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九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八)

洛阳宫仁寿殿,赵元昌安坐如常,静静地听着一个稚嫩的声音朗读奏章。

正在读奏章的是三岁多的兴平郡王皇长子赵德昭。

哪怕赵德昭再怎么早慧,这时候也不可能认识所有的常用字,所以他旁边还站着一个四十来岁的绯衣官员。当他遇到不认识的字卡壳的时候,这官员就会轻声提醒,顺带解释这个字或词的意思。

这不是教学之所,也非是赵官家在考校自己的儿子,因为在赵德昭之下还有四个人,四个佩金服紫的重臣。

那中年男子是兴平王友薛居正,四位重臣乃是枢密使及副使四人,赵德昭正在读的这份奏章,是陈佑在军营讲话之后写的。

等赵德昭总算磕磕绊绊把这份内容比较多的奏章读完,薛居正坐回到自己的位置上,赵德昭则拿着这份奏章走到赵元昌身侧,将奏章摆在案上,自己爬上摆在一旁特制的小椅子。

粉粉嫩嫩肉乎乎的赵德昭看起来十分可爱,这爬椅子的动作更是让一旁侍立的宫官禁不住想上前抱住他,反应过来官家就在旁边这才忍住。

然而,这般可爱的娃娃,诸位臣子全都没去看,他们的注意力都放在刚刚读完的这份奏章上。

就连赵元昌,也是在长子读完奏章之后,收回一直放在李明卿身上的目光。

通过他的观察,李明卿应该是没有提前知道这份奏章的内容,这让他十分满意。

安静等了一小会,赵元昌温声开口:“陈卿所言之事,诸卿以为如何?”

“臣认为此法不妥。”第一个开口反对的竟然是李明卿。

除了薛居正老老实实微微低头不做它想外,其余几人都看向李明卿。

顷刻,赵元昌问出了大家的心声:“还请李卿仔细说来。”

“喏。”

李明卿应了一声,没有丝毫犹豫,直接就道:“陈将明所言‘阅兵’之事,勿论其所言如何,皆逃不脱一个字:钱!臣以为,耗费糜巨而阅兵,实是不智。”

这是李明卿的论点。

李明卿现在正在尝试整合军队后勤,他从这一点上来提出反对意见十分正常。

紧接着,李明卿开始说出自己的论据:“陈将明声称阅兵‘内可以定民心,外可以慑敌国’,此言虽善,然其度难以把握。不论定民心还是慑敌国,皆在于势,军势盛则国势盛,国势盛则内外平。军势何以盛?唯人众耳,为兵利耳,唯甲坚耳。非人众兵利甲坚,则内外皆以我弱;若欲人众兵利甲坚,则所耗钱粮人物不可少,旦夕有战,必难以调拨平复。还请官家仔细思量。”

“嗯”赵元昌点点头,“卿之所言甚是在理。”

话是这么说,但他显然没有打消阅兵的想法。毕竟文治武功,皆需夸耀,否则同锦衣夜行有什么区别呢?

以前的话,武功方面也就只能等着“执敌国之酋献俘陛前”,现在陈佑突然提出一个新的法子,而且还不是单纯的夸耀武功,而是有着正当的目的,赵元昌心动了。

所以,他看向其他三个人,希望能听到支持的声音。

没有让他失望,自从调入京中以来一直是官家怎么说自己就怎么做的冯晖开口支持阅兵,称一次好的阅兵利大于弊。

但是自赵元昌还是个皇子时就一直支持他的老将马青却表示反对。

无奈之下,他只好将目光投向枢密使王朴。

一直在仔细考虑的王朴感觉到气氛的变化,抬头正好看到赵元昌的目光。

“王卿,你以为此事如何?”

听到官家这么问,王朴叹了口气。

这陈将明什么都好,偏偏喜欢提一些新奇的点子,虽然大多行之有效,但有一些实在是不合时宜。还是要多让他历练历练,如若不然,叫他提出了什么激进的法子,恐怕有害于国。

及时收敛思绪,王朴开口了:“好叫官家知晓,臣以为阅兵之意可行,然须在大胜之后方可。”

赵元昌微微皱眉,显然不太满意:“若在大胜之后,岂不就是献俘?”

“便是京兆府陈佑,也是在剿匪功成后才令兵马沿街巡游的。”

王朴说这话的时候没有丝毫犹豫,官家不是用陈佑的事来证明阅兵有效吗,既然如此,咱也别创新了,就跟着成功的经验走。

果然,这话说出之后,哪怕赵元昌心有不甘,也只得点头:“便如卿所言。只是,这次攻淮之战须得仔细筹谋才是。”

阅兵同献俘放到一块,便是李明卿心疼花费,此时也不好再反对,大不了到时候再想法子缩减,是以众人皆点头赞同。

但王朴可不仅仅想谈阅兵,他对陈佑奏章中提到的另外两件事情更感兴趣。

“官家,臣以为剿匪练兵和清整水渠可以拿到洛阳来用。”

前一个赵元昌还算在意,后一个他根本没放在心上,故而直接就道:“剿匪之事我自有安排,清整水渠的事宜交给河南府来做就好了,薛居正通知政事堂拟旨。”

“臣谨遵圣谕。”薛居正起身答应。

到这里,哪怕王朴还想深谈,也只得放弃,带头起身告退。

朝臣退出,赵元昌把殿内侍候的宫官内侍全都打发出去,扭头看向一本正经坐在椅子上的赵德昭,用十分温柔的声音问道:“福宝能听懂么?”

赵德昭立刻用稚嫩的声音回答:“福宝听不懂。”

赵元昌听了,面色稍黯,随即打起精神来,笑着摸了摸赵德昭的头:“没关系,听不懂就慢慢学。不过啊,哪怕是皇帝,也不能事事如意啊!”

“嗯嗯!”赵德昭拼命点头。

长安城,陈佑带着少尹高启在城中巡视。

到现在京兆府也只有高启的一干死忠还围在高启身边,其余人等要么投到了陈佑门下,要么还想保持中立两不得罪。

不管怎样,高启现在都不应该是精神饱满的模样,这几乎就是在告诉陈佑:我有翻盘的手段!

两次袭击幕后黑手的线索还要继续查,但陈佑已经决定先翦除高启在京兆府的暗子了。

第七百六章 敢为天下挑重担(二)第二百一十二章 诸事推行隐者来(一)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连不断问对难第二百二十六章 人生巅峰小婴孩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连不断问对难第四百九十九章 儿女相约为亲家第一百八十四章 为尊者讳争道义第六百三十五章 一朝有变国生事(二)第三百八十四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二十)第二百九十五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一)第六百十四章 罗网渐起如何破(一)第五百九十三章 请以海军试新制第五百九十九章 迎难而上因时变第七百十二章 我自请缨为难事第二百一十三章 诸事推行隐者来(二)第一百四十九章 龙虎齐动风卷云(三)第三百二十五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二)第二百九十三章 不急不缓蕴风雷(四)第八章兵临城下伴王驾第一百四章终拜师庭院问对第二百五十六章 初开府试网英才(六)第三百七十二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八)第五百七十章 风云操于何人手(五)第七百七章 敢为天下挑重担(三)第七百十一章 顺势而为埋荆棘第二百二十六章 人生巅峰小婴孩第六百五十一章 银夏战事可定矣(三)第六百八十四章 功名只向马上取(一)第二百二十六章 人生巅峰小婴孩第二百一十七章 前狼后虎当何如(三)第三百八章 新知府有新气象(一)第二百五十六章 初开府试网英才(六)第四百一十章 肆意猖狂京兆匪第三十四章酒到酣时议治政第九十五章寥廓江天万里霜第四十九章君臣问对定计策第二百二十五章 良马初与伯乐见(三)第二十三章小意应对新同僚第四百九十四章 必以一战定江南(六)第三百七十八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十四)第四百八十二章 何人欲惹战端起第744章 甘州风沙掩军势第五百六十四章 天下兵马谁为主(三)第四百五十五章 初为庐帅风波起(二)第七百三十一章 大风源自湘潭起(三)第一百九章诸将逼宫围太原第八十八章一日之差失涪陵第五百六十三章 天下兵马谁为主(二)第四十五章灭国之功尚不足?第五百六十九章 风云操于何人手(四)第四百二十七章 四国纷乱战愈急(十)第四百六十六章 初为庐帅风波起(十三)第四百三十八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二)第二十六章大棒甜枣交相加第七百二十四章 此世我心向往之第一百四十四章 破城小寨诸事杂第七百二十五章 幸而黑白总分明第一百二十三章道德廉耻在心中第七百章 乱云遮蔽洛阳城(六)第四百九十六章 必以一战定江南(八)第三百三十五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十)第五百五十八章 新旧之交稳为重(三)第一百八十三章 议定幽燕相公换第二百一十二章 诸事推行隐者来(一)第四百五十八章 初为庐帅风波起(五)第五十九章转遍东京闻兵讯第八十七章蜀中已乱周沈争第三百九十九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八)第一百六十四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十三)第二百二十六章 人生巅峰小婴孩第六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事定于一(四)第六百十五章 罗网渐起如何破(二)第七百二十六章 片瓦尺土不可弃(一)第三十八章手腕强硬治归州(一)第一百二十四章 三军争谁能如愿(一)第三百五十三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真十)第三百十一章 新知府有新气象(五)第一百九十三章 罢相方始乱迷离(四)第三百一章 勿论贤愚皆可用第五百一章 韩熙载出使求和第二百二章 下车伊始危机藏(二)第一百七十六章 典礼毕诏书频出第七百六章 敢为天下挑重担(二)第四百七十一章 以打促和掩战意(四)第六百五章 各有安排待时变(二)第一百四十章 蜀地四分无藩镇第七百三十三章 大风源自湘潭起(五)第一百二章冯道再试寻暖靴第六十四章战事不顺布闲棋第五百三十四章 蓦然回首阑珊处第五百二十二章 君臣情谊值几何(二)第一百八十章 陈将明初入枢府(三)第二百二十七章 朝堂微操总是迟第五十四章心急火燎急入京第三百六十六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二)第五百三十章 师友侍读何人佳第四百四十九章 赵官家突访书院第一百九章诸将逼宫围太原第六百二十一章 罗网渐起如何破(八)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旧之交稳为重(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