章 又杀一王第668章 力士挥椎掷祖龙第205章 楚动第674章 囚禁项籍第343章 灭楚者佗第195章 归诏第501章 通西南夷第195章 归诏第246章 现形第550章 双靡翕侯第409章 李斯善意第739章 请求第672章 叛乱之火第618章 捷报频传第299章 这不是历史第492章 入宫相见第77章 散郁第392章 君心难测第289章 墨守第631章 皇帝赐药第191章 刘季背主第608章 冒顿尽孝第22章 鹿鸣第693章 回家第369章 楚国之殇第114章 涉间之仇第219章 平舆第372章 江东之变第752章 项不更第352章 蒙恬校尉第747章 攻策第701章 张苍第425章 故技重施第738章 恶化第113章 楚戚第779章 阵战第8章 李信第702章 秦数第579章 千里镜第32章 黄金第602章 包抄头曼第258章 秦王怒第368章 将勇者胜第842章 托孤第310章 东伐无信第814章 赏不逾时第144章 各怀心思第619章 李由数奇第2章 秦舞阳第639章 英雄暮年第644章 博浪沙第113章 楚戚第754章 定闽第210章 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