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章 各有安排待时变(二)

四十二人溺死。

不算多也不算少,如果发生在偏远地区,这样的伤亡基本上不会出现在奏疏上。

罗施点点头,肃容道:“家中有壮劳力遇难的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能出现人亡家破的惨剧。”

黄恩郑重点头,这也是他接下来一段时间的重点任务。

倒下一个壮劳力,整个家就完了。这样的故事发生过不止一次,未来也依然会发生,黄恩只能尽量保证这些人家不会被本地豪强逼死。

又谈了几句灾情,罗施十分善解人意地开口:“我自得了政事堂的命令就匆忙赶来,实在是有些身困体乏,不知河阴这边可有休憩之处?”

黄恩脸上浮现轻松的神色,起身连道:“城外驿站早已准备好了,这就带上官过去。”

“不必不必。”罗施起身笑道,“我来之前,陈副枢可是叮嘱过,说我来是赈灾的,可不能把地方官给累倒了!”

这话一出,黄恩恍然,原来大家是一伙的!

脸上的笑容更加真诚:“无妨,左右几步路的事,上官请!”

晚上的接风宴还没开始,赈灾使同黄县令都是站在陈相公那边的消息就在河阴县特定人群中传开了。

导致的结果就是今晚的接风宴十分平和,哪怕一向与黄恩不和的县丞也是满面堆笑地说着整个河阴县在这次水灾中的功与苦。提到人和物的损失,也是表示惋惜,而没有说什么要人负责的话。

宴会饮食不算丰富,甚至可以用朴素来形容,不过罗施没说话,自然不会有人针对这一点来挤兑黄恩。

酒足饭饱,众皆散去,黄恩同罗施走在黑灯瞎火的街道上,几名使役散在四周。

“相公这次是特意安排我过来。”没有外人在,罗施把自己的姿态摆低,“主要是为了协助明府处理好水灾事宜。”

罗施的声音越来越低:“等水灾的事情翻篇,相公准备把明府调去西北,所以这段时间不能出岔子。”

“西北?”

黄恩咧了咧嘴,没有多问,他担心再问就问到机密事项。

开封府衙,巴宁泰收到洛阳来信后,立刻召集亲信下属。

够资格让他召集过来讨论大事的下属不多,总共也就四名诸曹参军事和两位幕僚。

诸人坐下之后,司录李善文立刻开口:“不知相公急召我等前来有何要紧事?”

巴宁泰有个枢密使的检校官,称一声相公也说得过去。

“平章事王朴给我送来了一封信,比较正式。”

巴宁泰没有卖关子,李善文起了个头,他就直接说了出来:“朝廷准备调我去鄜州接掌保大军,敕令应该会在月内下来。”

屋内静了一阵,其中一位幕僚犹豫着开口:“以相公之尊,到鄜州去,算是贬斥吧。”

听到这话,巴宁泰脸上浮现出一丝笑容:“如若不然,王平章也不会特意给我写一封信了。”

他说出这句话,一干僚属顿时明白其中另有内情,一个个若有所思。

见此情景,巴宁泰轻咳一声:“事呢,就是这么个事,总之都准备准备。我们去了鄜州,开封这边不能留下一个烂摊子。”

众人齐声应下。

又商讨了一些细节,僚属散去,独留下李善文。

“讷言。”

“在。”

“要你提前去鄜州做一县令,能不能做好?”

巴宁泰说完,郑重地看向李善文。

李善文呼吸一滞,仔细看一眼巴宁泰,似乎想确认他没听错。

低下头,咬着牙,双拳紧握。

终于,他重新抬起头,整个人好像是一往无前的战士:“回相公的话,善文定不会叫相公失望!”

巴宁泰看着李善文,顿了一下突然发出畅快的笑声:“哈哈哈!我当然不会失望!”

笑完之后,他总算给了李善文一颗定心丸:“李家宏在鄜州这么多年都没被调走,自有其本事。我没指望你一个小小县令能做出什么事来,只要能立住了,给我摸清楚鄜州情况就好。”

李善文悄悄松了口气,紧接着舌头不打磕绊地保证道:“相公放心便是!”

统一了意见的两府动作十分迅速,但凡涉及战事,都以最快速度处理,巴宁泰的举荐奏章递到政事堂没两天就获批准。

李善文交接了他的一摊事务后,带着两个随从乘船朝洛阳赶去。

一切顺利,拿到告身敕命,又见了政事堂的几位相公,他就匆匆忙忙赶往鄜州。

在他还在赶路的时候,税务少监庞中和奏请整顿天下税赋,以为定规,不可逾越。

简单的说,就是现在各地税收比例没有按照标准来,有多收也有少收,虽然总体上看不出来,但对国计民生都有影响。

政事堂议事大厅里,一边坐着政事堂三相公三参政,一边坐着枢密院宋敏贞和陈佑。

这不是正规的两府议事,所以枢密院的同知没来,至于马青,身体抱恙,正在家中养病。

陈佑靠坐在椅子上,右手握拳用指关节轻敲手边木几:“我还是那句话,制度需要监督。天下官员何其多耶,咱们这里制定的制度再好,也防不住有人就把你的经念歪了!”

没人接话,王朴看向宋敏贞:“方正先生怎么说?”

宋敏贞呵呵一笑:“我倒没什么意见,不过咱们身为宰执,肯定要全盘考虑,好的坏的都得想到。毕竟,天下就在咱们手里不是?”

“嗯。”

王朴点头,随即看向窦少华:“伯菁说一说吧,税务这一块都是你在盯着。”

窦少华双手交叉摆在腹部:“没什么好说的,定额之前都有,就跟陈少保所说一般,还是看人。要我说,一句话:今日之前,既往不咎。”

“税务监加人吧。”王彦川插话道,“而且黄世俊这段时间似乎也没有心力操持庶务,是时候重新换一个税务监了。”

屋内安静了一阵,王朴拉回话题:“税务监的事情再说,先说税赋的事情。那就定下来,让各地严格按照之前税率来,今日之前的既往不咎,日后再犯,从严从重。”

众皆颔首以示赞同。

王朴接着道:“那么,这件事是叫官家颁发敕令,还是咱们政事堂发符令?”

屋内安静下来,除了王朴环视众人外,陈佑等人皆是眉眼微垂,沉默不语。

第二百三章 春耕为重议农事第三百七十九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十五)第二百八十一章 潜行入洛见下官(二)第七百章 乱云遮蔽洛阳城(六)第四十三章争权夺利心思重第四百六章 陈将明诉苦求助第四百五章 富平县内有善人第五百八十八章 平波起浪第一风(二)第三百十二章 百年大计在教育(一)第一百四十章 蜀地四分无藩镇第一百二十八章 三军争谁能如愿(五)第三百三十九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十四)第六百四十章 朝堂政事定于一(三)第四百四十五章 闲谈军政论优劣(一)第一百九十五章 保义谋反欲亲征第六百三十八章 朝堂政事定于一(一)第七百九章 敢为天下挑重担(五)第三十九章手腕强硬治归州(二)第六百三十七章 看天下舍我其谁第六百五十二章 银夏战事可定矣(四)第四百六十八章 以打促和掩战意(一)第六百四十七章 农商仍需费心力第四百八十章 论为政突发匪事第二百四十三章 良马初与伯乐见(一)第一百一十八章一顿操作猛如虎(二)第四百七十八章 故友初至论道德第五百七十四章 今日青锋且开刃(一)第二百二十九章 战斗已起押何方(二)第三十一章归州之行当谨慎第二百一十三章 诸事推行隐者来(二)第六百五十四章 梳理国政教天子第三百十八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五)第一百四十四章 破城小寨诸事杂第三百七十九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十五)第二百六十五章 别离是为再相逢(二)第三百五十九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六)第五百十六章 褒贬尽皆为雕琢第七百二十四章 此世我心向往之第五百一章 韩熙载出使求和第六十二章留守监国风将起(一)第三百八十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十六)第六百九十四章 乘舟东去拓海疆(三)第二百九十四章 不急不缓蕴风雷(五)第五十五章皇宫大内初见闻第一百九十四章 罢相方始乱迷离(五)第两百章 将离京先定婚事(二)第三百九十一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七)第一百八十六章 欲改枢院为立足第三百七十八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十四)第四百七十三章 以打促和掩战意(六)第十八章月下争渡一线天(六)第四百一十五章 大仪镇内议投周第一百一十三章攻石镜首战得胜第744章 甘州风沙掩军势第一百二十三章道德廉耻在心中第二百二十七章 朝堂微操总是迟第一百四十二章 守蜀地躺着中枪第八十九章心意定孤身渡江第五百六十四章 天下兵马谁为主(三)第二百九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五)第一百七十三章 新皇登基诸事忙(二)第四百二十七章 四国纷乱战愈急(十)第八十七章蜀中已乱周沈争第二百七十章 千年大计看将明(一)第四百四十八章 名利相诱推物理(二)第五十四章心急火燎急入京第七百十一章 顺势而为埋荆棘第三百二十四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一)第三百三十四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九)第七百十五章 天子欲改朝堂事第六百五十七章 灾情之下有奇人第二百五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一)第二百五十二章 初开府试网英才(二)第三百四十八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五)第五百六十章 新旧之交稳为重(五)第二百五十一章 初开府试网英才(一)第三百七十五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十一)第一百八十二章 道旁迎师北疆变第一百三十二章 三军争谁能如愿(九)第三百九十八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七)第三百六十四章 穷且益坚志不坠(五)第五百八十一章 今日青锋且开刃(八)第四百五十八章 初为庐帅风波起(五)第六百四十二章 朝堂政事定于一(五)第七百四十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二)第三百六 空辩不若实为证(二)第三百七十八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十四)第二百七十七章 欲往西京诸事重(一)第二百二十六章 人生巅峰小婴孩第五百十四章 战虽止诸事仍杂第一百三十四章 雨中攻城变故起第一百八十四章 为尊者讳争道义第一百二十五章 三军争谁能如愿(二)六百七十六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六)第十六章月下争渡一线天(四)第五百三十一章 内举贤德不避亲第四百一十四章 消息内情接踵至第七百二十四章 此世我心向往之第五百九十七章 胥吏亦可当国事第二十章月下争渡一线天(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