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八章 入京便闻南国事(二)

就在陈佑等待通禀的短短时间内,又有一官员被宦官引到门前。

陈佑只觉得此人眼熟,却想不起来是谁,相视点头便算打过招呼。

紧接着之前那青衣宦官就出来让陈佑进去。

进殿一看,殿内已经有十多人了。

陈佑一眼就看到坐在最前方的冯道和冯道身后几个位置的李明卿。

此时殿内一片寂静,大部分人都在低头沉思,只有少数几人回头看向陈佑。

行礼之后,被宦官引到一个空位刚刚坐下,门外遇到的那人就进来了。

原来是翰林学士冉谨言。

这冉谨言原本是国子监司业,他有个儿子叫冉益谦,当年赵元昌大婚之时当了赵元昌的从者,现在是礼部员外郎。

而冉谨言也在赵元昌登基之后,一年数迁,入翰林院成为翰林学士,同陈佑一般为从三品。

也难怪陈佑觉得眼熟,当年见过面,只是互相之间没搭过话而已。

冉谨言坐下之后,礼部尚书张欢立刻就要说话:“官家!我以为......”

他还没说完,就被赵元昌打断了:“等人到齐了再说。”

说罢,赵元昌旁若无人般批阅奏章。

陈佑虽不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但看眼前的情景,怕是在京的三品以上官员被通知要来简贤讲武殿了。

果不其然,三司使、工部尚书、御史大夫等人陆续赶到殿内。

这些人要么是正三品,要么是从三品,可以说是周国官场最中枢的一批人,就相当于那什么局,你懂的。

当光禄卿进入殿内,童谣去到赵元昌耳边低声轻语。

赵元昌这才抬起头来,朗声道:“沈康薨,未立太子。”

就这七个字。

沈帝,即沈国皇帝沈康。

后晋天福二年,长沙府内乱,时任武平节度使沈康趁机攻入长沙,之后上表后晋称臣,被封为楚王,节度武平、武安、静江,成为事实上的独立藩镇。

后晋开运二年,赵鸿运代晋称帝,沈康以赵鸿运篡位不尊周国,改国号为沈,登基称帝。

说来也怪,自朱全忠篡唐称帝之后,这一批又一批皇帝似乎都不喜欢立太子,只是到临死的时候才指定某个儿子即位。

就说周吧,若不是赵元昌早做准备,说不得立国三年的周国就会陷入内战,甚至出现帝位旁落的情况!

只不过,这事在沈国来说是大事,但在周国来说,无非就是出兵和不出兵两个选项,没必要把京中高官都叫过来吧?

陈佑心中疑惑,静下心来继续听。

只听赵元昌继续道:“沈康长子武安节度使沈冲渊即位,随后次子武平节度使沈长河宣称沈冲渊弑父篡位,上表请求册封,同时希望朝廷出兵助其攻灭沈冲渊。”

好了,又是一个争皇位的故事。

请求册封,潜台词就是去帝号、称臣,不是任何人都像石敬瑭那么无耻,能做出自称儿皇帝的事情。

只不过,情况虽然有些复杂,但仅仅这事,还是没必要把京中重臣全部请来。

陈佑打定主意,等闲不要开口说话。

赵元昌三言两语介绍完情况,扫视在场众人,没有询问他们的看法,而是继续道:“冯相公、江相公言不宜出兵,郑相公说该出兵,其他几位相公也有自己的意见。”

他话未说完,郑志康却是皱着眉头想要开口。

他之前说的是:从沈长河所请挥军入沈,一举攻灭沈国。并且还说自己愿意亲临战场,若是不胜,一切后果一力担之。

现在赵元昌这么说,他隐约感到有些不妥,只是终究是面对着皇帝,他嘴唇动了动,还是没说出话来。

“诸君,以为当如何?”

赵元昌问出这么个问题,陈佑不由皱眉思索。

他的第一反应不是该怎么选,而是考虑赵元昌问这个问题是不是有什么深意。

还不等他想出个子丑寅卯,礼部尚书张欢立刻就开口了:“官家,我以为郑相公所言大谬,实不该出兵相助沈长河!”

“张尚书这话说得就不对了!”开口的是翰林学士承旨程聪,“沈国僭越称帝,我大周乃承袭正统,本就当夷灭之,然先帝忙于灭蜀,官家践祚以来一心安民,皆未能灭此伪帝。”

这话说得好听!

他说到这里,顿了一下,语气激昂起来:“然,如今沈国自乱,伪帝之子上表称臣,正是官家下体民意、上从天心之故。得此天赐良机,正该官家纳土受降、威加海内!”

饶是陈佑,听了这番话之后,也觉得很有道理,至少对心怀大志的帝王来说很有说服力。

抬头看向赵元昌,却见其脸色平淡,似乎完全没被这番话打动。

张欢程聪之后,诸官纷纷开口辩论。

期间赵元昌也开口几次,只是一直没表明心意,谁也不清楚他到底是怎么想的。

“启禀陛下,臣以为,不出兵与否,当取决于那沈冲渊有无弑父行径!”

冉谨言开口了,不同于别人称“官家”、自称“我”,他用词正式恭谨,陈佑仿佛看到了中老年的冉益谦。

“若是沈冲渊弑父,则当出兵灭此践踏人伦之贼。若是沈冲渊未弑父,则不当出兵助那阴谋篡位的沈长河!”

此话一出,殿内安静下来。

陈佑脑中闪过一道电光,立刻大声道:“冉内翰所言有理!”

冯道脸上笑容一闪而过,随即肃容拱手道:“官家可令枢密院详查此事。”

这就是赞同冉谨言的话了。

随着冯道开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附和。

这是考虑政治立场的时候,至于利益考量,却要暂时放下。

赵元昌终于点头道:“君臣父子之义,实该仔细考量。”

说着,他看向面色不虞的郑志康:“郑相公,你,以为然否?”

目标是郑志康!

陈佑终于反应过来,赵元昌突然找这么多人来,是为了压服郑志康!

枢密院不像政事堂,在这个时代,枢密使都有不小的军中势力,随意罢免很可能会出乱子。

政事堂已经换了好几茬了,枢密院却很少换人。

一开始的三枢密,吴峦仍在,杨邠是政争失败之后自请致仕,史肇庆谋反被诛杀。

史肇庆死后,郑志康补入,杨邠退后,马青补入,没有被罢免的枢密使。

比对政事堂,那是稳之又稳。

赵元昌这次如果能借助朝堂之势逼郑志康请辞,枢密使长久不换的时代很可能就要结束了!

郑志康没想那么远,但他知道,自己现在处在危险的境地。

沉吟一阵,他开口道:“是臣考虑失当。”

赵元昌步步紧逼:“哦?不知郑相公如何考虑的?”

犹豫片刻,郑志康沉声道:“臣只想着开疆拓土,未曾考虑其它。”

“便是沈冲渊无罪,郑相公也要出兵助沈长河?”

这话有些没道理,为了国家利益,谁管你有没有罪?

换成陈佑,面对这样的局面,十有八九也是要趁机出兵。

可这种事情放在私下里说就行了,摆到明面上,还得维持着基本的道义。

于是,郑志康沉默了,他无法反驳,否则就是欺君,也不能承认,一旦承认,除非兵变,否则就翻不了身了。

问题在于,如果他在这么多人面前承认自己不顾道义,名声就算是毁了,还有多少人愿意跟自己冒险,就是个未知数了。

他不说话,赵元昌也不逼迫,就这么静静地看着他。

所有人都在等待。

好一会儿,郑志康起身,长揖道:“启禀陛下,臣,臣年老迟钝,故而未曾考虑齐全,实不该恋栈不去,请陛下允臣,归骸故里。”

对在场众人来说,当朝相公在数十名官员面前请求致仕,这是难得一见的场景。

所有人都看向赵元昌,看他是准,还是不准。

好似过了许久,赵元昌终于开口:“郑相公言重了。”

不等众人舒口气,他又接着道:“相公虽老,然朕却仍需依仗相公。这样,相公这枢密副使之位虽放下,但需留在京中,平章军国重事,以备朕咨询,如何?”

第三百六十九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五)第六十四章战事不顺布闲棋第七十九章即将离京奇事多第三百四十二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十七)第三百九十七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六)第二十八章议定诸事行忠义第五百七十五章 今日青锋且开刃(二)第六百八十章 剪尽病木待新春(四)第六百四章 各有安排待时变(一)第六百五十四章 梳理国政教天子第六百八十六章 功名只向马上取(三)第九十六章治民抚兵制度齐第六百十八章 罗网渐起如何破(五)第一百六十四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十三)第五百三十三章 只谈风月元宵至第六百九十七章 乱云遮蔽洛阳城(三)第六百六十七章 一日秋蝉闻风动(二)第七百八章 敢为天下挑重担(四)第一百四十九章 龙虎齐动风卷云(三)第五百六十九章 风云操于何人手(四)第一百三十八章 献民献疆蜀国亡第一百六十四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十三)第五百九十三章 请以海军试新制第六百六十一章 何日方能遂旧愿第九十五章寥廓江天万里霜第一百一十四章欲建功再攻遂州第五百九十一章 骤起争端余韵响(三)第三百十八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五)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旧之交稳为重(二)第三章此身何所存(一)第一百七十五章 新皇登基诸事忙(四)第十章大周来客夜登门第六百七十二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二)第三百七十六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十二)第六十三章留守监国风将起(二)第三十八章手腕强硬治归州(一)第八十一章路途漫漫欲拜师(二)第七百十一章 顺势而为埋荆棘第四百四十七章 名利相诱推物理(一)第六百九十六章 乱云遮蔽洛阳城(二)第七百二十五章 幸而黑白总分明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旧之交稳为重(二)第一百七十章 苦寒飞雪春已近(二)第二十七章措手不及担重任第三百十九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六)第五百七十章 风云操于何人手(五)第二百一十八章 前狼后虎当何如(四)第六百九十九章 乱云遮蔽洛阳城(五)第三十四章酒到酣时议治政第十八章月下争渡一线天(六)第四百六十五章 初为庐帅风波起(十二)第一百二十七章 三军争谁能如愿(四)第五百四章 信使接踵论教王第一百七十章 苦寒飞雪春已近(二)第三百七十三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九)第七百四章 天子何以顺汝心(三)第五百八十七章 平波起浪第一风(一)第六百三十五章 一朝有变国生事(二)第二百二十七章 朝堂微操总是迟第四十三章争权夺利心思重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连不断问对难第八十二章攻蜀时机在此时第一百二十四章 三军争谁能如愿(一)第四百六章 陈将明诉苦求助第三百六十章 穷且益坚志不坠(一)第七十四章双王大婚宴平乐(一)第七百九章 敢为天下挑重担(五)第八十三章 枕头之风威力大第三百四十一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十六)第三十二章说朝局双龙争王(一)第二百八十六章 至洛阳如何施为(四)第二百一十五章 前狼后虎当何如(一)第六百八章 不惧生死为筑城第六百八十四章 功名只向马上取(一)第三百二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一)第三百九十七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六)第七百二十七章 片瓦尺土不可弃(二)第五章时移事易非前史第四百二十七章 四国纷乱战愈急(十)第七十六章甘为细作可信否第五百四十九章 天子非无舐犊情(二)第九十九章别无他法唯分治第一百一十四章欲建功再攻遂州第四百一十一章 贼人阴谋乱长安第六百四十九章 银夏战事可定矣(一)第二百六十四章 别离是为再相逢(一)第六百六十一章 何日方能遂旧愿第六百七十九章 剪尽病木待新春(三)第748章 敢请长缨安军心第五百十一章 豫章故城烽烟平(五)第五百二十九章 谈授官书院生颓(二)第六百二十六章 延庆征尘卷银夏(三)第五百五章 戴和裕心属何方第十六章月下争渡一线天(四)第四百四十六章 闲谈军政论优劣(二)第一百九十八章 两手准备终定音(三)第六百九十二章 乘舟东去拓海疆(一)第六百二十九章 延庆征尘卷银夏(六)第一百六章受人所请议婚事第二百二十六章 人生巅峰小婴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