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九章 心在战事轻政争

告罪离开王府,冉益谦带着舒寿君前往州衙。

州衙与王府不过一街之隔,从侧门走的话,几步路就到了。

不过舒寿君毕竟是新任知州,没有主官第一次进衙门不走正门却走侧门的说法,于是他们不得不绕到府衙正门去。

这一次州衙中门大开,诸曹官吏皆站在门口台阶下迎接。

舒寿君若有所思地同一干僚属寒暄,脸上神色淡淡,话语也十分简短。

只不过他头上还有一个大爷,不可能像正常主官一样先给自己的僚属训话,在州衙门口同一干僚属寒暄几句之后,他便朝陈佑书厅走去。

同他一起的还有几个在都督府任职的诸曹吏,这种既是下属又是同僚的奇特关系,让舒寿君十分难受。

但是没办法,整个扬州大都督府辖地的官吏大多是赵元昌亲自安排的,既可以保证战时能够迅速调动各地驻军、物资,又能防止陈佑这个都督府长史独揽大权尾大不掉。只是这样一来,就导致这些官员的职事交叉严重。

在陈佑书厅之中,舒寿君见到了一部分都督府同僚。扬州大都督府管辖数州,有不少僚属都不在庐州,别说舒寿君了,就连陈佑都没见过。

让舒寿君认了人之后,陈佑便把一干僚属赶了出去,他们的事情都很多,没空留在这里听两个主官聊天。

书厅之中只剩下三人,陈佑也就没继续坐在主位上,而是走到一旁的小隔间。在这隔间里有一个方桌,陈佑三人围桌而坐。

他们刚坐下,就有仆役奉上茶汤。

端起瓷盏轻啜一口,陈佑拿起湿巾擦了擦嘴角,率先开口:“今后庐州庶民就要拜托舒使君了。”

“此乃吾之职责,长史无须多言。”

这话有些不客气。

陈佑仔细看了舒寿君一眼,笑笑不说话,而是转向冉益谦:“道盈同舒使君乃是故友,正好在离开之前能多向舒使君介绍介绍经验。毕竟庐州这里不是它处,若是出了差错,影响比较大。”

冉益谦露出苦笑点头应下。

得到肯定的回答,陈佑重又转向舒寿君:“舒使君这次除了知庐州事,还兼了王府和大都督府司马的职事,虽说庐州境内兵马多交由卢兵马使统率,不过州衙这边还有些人手,平日里要多注意一下城内治安。”

“道德修则民自宁。”舒寿君如此回答,“下官预备着多行教化,到时或许长史就不必担心治安了。”

冉益谦心道要遭,连忙开口:“道德教化非是一日之功,眼下还当注意。”

陈佑安静地着舒寿君,好一会儿才笑道:“舒使君倒是好志向,只是庐州之重,首在安稳。”

说完这句话,他站起转身:“舒使君初至合肥,诸事繁杂,且先去忙吧。”

话音刚落,舒寿君就站了起来,朝陈佑拱手道:“下官告辞!”

不等陈佑回话,他立刻就走出隔间朝外走去。

冉益谦慢了几步,满脸无奈地朝陈佑抱拳:“将明少怪,彭祖他就是这么个性子,得罪了不少人。”

“嗯。”陈佑脚步不停,“你同他能成为好友也是一件奇事。”

冉益谦嘿然不语,再次抱拳告罪,然后快步朝舒寿君追去。

陈佑回到书桌之后,靠着椅背考虑一阵,重新研墨提笔批阅公文。

另一边,冉益谦追到舒寿君,开口就是:“彭祖刚才却是做差了!”

舒寿君骤然站定,冉益谦一时没反应过来,一下走到了彭寿君前面。

等他转过身来,就听舒寿君道:“道盈,官家叫我过来知州事,不是为了做他陈长史的应声虫!”

“治政手段且不去说它,单是你最后的举止,就不是有礼之人。”

“道不同,不相与谋。”舒寿君理直气壮,“我敬他是上官,然鄙其所作所为!”

“你那叫敬?”冉益谦声音不由自主抬高,吸引了一些路过的府史文书。

注意到这一点的冉益谦立刻闭嘴收声,他不能让舒寿君第一天上任就在僚属面前丢面子。

他拉着舒寿君快步走到知州书厅。

此时书厅之内除了必要摆设外,没有陈佑书厅中那么多的卷宗文书,属于冉益谦的个人物品昨天就已经搬走。

冉益谦进门之时顺手把门给关上,表达出不想被人打扰的意愿。

两人在空空荡荡的房间中站定,冉益谦立刻就道:“彭祖,我不明白你为什么会失了礼节。”

舒寿君袖手而立,认真地看着冉益谦:“道盈,还是昨天那句话,我对你们在庐州的作为非常不满。”

“然而庐州安稳。”

冉益谦回了一句,紧接着叹了口气:“行了,你说服不了我,我也说服不了你。不过彭祖,我不希望你变成一个为了所谓‘道德治世’而无礼无义之人。”

舒寿君沉默一阵才开口:“道盈之语我记在心间。不过,既然官家叫我来做这理民之官,若是什么都听他陈长史的,未免有负官家信任。”

他顿了一下,十分认真地看着冉益谦:“我会用庐州的事让你,也让天下人知道,刑法非是正道,道德教化才是正途。”

冉益谦无声笑笑:“我等着。”

道路之争最为残酷,像冉益谦和舒寿君这般政治观点截然相反却能保持长久友谊的例子太少,这也是陈佑说他俩能成为好友是一件奇事的原因。

舒寿君的观点与往事,陈佑都清楚,有些是他自己调查的,有些是冉益谦说出来的。

在治民方略上,冉益谦自觉他和陈佑站在同一边。不过舒寿君是他故友,不能坐视两人死斗。对此,他的举措是分别向两人阐明对方的观点手段,同时也用这个作为筹码希望陈佑在对付舒寿君的时候能够手下留情。

没错,冉益谦对自己的道路十分自信,他自认为舒寿君必败无疑。巧合的是,舒寿君也认为冉益谦和陈佑一定会失败。

不过很可惜,陈佑现在心思不在这上面,北边打了起来,他这里就有些尴尬了。

原本是准备着今年十月到十一月之间动手,没想到辽国突然乱了,叫周国看到夺回云州的机会。

可淮南这边怎么办?是按照计划准备,还是推迟到下一年,陈佑必须问清楚。

第七百十三章 农事从来不简单第四百八十章 论为政突发匪事第三百九十三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二)第二百八十九章 书院之内真理存第四十五章灭国之功尚不足?第五章时移事易非前史第七百二十九章 大风源自湘潭起(一)第二十七章措手不及担重任第六百七十四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四)第一百一十三章攻石镜首战得胜第四百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一)第六百章 税务事涉千万家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连不断问对难第二百六十三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三)第三百五十六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三)第四百四十二章 久别重逢父子情第七十三章再失一相犹不慌第二百六十六章 别离是为再相逢(三)第三十八章手腕强硬治归州(一)第二百三十九章 内乱未平外乱起(四)第三百九十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六)第一百三十三章 三军争谁能如愿(十)第三百九十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六)第一百九十二章 罢相方始乱迷离(三)第二百七十三章 日常如水多寡淡(二)第二百八十五章 至洛阳如何施为(三)第四百八十七章 旧人只听新人笑第五百七十六章 今日青锋且开刃(三)第五百三十四章 蓦然回首阑珊处第六百八十五章 功名只向马上取(二)第五百五十五章 天子非无舐犊情(八)第六百九十一章 一元始建新风至第四百四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三)第三百七十二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八)第六百三十八章 朝堂政事定于一(一)第三百八十七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三)第一百五十三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二)第六百九章 军政尽操六人手第六百二十八章 延庆征尘卷银夏(五)第二百一十八章 前狼后虎当何如(四)第一百八十一章 当立殿前两相制第三百十八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五)第四百七十二章 以打促和掩战意(五)第四百一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第六百二十七章 延庆征尘卷银夏(四)第五十七章百年之后谁顾命第一百一十一章无心插柳柳成荫第743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第六百八十三章 剪尽病木待新春(七)第四百二十三章 四国纷乱战愈急(六)第二百四十四章 良马初与伯乐见(二)第四百四十三章 直言敢谏赞明君第一百五十七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六)第一百二十九章 三军争谁能如愿(六)第六百三十四章 一朝有变国生事(一)第三百七十五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十一)第六百三十二章 延庆征尘卷银夏(九)第二百三十五章 踏踏实实解烦忧(二)第743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第六百九十九章 乱云遮蔽洛阳城(五)第二百二十九章 战斗已起押何方(二)第五百七十八章 今日青锋且开刃(五)第七百四十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二)第三百六十四章 穷且益坚志不坠(五)第一章一夜天地换第六百十二章 无需畏惧艰难事第八十一章路途漫漫欲拜师(二)第四十三章争权夺利心思重第七百二十一章 谁可妄自言忠义(二)第二百二十七章 朝堂微操总是迟第二百四十章 内乱未平外面起(五)第二百六十九章 入京便闻南国事(三)第五百九十九章 迎难而上因时变第六百九十章 一时之法亦须重第五百十四章 战虽止诸事仍杂第一百三章江边垂钓生妙计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日秋蝉闻风动(一)第五百三十一章 内举贤德不避亲第七百十五章 天子欲改朝堂事第十章大周来客夜登门第五百三十四章 蓦然回首阑珊处第二百五十五章 初开府试网英才(五)第一百四十四章 破城小寨诸事杂第二百六十八章 入京便闻南国事(二)第四百八十六章 浅水亦有乱流涌第六百章 税务事涉千万家第三百九十七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六)第二百五十三章 初开府试网英才(三)第三十七章 项上人头吾必取(二)第五百五十五章 天子非无舐犊情(八)第四百七章 好恶皆为门户计第七百五章 敢为天下挑重担(一)第七百三章 天子何以顺汝心(二)第五百九章 豫章故城烽烟平(三)第七百十九章 开辟新路为后学第四百六章 陈将明诉苦求助第六百三十一章 延庆征尘卷银夏(八)第五百三十章 师友侍读何人佳第五百二十七章 两府生变宰相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