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三章:侦骑交锋,大战开幕(元旦加更一章)

在双方侦骑相遇的初期,类似这样的战斗场面不断的重演。

逼的蒙古侦骑不得不变得更加谨慎的同时,也不得不加强了侦骑的规模,从十人小队,提高到三个牌子头一起行动。

而且,遇到陈宪的侦骑的时候,这些蒙古侦骑再也不敢迎头就冲了,他们往往在百米外就停下脚步,用轻箭吊射百米外的陈宪骑兵。

这些年下来,火绳枪和三眼枪的制造方法,不可避免的扩散了开去。

陈宪很早就意识到,他根本不可能阻止火绳枪的外流,上万条枪发到士兵手里,有遗失的,有战死士兵丢掉没有找到,有连士兵和枪支一起失踪的,这些年下来,火绳枪至少丢掉了几百把。

当陈宪第一知道外面有人开始仿制火绳枪的时候,他还以为是自己工厂的技术流传了出去。

但当他拿到第一把外面仿制的火绳枪,他就知道,这种技术很可能不是从他工厂泄露出去的,而是外面有工匠根据他流失的火绳枪,破译了这种简单火枪的制造方法。

原因很简单,外面仿制的火绳枪枪管后方的封口并不是罗丝,而是直接热锻焊接封口。

当初制造火绳枪的时候,陈宪钻了牛角尖,非要按照资料图纸,用螺栓来作为枪管后端封口,实际上,用热锻直接焊封,也并没有什么不妥,只是将来枪管内部磨损严重时,不那么容易返修。

当外面的仿制火绳枪第一次出现后,火绳枪的制造技术就很快扩散开来,在金军和华北的地主豪强军队中流行起来。

这也是为什么,陈宪会轻易将火绳枪的生产技术卖给宋国人的原因。

所以,蒙古人并非第一次见火绳枪,实际上,作为一个新兴的军事组织,他们对于新武器有着极大的兴趣和敏感性。

蒙古人很早就知道,火枪在百米之外,准头就急速下降这个事实。

所以,他们会做出在百米外吊射陈宪使用火枪的轻骑兵这中战术,就不值得奇怪了。

面对蒙古人的这种战术,陈宪的侦查轻骑兵掉头就走,并不纠缠。

他们会引着蒙古侦骑一直退到马步兵埋伏的地方。

在诱敌的过程中,轻骑兵会在一里之外,通过鸣枪通知埋伏的马步兵。

于是,这追来的蒙古骑兵就难免被马步兵打黑枪。

吃亏吃多了,蒙古骑兵在追杀陈宪侦骑的时候就谨慎多了,只要看到有能够埋伏人的地方,他们就会停下不追。

这样一来,陈宪的侦查骑兵的压力就一下子变轻了……

就在侦骑的这种反复纠缠中,陈宪大军和木华黎的大军不可避免的相遇了。

双方在距离十多公里的位置停下脚步,安营扎寨。

相对于对面联营十余里的十几万大军,陈宪这边六万大军(有两万充当辅兵的民兵)的营地就显得有些单薄。

扎好营寨,双方都埋锅造饭,辅兵守卫营寨,正规军抓紧时间休息。

第二天一早,双方不约而同的开出营寨,在各自营寨前方排开大阵,缓缓的向着对方推去。

当双方距离接近到两里多路的时候,陈宪就挥动帅旗,命令全军停止前进。

对面的统帅显然有些意外,他们也暂时停止了前进,但随即就再次吹动号角,继续前进,一般来说,在冷兵器时代,双方军阵在一里以内,才算是进入了交战距离。

陈宪站在十多米高的望楼上,观察着对面滚滚而动的敌军;在他的脚下,第一,第二旅,六个团,二十四个营,以营为单位,在排出了前后两排,一排十二个营级方阵的大横排。

上百辆马拉炮车在步兵阵列左侧排成一排,跟着步兵阵列的前进而缓缓前行。

当步兵阵列停下脚步,炮兵们纷纷调转马车,将大炮炮口朝向前方,然后,炮兵们卸下炮车,卸下马匹,将马车推到炮车的空隙中,即方便取弹,又能充当临时防御工事。

炮手们迅速将大炮架好,火炮护卫兵从马车上卸下可拆卸的拒马,迅速组合起来,很快就在大炮前方十多米的位置,安置了一排密集的组合拒马。

在大炮阵地的左侧,是八个营的冲击骑兵列成的纵队。

在炮兵阵列的后面,是四排横列的马步兵,他们高距马上,视野开阔,如果有敌人的骑兵冲击炮兵阵地,他们就会轮番上前射击敌人,保护炮兵。

剩余的马步兵作为预备兵,以连为单位,列成一个个纵队,排列在炮兵后方上百米的位置,等待着命令。

在对面,蒙古人的汉人仆从军列成了一个巨大的方阵,他们方阵的纵深极大,远比陈宪前后两个营,只有十几排纵深要深的多。

对面方阵前排是一排刀牌手,刀牌手后面是七八排纵深的长枪手,长枪手身后则是纵深更大的弓弩手。

对面方阵纵深虽然比陈宪这边大的多,但因为对方人数远比陈宪要多,所以上方军阵的宽度倒基本相似。

方阵的左翼是汉人仆从军的骑兵部队,这些骑兵部队分成了大小两部分,小的一部分只有千余人,紧靠着步兵方阵列队,这些骑兵都骑着高头大马,无论人马都披着密不透风的铁甲,如同一个个铁塔,他们是人马具装的铁浮屠。

在铁浮屠左侧,是人数大约五六千人的人披甲,马不披甲的甲骑,也即是金人贯称的拐子马。

蒙古骑兵并没有和他们的汉人仆从军列阵一处,而是在仆从军大阵后方大约一里多处伺机。

在步兵方阵的右翼,是一排大约三十多辆马车,马车后面也拖拽着和陈宪的炮车差不多的车子,车子上驾着一车子门门黑沉沉的铁炮。

通过望远镜,陈宪发现,这些铁炮都箍着密集的铁箍。

这种大炮是完颜平涛将自己仿制的大炮献给金国朝廷后,又从金国朝廷手中扩散出去的铸炮技术所铸造的大炮。

这种大炮大小看着和陈宪的七斤炮相似,但实际上,口径只相当于一斤炮多一些,无论射程,还是威力都远不能和陈宪的铜炮相提并论。

观察了一会,陈宪向炮兵阵地传去命令,火炮的第一优先目标为对方大炮。

……

三二二章:银样镴枪头十九章:XI脑十六章:扎根一一六章:炮声初鸣九十四章:何长青一七二章:军改,扩军六十五章:火药三一五章:九斤炮,重蹈覆辙一一零章:驱虎八十八章:生意三一零章:征高丽三三五章:铸币三三七章:第二战场八十七章:建设二十二章:良性发展一八八章:造船一九零章:船队二零四章:败敌,追击一四九章:发展,麻烦一六四章:炼铁技术二零三章:侦骑交锋,大战开幕(元旦加更一章)七十四章:战鼓敲响十二章:炼钢法一二八章:弱点四十二章:困境三十三章:暗流涌动六十四章:对比试验四十四章:想要的得不到,不想要的推不掉(为山顶的电杆加更)一一四章:列阵二零一章:渗透高丽,沿海城堡群十七章:开工四十三章:新的战争,变化四十六章:首战七十九章:伤员三一零章:征高丽一四五章:谁是猎手三四一章:笨办法一六零章:渡河,堵门十七章:开工一六九章:据莱芜四十五章:入侵一七九章:蒙阴,消化二零七章:企改,骑改,骑兵扩编一九三章:燧发枪,市舶司七十六章:溃散一六二章:占领,解决三一一章:消化,山东的扩张一三二章:灯笼引路九十四章:何长青一七五章:雷耿虎翻身记一四五章:谁是猎手一五一章:仿制八十五章:大逆不道一五六章:情报三十五章:分工合作一九一章:商品一一六章:炮声初鸣一零三章:行政体制三一四章:大军云集十四章:枪法二零三章:侦骑交锋,大战开幕(元旦加更一章)二零二章:蚕食华北,侦骑初交锋一七八章:矛盾,新泰一四六章:死亡之路一九九章:登陆辽东,平涛奇谋三一三章:再征高丽第二章:叶公好龙三一八章:河北!第八章:东庄子五十一章:山民二十二章:良性发展三十一章:故意泄露二十七章:书到用时方恨少一二零章:侦查骑兵连一八五章:疏远,救兄三十八章:改进(下)一五二章:伺机,结亲一零七章:竣工一七一章:强迫“选举”,换装七十章:敌至三二五章:兵权!四十三章:外援三二二章:银样镴枪头五十二章:重弩六十四章:对比试验一五零章:说服,试枪四十五章:入侵一零九章:造炮一零二章:波特兰水泥二十六章:翻天覆地三十一章:故意泄露一五六章:情报一七五章:雷耿虎翻身记一二七章:白世杰三二三章:枭雄九十九章:送神一五三章:砂模,聘礼一二五章:奸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