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2章 不如诸夏之亡也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帝位空置”的状态。

奉常官署内,尽管前段时间才有人因“非以宜言”罪被下狱,但如今舆论管制较秦始皇帝时松了许多,儒生们的议论声便仍然未息。

他们的争论,主要集中在随之到来的礼仪问题上:黑夫称公,当用古时封邦建国之礼,置直属于其下的群卿大夫否?亦或是仍如现在这样,凌驾于九卿之上。同时,封公的典礼又将如何举行,既然没有天子,那谁来给予黑夫册命呢?凡此种种,争得不可开交,烦恼之际,甚至有人插了句嘴:

“孔子言,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如今天子之位空置,这是否意味着,此乃无道之时?”

就连太宰令伏生也摇头道:“孔子三月无君,则皇皇如也,出疆必载质,眼下却不仅要三月无君,恐怕要三年五载无君,岂能如此……”

虽然法家和儒家一直不对付,但面对君主时,二者的观点却极其一致。

在法家眼里:“夫利天下之民莫大于治,而治莫康于立君。”可见,天下之治最为重要的是要有“君”。

在儒家看来,君主在政治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也以为天下治平之基本,在于人君一人之身。

尽管反对者甚众,可摄政决心已下,既如此,就必须为其施政找到依据,这便是御用文人的本事了。

“如此说来,周公摄政时也是礼乐征自诸侯出,是无道之世了?”

群儒一看,却是太史令叔孙通,这位正儿八经的孔门弟子义正言辞,质问发言者。

周公是儒家理论的根源之一,从孔子便开始尊为圣人,不论哪个学派都推崇之至,认为周公制礼,是天下有序的开始,谁敢质疑周公时是无道?

那几个儒生顿时哑然,叔孙通更大声说道:

“周公定礼乐,天下大治,然自周室东迁摄政治国,陵迟至今,五百五十年来,礼崩乐坏,皆为无道之世!”

好家伙,将秦始皇帝时也算进“无道”的时段去了,但这却又是奉常官署内群儒的共识,纷纷点头,而胡亥时更差劲,更加暴虐无道。

“而现在,恰恰是从无道转入有道的开始。”

叔孙通以为,摄政,不过是从无道进入有道的过度阶段,是不得已而为之。

在他看来,对于黑夫而言,因为故秦大臣和百姓习惯了秦君统治,故取而代之时机未到。

可再立一个嬴姓皇帝,既让北伐功臣心中难安,也会对未来征讨六国,争取六国豪杰百姓降服不利。

摄政,是黑夫眼下能采取最好的办法。

更何况,谁说现在就无君了?

“尔雅有言,天、帝、皇、王、后、辟、公、侯,君也,谁说非要皇帝才是君?只要独一无二,即便是太阳落山后升起的月亮,也能令漫天星辰失色!”

这不就是先前那“月将升,日将落”的预言么?

当然,这并非长久之计,在叔孙通看来,迟早,另一个预言也会应验。

“亡秦者黑……”

“昔日秦始皇帝之所以称皇帝,是因为其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三皇五帝所不及。故号曰‘皇帝’。”

“摄政必须再度一统天下,得万众拥戴,方能水到渠成,取代嬴姓秦朝,真正坐上皇帝之位,开启一个新朝……”

这番话自不能说得如此直白,他遂面色一板,教训那些被自己举荐进入奉常的群儒道:

“汝等昔日让我向摄政入荐诸生为官,如今进了奉常,却不好好珍惜,襄助摄政定礼,兴礼乐之道,而在此妄言,意欲何为?”

众人顿时讷讷,但脸上服了,心里却未必服。

这时候,满堂儒生又听到另一个声音道:

“太史说得不错!”

却是奉常陆贾。

“孔子也说过,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无)也,可见诸夏无君,时常有之!”

如果非要给这个身处中原,以冠带为标志,已有雏形的民族命名,她现在的名字便是“诸夏”。

“然而诸夏在无君时,却没有丢失礼乐,这是为何?”

他扫视众人,待议论结束后,才笃定地说道:

“因为有圣人!”

……

“圣人?”众人面面相觑。

陆贾笑道:“不错,诸夏之所以在无君,或者君主幼弱之时,尚能维持礼仪之大,章服之美,而没有堕为戎狄,正是因为,有圣人治国!譬如伊尹、周公,孔子!

“而今之摄政,亦是圣人!”

“摄政是圣人……”群儒被惊到了,他们黑黑夫贴过很多标签,却还真没往这方面想过,那黑大汉哪里圣了?

“敢问叔孙太史,何谓圣人?”陆贾朝叔孙通拱手,二人今日是得在此唱一出双簧了。

叔孙通略微沉吟:“内有德性,外有功业,是为内圣外王,自为圣人。”

陆贾摇头:“太过深奥简略,恐有些人听不懂,可否再具体些?”

叔孙通少不得要认真起来:“曾子言,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能做到这几点的,可谓大圣!”

陆贾一条条摊开了开证明:

“摄政出身黔首,然孟子言,涂之人可为禹。摄政少时家贫,父母兄弟皆白丁也,然荀子又言,圣人可学而成也。摄政便是既有天生之智,又好学不倦。”

他举例子道:“神农之时,天雨粟,神农遂耕种之;作陶治斤斧,为耒耜徂耨,以垦草莽,然后五谷与助,百果藏实,神农氏便是格物致知的圣人典范。”

“诸君且仔细想想,过去十余年来,省人力十倍的水椎,让亩产倍增的堆肥,叫天下人皆食甜味的榨糖,让文书省力省时的纸张、印刷……”

“这些泽被天下的事,皆乃摄政所作也!在格物致知上,摄政的成就,几能与神农氏相提并论!”

好像还真是!众人点头,没毛病,古代的“圣人”,燧人神农之流,还真是群发明家,黑夫算是占大便宜了。

“再说修身齐家,摄政食不二味,居不重席,室不崇坛,器不彤镂,宫室不观,舟车不饰,衣服财用,择不取费,可谓至俭,与始皇帝、胡亥大异也。”

“又不贪女色,入咸阳,妇女无所幸,宫女皆出而嫁人。家中仅一妻,夫人叶氏贤且俭,衣不坠地,亲织衣裳,以教二子。”

黑夫平日里被某些人诟病的点,如今却成了陆贾赞誉之处——儒家眼里的大圣人孔子,不也才一个老婆,一子一女么!

陆贾的演讲渐入佳境:“至于治国之能,众所皆见。摄政治北地,而北地兵强,逐匈奴八百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治胶东,则胶东富庶,楼船通海外,而九夷皆朝于中原;治岭南,则转败为胜,南征军以之为父母,越校蛮人甘为效死!”

“平天下,更不必说,胡亥篡位暴虐,欲屠安陆,摄政以眇眇之身,数千迁谪之众,举兵江汉,四渡云梦,屡胜强敌。不过一年有余,便北伐靖难成功,武关如有神助,蓝田不战而屈人之兵。”

“随后诛篡君,杀奸佞,安百姓,重整纲常,而拨乱反正,让孔子门徒重归朝堂。又内修己以安百姓,外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可谓仁之方也已!”

“格物致知,修齐治平皆备,举目天下,能做到内圣外王者,唯摄政一人而已。”

有理有据,叔孙通带头,舌战半响的群儒们总算达成了共识,皆附和道:

“摄政确实是圣人!”

而圣人治国,这不就是儒生们想象中三代之治的场景,也是他们一直孜孜不倦的梦想么……

“由周公那样的圣人来治国,这不是吾等数百年来的追求么?”

“为何今日实现了,却惶惶不安?”

被陆贾一语点明白后,气氛变得热络,儒生们开始兴奋起来,对这件事的热情度空前高涨!

他们要参与进去,让自己留名,也籍此跻身。

“摄政他不止是儒家所推崇的圣人……”

陆贾口干舌燥,但却心怀欣慰,他这几个月可不是白忙活的,他所学甚杂,也不似一般儒生那么心胸狭隘,不能容其他学派。

故陆贾很清楚,圣人治国,这不仅是儒家的夙愿,更是诸子百家的梦想。

道、法、墨,各家也都推出了自己的圣人形象,这些圣人的身上,体现了各学派的最高理想……

墨家是个无条件牺牲自己成全天下的学派,他们崇尚大禹,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哪怕是摩秃头顶、走坏脚跟也要为天下治水,好似从来没有个人私欲,把身心和灵魂,全部奉献给天下。

墨子说,这样的人,才能称之为为圣!

黑夫入咸阳后,表现得一心为公,绝无私欲,连“无我”的宣言都出来了,对新故秦人,好歹做到了一视同仁,甚至还重用了张苍、陆贾、萧何、叔孙通、韩信这一大批关东人,跟始皇帝一比,就显得“兼爱”多了。

更勿论,他还是拯救了墨家最后几名弟子的恩公。

法家也有圣人,他们的圣人是以法为核心的,韩非子推崇绝对专制的独裁君主,既要心狠手辣又要心机深沉,用法术势的配合和高超的权谋,才能一统天下,最终体天道而立法。

而黑夫的真实面目,不就是这样么?

虽然各家相互认为对方的圣人不是真圣,但巧合的是,除了庄子心目中的圣人太过出世,黑夫沾不上边外,其余诸子理想中的“圣人”,他竟是几乎占全了。

这便是陆贾认定黑夫为主,选择为之效命的原因。

“如此圣人,可为天下师,故方设三上公,而摄政居太师之位。”

“摄政不仅要再度平定天下,更要承三代之学,继秦之法,集百家之智,以教化天下!”

君主与圣贤将融为一体,百家的政治理想,将在他一个人身上汇合,诸夏的和平兴盛,将籍由他来确立。

这是秦始皇帝,都未能做到的事,也是这十多年,有识之士最大的遗憾。

而摄政的后代,不管他们仍是“摄政”,还是真正成为天子、皇帝,都被冠以“圣人之后”的名号!

黑夫越是将“圣人”的形象维持拔高到极致,越是能得诸子百家及天下人的推崇,对其子孙就越是有利……

这就是陆贾为黑夫拟定的政治蓝图,与叔孙通的设想,还略有不同!

“今日方知,陆君何以为奉常。”

在群儒兴奋的查阅经典,为摄政的封公典礼贡献智谋时,叔孙通走过来,朝陆贾作揖,叹服不已。

圣人,啧,这才是彩虹高级屁啊,叔孙通想想自己曾谋划的“黑夫是始皇帝私生子”,都是什么啊,对陆贾,他只能甘拜下风。

“叔孙也不赖。”

二人一笑,恰在此时,外面有谒者来宣布了一条大消息:

“摄政封爵已定!”

所有人都转过头,屏息以待,陆贾甚至心里暗暗期盼:“千万不要是包公……”

“封爵为:夏公!”

……

PS:今天只有一章。

第749章 我的老家第778章 张耳陈馀第621章 天罚第321章 人生赢家第565章 恶名第717章 有人天生世卿第858章 三呼第834章 长袖善舞第85章 围堵第813章 立国家之主赢几倍?第485章 松柏之凋第889章 主角第275章 楚歌与秦风第901章 执一以为天下牧第560章 武者止戈第1026章 鸣镝第982章 去留第897章 我来看你了第3章 爵位难得第647章 沧浪之水第879章 窜天猴与二踢脚第175章 偷梁换柱第553章 袒右第290章 灯下黑第695章 祖先的土地第738章 酒酣胸胆尚开张!(上)第585章 儿戏第50章 南方人吃年糕第679章 闽在海中第1011章 抵足而眠第1017章 风萧萧兮易水寒第522章 治大国如烹小鲜第1015章 统一哈第880章 小心后面第440章 头狼(骗月票)第543章 田官第469章 海大鱼第1017章 风萧萧兮易水寒第338章 叛徒!第199章 县尉有请第716章 临之以兵第45章 生产力啊生产力第775章 南北战争(上)第545章 兔死狐悲第884章 刑徒七十万第383章 豳风第292章 壮士不死即已第289章 与时变化第849章 博浪沙第315章 入关第698章 雁南飞第503章 祥瑞御免第821章 八千里路云和月第604章 海东第53章 乡里乡亲第760章 不许笑第688章 将军第206章 立足之资第691章 为人民服务第877章 如果忠诚有颜色第488章 农家第426章 军将第320章 帝业第563章 大复仇第735章 太阳落山了(下)第378章 衣食足而知荣辱第141章 陈平第424章 初雪第572章 君臣第507章 风雨欲来第224章 四月行县第121章 高阳酒徒第414章 会挽雕弓如满月!第823章 煮酒第216章 明察秋毫第339章 宿麦第776章 都散了吧(第五卷完)第696章 坚如磐石第688章 将军第1027章 大是大非第174章 表演第603章 三千里江山第316章 蓝田日暖玉生烟第822章 但见三泉下第277章 首身离兮心不惩第101章 非寻常之辈第985章 千钧第679章 闽在海中第895章 待到打下咸阳城第377章 戍卒叫第1034章 秦吏(大结局)第838章 北有强胡第516章 择世所需第527章 执辔者第76章 荣辱之责在乎己第302章 折节下交第263章 这不是足球……第789章 望夫第485章 松柏之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