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翁婿(二)

更新第一,认准我们的网址 |w|W♂

这两人心意相通,彼此都明白对方的意思。-∝ding-∝dian-∝小-∝说,≮.$.o∽这制盐术如果落在两淮盐商手里,只会为他们赚取更多的利润,于大明的财政收入,不会有任何改善。

至于说老百姓能因此吃上好盐,这跟张居正又有什么关系?他眼下想的是,怎么把盐商手里的钱收入国库之中,成为朝廷税收的一部分。

那前膛枪更是国之利器,不能轻易扩散。那些龙王岛叛军好歹有着不敢近身白兵战的致命弱dian,才被广东水师一鼓而平。如果这制枪术被有心反对大明的人学去,练新军对抗官军,不等于是养虎为患?

张居正道:“只有肯交税的盐商,才有可能学去这制盐术。至于不交税的,他们就别想把这个学去。我几世为人,也不是没学过一些奇技,但是这些东西,都没什么用处,我不会把它们当成救国济世的良方。你这粤盐搞的不错,卖盐卖的也很好,我回头跟湖广那边说一下。这些年湖广受淮北盐盘剥的也够了,也该让粤盐济楚,让湖广百姓,吃一吃这上好的粤盐。”

他不管重生几次,骨子里还是个明人。这桑梓之情,他怎么也要讲的。明代的湖广是后世湖南湖北两个省合在一起,即使划出勋阳,湖广依旧是大明的人口大省。

淮盐行楚,是国朝历来的盐业政策。淮北盐价格高,让湖广百姓不堪其苦,也让扬州盐商赚了海量白银。

与之相比广东的粤盐品质好,价格便宜,只不过是碍于政策。粤盐在湖广的行销有很大阻力。如果从官方层面,默许粤盐济楚。等于是在淮盐身上狠割了一刀,失去这个大省。对于淮盐的利润,是个严重打击。也只有先让盐商知道张居正的手段,日后才能真的任他摆布,乖乖交钱。

“你广东那边的事,搞的不错。开海也好,夷州归附也好,东印度公司也好,都合我的心思。尤其是后者,这东印度公司搞的好。搞的太好了。大明朝向来重农抑商,于商税上收的太少。你这海巡司算是开了个好头,而用东印度公司,更是比用巡检好。我不管你是杀是砍,总之,敢不交税的,就不要让他们活着回到陆上。只有让这些海商明白,做生意是要交税的,将来我们在陆地上收税。才会方便一些。”

李炎卿知道,老岳父这是要对商税下刀了。大明朝商税是块肥肉,偏生朝廷对于商税,又一向收不上来。在另一个时空里。崇祯朝甚至发生过一年浙江上缴茶税十二两的情况,可见商税的问题何等严重。

东印度公司在海上向来以六亲不认闻名,只要没交税。不管你是什么身份,他也敢一律击沉。这么搞下去。至少在水上,没人敢不交税。至于陆地上。就只好逐步推进,步步为营。他们两个都有一个优势,就是知道大明的寿命没这么短,他们还有时间。

张居正又道:“广东那个地方,国朝向以为其贫弱。称两广为远瘴之地,没有多少人在意它的地位。两广派官,向来都是苦差,广东之贫瘠尤甚。过去广东的军饷还要靠广西援助,就是个问题。可是在老夫看来,广东是个宝地。那是个优秀的沿海省,是个大有作为的地方。那里可以与洋人直接交易,获利方便。还能购买到西洋军械,雇佣西洋勇卒,这两广的地盘,我是要定了。”

高拱思维还是采用的旧有思维方式,在大明官场的跑马圈地活动中,对准江浙苏松等传统富庶地区下手,又想要造福桑梓,在河南的官职任免上不可放松。

相对而言,两广这种边远地区,不在他考虑范围内。因为香山开海这事,更是与广东官场隐然对立,张居正想要经略广东,难度并不算大。

“老夫想要的地盘,就是两广。你既然把香山经营的铜墙铁壁,那就替我去把这块地盘看住。你不通庶政,老夫给你委任一批能干的部下。你不谙兵事,我把俞大猷留下给你,只要你替我看住这个地盘,外加办好我交办的差使。”

张居正这个安排,倒是符合李炎卿的利益。他在广东那地方的牵扯太多,如果现在把他调动到腹里地区,反倒让他成了无爪螃蟹。一切又得从头开始,所有的根基都得重新打。这且不说,就是那东印度公司,也因为距离问题,变的不易控制。

那洪四妹是夷州土司,自然不能随便离开自己的老营。自己若是到了江南任官,两人不就成了聚少离多,这女海盗天知道会不会把天翻个个?因此他连忙谢道:

“多谢老泰山栽培,小婿定当尽心竭力,为岳丈把两广经营成铁桶江山。以往两广财政依赖朝廷,小婿到任之后,定要让两广如江浙,成为大明朝的重要饷源。粤盐济楚的事,小婿保证办好,保质保量保价保盐税。”

张居正笑道:“你就不怕落一个与民争利,鱼肉乡里,荼毒士绅的名声?”

“上次上解香山积欠赋税,小婿这坏名声,怕是早就已经落下了。只是我的官卑职小,眼下还引不起言官的重视,他日言官肯重视我时,我想岳丈已能为小婿撑腰。有您撑腰,就算再大的骂名,我也不怕。”

张居正diandian头,目光中多了几分赞许之意。自己这女儿的眼光果然不错,找的男人,虽然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但是倒有一桩最大的好处,为人处事合自己的心思。

他问道:“你既然来自后世,自当知道我们大明的大敌为谁。你说一说,要战胜这个敌人,最好用的武器是什么?是万胜霹雳神枪,还是西洋佛郎机炮,还是老夫的那个方阵?”

李炎卿犹豫片刻道:“小婿不谙兵事。但是据我想来,若要战胜那些鞑子,最重要的一件武器,却还是钱。我们得有银子啊。”

眼下的女直鞑子还远谈不到是大明的威胁,充其量,只能算做一群麻烦的虏贼。虽然麻烦,但也仅仅是麻烦而已。除了这些来自后世的人之外,谁也不会相信,就是这群虏贼最终夺取了大明江山。

而明军最重要的问题,既不是器械不够先进,也不是缺乏有战斗力的部队。握枪的手,永远比枪更有威力。

李自成的部队最终打进京师,与其说是明朝部队崩溃,不如说是大明财政体系彻底崩溃。为了不发军饷,让边军三日三易驻地,最终导致边军整体哗变,反倒成了闯军里的中坚力量。

大明军队眼下即使全部实现了燧发枪化,也不可能出师扫北。那庞大的军事开支,对比微薄的战争收益,根本不值一提。最终的结果,多半就是师老无功,白费力气。所以大明军队的方针,只能是强化防御,守卫疆土。

可不管是修筑多面堡,还是部队更新装备,乃至编练新军,补充兵源,归根到底都在一个钱上。戚家军之所以是天下第一强军,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浙兵不欠饷,不克扣。士兵能够按月开饷,不一丝一毫短缺,这些士兵就能保证训练,舍命作战。

李炎卿于军事行政,全是一窍不通,然而在搜刮上倒是能算个好手,提这钱粮之道,也算是扬长避短。他见张居正桌上,放着自己送来的那份最大礼物,胡船王给的全套地图。

他用手一指其中一幅“大明银矿匮乏,要想解决白银问题,除了开海通商外,不妨在它身上打打算盘。这个地方,可是盛产金银的宝地,不管是抢是赚,咱们总要把这的金银搞到手里,才能充盈国库。”

第376章 龙凤呈祥(一)第100章 征粮第432章 决战(十)第339章 余波(二)第140章 衙门大换血第291章 张敬修第89章 当家大妇上第381章 龙凤呈祥(六)第69章 谈判上第319章 接收(三)第204章 控诉(一)第70章 谈判下第235章 加盟第46章 二桃杀三士第431章 决战(九)第410章 白莲变(二)第318章 接收(二)第414章 白莲变(六)第209章 陈家的王牌第113章 火并第345章 好风频借力(五)第351章 横扫天女(六)第286章 你可知罪第375章 翁婿(五)第242章 鸿门宴(四)第337章 青云路第223章 雪恨(三)第396章 筹备(六)第13章 蹊跷的府衙第232章 拖刀计第78章 为官之道第12章 花重锦官城第16章 初到香山第19章 负债累累第71章 余波第228章 雪恨(八)第379章 龙凤呈祥(四)第206章 动员第88章 心碎第379章 龙凤呈祥(四)第223章 雪恨(三)第331章 张敬修(二)第394章 筹备(四)第233章 贵客临门第8章 柳叶青第21章 初战告捷第50章 迎接第168章 测验(二)第285章 迎接第161章 施仙子(一)第359章 横扫天女(十四)第149章 食蟹(二)第179章 沐恩第270章 再立大功(三)第274章 得力干将第369章 金风玉露(一)第71章 余波第94章 江湖传言第96章 打尽第193章 五色帆(三)第268章 再立大功(一)第97章 拔出萝卜第321章 接收(五)第414章 白莲变(六)第313章 太阿倒持(一)第87章 水磨功夫下第255章 误中副车第252章 预除西土第204章 控诉(一)第154章 宝藏(三)第303章 香山之乱(十一)第85章 消息第392章 筹备(二)第119章 怒火第128章 海阔天第49章 剑指澳门第219章 旧恨(四)第165章 邀约第165章 邀约第72章 招聘第314章 太阿倒持(二)第233章 贵客临门第3章 礼贤下士赵一杠第347章 横扫天女(二)第393章 筹备(三)第157章 烫手的生意(一)第59章 海外来客二第74章 中计第356章 横扫天女(十一)第398章 筹备(八)第150章 食蟹(三)第243章 夷州归附(一)第338章 余波(一)第251章 神僧斗死神第264章 交易与收割(三)第154章 宝藏(三)第267章 交易与收割(六)第371章 翁婿(一)第88章 心碎第341章 好风频借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