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留守监国风将起(一)

与此同时,皇宫简贤讲武殿内的气氛却有些剑拔弩张。

监国秦王赵元昌端坐在御座之下的桌几后,两旁是留守汴京的两府三司并部、寺高官,其中荆王赵元盛以正一品亲王之尊坐在左首。

此时秦、荆二位互不相让地盯着彼此,一众高官各自眼观鼻鼻观心,仿佛没察觉到殿内不同寻常的气氛。

却是方才一众人等落座之后,赵元昌提议:为防奸佞误了大军补给,由吏部牵头审查关键部门的官员,就当来一次小考。

这件事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而且理由也很正当,正可以作为赵元昌巩固监国权威的尝试。因此两位相公以及一众尚书、卿等都未出言反对。

只是没料到赵元盛却提出了不同意见:“负责大军后勤本来就压力甚大,再用考察之事扰乱人心,甚为不妥。”

此话一出,两人便对峙起来。

赵元昌心知此次不能退让,大脑迅速转动,终于开口道:“补给后勤之事,国朝自有法度行之。此次审查,只在于核查各处官吏是否依法而行,若是无有违反法度的情况,何至于因审查而自乱阵脚?”

说到这里,赵元昌看着赵元盛,嘴角噙着一丝冷笑问道:“莫非荆王掌握了某些人有违法度的证据?若真是如此,不若说出来让吏部去查,如此蛀虫必不容之!”

赵元盛目光一凝,打了个哈哈道:“大哥说笑了,小弟只不过管这开封府的小小的地盘,对其余事项再无涉及,又哪来的证据!”

移开视线之后,他又道:“大哥乃是监国,你说要查便去查嘛,谁敢不听,谁敢不从?”

这话说得就有些诛心了,赵元昌可不敢应下来,连忙道:“二哥说笑了,某身为监国,深感责任重大,也想做些事情来分担官家在前线的压力。”

之后他转向朝堂诸公拱手道:“诸公,孤此前多涉行伍,初秉政事,还望诸公多多支持。”

听他如此说话,殿内诸人也不好继续沉默,文臣之首的昭文相刘明率先道:“殿下言重,我等必辅佐殿下做好这监国之事。”

首相开口了,其余众人也纷纷表态,一时之间简贤讲武殿内好不热闹。

赵元盛看着这一众人表忠心的场景,脸上闪过一丝嘲讽的神色,端坐椅子上沉默不语。

将众人的表现看在眼里,赵元昌总算稍稍放心,抬手虚压道:“既如此,那便由吏部江尚书挑选干将负责在战争期间审查盐铁、度支、户部、吏部、转运等事务的官员了。”

听到这话,所有人都或多或少将注意力投向三司使阎俊臣,毕竟三司使主管的就是户部、盐铁、度支这三司。

当然,三司使管辖的户部和户部尚书的户部是两个部门,只不过部门职能有所重叠。基本上三司使强势则户部尚书弱势,户部尚书强势则三司户部就没有存在感。

谁料到阎俊臣就仿佛是没听到赵元昌的话一般,袖手而坐、一言不发,就这么看着吏部尚书江夏青拱手应下审查之事。

见此事安排下去了,赵元昌总算可以稍稍松口气。

执行的成果日后再论,至少现在能把事情安排好,监国这段时间就不至于出岔子。

接下来又问了一些日常工作,这次议事便结束了。

待众人离开,赵元昌在殿内来回走了几步,目光落在殿中的御座上就再也无法移开。

这只是一个普通的金丝楠木靠背椅,然而却只有天下至尊才能坐上去!

即便大周传承数百年,能做到这个位置上的,也不过十几二十人罢了。

他赵元昌所求的,不就是有一天能坐在这个位置上接受群臣朝拜吗。

深吸一口气,强行将目光移开。

慢慢来,先把储位拿到手再说。现在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今天议定的事项通报给帝驾知晓。

这么想着,他坐回御座之前自己的作为,沉吟一番提笔书写。

而荆王赵元盛呢,从右掖门离开皇城之后,径直回到开封府衙。

刚到书厅坐下,开封府判官富令荀便敲门进来了。

富令荀乃是赵元盛的谋主,原本是浚仪县县丞,去年夏天赵元盛下去巡视的时候同他交谈,发现他颇有见识,故而擢府衙曹吏。

之后多次交流,富令荀终于取得赵元盛的信任,于去年冬天被赵元盛擢为判官,引为心腹。

“向原你来得正好!”赵元盛看着富令荀笑道,“我那大哥,颇有野心啊!”

说着,便将之前简贤讲武殿内的交锋说给富令荀听。

赵元盛话音刚落,就听富令荀捻须笑道:“秦王殿下还是急了!”

“哦?”赵元盛认真地问道,“何以见得?”

富令荀解释道:“好叫府君知晓,如今官家以秦王监国,乃是观其治国之法。然此时乃是战时,一切当以战事为重,故而一动不如一静。如此方显知权衡、有考量。”

赵元盛略一思考,便点头表示赞同:“是这个道理。”

富令荀接着道:“退一步讲,即便觉得平静无事显示不出自己的能力,也不该在官家刚出发便推行大事。如此难免让人以为秦王有权在手难以自禁。”

听到这里,赵元盛抚掌笑道:“不错!大哥却是急了点!”

见赵元盛认同自己的观点,富令荀微微一笑:“然则对于府君来说,秦王自然是越急越好。便是他有心保持平稳,我等也要为其找点事,更何况他有心做事呢!”

然而听了这话,赵元盛却有些皱眉:“虽则某不欲秦王功成,然而主动出手,恐前线失利......”

赵元盛这种心思,富令荀自然明白,当即道:“府君稍安,官家英明神武,身边又有精兵强将,便是战事失利,也不损根本。”

说到这里,他便不开口了,留给赵元盛自己思考。

只见赵元盛皱着眉头,脸色阴晴不定。

好一会儿,终于长出一口气道:“大哥既要做事,我这做弟弟的,便帮大哥推一把。”

第五十六章初见皇帝受问询第五百三十二章 东宫所学是何物第三百八十八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四)第六百三十三章 延庆征尘卷银夏(十)第二百九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五)第二百六十一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一)第四百四十八章 名利相诱推物理(二)第二百五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一)第二百三十二章 乱起变生杀意浓(二)第七百一章 明志立旗且随风第四百五十九章 初为庐帅风波起(六)第五百三十五章 说诸葛皆是忠臣第七百十九章 开辟新路为后学第四百二十二章 四国纷乱战愈急(五)第四百五十七章 初为庐帅风波起(四)第五十二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一)第九十七章使者方至军中乱第三百七十三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九)第二百五十五章 初开府试网英才(五)第四百六十三章 初为庐帅风波起(十)第六百九十七章 乱云遮蔽洛阳城(三)第四百二十二章 四国纷乱战愈急(五)第二百二十八章 战斗已起押何方(一)第四百八十八章 苦陈之民欲揭竿第六百六十七章 一日秋蝉闻风动(二)第六百七十四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四)第一百一十七章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第八十八章一日之差失涪陵第三百十三章 百年大计在教育(二)第三百七十七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十三)第六百四章 各有安排待时变(一)第二百八十一章 潜行入洛见下官(二)第一百五十八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七)第五百七十二章 风云操于何人手(七)第七百二十二章 我自蹈险全臣节(一)第三十九章手腕强硬治归州(二)第六百十七章 罗网渐起如何破(四)第十二章举义反正须拿捏第四百六十一章 初为庐帅风波起(八)第二百八十四章 至洛阳如何施为(二)第五百十三章 悔不该旁生心思第六百五十二章 银夏战事可定矣(四)第二百四十二章 内乱未平外乱起(七)第六百十二章 无需畏惧艰难事第三百八十三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十九)第一百二十四章 三军争谁能如愿(一)第二百四十章 内乱未平外面起(五)第一百七十八章 陈将明初入枢府(一)第三百三十九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十四)第三百七十九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十五)第一百九十七章 两手准备终定音(二)第一百七十六章 典礼毕诏书频出第五百八十章 今日青锋且开刃(七)第七百二十二章 我自蹈险全臣节(一)第五百五十章 天子非无舐犊情(三)第七百三十二章 大风源自湘潭起(四)六百七十六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六)第七百十一章 顺势而为埋荆棘第五百七十八章 今日青锋且开刃(五)第二百九十五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一)第八十九章心意定孤身渡江第三百三十五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十)第四百七十四章 以打促和掩战意(七)第七百三十一章 大风源自湘潭起(三)第一百四十九章 龙虎齐动风卷云(三)第四百四十七章 名利相诱推物理(一)第二百九十七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三)第四十七章眼下之事何为重第五百四十六章 两国皆赚无人亏第三百三十八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十三)第六百三十五章 一朝有变国生事(二)第四百五十八章 初为庐帅风波起(五)第二百一十章 各取所需抉择异(一)第四百五十八章 初为庐帅风波起(五)第三百九十三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二)第七百十七章 汉皇终究屈贾谊第六百五章 各有安排待时变(二)第六十四章战事不顺布闲棋第五百十八章 池静亦有暗流涌第七百六章 敢为天下挑重担(二)第五百五十二章 天子非无舐犊情(五)第二百八十八章 事事皆起更当稳(二)第六百七十七章 剪尽病木待新春(一)第六百八十五章 功名只向马上取(二)第四百二十一章 四国纷乱战愈急(四)第十五章月下争渡一线天(三)第三百四十四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一)第六百三十章 延庆征尘卷银夏(七)第一百九十七章 两手准备终定音(二)第二百六十七章 入京便闻南国事(一)第二百九十章 不急不缓蕴风雷(一)第四百九十九章 儿女相约为亲家第四百六十七章 初为庐帅风波起(十四)第五百五十六章 新旧之交稳为重(一)第五十五章皇宫大内初见闻第四百六章 陈将明诉苦求助第四百八十二章 何人欲惹战端起第二百二十九章 战斗已起押何方(二)第四百三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二)第六百四十四章 遇事谁可担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