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5章 天下乌鸦一般黑

宛城(南阳市宛城区)历史悠久,殷周时,它被称之为“申吕之地”,是两个姜姓小诸侯,后为楚所灭。

楚国占据这片沃野美壤的盆地后,设申县,后来又慢慢变成了宛邑。秦昭王三十五年,秦国夺取楚韩之地,设南阳郡,以宛为治所,宛遂为周楚之间一大都会,城广数十里,居民过十万,房宅栉次鳞比,直连城外青山。

陈恢便是南阳宛县本地人,在这座城市生活三十余年,对它的一街一巷都十分熟悉。

这日清晨,陈恢穿上了妻子洗得干净的皂色深衣,仔细扎好发髻,戴上文士冠,拍了拍腰间四百石绶印,阖门而出。

此处是内城居巷,多为官宦所居,出门后但凡人见了陈恢,都得恭恭敬敬朝他作揖,亲热地喊一声:

“陈长史!”

陈恢不止是南阳郡守门客,更是其长史。

但官吏士人的街角寒暄,却总是会被层次不齐的脚步声打断——那是在城中巡视的秦军士卒,现在的南阳不比过去,俨然成了个大军营,数十万石粮食积于此地,王贲军三分之一的数量也汇聚于宛。

与陈恢攀谈的本地小吏骂骂咧咧:“最近不知为何,三天两头城禁,城内之人不得出,连暮春之禊(xì),也错过了。”

三月去水边修禊,这是南阳贵庶的风俗,也是当地著名盛景,常由郡守组织,城内成百上千的车马络绎出城,在育水之阳举行仪式,消灾祈福。

往往是朱帷连网,曜野映云,男男女女,穿着一新,杂坐游戏,五色缑纷,顺便还能相个亲……

可眼下,城都出不去,还禊个鬼哦!

另一人则抱怨道:“不止是出不了城,外面的商贾也进不来,我为市吏,这几日市中真是无比萧条,市井繁荣,万商云集?打去岁秋后就没见过了!吾等那点禄米,哪够养活家眷仆役,眼看粮价一天一天往上涨,木柴也要贵于桂枝,真是愁死我了……”

旁人安慰他道:“去岁就有一股叛军将绕着南阳打了一圈,烧了许多粮食,还兵临城下,大掠四境,如今才开春,地里的粟才种下,南阳本地根本无粮啊。兴许前方又打起来了,吾等能在高墙之后保全性命,已是不错,又岂能奢求其他呢?”

时局艰难,对小人物而言尤其如此。

南阳多柳,眼下四处都在飞柳絮,陈恢听着同僚抱怨,只是淡淡笑着,眼睛却穿过连绵柳絮,看向城东。

“孔氏工坊的烟,停了……”

南阳城东,是一个铁官坊,十多年前秦灭魏,将梁地的冶铁大族孔家连根迁了来,孔氏最初几年还闹腾,后来也消停了,做了铁官,在内战爆发后,日夜不休地冶炼铁器,以供应军需。

快一年了,从没停过,直到近日。

尽管前线据说并无战事,但铁官坊是决不能停的,这不合常理。

而城南、城西的军营,这几天也取消了训练,城墙为王贲手下的都尉控制,陈恢纵为长史,也不得随意登城窥探,只在前日奉郡守命去劳军时瞥了几眼。

他发现,城西、南的连绵军营虽仍在,但有几座已然空了,天上的乌鸦甚至都敢往下落!

再结合近日几次不同寻常的粮食调拨,陈恢心中有了底!

大军,在慢慢撤离宛城,也许是一天一座营,但他们的确在离开这。

是调去前线了,还是……

如此想着,郡守府已至!

南阳守吕齮(yǐ),本是个懂得享受的人,他家里养了许多舞妓,陈恢是见识过的,歌女放喉,舞女翩跹,弹筝吹笙,唱南音,跳郑舞,舞似白鹤展翅飞翔,歌如蚕丝缭绕梁柱,好不享受。

但自从战争开始后,吕郡守的好日子就到头了,享乐顾不上了,舞妓也冷落了。

终日不是被军方的严苛要求为难得掉泪,就是被忽然打到宛城边的叛军韩信部吓得够呛。

眼下,吕齮伏在案几上,手撑着自己额头,简牍纸张杂乱地摆在一旁,从旁边的燃尽的蜡烛看,似是一宿没睡。

陈恢行礼:“郡君。”

“子复,可算来了。”

吕齮抬起头,却见其眼中有许多血丝,见陈恢来了,连忙让他坐下。

“正有一桩大事,虽然被军中将尉叮嘱不可外传,但我心乱如麻,还是想听听子复建言……”

但不等吕齮开口,陈恢便抢先一步道:

“敢问郡君。”

“莫非是通武侯已逝,大军欲撤离南阳之事?”

……

”什么都瞒不过子复。”

将事情经过讲了一遍后,郡守吕齮很是头疼:“王太尉已于前日逝世,但军中秘不发丧。”

陈恢暗道自己没猜错:“果然如此,早闻通武侯身体不虞,竟丧于外,不过,三军居然还没乱……”

吕齮道:“王太尉治军甚严,他逝世的消息不传出去,众人便一如往常,离开宛城的,也以为是正常调拨。眼下是司马鞅和甘棠管着三军,奉通武侯遗命,封锁消息,这不,连宛城都四门紧闭,就是不欲让人知道营中虚实。”

陈恢冷笑:“但眼看已撤走近半,幕上有乌,终归是瞒不住的。”

吕齮点头:“王太尉早在病笃时,便定下了谋划,三军陆续撤回关中,南阳郡,要被放弃了……”

陈恢有些齿寒:“南阳可不比长沙、衡山等户不过数万的小郡。郡君是清楚的,南阳全郡二十余县,户十九万零五千三百,口近百万之众,说弃就弃么?”

光论人口、赋税,南阳比南郡、衡山加起来还多,这也是本地能支撑王贲二十万大军作战,抵敌黑夫的原因。

吕齮叹息:“这也是没办法啊,王太尉已去,军中诸将尉,谁敢说自己是黑夫的对手?能阻其于宛城之野?强行留下来,打了败仗,到时候想走也走不了了。”

陈恢起身拱手:“事已至此,敢问郡君,如此打算?”

吕齮看着自己的亲信:“司马鞅和甘棠让我三月底离开宛城,回关中去,但走之前,要我做两件事。”

“让下吏猜猜看?”

陈恢笑道:“第一件,是毁掉铁工坊,让孔氏全族随大军前往关中。”

“其二,便是烧尽带不走的仓禀存粮,一粒粟麦,也不可为叛军所得!”

吕齮默然良久,点头道:“子复料事如神。”

陈恢的笑容止住了,取而代之的是愤怒。

“郡君,这第一也就罢了,第二件事,可万万做不得!”

“自从去岁南阳为韩信所掠后,全郡便一直饱受饥荒之苦,从敖仓、关中运来的粮食都供给大军,郡人只能靠陈年谷子来勉强果腹支。眼下青黄不接,外面的黔首,甚至是一些小吏,都在挨饿啊,一些穷巷的闾左,都开始吃糠了。这时候烧粮,烧的不是粟麦,是他们的命!”

吕齮摊手:“我何尝不知,但这是王太尉遗命……”

陈恢声音高了起来:“太尉是将军,受命而不辞,敌破而后言返,师出之日,有死之荣,无生之辱。他只需要对皇帝负责,对三军负责,要考虑的是战争胜负,社稷存亡!”

“至于黔首存亡,是饥是寒,不在其谋略之内。”

“所以王太尉不像郡守,要为南阳,要为全郡百万生民的生计考虑……”

他更不像陈恢等南阳本地人,子子孙孙,还要扎在这片土地上,延续生活数十百代!

你们这群外郡人倒是烧了粮食,留下一片焦土,拍拍屁股走了,我们南阳人怎么办?吃土啊?

“故郡君,这件事,万万做不得!”

“子复啊子复。”

吕齮拍案而起,怒道:“大军尚未完全撤走,剑还抵在我背后,我说不做,能行么?我召你来是问策的,你却与我说这些大道理,有何用处?”

“那臣便说点有用的,一条可让郡君保身、全名,更能让南阳郡免受饥荒刀兵之灾的出路。”

陈恢凑近,说出了那两个足以诛他三族的字……

“降黑!”

……

PS:明天上山,晚上才有,咕,咕咕咕。

第1027章 大是大非第598章 险恶第598章 险恶第209章 做个有用的人第295章 伐蛟取鼍第480章 三杰第852章 逐君侧之恶人第146章 沸鼎第487章 句芒第149章 其末立见第666章 七闽第210章 武库第147章 军令如山律如铁第861章 武关一些醉话,关于孔子第41章 凡今之人,莫如兄弟第698章 雁南飞第285章 秦王(中)第1027章 大是大非第838章 北有强胡第575章 南巡第645章 铜铁第187章 共敖第187章 共敖第942章 故事第623章 往事第223章 黄帝内经第646章 刀剑第831章 帝国之壁第106章 重租第21章 百万秦军成于斯第21章 百万秦军成于斯第461章 糖氏第40章 回家(下)第919章 鱼龙第866章 裂地而封为王侯第912章 江东子弟今虽在第214章 郡守腾第524章 说出来就不神了第474章 冰冻三尺第636章 鱼脱于渊第199章 县尉有请第766章 将军百战死(下)第934章 一个就够了第150章 陈尸第685章 图腾第974章 假王第185章 军贼第283章 伍奢有二子第206章 立足之资第372章 银鞍照白马第472章 入齐何见?第608章 家园第166章 居则有礼第885章 何以辨忠奸第273章 百年仇雠第942章 故事第567章 平原津第898章 驱传渭桥上第169章 家书抵万金第945章 痴儿第119章 绝地第447章 吾矛之利第771章 狗咬狗第514章 万马齐暗究可哀第865章 原来是同行第676章 王之蔽甚矣第112章 今亡亦死!第203章 退婚第1023章 白登之围第886章 影子第94章 封诊式第186章 材士第158章 受金第913章 一饭之恩必偿第820章 信第484章 移风易俗第208章 来自祖龙的评价第865章 原来是同行第27章 最后一天第241章 胜者即是正义!第907章 中国合则强分则弱第24章 练队列有什么用?第447章 吾矛之利第292章 壮士不死即已第1003章 移席第286章 秦王(下)第481章 祭酒第597章 仗不能白打第239章 将以照千里第907章 中国合则强分则弱第708章 罚天子之剑第12章 拜爵为公士第632章 伯乐与千里马第45章 生产力啊生产力第117章 大时代第554章 乘风破浪(求月票)第43章 舂谷持作饭第420章 鸣鼓逢逢促猎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