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4章 文脉

赵佗抵达庐江的时候,已经进入了秋季。

彭蠡泽畔草木一片金黄。

湖水在风中荡漾时,有无数候鸟扇动翅膀飞起,阵阵鸟鸣声在天上、地下、水中回荡着。特别是时间渐晚,将至黄昏。天边已经有霞光浮现,与水波相映,景色更显瑰丽动人。

这样的美景与中原之地大为不同,让一群渡江而来的人侧目相望。

“此处原是干越人所居,也属百越之地。本以为到了这里,所见定然是一片穷山恶水,没想到风光竟颇为秀丽啊。让人观之,心神舒坦。”

郦食其骑马而行,打量四周湖景风光,出言赞叹。

听到这话,赵佗同样感觉心胸开阔,在马蹄的迈动中,不由兴致上来,朗声开口。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赵佗本来只想说出前面应景的两句,陶冶下情操。结果没刹住车,将后面的也跟着念了出来。

现在举目相望,只见彭蠡泽这边见到的都是原始景象,根本没人开发,哪有什么渔舟唱晚的场面。

画蛇添足,殊为不美啊。

就在赵佗懊恼间,郦食其已经拊掌盛赞:“好啊!”

他笑道:“君侯可真是好文采,寥寥两句就将这秋日彭蠡泽的美景描述的活灵活现。那渔舟唱晚之句,更是勾勒出此地以后在皇帝治理下,国富民安,黔首安居的场面。光是想想,就感觉美不胜收,真是妙哉,妙哉!”

“先生谬赞了,区区鄙陋之语罢了。”

赵佗谦虚的摇头,嘴角有笑意弥漫。

就在这时,一直骑马跟随在侧的韩信好奇开口:“君侯所言渔舟唱晚是将来此地景象。那衡阳之浦又是什么意思呢,这再往前好像是番县,不叫衡阳吧?”

赵佗嘴角笑容凝固,回头瞪了韩信一眼。

“番者,外邦也。”

“楚人羁縻干越后,将前方城池名为番邑,意为外邦之城邑,由干越人在此自治。如今皇帝君临天下,四海之内皆为秦土,再以番字相称,殊为不美。所以我决定向皇帝上奏,更名此地为衡阳,将其南方之水名为衡水!”

为了应对韩信的提问,赵佗顺势将后世湖南衡阳的名号剥给了江西所有。

韩信眨了眨眼,觉得君侯说的好像也有道理,衡字确实比番字好听。

旁边的郦食其哈哈笑起来,对赵佗道:“君侯不只精通兵法,更有文学之才啊。我听郦商言昔日他随君侯渡江征于越的时候。军候曾在船上念诵大江东去浪淘尽之语,颇为雄壮大气。我看天下平定之后,君侯亦可著书立说,显露一番文采出来。”

郦食其本意是缓解尴尬,但这话一出来,却让赵佗怦然心动。

他的脑袋里冒出一个想法来。

因为他的参与,本时空的世界线发生了巨大的变动。

秦国不亡,那汉朝就没有了,然后原本历史上的一系列朝代也都不存在。

就算日后还有改朝换代的事情,但也不是原本的那一茬人。

这么大的变故,不仅仅是政治上的影响,对于原本的华夏文学更是毁灭性打击。

李白、杜甫、苏轼……

这些人都没了,原本历史上那些脍炙人口的文学佳作自然就没了。

哪怕再有大文豪出现,也不可能写出赵佗曾看过的那些名篇,他们写的将会是其他东西。

“不行!”

“华夏文脉不能因为我赵佗的参与而断绝,不能让这个世界缺少那些文学的瑰宝。看来这弘扬文学的事情,只有靠我自己了。”

赵佗顿感身上全是责任,心中下了决定。

等到打完这场仗,一切战事平定,他可以悠闲的在咸阳生活的时候。就将他还记得的那些优美文学全部写出来。

赵佗不仅要改革这个时代的政治、科技,还要引领文学的潮流!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作者:赵佗。 除了诗词歌赋外,还有许多小说名著,赵佗觉得也不能就此失传。

等以后有了空,他要编一部文集,将这些通通记下。

“唉,穿越者的责任,可真是重大啊。”

深感自己肩负着引领华夏文学重任的赵佗,对于这次的征越之战更加重视起来。

打完了这场仗,他要做的事情,可还有好多呢。

在这样的想法中,到了翌日,这支队伍抵达了征越秦军所在的番县。

番县外,秦军营帐连绵不绝。

只是这营帐的模样,和平常大不相同。

就看到平地上支起了许多木架子,形成木制的台面,约半米高。

秦军的营帐就搭建在这个木制的台面上,并非直接在地上扎营。

“越地湿热,又到处都是虫蚁,就算将士们将地面清理过一遍,睡在地上依旧十分潮湿和难受。所以冯将军就仿照越人的建筑,在地面搭建木板,以作隔离。”

说话的是蒙恬。

在赵佗南下之前,他和任嚣被命名为两个副将,分别前往长沙和庐江两郡,接掌军务,稳住军心。

其中任嚣因为屠睢的缘故,请命前往长沙,对付当地叛乱的扬越人和南方的西瓯。

蒙恬则是到庐江郡来,接冯无择的班。

因为提前到了一段时间,蒙恬已经基本掌握了此地秦军的情况,正给赵佗做着引领和汇报工作。

听完蒙恬的解释,赵佗微微点头。

从这个干栏式的营地,就能看出冯无择确实是有一套的。

他在越地待了好几年,对这地方非常熟悉,是真正的知己知彼。故而在他的谋划下,秦军在战争初期取得巨大战果,一举拿下闽越。

如果给冯无择时间,他一个人打下百越也不无可能。

只可惜……

赵佗心里发紧,对蒙恬问道:“热水与熟食的命令可执行下去?”

蒙恬应道:“君侯放心,我到这里后已经下了军令。军中士卒的所有饮水都需烧热方可食用,绝不准士卒乱饮生水。在食物上,更不准士卒生食本地的野物和鱼虾。违令者立斩。”

“如此就好。”

赵佗松了口气。

南方寄生虫,主要就来源于当地的水中,以及鱼虾螺蛙等东西的身上。

一旦饮用生水,生吃动物,感染的概率非常高。

将这两样问题解决了,就相当于是掐断了两个大的源头。

如果是在北方草原之类的地方,赵佗这个只准喝热水吃熟食的命令,还不一定好执行下去。毕竟数万人的军队,一日所耗燃料的树木非常大。

在越地就没这个烦恼,漫山遍野到处都是树木,随便秦军怎么烧水都足够使用,这也是喝热水的命令能够顺利执行下去的原因。

不过在赵佗看来,光是从水源和食物上断绝了寄生虫的来源还不够。

毕竟寄生虫感染的方式太多了,比如蚊子就能传播疟疾,让人避无可避。

有冯无择这个例子在前,水蛊寄生虫和疫病是大军出征,第一个考虑的问题。

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秦军才敢放心的攻打百越。

赵佗这一次南下,不仅弄出防止寄生虫感染的方法。也同样鼓弄出了一些治疗寄生虫病的手段。

“把军中染了水蛊的人带来,试一试我的药。”

第573章 秦宫决策第188章 大溃第452章 古之军礼第78章 公输第749章 阳谋第259章 泗水畔第566章 休密月氏第180章 袭战第564章 战后处置第122章 嬴阴嫚第588章 玩弄大将第745章 产虫第829章 列侯第664章 欲锤赵佗第348章 项燕熊启第28章 落户第686章 楚汉第477章 终结乱世第650章 帝国危机第216章 斧钺第483章 秦始皇帝第126章 握手第441章 李信征辽第503章 臣有一策第647章 赵佗施救第654章 武功真身第73章 回应第24章 荆轲刺秦第439章 放火烧山第281章 章邯之名第502章 诱惑赵高第545章 通敌叛国第588章 玩弄大将第650章 帝国危机第787章 诅咒第466章 砲轰临淄第393章 扶苏觉醒第553章 沉没成本第149章 张耳第321章 睢水骂战第566章 休密月氏第490章 改变皇帝第671章 死国可乎第300章 吃力不讨好第641章 刺客归来第651章 麒麟降世第8章 李信第62章 宴饮第311章 夜破齐营第114章 涉间之仇第349章 夺爵升爵第598章 踏碎秦营第621章 复征西南第172章 立威第267章 兄弟第725章 工农第15章 函谷关第214章 李信策第455章 技击之士第548章 武刚车阵第780章 搏象第356章 东阳陈生第86章 教导第817章 刺佗(下)第794章 征西第547章 猎手猎物第737章 办法第406章 欺以其方第559章 贵霜政变第612章 赵佗封侯第311章 夜破齐营第573章 秦宫决策第668章 力士挥椎掷祖龙第744章 文脉第582章 巧舌如簧第148章 俘虏第685章 海东第745章 产虫第247章 钟离降秦第724章 盟友第597章 单于乞降第76章 郁结第184章 商亳第457章 勇追穷寇第510章 赵佗献纸第587章 二袭胡营第586章 月渡大河第622章 请兄归去第468章 烹了郦生第823章 覆灭第199章 争心第46章 北上第806章 刺樊第37章 与子同袍第289章 墨守第483章 秦始皇帝第703章 怀孕第364章 进退两难第56章 攻心第450章 王离军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