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八章 初次议定清田事

“等夏税收缴完成。”陈佑解释,“之前已经放出话去,既往不咎。且看哪些人愿意悔改,哪些人要一条路走到底,同去年一对比就清楚了。”

和去年比,只是为了有个参照,法司人手就那么点,调查州县肯定得有先有后、分出重点主次。

他这话说出,窦少华和王彦川心中有底,照此通知下去,底下官员自然知道该怎么做。

而那些不愿意照着做的,不仅仅是贪腐,更是不服从中枢,他俩也乐得换上听话的。

此事略过,开始讨论清田括籍的规程。

他们的讨论基本上不会涉及具体细则,主要是方向上的内容。

“清田括籍,有三点:第一,限度定在哪;第二,怎么奖惩;第三,如何叫底下人重视。”

陈佑说完,笑着道:“这三件事,得咱们几个同心同德才行。但凡有什么不妥,底下那些官员就敢挑拨着咱们对立。”

窦、王二人也跟着露出尴尬的笑声。

倒是宋敏贞,仿若没有听见,继续闭目养神。

在其他官员面前,他恭敬有礼有助于陈佑树立首相威严,可在同为宰相的窦王二人面前,那些虚礼没用。真正有用的,是在各项事务上带领手下一批官员表态支持。

可以说,当前形势下,在陈佑找到新人抗衡窦少华王彦川之前,宋敏贞能健健康康留在相位上,就是最大的支持。

屋内的尴尬气氛没有保持太久,王彦川直接就开口了:“天下久战方平,真要说起来,荒田多得找不到人来种。要我看,只要能把当下还在种的农田数目理清楚就可以算合格。籍没多余农田,完全没有必要。”

陈佑闻言,不置可否,扭头看向窦少华:“窦相有何看法?”

窦少华隐蔽地瞥了眼王彦川,轻咳一声道:“我就简单说说。荒田它也是田,禁军也好,镇军也罢,很多都是家里过不下去出来当兵吃粮的。等剿灭定难军,有战事的地方也就北面契丹,战事少了,就得裁撤军兵。总不能把这些军汉裁撤之后任由其浪荡任侠吧?正好就把这些荒田拿来酬功,日后裁撤,也能做一农夫安守桑梓。”

“此正是吾所虑也!”陈佑点头附和,“窦相之言,甚是持重。”

见两人达成共识,王彦川微微向后靠,懒得再说。

如果他这时候同窦少华闹起来,只对陈佑有好处。

反正又不是之前那种扩大议事,能被众人所知的只有结果,不会有丢面子的顾虑。

陈佑见状,定下基调:“那就这样,但凡荒田、隐田,皆括籍入官。”

听到多了个隐田,窦少华面色微动,最终还是没有说出口。

王彦川原本打起精神想跟在窦少华后面出声,没想到窦少华竟然就这么默认了。

他若有所思,笑着应道:“便照陈相所言。不知伯菁对奖惩有什么看法?”

“奖惩?”

窦少华重复一声,随即道:“没必要单独奖惩,按考课来即可。”

“倒是巧了,我也是此想法。”王彦川笑着看向陈佑,“陈相以为如何?”

宋敏贞闻言睁开双眼,扫了一眼王彦川,看向陈佑。

只见陈佑面色不变,微微颔首:“若是如此,倒也不必单独列出来。就这样,具体考课,叫吏部拿一个章程出来。”

沉默一阵,王彦川闷声道:“如此甚好。”

宋敏贞重新阖目,不需要他操心那是最好不过,若真闹到二比二的地步,陈佑可能就得依靠皇权来压下窦、王二人了。

一旁的窦少华仿佛没看出来眼前一幕有什么不对,直接就出言道:“至于怎么叫底下人重视,要我看,不如直接就让一个参政专门负责此事,到各州走一走,若真有那等不服中枢的,直接拿下便是。”

听到他这么说,王彦川有些不解。

单只是在中原地区转悠,就得画上大半年。

还是那句话,让一个参政离京这么久,基本上是将其排挤出权力中枢的信号。

窦少华突然提出这个建议,岂不是帮着陈佑对付李继勋吗?

想到此处,王彦川心中一沉。

别是窦少华死心塌地同陈佑站到一边了吧?

陈佑听了,却是点头道:“窦相此言有理。若真让一参政主持此事,的确会叫各州县重视起来。”

窦少华立刻笑道:“正是如此,且参政可以代表两府处置地方官员,免去往来通讯耗费的时间。要我看,李继勋就比较合适,毕竟带过兵打过仗,性子刚直,处事果断。”

王彦川当即道:“我觉得不妥!”

陈佑扭头看向王彦川。

至于窦少华,只是仔细盯着陈佑的面孔。

“正是因为李继勋性子刚直,就怕地方动辄得咎。”

在陈佑的注视下,王彦川硬着头皮找了个理由出来。

听到这话,陈佑轻笑一声:“王相这话,倒是说出了李继勋的缺点。真说起来,李继勋不适合这等具体事务。”

说着,他轻轻敲了敲桌子,缓缓开口询问:“清田一事,不若另择一人参政,出京主持。”

窦少华还没来得及放松,便皱眉暗自思忖。

而王彦川想了想,有些勉强地点头:“陈相此议可行。”

听闻这话,窦少华也舒展眉头:“我也无甚意见。只是这人选,不知陈相可有中意者?”

陈佑稍稍考虑,开口道:“宋杞言如何?”

御史大夫宋杞言,主持御史台数年。说不上御史皆出自他门下,但大部分御史都受他的影响。毕竟按照规定,御史弹劾具体官员需要御史大夫署名。

“可。”

窦少华出声赞同,随即问道:“何人可接掌宪台?”

“董成林如何?”

眉头一皱即舒,窦少华叹了口气,身体往后靠到椅背上:“我没意见,看王相如何说。”

王彦川仍有纠结。

只是他权衡一番,最终还是放弃了其它的想法:“就照陈相所言罢!”

到此,陈佑面色笑容尽去,肃容颔首道:“既然如此,中书便依此下令。”

清田事毕,考课之事简单讨论几句,扔给了吏部。

四人散去,王彦川出门时本想叫住窦少华,犹豫一下决定再等等。

倒是宋敏贞,直接走进陈佑的书厅。

第一百五十三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二)第六百三十二章 延庆征尘卷银夏(九)第四百九十一章 必以一战定江南(三)第七十九章即将离京奇事多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旧之交稳为重(二)第四百八十一章 两难之地有默契第五百三十六章 先北后南有风起第五十二章快马频至事愈急(一)第三百八十五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一)第四百一十二章 薛小乙力拒盗匪第三百九十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六)第一百八十三章 议定幽燕相公换第三百三十三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八)第三十八章手腕强硬治归州(一)第六百六十八章 一日秋蝉闻风动(三)第五十二章快马频至事愈急(一)第五百二十六章 我与空气斗智勇第五百五十四章 天子非无舐犊情(七)第五百七十八章 今日青锋且开刃(五)第二百一十章 各取所需抉择异(一)第六百七十七章 剪尽病木待新春(一)第四百八章 鲜血淋漓投名状第二百九十五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一)第五百九十四章 新风起时动微末第三十一章归州之行当谨慎第五百五十五章 天子非无舐犊情(八)第二百七十七章 欲往西京诸事重(一)第七百章 乱云遮蔽洛阳城(六)第二百五十五章 初开府试网英才(五)第二百八十三章 至洛阳如何施为(一)第三百七十一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七)第一百八十四章 为尊者讳争道义第两百章 将离京先定婚事(二)第一百四十六章 骤然生变应对急(二)第六百七章 看江山谁主沉浮(二)第四百二十六章 四国纷乱战愈急(九)第四百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九)第三十三章说朝局双龙争王(二)第六百六十八章 一日秋蝉闻风动(三)第三百十五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二)第四百三十七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一)第九十二章未来之事早打算第五百五章 戴和裕心属何方第四百四十四章 翁婿议政定官途第四百二十四章 四国纷乱战愈急(七)第八十五章瞿塘雄关伫江头第四百二十三章 四国纷乱战愈急(六)第一百九十七章 两手准备终定音(二)第二百六十七章 入京便闻南国事(一)第十八章月下争渡一线天(六)第七十七章如此行事意何为第六百五十八章 造化弄人御史苦第二百一十七章 前狼后虎当何如(三)第六百十九章 罗网渐起如何破(六)第三百七十四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十)第四百七十七章 辽事暂令朝争落第二百四十一章 内乱未平外乱起(六)第四百六十七章 初为庐帅风波起(十四)第六百七十三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三)第二百一章 下车伊始危机藏(一)第六百十一章 又是一年乾坤新第六百八十三章 剪尽病木待新春(七)第五百三十六章 先北后南有风起第四百九十二章 必以一战定江南(四)第六百八十九章 功名只向马上取(六)第四百一十二章 薛小乙力拒盗匪第六百八十四章 功名只向马上取(一)第六百六十章 吾等行于所当行第三百七十七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十三)第746章 片纸可当十万钱第二百九十三章 不急不缓蕴风雷(四)第四百五十四章 初为庐帅风波起(一)第五百三十一章 内举贤德不避亲第二百三十二章 乱起变生杀意浓(二)第七百三十章 大风源自湘潭起(二)第五百四章 信使接踵论教王第一百四十章 蜀地四分无藩镇第二百五十八章 放榜闹事为哪般(二)第十六章月下争渡一线天(四)第四百六十七章 初为庐帅风波起(十四)第四百二十三章 四国纷乱战愈急(六)第二百一十八章 前狼后虎当何如(四)第六百八十九章 功名只向马上取(六)第五百九十六章 立为模范争最优第一百二十一章当有同志共前行第七百四十一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三)第一百二十二章广植羽翼乃正道第二百六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二)第二百二十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二)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旧之交稳为重(六)第一百四十二章 守蜀地躺着中枪第五百三十九章 真真假假绕云雾第六百四十六章 世间多有无奈事第二百五十四章 初开府试网英才(四)第一百四十七章 龙虎齐动风卷云(一)第一百三十四章 雨中攻城变故起第九十八章仿若汉末汉中反第八十二章攻蜀时机在此时第六百九十三章 乘舟东去拓海疆(二)第四百九十七章 必以一战定江南(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