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九章 初为庐帅风波起(六)

目送大户们出门,陈佑转头看向赵德昭,指着门外问道:“大王以为这些人如何?”

赵德昭只是见识不足,但他不傻,听到陈佑这么问,就知道不是为了听好话。

考虑一阵,他语气不确定道:“陈师可是说他们所说的话不可信?”

“不可信?”陈佑失笑摇头,“他们想要得到这个机会倒是真的。可惜啊,他们为得可不是帮助官府,而是为了上吃官府下吃庶民,最终肥的是自己人!”

赵德昭沉默不语,他对陈佑说的话是半信半疑。

别看赵德昭只不过六岁,但他也有自己的想法,也会自己思考。

这不是因为他有远超常人的智力,纯粹是出身好,更是早早跟在赵元昌身边旁观议政、翻阅奏章,若还是盲从盲信,那才真的是无可救药。如果他是出身贫民家庭,父母亲长所有精力都放在如何生存上,他现在的世界估计会被“地上长的哪些东西可以吃”填满。

只不过小孩子毕竟是小孩子,心性不定容易被影响。偏偏身为皇子,他身边很少会有心思纯粹之人,多是陈佑这般有着别样心思的臣子。

见赵德昭有些怀疑,陈佑没有多说,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你反复念叨的事情,哪怕是正确的,也会引起反感。

轻轻摇头做出不欲多言的姿态,陈佑转换话题:“时间差不多了,大王且去用午餐,今日耽误的时间够多了。”

一说到学习,赵德昭脸色立刻就垮了,臊眉耷眼地答应一声,起身离开正厅。

陈佑见此情景,嘴角上撇,露出笑容。

在厅中独坐静思一阵,陈佑重新回到书厅,他得抓紧时间处理公文,下午还得去州学县学转悠。没办法,学政和知州都是那等重视教书育人的儒生,他身为都督府名义上的二把手,得做出表率。

当天下午,庐州州学之中,陈佑并权知庐州事冉益谦、淮南学政贾寻幽在堂屋之间转悠,庐州经学博士陪在身边。

这经学博士就相当于州学山长,品级为从八品下。如果他能有幸被纳入大都督府,就会提升为从八品上。

庐州这一处州学新建成不久,之前只是在州衙里面有间小房子罢了。而且当初这个征辟经学博士只是为了安置闲人,州学根本不对外招生,经学博士的任务是教一教州内权贵豪富的子女,以及发解试的时候帮助批卷。

之所以现在建了这么一个对外招生的州学,主要是因为时任慎县令的李昉上了一份奏章奏请兴学,各州新建州学也好,学政这个新职事也罢,都起源于这份奏章。

在州学中转了一圈,又逮住几个学生问些问题,来到僻静之处,陈佑脸上带着失望对经学博士道:“李博士,州学这样下去是不行的。”

一听这话,年过半百的经学博士诚惶诚恐,连忙躬身作揖,嘴里说着:“节使明鉴,下官自接了这州学,从未敢有丝毫松懈啊!”

见他如此,冉益谦和贾寻幽皆是皱眉不已。

陈佑还没说话,冉益谦就开口了:“是否懈怠自有我等判断,你怎可如此失态!”

那经学博士脸皮跳动不已,他半弓着身子,哀求神色僵在脸上,一时之间不知该如何是好。

几十岁的人了,陈佑也不想太过于为难他:“你别惊慌,某向来对事不对人,我说这州学不好,不是说你不好。”

“是!是!”经学博士连连点头,心中却是呵呵。

陈佑没有理会内心活动丰富的经学博士,扭头看向冉益谦和贾寻幽:“想来道盈和贾先生也能感觉到吧?这州学之中有些浮躁。”

沉默一阵,还是学问更深的贾寻幽率先开口:“州学诸生,看似一心向学,实则心向仕宦,如此方才叫节使你感觉浮躁。”

得到提醒的冉益谦一脸恍然:“原来如此!”

只是才醒悟过来他就无奈叹息:“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可惜世人多以学优则入仕宦,怀有此等私心之人见了我等高官,岂会平静?”

相比于冉益谦的惋惜与无奈,贾寻幽倒是平静许多:“人生百样,欲治学者自会定心向学,欲为官这也当钻营有道,二位不必强求。”

经学博士此时想出声附和,可惜学政只考核一地主官,他这个经学博士属于冉使君的幕僚,可不敢反驳自己的幕主。

反倒是陈佑点头赞同:“贾先生此言有理。只是这州学毕竟是教人向学之地,若是钻营之风大起,恐会坏了本地文风。”

除了那些天赋异禀意志坚定的人,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环境的影响,要不然也不会有孟母三迁的故事了。

若是州学之中兴起钻研之风,一无所成也就罢了,但有一例成功,州学真正一心向学的学子也会被周围浮躁的气氛所影响,要么离开,要么被同化。

贾寻幽明白这个道理,他直接就开口问道:“节使如此说,可有解决之道?”

陈佑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反问:“贾先生可知我在洛阳有一书院?”

“我曾应汪先生之邀去讲过两次课。”

陈佑面露尴尬,这事他了解过,刚刚一时嘴快没想起来。

轻咳一声,继续道:“我在书院之中设置了奖励,专门用来奖励那等成绩优异的学员,以及教学效果突出的教员。如此虽不能尽消师生求官求财之心,却能保证在书院中的绝大多数人把心思放在治学上。”

贾寻幽闻言点头,而冉益谦则是若有所思地看向经学博士:“李博士,这事你仔细考虑考虑,明日给我个答复。”

经学博士面色一苦,却不敢耽搁,忙不迭答应下来。

对与怎么整改州学,陈佑当然不止这一个想法,只是没必要现在一块说出来。

这事定下,三人便出门准备再去看看县学。

他们都没对县学报太大希望,州学都是这个样子,县学想来更是不堪。

只是才刚走出门口,就见梁关山匆忙奔马而来,一见陈佑,立刻翻身下马,快步上前。

“大帅,鲁国公薨了!”

第四百八十一章 两难之地有默契第一百八十七章 人心浮动议改制(一)第四百七十一章 以打促和掩战意(四)第七十二章帝王问询意难测第一百三十章 三军争谁能如愿(七)第六百四十章 朝堂政事定于一(三)第四百三十一章 四国纷乱战愈急(十四)第七百二十八章 生民所仰当慎行第六百五十二章 银夏战事可定矣(四)第三百九十三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二)第五百六十七章 风云操于何人手(二)第一百六十一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十)第三百九十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一)第三百九章 新知府有新气象(三)第八十二章攻蜀时机在此时第五百五十二章 天子非无舐犊情(五)第三百五十七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四)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旧之交稳为重(六)第三百八章 新知府有新气象(一)第一百二十一章当有同志共前行第七百二十五章 幸而黑白总分明第五百二章 论立场章鹏施计第六百六章 看江山谁主沉浮(一)第五百九十七章 胥吏亦可当国事第一百六十七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十六)第四百五十九章 初为庐帅风波起(六)第九十七章使者方至军中乱第七百十二章 我自请缨为难事第五百三章 欲立大功行阴私第四百二十一章 四国纷乱战愈急(四)第五百九十章 骤起争端余韵响(二)第四百八十四章 操演堪比实战险第五百三十四章 蓦然回首阑珊处第四十四章册命封王秦最贵第三百十七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四)第二百三十九章 内乱未平外乱起(四)第十章大周来客夜登门第十章大周来客夜登门第七十章积劳成疾为哪般第六百二十七章 延庆征尘卷银夏(四)第六百二十九章 延庆征尘卷银夏(六)第六百七十二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二)第五百四十七章 旧日情谊存几许第四百九十九章 儿女相约为亲家第一百二十三章道德廉耻在心中第三百十五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二)第五百章 局势有变使者来(一)第四百八十九章 必以一战定江南(一)第四百三十五章 大乱之后诸事繁第四百一十五章 大仪镇内议投周第三百三十九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十四)第六百四十九章 银夏战事可定矣(一)第二百七十八章 欲往西京诸事重(二)第四百八十一章 两难之地有默契第七百三十五章 仲春杂事如繁花第一百四十九章 龙虎齐动风卷云(三)第一百八十章 陈将明初入枢府(三)第六百八十二章 剪尽病木待新春(六)第四百一十三章 欲建新城悔前事第七百二十五章 幸而黑白总分明第二百六十八章 入京便闻南国事(二)第六百六十九章 一日秋蝉闻风动(四)第二百九十五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一)第五百三十五章 说诸葛皆是忠臣第三百九十四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三)第二百二十五章 良马初与伯乐见(三)第四百七十章 以打促和掩战意(三)第二百二十三章 方法总比困难多第二百五十六章 初开府试网英才(六)第五百十二章 豫章故城烽烟平(六)第四百六十二章 初为庐帅风波起(九)第六百六十七章 一日秋蝉闻风动(二)第四百六十七章 初为庐帅风波起(十四)第四百一十章 肆意猖狂京兆匪第六十九章谁人心思能如意第四百三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二)第一百二十七章 三军争谁能如愿(四)第六百三十章 延庆征尘卷银夏(七)第六百七十一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一)第四百三十九章 天下朝集聚洛阳(一)第一百七章辞旧迎新除夕夜第六百八十二章 剪尽病木待新春(六)第六百五十九章 尔等当为好工具第七百十二章 我自请缨为难事第五百六十四章 天下兵马谁为主(三)第一百章消息不断时机逝第三百七十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六)第六百七十七章 剪尽病木待新春(一)第四百六十章 初为庐帅风波起(七)第一百五十九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八)第六十章诏令监国是何意第五百五十五章 天子非无舐犊情(八)第五十二章快马频至事愈急(一)第八十二章攻蜀时机在此时第六百二十一章 罗网渐起如何破(八)第六百六十三章 自信满满为己谋第二百二十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二)第一百一十章时运所至晋阳下第四百六十五章 初为庐帅风波起(十二)第六百七十三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