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9章 皇家

秦始皇三十一年,十月。

作为秦历新年,整个咸阳城张灯结彩,上上下下充斥着一股喜庆的氛围。

始皇帝为了庆祝去年取得的两个重大军事胜利,以及秋季时的大丰收,下诏天下大酺,各级官吏都有假期,以示庆贺。

相比于各官署的清闲,始皇帝父子相对比较繁忙,他们需要去祭祀天地与祖宗神灵。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些仪式是绝对不能少的。

待到事情弄得差不多了,始皇帝清闲之余,在宫中开了一场家宴。

武功侯赵佗一家,同样是在名单上。

“彻儿,你这次入宫参加宴会,可不能放肆,说话更要注意。”

入宫前,赵佗盯着自家孩子再三嘱咐。

三岁半的男孩,正是最为调皮捣蛋的时候,一个不注意就不知道会弄出什么事情来,赵佗带他入宫,那可是心惊胆颤的很。

“知道了,知道了。”

小赵彻叫了声,不想看自家老父亲的黑脸,转身就跑到嬴阴嫚身后,叫道:“母亲,抱抱。”

然而在事实上,小赵彻在家里答应的好好的,到了宫中,立刻就放飞了自我。

这小孩子哪里还记得老父亲的嘱咐,特别是诸位公子都有交好赵佗的意思,对这个机灵活泼的小外甥热情又亲切。

一番逗弄后,小赵彻就在公子高、公子将闾等兄弟之间追来跳去,咋咋呼呼,就像是匹脱缰的小马,十分的欢快。

这场面让赵佗无语。

“不用那么担心,彻儿已经长大了,不会像上次那样。”

嬴阴嫚开口宽慰,她以为赵佗担心,是因为自家儿子那次自称为“朕”的表现。毕竟这是个皇权至上的时代,有些话说出来蛮危险的。

赵佗苦笑一声。

他倒不是担心赵彻乱说话,而是觉得自家小子太跳了。

小赵彻敢当着始皇帝的面自称为朕,敢伸手去拔太子扶苏的胡须。

就连历史上鼎鼎大名的兵仙韩信,一次被赵彻撞出了鼻血,还有一次没注意,被小赵彻拿竹竿从后面敲了头。

搞得现在韩信都不敢背对他,生怕又挨了偷袭。

这小子怎么看也不是个省油的灯,小小年纪就弄出这些事,长大了还得了。

赵佗倒是想要好好收拾小赵彻,每当这个时候嬴阴嫚就适时出现了。

赵佗口头教育都还好,但若是想用鞭子上身的时候,嬴阴嫚就护犊子的冲过来,不准他动手,做出一副要干架的模样,赵佗只能悻悻罢手。

“慈母多败儿啊。”

赵佗心里嘀咕着,感觉这小子要是继续被宠下去,怕是个无法无天的性格。

不过转念一想,孩子毕竟还小,等到大一些,他可以找机会带出去好好教育。

就在一番欢乐中,太子扶苏带着太子妃李氏,以及尚在襁褓中的皇长孙进入了殿中。

所有人的目光全都望了过去。

始皇帝特意让扶苏将皇长孙带来参加这场家宴,意义很重大啊。

“见过太子。”

众人上前行礼。

“都是自家兄弟姊妹,不用多礼。”扶苏温和开口。

众公子行礼见过太子妃后,目光全都放到了太子妃身侧,侍女所怀抱的那个襁褓中的婴儿身上。

“好一个小启明,真是可爱。”

公子文夸了一声,其他公子也都跟着附和称赞。

就连刚刚和赵彻逗弄的公子高、公子将闾等人也都纷纷围了上去。

只留下被忽视的小赵彻一脸迷茫。

皇长孙名为启明,是过了三月之期后,由始皇帝亲自赐名。

启明。

出于《诗·小雅》。

东有启明,西有长庚。

这是星辰之名。

同时此名又出自《书·尧典》,乃是开明通达之意。

太子妃李氏听说皇帝赐下这个名字的时候,非常的满意。

开明通达,是一种上位者的美德。

同时启明又是天上闪耀的星辰之名,皇帝赐下这名字,莫不是寄予着某种期望?

这名字好呀!

出自经典,又有美好寓意,可比什么“彻”之类的有格调多了。

赵佗和嬴阴嫚这时也抱着小赵彻走过来,与太子夫妇见礼。

“彻儿,快来让舅父抱一个。”

扶苏笑起来,毫不掩饰他对这个小外甥的喜爱。

旁边的李姝笑眯眯称赞道:“彻儿还是这么可爱。”

赵彻撅着嘴,目光不停瞟向被侍女抱在怀中的启明。

那是一个小婴儿,此刻同样睁大着眼睛往外看。

赵彻和皇长孙启明,相互对视着。 等到众人行礼完毕,赵佗抱着儿子回到座位坐下后,嬴阴嫚小声道:“我看启明长得还挺像兄长的,日后想来是个翩翩佳公子。”

赵佗还没吭声,旁边的小赵彻便不满道:“母亲母亲,我看他长得好丑。”

妈耶!

赵佗一个寒颤,伸手拉住儿子,嘴里说道:“愁什么愁,小小年纪哪有愁的?”

他这一番打岔,倒是没有引起不远处几位的公子注意,这让赵佗松了口气。

然后他狠狠的瞪了小赵彻一眼。

怪不得世人都说童言无忌,小孩子说起话来,真是要吓死人。

好在此事有惊无险的过去了,太子和诸位公子相互聊天,赵佗偶尔说上两句,气氛倒是十分和乐。

不一会儿,始皇帝的步辇行至殿外。

“父皇小心。”

一直跟在步辇旁边的胡亥,伸手去搀扶始皇帝。

“朕诸多儿子里,就你胡亥最是贴心。”

始皇帝感叹一声,搭着胡亥的手下了步辇。

胡亥嘻嘻笑道:“那是自然,胡亥别的想法没有,就是想一直陪在父皇身边,当个好儿子。”

始皇帝笑了笑,迈步走进大殿。

身侧的胡亥,以及跟随的赵高相视一眼,也连忙跟了进去。

“儿臣拜见父皇。”

“臣赵佗拜见陛下。”

殿中诸人忙起身相拜。

始皇帝挥了挥手,示意免礼。

然后他看到了瞪着一双大眼睛,奶声奶气说着“拜见外翁”的赵彻。

始皇帝脸上笑容灿烂,招手道:“彻儿过来,让朕看看长高了多少。”

“好勒,外翁。”

赵彻蹦蹦跳跳的从食案后面跃出来,跑到始皇帝身边,两手一边比划,一边叫道:“外翁,我可长了好高好高,我母亲说,我以后能和父亲一样,长八丈那么高呢!”

八丈?

话一出口,赵佗和嬴阴嫚两个做父母的,脸都红了。

殿中诸人愣了下,接着哄堂大笑。

始皇帝也忍俊不禁道:“好好好,你以后长到八丈那么高,朕就封你一个大将军,带着大军给朕打天下去,光你一个八丈将军,就能打他们一千个一万个!”

小赵彻嘻嘻笑起来:“好呀,我听父亲说西边有好多东西,我以后就要去打西边,把好东西全抢回来给外翁吃。”

始皇帝哈哈大笑,对殿中诸人道:“这小子有孝心啊。”

说完,他又对小赵彻道:“那就一言为定,日后朕就封你一个大秦征西将军!”

有小赵彻插科打诨,整个殿中气氛非常欢快。

唯有跟在始皇帝身后进来的胡亥,看到这一幕,嘴巴鼓了起来。

那是他这个始皇帝最宠爱的儿子,才拥有的待遇啊!

此时随着赵佗和嬴阴嫚上前将赵彻抱回去后,始皇帝又走到太子夫妇旁,看着襁褓中的婴儿,眼睛里满是温和之意。

“启明,朕的孙儿。来,让朕抱抱。”

始皇帝伸手,将那婴儿抱在怀中,仔细的打量着。

不知道是因为小赵彻的活泼可爱,让他这两年越来越喜欢小孩子。

还是自从修仙后,他从大量的政事中解脱出来,对于家庭子嗣有了更多的关注。

总之现在的始皇帝,对于自己这个长孙,十分重视和疼爱。

他抱着启明的温柔模样,落入了公子胡亥的眼中,让这个曾经最受父皇宠爱的小儿子,身体不由自主的颤栗起来。

“我的……那是我的!”

胡亥在心中呐喊。

曾几何时,在没有赵彻,没有启明之前,他胡亥才是最受始皇帝宠爱的孩子。

以前的每一次家宴上,他胡亥是所有人的中心,是那个最机灵,最受所有人关注的一个。

但现在。

没了。

什么都没了。

胡亥的母亲早逝,他从来没有得到过母亲的宠爱,只能从始皇帝这里汲取父爱。

如今,就连他所拥有的唯一的爱,也要被人抢走了。

胡亥十多岁了,已经过了什么都不懂的年纪,特别是在赵高的教授下,心里对一些东西变得非常在意。

“赵彻、启明。”

胡亥在心中低语中,眼睛有些发红。

侍立在殿侧的赵高对自己的弟子很敏感,他见到胡亥的模样,心中若有所思。

祝大家中秋快乐,阖家团圆!

今天主要陪家人去外面玩了下,回家的时间比较晚,所以刚写完,今天就一章了。

剧情上这几章把下一代人物铺垫下,对结局很重要。按照预计,本书大概会在十一月完结,最后两个月的时间,感谢大家一路陪伴,还请继续支持哦!

第371章 大王钦定第679章 李兄第222章 南向第456章 滥竽充数第723章 核心第688章 胯下第797章 君恙第391章 齐代何先第545章 通敌叛国第331章 楚之龃龉第597章 单于乞降第650章 帝国危机第306章 齐之虚实第117章 横之义第45章 后发第514章 纸的缺陷第552章 大秦铁骑第473章 齐亡第467章 死即五鼎烹第469章 齐宫交锋第707章 真实第605章 战争斩获第663章 赵佗真意第477章 终结乱世第807章 抽薪第704章 貔貅第732章 喜讯第181章 城降第534章 义渠故地第152章 魏策第308章 刺客出没第130章 韩王死第230章 橘子第812章 义士第744章 文脉第228章 车骑第77章 散郁第152章 魏策第301章 上将军爱我第495章 一场博弈第657章 徐巿献兽第417章 刺杀赵佗第276章 公主赢了第176章 菑县第649章 秦皇封禅第133章 五百主第530章 火烧西南第448章 三十万齐军第449章 我答应第35章 袍泽第485章 老匹夫第773章 用势第83章 甘棠第589章 头曼求婚第202章 白氏女第473章 齐亡第708章 反对第265章 刘季娶妻第49章 斩将第585章 单于妙计第266章 吕氏淑女第752章 项不更第138章 郦氏兄弟第20章 秦王第19章 公主第336章 天佑吾也第257章 公主忧第753章 反目第690章 召子第397章 相见公主第35章 袍泽第787章 诅咒第55章 屯长第435章 不留活口第244章 钟离眛第118章 救世之法第222章 南向第308章 刺客出没第502章 诱惑赵高第422章 以强凌弱第816章 刺佗(中)第624章 始皇乱政第709章 昭武第419章 代军尽殁第819章 处置第469章 齐宫交锋第701章 张苍第334章 欲效田单第215章 家书第398章 二世人选第444章 舌压诸将第322章 东楚出兵第433章 夜攻匈奴第429章 又杀一王第810章 召见第63章 孤信第88章 大泽第758章 赐子爵第800章 说媒第830章 名与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