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 罢相方始乱迷离(一)

这次会议就在陈佑的书厅内召开。

除了陈佑觉得自己在正堂主持会议有些尴尬之外,另一个原因就是参会人员少。

三位副都承旨还在京外未赶回来,十名主事也只到了八位。

十三名枢密院官员,扣除原本的六位主事,七名官员中陈佑举荐的只有一位,赵元昌安排了四人。

其中副都承旨端木业是成德节度判官,成德节度使马青的亲信。外间房主事鞠兴达是从武德司调过来的,这是为了整合情报力量。内吏房主事吴子雄原是锦官府衙一小吏,民兵房主事王敬深是荆南节度使李继勋的部下。

陈佑在请示赵元昌之后,最终选择让梅松担任内间房主事,这使得梅松成为十主事中最年轻的一位,只能说朝中有人好升官。

最让人意外的是孟文翰,本来陈佑都准备把他踢出去了,结果郑志康推荐了他,最后被任命为牧马房主事。

然后就是令史等小吏,每个人都能找到点关系,陈佑为了这些人的分配伤透脑筋。不过内间房和外间房各有一半人是武德使林盛保塞进来的,这是应有之意。

第一次会议,人员还没满,能说的就是各房尽快完成交接开始工作。这一次会议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树立以都承旨为主的观念,其余的都是后话。

让陈佑始料未及的是,枢密院旧四房新十房的交接,在有心人的推动下变成一团乱麻。正如前些日子杨邠对自己幕僚所说,枢密院改制成了乱局。

这一切自初七下午开始。

太祖下葬之后,山陵使的任务宣告结束,山陵使刘明按照规矩回府待诏,当天下午就上书辞相。

无须多想,似陈佑这等人都知道这是在为罢枢密使杨邠做铺垫。

果不其然,初八上午,制刘明去侍中、昭文馆大学士,归知河南。

紧接着,数名御史弹劾枢密使、山陵副使杨邠在山陵事毕之后没有按制归府待诏,而是自行视事枢府。

不需要杨邠亲自站出来,就有手下官员为其辩解称:山陵使去职即可,无须山陵副使去职。

陈佑对这场争斗的态度是冷眼旁观,专心看顾枢密院,然而事情还是找上门了。

初八下午,兵籍房主事卞朗称病,原本按照陈佑的规划有序进行交接的工作顿时陷入停滞。

“承旨,原来兵房、吏房的一干小吏现在一个个都跟失了魂一般。若真是不干活也就罢了,偏偏还抢着干,抢着错,在这么下去,枢密院就要乱了!”

初九上午,梅松在枢密院书厅向陈佑抱怨。

一起坐在书厅的,还有杂务房主事滕青。

滕青现在是枢密院的大管家,各房事务都需要他来协调。就因为他原先是三不靠,此时枢密院出事了,也只能来找陈佑。

陈佑自从改制开始之后,一直待在枢密院不问它事,自然知道自昨天下午开始,枢密院诸事渐渐乱了起来。

他看得很清楚,卞朗一直是杨邠手中大将,用来钳制魏仁浦、对抗匡国信。由于之前令史书令史等小吏没有固定岗位,这让卞朗得以插手兵房和吏房事务。

很不幸的事,由于这两房,尤其是兵房事务繁多,不是经手人,根本不知道相关档案文书存放在何处。

这一次卞朗称病,他手里笼络的小吏也就指望不上了。就像梅松所说的,一个个抢着干,抢着错。

要不是陈佑一早就安排人员复查,紧张忙碌的枢府官吏很可能都发现不了这些错误。一旦没发现的错位被踢爆,下至经手小吏,上至陈佑这个都承旨,轻则被斥责,重则丢官。

于是各房主事不得不放缓速度,对任何一项档案文书都一再核对。而内吏房和民兵房,由于主事还没到任,那些个小吏不敢担责,工作直接就停滞下来。

然而这华夏大地,周国得其半,哪怕枢密院只管军事,每日新增的文书也是异常之多。

各房对没查到处置惯例的事务都不敢妄自决定,三位副都承旨也没来,就全部堆到陈佑这里来。仅仅半天时间,陈佑这边就积压了数百份文书。

陈佑揉揉眉头,这样下去不行。

虽然不知道杨邠为什么这么干,但不管他的目的是什么,这样继续下去,自己被踢出枢密院那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但是该怎么做?

若只是一个县,陈佑敢拼着让工作停滞几天,全力理清档案、明晰职责。但现在负责全国事宜,尤其是这个国家还有许多半独立的藩镇,他不敢这么做。

一想到这里,陈佑不由一阵恼火:杨邠到底想干什么!

不管怎么样,身为领导,不能慌。

深吸一口气,看向正等着他说话的梅松、滕青两人,十分平静道:“东禾,通知所有主事、令史、书令史到正堂开会。”

“是。”滕青应下,起身快步离去。

待门重新关上,梅松又急切开口:“承旨!”

陈佑双手搭在桌上,看着梅松道:“常青,你以为杨枢密这么干是为了什么?”

“这......”梅松皱眉不已,沉吟一阵后才犹豫道:“承旨,可不可能卞朗此人已经背弃了杨相公,这么做是他背后的人为了打击杨相公?”

乍然听到这样的猜测,陈佑眉头一挑,示意梅松继续说下去。

梅松咽了口唾沫,继续道:“杨相公执掌枢密院,哪怕承旨改制,也改变不了这样的事实。既然这样,枢密院出了大差错,自然可以推到杨相公身上。”

他还有一句话没说出来:虽然枢密院有事,杨邠要负责,但主持此事的陈佑也一定落不得好!

更重要的是,现在推动倒杨运动的是当今圣上赵元昌!

按照这个思路细想下去,若卞朗的行为是官家身边人支使的,是不是意味着陈佑被放弃了?

陈佑靠在椅背上,合上双眼静静思考。

梅松虽心中焦急,却也只能等待。

好一会儿,陈佑终于睁开眼,直接起身道:“走!先将面前的问题解决掉。此事过了,再谈其它!”

听了这话,梅松也只能按下心中忧虑,跟着陈佑一同朝正堂行去。

第六百三十八章 朝堂政事定于一(一)第五百三十八章 空穴来风必有因第一百九章诸将逼宫围太原第六百四十六章 世间多有无奈事第一百四十章 蜀地四分无藩镇第三百三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二)第一百二十六章 三军争谁能如愿(三)第四百三十四章 千里泽国断美梦第一百九十九章 将离京先定婚事(一)第四百三十五章 大乱之后诸事繁第七十八章未雨绸缪布耳目第四百七十三章 以打促和掩战意(六)第六百四十六章 世间多有无奈事有些话,不吐不快第四百三十二章 四国纷乱战愈急(十五)第一百五十七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六)第四百一十五章 大仪镇内议投周第一百八十章 陈将明初入枢府(三)第五十五章皇宫大内初见闻第七百二十一章 谁可妄自言忠义(二)第五百六十章 新旧之交稳为重(五)第四百六十九章 以打促和掩战意(二)第五百三十五章 说诸葛皆是忠臣第一百一十六章欲杀人当行何计(二)第一百五十八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七)第四百五十五章 初为庐帅风波起(二)第二十三章小意应对新同僚第五百七十三章 风云操于何人手(八)第三百九十四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三)第四百五十章 道德名声是利器第七百二十八章 生民所仰当慎行第四百三十七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一)第一百七章辞旧迎新除夕夜第五十一章险铸大错自为之第七百十九章 开辟新路为后学第三百七十一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七)第七百十三章 农事从来不简单第五百七十二章 风云操于何人手(七)第五百二十七章 两府生变宰相换第一百三十五章 两战皆胜事渐明第两百章 将离京先定婚事(二)第六百九十二章 乘舟东去拓海疆(一)第一百四章终拜师庭院问对第五百六十五章 同明殿里刀光起第五百三十九章 真真假假绕云雾第二百二十三章 方法总比困难多第七百四十二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四)第一百二十章士兵委员可行否?第一百五十八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七)第五百二十二章 君臣情谊值几何(二)第四百八十四章 操演堪比实战险第五百五十九章 新旧之交稳为重(四)第四百八十五章 使者一言乱心绪第六十三章留守监国风将起(二)第七百十九章 开辟新路为后学第五百七章 豫章故城烽烟平(一)第三百四十八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五)第六百三十六章 一朝生变国事动(三)第五百七十三章 风云操于何人手(八)第三百四十五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二)第三百三十六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十一)第六百三十九章 朝堂政事定于一(二)第七十二章帝王问询意难测第二百三十章 战斗已起押何方(三)第七百一章 明志立旗且随风第一百七十四章 新皇登基诸事忙(三)第二百九十一章 不急不缓蕴风雷(二)第六百八十四章 功名只向马上取(一)第六百四十九章 银夏战事可定矣(一)第四百三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二)第七十四章双王大婚宴平乐(一)第四百三十一章 四国纷乱战愈急(十四)第一百一十章时运所至晋阳下第四百六十一章 初为庐帅风波起(八)第三百二十一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八)第五百七十九章 今日青锋且开刃(六)第五百五十四章 天子非无舐犊情(七)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旧之交稳为重(二)第六百一十章 上下皆起别样心第七十一章同乘御驾非监国第三百九十八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七)第四十一章论功行赏争不休(一)第六百五章 各有安排待时变(二)第五百九十五章 道不同各退一步第六百五十章 银夏战事可定矣(二)第六百三十五章 一朝有变国生事(二)第二百三十八章 内乱未平外乱起(三)第二百三章 春耕为重议农事第三百四十二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十七)第四百七十五章 宁行仁城头质问第六百二十六章 延庆征尘卷银夏(三)第七十八章未雨绸缪布耳目第二百五十二章 初开府试网英才(二)第一百九十九章 将离京先定婚事(一)第四百一十九章 四国纷乱战愈急(二)第五百十六章 褒贬尽皆为雕琢第四百三十六章 为寻钱粮出新策第四百四十四章 翁婿议政定官途第七十六章甘为细作可信否第八十七章蜀中已乱周沈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