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章 穷且益坚志不坠(一)

洛阳冯府,师徒二人正在闲谈。

今早陈佑陛辞,下午就要离京前往京兆。

在陈佑调任之后,冯道被加授太傅,李明卿也卸下北面行营都部署的职事,不日归京。

别误会,这不是补偿,只是为了平衡。

若是记忆力不差的话,应该记得嘉定三年冬有一次京官考课。由于陈佑当时丢了职事,且御史台一直弹劾他却没人被申斥,依附于他这边的人就有些人心浮动,这一次考课只能说损失还在可承受范围内。

当然其他人也没好过,枢密使阎俊臣只保了自家核心人马。刘承泽倒是争了,可他是外镇入京,手底下没有能说得上话的人,虽有收获,但也只是让他这个集贤相稍微名实相符一点。

能和江夏青相比的就只有史馆相王朴了,不管怎么说,太祖实录在他的任内修完,于是在考课开始之前,他加授光禄大夫、尚书右仆射、平章事。这样一来,在赵元昌拉偏架的情况下,拿下了不少位置。

但有一点要注意,这些位置大部分都是赵元昌亲自授意安排的人选,真正追随王朴的并不多。不能统合的一盘散沙,有跟没有差别不大,对王朴来说起不到什么作用。

因此,为了平衡江夏青,冯道加官,李明卿归京。

冯道现在基本上不参预政事,抬他是为了给江夏青压力:这朝堂上可是还有比你声望更隆的人在。

李明卿归京则是为了抵消枢密使阎俊臣消极怠工的副作用,接手陈佑之前做到一半的改革试验。

至于为什么不罢免阎俊臣,因为他听话。虽然他平时不愿意发表意见,但只要赵元昌示意一下,他立刻就会做出符合赵元昌期望的表态。

但赵元昌不可能时时刻刻都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啊,所以阎俊臣大多数时候还是:江相公所言在理。

总之,枢密院三个副使,任意两人合作至少能让枢密院发出一个声音。再加上政事堂的王朴,维持朝局平衡不算太难。

只要朝政平稳,赵元昌就有心力腾出手来开展外战,比如说征淮南。

“你去的京兆府,只要不发生叛乱,就不会有什么事。”冯道身上披着毛毯,慢条斯理地道。

半隐退以来,他这个老人家是越来越怕冷了,仲春时节依然要披着薄毯。

“讲学你就先停一停,我看呐,除了为官心得,你也讲不出什么高深的东西来。直言做官,被弹劾结党一点也不冤。”

陈佑低头称是,这一点他没办法反驳。

“你这次出去,就老老实实的,显瑞退下去之前别想着回来的事情。京中有我,有显瑞看着,不会出问题。就算出了问题,你担心也没用。”

听到这话,陈佑苦笑一声:“小子谨记。”

“嗯。”冯道继续往下说,“到现在也没说推行税改的事情,你在京兆就别急着下手。你若愿意听我这个痴顽老子的话,做好三件事就行。”

陈佑态度恭敬道:“尊师之言不敢不听。”

“这第一件事,抚恤民力,不发乱政。”

简单来说就是别乱改规矩。

陈佑犹豫了一下,最终点头道:“冯师放心。”

冯道打量着陈佑的脸色,见他是真心答应,这才颔首:“第二件事,就是提携贤良。”

陈佑听了,面色古怪:“冯师你才说我被弹劾结党不冤,还让我提携他人?”

“你小子怎地如此蠢笨!”冯道瞪了一眼陈佑,抬手作势要打,只是两人离得虽不远,却也不是他抬手就能够到的,气哼哼地道:“过来!”

陈佑无奈,起身弯腰朝前一凑。

“啪!”

一巴掌拍在陈佑脑袋上:“你小子怎这般愚钝!”

老小孩老小孩,别看陈佑外表不过二十多岁,但他对老年人的想法也有所感触。不过生理因素是会影响心理状态的,他现在偶尔会有一些恶趣味,但却做不到冯道这般随心所欲不逾矩。

嗯,冯道少年时品行敦厚,到了老年反而经常会开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来逗乐。

比如有一次他穿了一双新靴子,别人问他花了多少钱,他抬起左脚说九百。那人正巧是个急性子的,回头就骂小吏:为什么我的靴子花了一千八!等那人骂了一会,他才缓缓抬起右脚说:“此亦九百。”

诸如此类的事情很多,以致于有人弹劾他说:宰相如此,何以镇服百僚。【1】

陈佑知道自家老师的性子,自然得配合着。

被冯道在头上敲了一下后,陈佑重又坐回去,听冯道继续说。

“叫你举荐贤良不是叫你结党,你若是不怀私心,谁又能把你怎样?”

不怀私心。

即便真的不怀私心,别人就会相信吗?

反正陈佑不怎么信。

“你别不当回事。”冯道一眼就看穿了陈佑的想法,“你以为我的名声怎么来的?还不是靠的往日积攒下来的人情!”

这话是实话,冯道没有自成一派的学说,又不是那等技艺精湛的技术官,能有这般声望,就是因为有人捧。

别人为什么要捧他?一是因为他没有什么污点——如果刨除这时候人人都有的多朝为臣的话;二是因为受过他的恩惠,比如举荐啥的。

被他举荐的人,捧着他,除了能被视作不忘恩之外,还因为冯道的声望越高,就意味着被他举荐的人越优秀,这是互惠互利的事情。

陈佑明白这一点,不由连连点头。

冯道这才接着说:“最后一件事,且不可贪污受贿!”

最后这话有些声严色厉,陈佑心头一凛,连忙答应:“喏!”

“行了,就这样吧,你还有什么想说的么?”

陈佑沉吟一阵,他有很多话想说,但临到头了,却说不出口来。

好一会儿,才起身长揖:“小子将远行,还望尊师保重身体。”

冯道带着嫌弃挥手道:“去罢!去罢!老夫身体好着呢,不要你作者小女儿姿态!”

陈佑再揖而起:“小子告退!”

说罢,见冯道没出声,他拱手弯腰退出房间。

而房间内的冯道目光一直看着他消失的门口,好一会儿才掖了掖被角,合上双眼闭目养神。

第七章各有肚肠转心思第四百六十二章 初为庐帅风波起(九)第七十章积劳成疾为哪般第三百四十二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十七)第二十九章受人之托忠其事第五百二十五章 君臣情谊值几何(五)第七百十二章 我自请缨为难事第三百六十一章 穷且益坚志不坠(二)第一百八十八章 人心浮动议改制(二)第五百五十九章 新旧之交稳为重(四)第七百十六章 科举艰难唯公平第七百章 乱云遮蔽洛阳城(六)第二百七十二章 日常如水多寡淡(一)第四百一十七章 关内之地乱将起第二百七十二章 日常如水多寡淡(一)第九章城头观兵反意坚第二百九十九章 真理堂中谈为政(二)第六百二十二章 罗网渐起如何破(九)第一百八十九章 大失所望结果定第二百三十章 战斗已起押何方(三)第一百六十二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十一)第一百七十六章 典礼毕诏书频出第二百一十一章 各取所需抉择异(二)第一百九章诸将逼宫围太原第六百十四章 罗网渐起如何破(一)第一百五章冬至祭祖独怆然第五百六十章 新旧之交稳为重(五)第十四章月下争渡一线天(二)第四百八十八章 苦陈之民欲揭竿第三百三十二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七)第747章 烽火家书抵万金第三百三十九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十四)第六百四十三章 赈灾当以何为先第六百八十章 剪尽病木待新春(四)第六百三十一章 延庆征尘卷银夏(八)第五百八十一章 今日青锋且开刃(八)第二百二十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二)第五百四十一章 陈将明举贤不避仇第七十六章甘为细作可信否第五百七章 豫章故城烽烟平(一)第三百九十七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六)第五章时移事易非前史第六百七十七章 剪尽病木待新春(一)第五百四十二章 识大局治安创收第四十章手腕强硬治归州(三)第一百四十章 蜀地四分无藩镇第三百二十七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二)第五百六章 同甘苦战前动员第三百六十六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二)第七百二十一章 谁可妄自言忠义(二)第三百八十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十六)第七百三十三章 大风源自湘潭起(五)第六百八十二章 剪尽病木待新春(六)第三百九十四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三)第三百六十七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三)第五百五十九章 新旧之交稳为重(四)第八十二章攻蜀时机在此时第九十三章浑不要脸会使节第一百四十八章 龙虎齐动风卷云(二)第二十五章商议军机或可用第一百三十四章 雨中攻城变故起第七百章 乱云遮蔽洛阳城(六)第一百三章江边垂钓生妙计第四百七十八章 故友初至论道德第二百九十六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二)第六百二十五章 延庆征尘卷银夏(二)第四百五章 富平县内有善人第一百七十三章 新皇登基诸事忙(二)第二百一十一章 各取所需抉择异(二)第一百四十章 蜀地四分无藩镇第一百七十五章 新皇登基诸事忙(四)第七百二十九章 大风源自湘潭起(一)第一百八十九章 大失所望结果定第三百七十九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十五)第三百一章 勿论贤愚皆可用第七章各有肚肠转心思第五百四十七章 旧日情谊存几许第十五章月下争渡一线天(三)第六百四章 各有安排待时变(一)第六十八章状况频起意外生第六百十三章 此事应当作何解第三百五章 空辩不若实为证(一)第四百九十二章 必以一战定江南(四)第一百五十三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二)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旧之交稳为重(二)第四十二章论功行赏争不休(二)第六百二十四章 延庆征尘卷银夏(一)第六百八章 不惧生死为筑城第一百八十七章 人心浮动议改制(一)第二百七十五章 两姓永结秦晋好(一)第六百二十三章 罗网渐起如何破(十)第一百三十一章 三军争谁能如愿(八)第三百六十四章 穷且益坚志不坠(五)第十章大周来客夜登门第四百八章 鲜血淋漓投名状第二百二十五章 治军难收税更难第一百六十九章 苦寒飞雪春已近(一)第五百十七章 兄弟前途有不同第十章大周来客夜登门第一百八十六章 欲改枢院为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