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来将挡,水来土屯。
楚成王擒获宋襄公,本想好好敲诈宋国一笔,不料宋国居然用另立公子目夷为君对抗,这样一来,宋襄公作为宋国国君的身份改变,居然没有油水好捞了。
楚成王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他带着宋襄公前往亳都,要求和鲁僖公会面,决定宋襄公的生死。这当然不是尊重鲁僖公,而是为了杀鸡给猴看,威吓或者说是震慑行动。
震慑行动通常是大国对小国进行,但是如果对方很有骨气,或者说实力相当,恐怕将落入正面交锋的尴尬局面。
鲁僖公带领大夫仲遂前往亳都与楚成王会面。
一到亳都,便用私礼拜见成得臣,请成得臣在楚成王面前好言几句,多行方便。
看来鲁僖公也不是容易被摆布的,一上来先埋好了伏笔。
鲁僖公和楚成王见面之后当然一顿寒暄,互相致意,加上之前在盂地会盟的陈、蔡、郑、许、曹五国诸侯,一共是七位诸侯在亳都相会。
除了楚成王,其余这几位诸侯见面商议,吓都吓死了,说是主持正义,见面就抓,回头就打,他还最厉害,这可如何是好?
郑文公说眼下这局势,既然大家都在这了,楚成王摆明了是要做盟主,那我们就尊他为盟主好了。
鲁僖公愤然说道,“诸侯霸主不是凭武力威吓就能做的。当日齐桓公如何对待大家,想必大家也心中有数。齐桓公对诸侯那可是扶危济困,楚成王如何能比?而且我们曾经和宋襄公会盟,难道眼看着宋襄公被害?那不但宋襄公,恐怕在座的诸位都要成为天下笑柄了!楚成王如果能够释放宋襄公,那寡人还能有什么疑问呢?”
宋襄公听到这番话,恐怕眼泪都得掉下来了。
在楚成王的白色恐怖之下,原来鲁僖公就凭着葵邱会盟一见,还能为自己伸张正义,实在哪能可贵。
这一番话说的诸侯心服口服。
的确,就算大家都满足了楚成王的心愿,那岂不是成为天下人的笑柄?
仲遂趁机将这话转告成得臣,当然楚成王也知道了诸侯的心意。
这次楚成王没有拧着来,他明白人心向背是大义所趋。楚国可以抓住一个宋襄公,甚至也可以把在座的六位诸侯全部抓获。但是那恐怕是逼着这些国家另立新君,集体对抗楚国。这样的局面,是楚成王最不愿意看到的。
如果放了宋襄公能够让诸侯对自己言听计从,楚成王又何乐而不为呢?
楚成王在亳都兴建祭坛,约定在十二月癸丑日,歃血为盟,诸侯一起赦免宋襄公的罪过。
楚成王将赦免宋襄公作为了这次诸侯会盟的主题,宋襄公被提前会盟一天释放。
这个结果和宋襄公想象的实在是天差地别。
本来想做诸侯盟主的宋襄公,现在成了诸侯赦免的对象,而且成全了敌人楚成王的盟主之位。
宋襄公恼羞成怒,但是也不得不委曲求全,挨个感谢每一位诸侯。
毕竟,和被生祭睢水之神的鄫君比,他还是幸运很多。
到了会盟那一天,诸侯齐聚,楚成王先执牛耳,宋、鲁等国依次排班参加仪式。
这会盟倒是简简单单的完成了,就是参加的各位心情各异。楚成王得意洋洋自不必说,宋襄公满怀羞耻,而其余各国诸侯,无不暗自心惊。
宋襄公自然也听说了公子目夷登基的消息,他思量自来君主之位,只要坐上了,没有能愿意下来的,除非死了,别管是自然死亡还是被人整死。自己无处可去,宋襄公决定要出奔卫国。可是他还没动身,公子目夷的使臣已经到了,转达公子目夷的话,说是登基是为了保护宋国,不是为了宋侯之位。现在既然危机解除,就请宋襄公回到宋国,重登大宝。
这倒完全出乎宋襄公意料之外,但是也让他深深的感动。
公子目夷几次进言,都被宋襄公嗤之以鼻。最终宋襄公被擒,又是公子目夷率领宋国抵抗楚国。
不过这君主之位的魔力,宋襄公自问没人能抵抗,不料公子目夷又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惊喜。
这世上终归是有人能抵抗权力的诱惑的。
至少公子目夷是这样的人。
宋襄公平安回国,公子目夷安然退居臣子之列。
宋襄公回国之后,对于自己的遭遇思前想后过不去这个弯儿。如果他能够就此想想自己的过失,也是宋国之福。但是宋襄公想的是如何报仇雪恨。
奇怪的是,他并没有想到向楚成王报复,反而恨上了郑文公。大约宋襄公潜意识里还是畏惧楚成王吧!真正的恶人,那是谁都畏惧的。不过他恨郑文公,居然是因为郑文公倡议让楚成王做盟主,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按照当时的形势,谁都阻挠不了楚成王做盟主,谁提出来还不一样吗?
可是宋襄公就是恨郑文公,
而且恨得真心实意,恨得咬牙切齿。
或许和楚成王的杀鸡给猴看一样,宋襄公这也是一种情绪转移方法。
周襄王十四年春天,三月份郑文公前往楚国参拜,可把宋襄公气了个死去活来。
是可忍孰不可忍,叔可忍婶不可忍!
宋襄公准备发倾国之兵力,攻打郑国。
他命令公子目夷建国,可是公子目夷又提出来不同意见。郑国和楚国刚交好,我们疯了一样的攻打郑国,难道楚国就能袖手旁观?到时候我们宋国同时对付郑国和楚国,有把握吗?
司马公孙固也坚持反对。
宋襄公是出了名的死心眼子,历来大臣说话没有听的,管你对错。司马公孙固这一反对宋襄公还生气了,说司马不愿意去,寡人自己亲自去。
公孙固不敢说话了。
愤怒的宋襄公倾一国之兵力发兵攻打郑国,他自己亲自率领中军,司马公孙固为副将,大夫乐仆伊、华秀老、公子荡、向訾守都跟随而去。
消息传到郑文公那里,郑文公大吃一惊,什么时候把宋国得罪成这样了呢?我没怎么地啊?
是没怎么地,可是人家宋襄公咬牙切齿的恨着你呢!
楚成王一听,宋国都敢打郑国了?还反了宋襄公了,刚放了他几天啊这是?
必须救郑国,人家郑国和我们楚国关系多好呢。
成得臣进言道,主公要救郑国,不如攻打宋国。
楚成王询问原因,成得臣分析认为,经过上次的事情,宋国已经非常害怕楚国了。而且宋国起倾国之兵讨伐郑国,此时正好国内空虚。如果楚国攻打宋国,那宋襄公返回救国,必然疲于奔命,肯定要失败。那时候郑国之围也自然而解。
楚成王觉得这见解很独到,于是命令成得臣为大将,斗勃为副将,兴兵讨伐宋国。
事情和公子目夷预料的一样,宋襄公得到楚国发兵的消息,不得不即刻返程。
宋国军队没干别的,就在宋国和郑国之间往返跑锻炼身体了。
气喘吁吁的宋国士兵好容易返回宋国,在泓水之南列阵,准备迎战。
楚国成得臣派人送来战书,司马公孙固进言道,“楚国这次发兵,主要是为了救助郑国。我们只要和楚国请和即可,千万不可迎战。”
还有一句话,公孙固没好意思直说,单是一个楚国已经招架不住,何况还有郑国?
宋襄公的回答实在让人大跌眼镜,他沉稳的说道,“过去齐桓公不远千里讨伐楚国,现在楚国都打到我们家门口了,我们如果不应战,怎么能继承齐桓公的霸业呢?”
公孙固都要吐血了,您都被人抓俘虏了,还惦记霸业呢?有点不自量力吧?
公孙固忍不住劝道,“主公,我们宋国兵器、车辆都不如楚国,而且国人都很害怕楚国,我们这不是自取其辱吗?”
宋襄公非常正义的说道,“楚国再厉害,那也是无义之师,寡人再无能,那也是有仁有义。难道让我们正义之师躲避楚国吗?过去周武王凭什么战胜殷纣王的,还不是因为周武王的仁义?看寡人这次大胜楚成王,一雪耻辱!”
宋襄公大笔一挥,直接在楚国战书上批字,答应楚国请战要求,约定十一月朔日,交战于泓阳。
宋襄公命令的第一件事,就是让手下做一面大旗,上面大书“仁义”二字。
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碰上宋襄公这样食古不化的领导,公孙固和公子目夷只能跟着收拾残局。但是公孙固也暗自交待手下,小心应对,搞不好这次宋国危险了。
而楚国这边,成得臣列阵与泓水之北,斗勃请求五鼓渡河,以免宋军占据有利地形。
成得臣笑道,“宋襄公为人迂腐,根本不了解什么叫打仗!他要是明白,就不会和我们楚国对敌。我们早过河就早打,晚过河就晚打,何必着急?”
天明之后,楚军开始渡河,场面壮观,有条不紊。
公孙固进言宋襄公道,“主公最好现在下令攻击,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这样能让楚军自乱阵脚,我们占据有利形势。”
宋襄公指着大旗说道,“你看到我们的大旗没有?我们是仁义之师,怎么能攻其不备呢?等楚军渡河之后再说吧!”
公孙固暗自叫苦,但是也无可奈何。
楚军渡河之后,成得臣指挥楚军列阵,悠然自得,公孙固又坚决请求此时开战,趁着楚军阵型未成,还有可乘之机。
可想而知,公孙固又被宋襄公责骂一通,你这脑子是什么做的?驴踢了还是门挤了?都让人家过来了,为啥就不能等人家布阵之后,正大光明的开始打仗?我们是仁义之师,仁义!
公孙固哭死的心都有了,这都是什么领导,还说我傻,我看他才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