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七章 辽事暂令朝争落

赵元昌露出温和的笑容:“宋卿以为当以何者为准?”

宋敏贞微垂眼帘,皇帝问你的看法,实际上是想看看你能不能跟得上他的思路。所以你如果要求稳,要上进,那就去揣摩皇帝的心思,回答皇帝想要听到的内容。

可是,宋敏贞老了,他要为子孙后代做打算。只要不会丢了命连累家人,同皇帝意见不同也没什么。

所以他没有去揣测赵元昌的想法,而是站在了早就和他沟通好的陈佑一边:“回禀官家,臣以为国家法度不可轻废。”

说完这句话,他觉得既然选定了队伍,就该主动做出些贡献。略一沉吟,继续开口:“臣听闻,赏罚皆出于上,国法如此,是宽纵亦或是严苛,止官家可言,有司须得严守国法。”

犯罪的人是该从严判处还是从轻发落,只有赵官家能决定,平常审案的人必须严格按照律令规定来判处。

不得不说,这番话让赵元昌满意非常。

如果这种思想能够贯彻下去,毫无疑问对维护皇帝的权威有好处。

心中有了计较,赵元昌对宋敏贞道:“宋卿此乃持国之论。且回去仔细思量拿一个章程出来,把现有的律令格式整理一番,公诸天下。”

“是。”宋敏贞应承下来。

七月十九日,敕以昭文馆学士、尚书都省左司郎中宋敏贞守刑部尚书、参知政事,未几,大司寇宋敏贞受命审定天下刑谳。

至于原来的刑部尚书则被打发到楚州某县做县令。

这一天,正好传来辽帝遇刺身亡的消息。

当天下午,赵元昌召集诸相公参政议事。相公们离开同明殿没多久,制以礼部尚书张欢为三司使、参知政事。

之前一直是集贤相刘承泽兼判三司,现在突然丢了这份差事,联想到其在这次朝争中的立场,叫许多人心中惴惴。

二十二日,毫无预兆地,昭文相江夏青罢相,出为舒州刺史。

在此之后,没有任命新的昭文相,史馆相周敬思成为事实上的首相,政事堂相公仅余两人。

江夏青罢相后,枢密使王朴总领军政,当天令巴宁泰攻云州的军令就通过驿传系统迅速送往太原府。各类辎重武备也被调度起来,从各地朝太原汇聚。

就在战争起时,刑部批复权知庐州事冉益谦递上来的死刑申请,结果是核准,上请官家圈阅。

第二天的邸报上抄录该奏章部分内容以及官家的批复:准!

而跟着这个批复一起登报的,还有一份诏书,总结起来就是:其罪难逃、其情可悯,特赦其死罪,改为徒刑。

最后,是李明卿这些人赢了。

虽然在江夏青罢相的时候,大家都能猜到这个结果。

合肥保信节度府,陈佑在家中摆了一桌酒席,他请的客人就一个——冉益谦。

在冉益谦把余小林案收好尾后,他的调令就到了,他现在是刑部侍郎、山南西道定谳使。

这是一个新的职事,任务么,是去蜀地整顿刑狱诸事。等继任者一到,他就会离开庐州,跟着巡江的水军一路溯江而上进入蜀地。

眼看新任的知庐州事就要明天就会抵达,陈佑便在家中设宴邀请冉益谦,也算是为他践行。

一般两个人的酒席,都是为了谈事情,陈佑和冉益谦也不例外。

陈佑原本是想问问新任庐州知州的事情,但冉益谦明显对他的新职事更感兴趣,从坐下开始,就絮絮叨叨地说着自己的想法。

没办法,陈佑只能一边啜着酒,一边听着。

谁让新的知州是冉益谦的老友呢。

从继任之人同冉益谦关系上就能看出,官家并没有对冉益谦不满。因为陈佑知道这其中不存在利益交换,调动冉益谦以及选定继任者,都是赵元昌乾纲独断。

顺带着,作为余小林案的主审,冉益谦也在士子之间出了名,有许多志向相同之人向他信探讨,淮南这边甚至有人过来投奔于他。

冉益谦如今,也成了一面旗帜。

陈佑对冉益谦所奋斗的目标并不看好,但不妨碍他对其表示支持。

终于,冉益谦该说的都说得差不多了,他端起酒杯一饮而尽,然后十分认真地看着陈佑:“将明以为我如此可能有所作为?”

陈佑稍稍沉默,然后回答:“不是我吓唬你,如果你手下没有兵马的话,要么无人理会你,要么有人想要你的命。”

冉益谦动作一滞,随即摇头苦笑。

好一会儿,冉益谦仰头咽下一口酒,陈佑特别准备的白瓷小酒盅咄地一声砸在桌面上。

“道之所在,虽死未悔!”

陈佑点头,他不知道冉益谦的决心到底就多大,也不知道真的面临生死的时候会做出怎么样的抉择。但是现在,他尊重并敬佩冉益谦的选择。

“我敬道盈!”

陈佑一连干了三杯,吃了几口菜,建议道:“我倒是认为,道盈你去蜀地之后,没必要急着做出事来。你现在跟着宋司寇审定刑狱,说白了就是给你们指定律法格式的权力。”

这是冉益谦没想到的方面,他之前的目光还放在冤假错案上,听陈佑这么一提,他眼睛立刻就亮了许多。

陈佑手中筷子虚点:“要说这世事众多、政事繁杂,加之晚唐以来朝代更替频繁,即便先帝在时敕令编修刑统,依然改不了国朝律令冗杂的局面,甚至不少条例自相矛盾。既然道盈有心,何不从整理、修改、完善国朝律法开始?”

最后一句话,连续三个词,陈佑筷子十分有节奏地敲在酒盅上发出清脆的响声。

冉益谦仔细咀嚼一番,突然大赞一声:“妙啊!”

他拎着酒壶为两人满上,举起酒盅:“将明此言,当浮一大白!”

陈佑同他碰杯,小小的酒盅也就够喝一口,这酒喝得没气势。

一杯酒喝完,冉益谦重又满上,突然叹了口气:“可惜彭祖他素来讲求以德服人,否则倒是能帮将明你整顿庐州。”

冉益谦口中的彭祖名叫舒寿君,彭祖是他的字。这个舒寿君,就是冉益谦的继任者,明日就能抵达合肥。

第二百二十九章 战斗已起押何方(二)第二十九章受人之托忠其事第三十五章快马兼程赴归州第四百八章 鲜血淋漓投名状第三十二章说朝局双龙争王(一)第四百一十一章 贼人阴谋乱长安第六百九十七章 乱云遮蔽洛阳城(三)第四百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一)第五十八章心欲借钱口难开第二百七十一章 千年大计看将明(二)第六百七十三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三)第五百六章 同甘苦战前动员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风源自湘潭起(六)第七百十五章 天子欲改朝堂事第三百八章 新知府有新气象(二)第五百四十九章 天子非无舐犊情(二)第四十五章灭国之功尚不足?第四百一十四章 消息内情接踵至第四百二十四章 四国纷乱战愈急(七)第二百六十九章 入京便闻南国事(三)第四百八章 鲜血淋漓投名状第七百三章 天子何以顺汝心(二)第六百四十章 朝堂政事定于一(三)第七百七章 敢为天下挑重担(三)第二百二十一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三)第九十五章寥廓江天万里霜第一百二十五章 三军争谁能如愿(二)第六百六十二章 谁料竟会遭背刺第一百章消息不断时机逝第四百五十三章 父子分别稚子哭第五百八十二章 今日青锋且开刃(九)第三百八十五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一)第四百七十九章 心在战事轻政争第七百八章 敢为天下挑重担(四)第二百七十六章 两姓永结秦晋好(二)第五百十三章 悔不该旁生心思第八十九章心意定孤身渡江第一百九十七章 两手准备终定音(二)第二百一十三章 诸事推行隐者来(二)第四百五十六章 初为庐帅风波起(三)第二十三章小意应对新同僚第六章双狐斗法寻后路第六百五十九章 尔等当为好工具第三百十四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一)第一百九十四章 罢相方始乱迷离(五)第一百四十六章 骤然生变应对急(二)第二百九十九章 真理堂中谈为政(二)第一百六十二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十一)第一百五十章 龙虎齐动风卷云(四)第五百九章 豫章故城烽烟平(三)第二百八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四)第二百九十章 不急不缓蕴风雷(一)第四百五十七章 初为庐帅风波起(四)第四百三十二章 四国纷乱战愈急(十五)第五百二十六章 我与空气斗智勇第四百六十九章 以打促和掩战意(二)第四百四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三)第一百五十三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二)第五百十四章 战虽止诸事仍杂第四百一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第六百七十章 一日秋蝉闻风动(五)第一百四十二章 守蜀地躺着中枪第四百七章 好恶皆为门户计第四百五十九章 初为庐帅风波起(六)第二百九十章 不急不缓蕴风雷(一)第四百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九)第六十四章战事不顺布闲棋第二十章月下争渡一线天(八)第七十章积劳成疾为哪般第九十四章战地黄花分外香第七百二十八章 生民所仰当慎行第六百五十二章 银夏战事可定矣(四)第二百一十二章 诸事推行隐者来(一)第五百十六章 褒贬尽皆为雕琢第747章 烽火家书抵万金第二十五章商议军机或可用第二百一十五章 前狼后虎当何如(一)第五百六十四章 天下兵马谁为主(三)第五百五十九章 新旧之交稳为重(四)第一百四十九章 龙虎齐动风卷云(三)第十五章月下争渡一线天(三)第二百八十五章 至洛阳如何施为(三)第二百三十九章 内乱未平外乱起(四)第七百二十六章 片瓦尺土不可弃(一)第二百二十三章 方法总比困难多第七十四章双王大婚宴平乐(一)第四百四十三章 直言敢谏赞明君第七百十二章 我自请缨为难事第二百五十章 谢公安石与君同(二)第九十五章寥廓江天万里霜第一百八十六章 欲改枢院为立足第六百五十四章 梳理国政教天子第一百三十七章 臣殉国庶民哭君第二百六十五章 别离是为再相逢(二)第三百八章 新知府有新气象(二)第二百四十一章 内乱未平外乱起(六)第四百四十六章 闲谈军政论优劣(二)第四百六十三章 初为庐帅风波起(十)有些话,不吐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