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9章 五世相韩

淮阴韩信稍远戎马,在江陵谈婚论嫁之际,另一个韩信,却在为韩国的未来与人争论不休。

“什么,要放弃好不容易才夺取的县邑?”

十一月初十这天,颍川郡许县,充当临时王宫的县寺里,韩国新上任的“将军”公孙信瞪大了眼睛,看着对面的韩国“申徒”张良,想不通他为何会提出这种建议。

前几个月,楚国使者把公孙信当成韩信的误会,早就解开了,虽然有些尴尬,但公孙信稍后便等来了楚国的增援,

来的还有大名鼎鼎的张良,以及归国的横阳君韩成。

在张良建议下,韩成被楚国拥为韩王,正式宣布韩国复辟,范增希望他们能西略韩地,作为楚国的西部屏障,好让项籍能安心攻略砀郡。

双方合兵,得两千人,在张良的建议下,以召陵县(河南漯河)为基地,北攻许地。

要知道,在灭亡前夕,韩国已失去了宜阳、南阳、上党,只剩下两部分:郑地,许地,皆是春秋古国,其中许地在东,一马平川,郑地在西,稍有山川。

张良的建议是,只从南往北打,绝不贸然西进,越过颍阴县,接近颍川郡的主干道。

作为将军,公孙信是合格的,复辟韩国先克许县(河南许昌以东),作为临时都城,再取鄢陵,前几天又占领了尉氏县。

四县在手,兵员也扩充到了三千,但对未来韩国将向何处发展上,公孙信却与张良产生了分歧……

“没错。”

张良作为韩国申徒,却依旧衣着简朴,他说道:“召陵本楚地也,可归还楚国,而后当放弃许县、鄢陵,将兵员集中到尉氏去。”

“这是为何?”

当着韩成的面,公孙信与张良持不同意见。

“许县是吾等控制最大的城,西控新郑、阳翟,东引鸿沟、淮阳,舟车辐集,转输易通,原野宽平,耕屯有赖,土田沃衍,人民殷阜,正当以此为基,召集韩地仁人志士,以图光复新郑,复我大韩啊!”

张良摇头:“正因为许县乃东去淮阳的必经之路,所以才必须放弃!”

“秦军仍然强大,吾等曾得数城,颍阴、长社相继投靠,但秦辄复取之,眼下王贲已从汉水退兵,大军云集南阳,兵线收缩后,王贲便能腾出手来,对付诸侯,我韩国首当其冲!”

张良最近一直在担心这件事,所以才主张去最偏远的尉氏,避其锋芒。

至于去尉氏以后,他也有一个清晰的想法。

张良取出袖中地图,在案几上摊开,指着尉氏以北对韩成道:“大王请看,尉氏以北,有圃田泽,东西六十里,南北三十里,是韩地最大的湖泽……”

此湖位于后世中牟和郑州之间,在上古时期,中原地区洪水泛滥成灾,由于两地中间地势低洼,便蓄积成一个很大的湖泊,方圆百里,现在稍微干涸,尤其冬天,有很多可落脚的地方。

它在春秋时被称之为“崔苻之泽”,子大叔执政时,郑国、宋国一带流民结集在此,给郑国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若秦军来攻,吾等可放弃尉氏县,带着兵员百姓,以及粮食牲畜,避到泽中去……”

“泽中?”韩王成和公孙信面面相觑。

张良苦口婆心,开始分析形势。

“秦大韩小,秦强韩弱,而其主要军力集中在郡府和交通要道沿线,在楚国忙于进攻砀郡,无暇西顾的情况下,单靠韩国一家不可能恢复全境,更有被扑灭之危……”

经过十月份的反复争夺后,张良意识到,攻占阳翟、新郑已不可能。因此,要改变计划,转移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地区去,找个歇脚的地方,保存韩国的力量。

而圃田泽,无疑是最合适的避难所。

那儿草泽密布,远离大城市,秦朝统治薄弱,有自给自足的经济,是积草囤粮、聚集反秦力量的好地方。

更妙的是,圃田泽西北不远,便是成皋,后世称之为:虎牢关!

张良饱读典籍,知道在许多年前,韩国创业之初,韩氏的谋士段规力劝韩氏宗主韩虎曰:“分地必取成皋。”

成皋,石溜之地也,看上去没啥油水,但它却是三川东面的天险,用段规的话说,是所谓“一里之厚而动千里之权者”。

韩虎依段规之言,分地时要了成皋,赵无恤和魏驹都认为韩虎是傻子,要了块破地去。然而,韩却从得到成皋开始,占据地利,慢慢吞并了郑国。

成皋是韩国兴盛的开端,但到韩国衰败的时候,成皋又成了索命的锁钥。

对韩国而言,它太重要了,好似韩国的***,每次秦国掐住成皋,韩王就得跪地求饶,入朝请服。

到秦庄襄王元年,使蒙骜伐韩,韩献成皋。而自秦据成皋,韩国再无险要,十九年后,叶腾率军过成皋,入新郑之郊如入无人之境,韩遂亡。

而成皋之险后的荥阳,更是关东最大的粮仓,敖仓之所在!

张良看得很透彻:“韩之重险,不在于阳翟,不在于新郑,更不在许地,而在荥阳、成皋!未来天下争衡,必决于此!”

他力劝到:“大王,吾等在圃田泽立脚,避开秦军反扑,等到这个冬天过去,等到开春时,北秦与南秦必将再度开战,主战场除了南阳,还当有汉中。”

“届时,北秦将无暇顾及后方,楚军也应已扫平砀郡,集结诸侯之力,挥师西进,到那时,韩国可乘机出圃田泽,与楚军一同夺取荥阳、成皋,取敖仓之粮,项籍一心灭秦,必继续西攻三川,破函谷,大王可遣一上将随之入关,而自留荥阳、成皋,略取韩地,何愁不能光复全境?”

张良说了这么多,口干舌燥,但韩成却望向公孙信:“将军如何看?”

韩成虽是得了张良推荐才得为韩王的,但他却并不太信任张良——毕竟韩成可看到,楚国那位王是如何被项氏架空的,于是韩成便在张良、公孙信之间玩起了平衡。

公孙信对张良的提议嗤之以鼻:“若按申徒之言,吾等复国了半天,却复到草泽之中做盗寇去了,这叫什么复国,岂不是让天下人笑话?”

在他看来,张良的想法,简直就是逃跑!

只有打下新郑、阳翟等大城市,才叫复国,就算暂时不打,也不能弃地啊!

公孙信看了一眼韩成:“再说了,我听闻圃田泽一带险恶水居,五谷所生,非菽而麦,民之食大抵菽饭藿羹,一岁不收,民不饜食糟糠,去了那,恐怕大王的餐食都不能保障!”

听闻此言,刚结束流亡生活的韩王成顿时有些急了,他过去许多年里,就是在大泽穷山里辗转,可受够那苦日子了,好不容易进了城,戴上韩王冠冕,过了几天好日子,眼下张良却又主张回农村,韩成一百个不乐意!

他暗道:“哪怕秦军杀来,我宁可退回楚地做一流亡之君,也不愿再去荒泽之中。”

但韩成也不敢直接拒绝张良,毕竟在韩人心目中,刺秦英雄,家族五世相韩的张良,说话恐怕比他这“韩王”更管用。

于是韩成沉吟后道:“迁都迁民非一日之事,更何况,莆田泽情形如何,尚不清楚,申徒,不如由寡人和大将军筹集粮草,准备迁徙之事,由你带兵去走圃田泽一趟,建好立足之地后,吾等再去不迟。”

张良有些失望,但还是朝韩成作揖到:“臣,遵命……”

……

“今日的韩王成,已不是当年的横阳君了,不是能辅佐的人啊。”

离开许县,带着数百人北上时,张良不由嗟叹,他倒是想用武力迫使韩成随他北上,但许县里,大半的兵卒只听公孙信调遣,张良不想韩国刚复辟就打一场内战。

回忆往昔,韩成尚年轻时,也算一位贤公子,为了复韩,在新郑举义,还让公孙信来拉张良入伙。

虽然失败,但却勇气可嘉,这也是张良一直记着他的原因。

三人各自流散,多年未见,再会韩地时,公孙信依然锐意十足,没多大变化,但东躲西藏十来年的韩成,却变得暮气沉沉。

经过这一次,张良算是明白了,韩成并非贤主,自己纵有智谋,他却不一定听。

“但除了韩成,还有谁可为韩王呢?”

踢开韩成自己来干?张良从没想过。

张良不仅是韩人,还是世代贵胄。

他的大父张开地,相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他的父亲张平,相釐王、悼惠王。悼惠王二十三年,平卒。卒二十岁,秦灭韩。

正因家族五世相韩,和这个国家有太深的羁绊,所以张良才将复韩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

但现在,张良却有些后悔,早年一心想着刺秦,应该找到某位年轻的韩国宗室子弟,对他耳濡目染,言传身教的……

“也罢,也罢,既然我已一手复立韩国,现在该想的,是让她继续存续下去,韩国的社稷香火,不能再灭了。”

再说,韩成也未明确拒绝,希望他后面能清醒过来,看清周遭的险恶形势吧。

如此想着,张良咬咬牙,顶着凌冽的寒风,继续向北走去……

张良圃田泽之行很顺利,泽中的流民群盗很快就答应归附韩国。

并不是因为他顶着的“申徒”之职,更不因为韩王成,而因为,群盗的首领听说过莒南刺秦的故事,而主谋是个韩人,这让他们倍感自豪!

和张良谋划的一样,这里条件虽比不上城里,但的确能在事情紧急时,容数千人避难,只要将南方数县的粮食搬过来就行。

到十一月下旬,张良打算派人去许县告知韩成,请他“移驾”尉氏县时,却只等来了一群残兵败卒,以及脸色煞白的公孙信。

张良心中咯噔一下,知道大事不妙。

“申徒,子房!”

公孙信滚下马,膝行跪在张良面前,抱着他的腿,嚎嚎大哭。

“是我愚昧,悔不听子房子言,子房走后没几日,王贲果派裨将涉间率军两万出颍阴,击许县……”

张良一把攒着公孙信的衣襟,怒目喝道:“大王呢?”

“我……我带着大王拼死突围,但在鄢陵遭遇秦军车骑伏击,众人失散,大王他,殒于乱军之中了!”

公孙信悲愤欲绝:“子房,大王没了,韩国,又亡了!”

第1029章 一个真相和一个谎言第784章 三千越甲可吞吴第169章 家书抵万金第593章 海图第373章 羊圈第136章 摆阔第852章 逐君侧之恶人第555章 勿害我第420章 鸣鼓逢逢促猎围第247章 三马第388章 一个茎结出两个果第176章 冒险第754章 广阔天地第130章 军医第587章 鹰之子第516章 择世所需第662章 梅鋗第1004章 天地间不见一个英雄第819章 包羞忍耻是男儿第867章 当立第128章 争首第951章 没有皇帝的帝国第1011章 抵足而眠第721章 陆梁第283章 伍奢有二子第240章 内间第876章 武城第115章 在鄢第763章 白衣渡江第996章 招安第999章 蜂王第470章 吓死我了第278章 结束和开始的地方第304章 六百石第85章 围堵第144章 起于微末第556章 必会君符第947章 三千年来谁著史?第278章 结束和开始的地方第116章 每个人都要做出选择第978章 狭路相逢勇者胜第423章 如果我们的铁骑继续向前!第115章 在鄢第762章 忠信第294章 独当一面第398章 匈奴第691章 为人民服务第915章 为何而战?第374章 血泪之路第861章 武关第3章 爵位难得第945章 痴儿第30章 第一第981章 籍田第857章 邓林之险第971章 群雄讨黑第910章 绝不向恐怖分子低头第1021章 赵无恤第1025章 一致对外第1017章 风萧萧兮易水寒第476章 得国不正第274章 五十里而争利第548章 骋望琅琊台第95章 荆券第226章 自三峡七百里中第34章 版筑之间第560章 武者止戈第931章 舞殿冷袖第28章 旬日演兵第131章 成与不成第635章 薪火(上)第149章 其末立见第276章 当我们的旗帜插满山岗!第992章 大蟒第1012章 死亦为鬼雄第332章 同行冤家第816章 智将务食于敌第725章 天下为桎梏第31章 盆满钵满第565章 恶名第1014章 骓不逝兮可奈何第271章 黑云压城第96章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犯罪第1026章 鸣镝第164章 上医医国第837章 有钱第14章 立小功得微名第1014章 骓不逝兮可奈何第615章 南方不可以止些第330章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第714章 上下一日百战第617章 汝之蜜糖第130章 军医第915章 为何而战?第314章 娶妻当娶……第604章 海东第92章 赠马第330章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第1021章 赵无恤第482章 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