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裴嶷来投

在辽东这股汉民东迁的风潮中,有一个三十岁左右的年轻人颇为引人瞩目。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前荣阳太守裴嶷。

裴嶷清廉公正,很有办事的才能和谋略,初在西晋任职,经过多次升迁至中书侍郎,后来改任给事黄门郎、荣阳太守。

当时正值天下战乱,裴嶷的兄长裴武担任玄菟太守,裴嶷便请求担任昌黎太守。裴嶷到达昌黎后,过了很长时间,裴武去世,裴嶷便携带着裴武的儿子裴开准备送丧回故乡。

在经过鲜卑慕容时,慕容部落首领慕容廆听说过裴嶷,知道这个人很有本事,就想招揽对方,故对裴嶷恭敬而待之以礼。在裴嶷离开时,慕容廆送给他非常丰厚的资财,尽管裴嶷很感激慕容廆,可他暂时还没有为胡人效力的打算,只想回归中原。

然而当裴嶷走到辽西郡时,因王浚之故导致道路不通,裴嶷本想回去投奔曾很仰慕他的慕容廆。不料,此时传来了卫朔在辽东大破数万高句丽大军的消息,这一消息立即改变了裴嶷原有打算。

随后裴嶷将自己的打算告诉了自己侄儿裴开,裴开面露不解之色问道:“叔父,我们的故乡在河东闻喜,怎么能向东走呢?再说同样是流离失所寄人篱下,今王幽州、崔刺史强大,卫朔弱小,我们何必离开这里而千里迢迢到西安平呢?”

裴嶷却轻轻摇摇头道:“贤侄有所不知,眼下中原正处于战乱之中,我们去中原,就是羊入虎口啊。就算没有王浚阻断道路,叔父也不会轻易回河东老家。本来江东是个好去处,可惜路途遥远,凭我们眼下的实力怎么才能到达呢?”

“如果什么也不做静等中原清明畅通,又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现在最好是找一个寄托立足的地方,这事关系到我们一家人的身家性命,怎么能不谨慎选择呢?你看王浚、崔毖二人有远大的谋略吗?能够很好地对待士人吗?不能!王浚暴虐,崔毖无能,不出数年必会丧命!”

“那个卫朔就不一样了,听说他修养德行,爱护百姓且有仁义之心。据说连东夷校尉封释大人都对其赞叹不已,称其有魏武之资、汉武之雄!而且他有实现霸王之业的志向,再加上他安民有度,擅于练兵,可谓是世之枭雄!”

“我们现在趁着他势弱的时候去投靠他,将来必定可以可以建立功名,这样我们对下可以庇护宗族,对上可以留名青史,你还有什么可怀疑的吗?”

裴开闻言顿时如醍醐灌顶一般恍然大悟,再也不对叔父裴嶷的安排有所怀疑。

裴嶷带着侄儿抵达西安平后,并没有立即前往拜访卫朔,反而在城内四处闲逛起来。尽管战争已远离了西安平城,但城内各处依旧残留着当日大战时留下的痕迹。不少战死者家中仍然挂着白绫,里面隐隐有哭泣声传出。

裴嶷停在一户有白绫的人家门口,看着进进出出的人,拉着旁边一位看热闹的闲汉问道:“这人是怎么死的?战死的吗?官府没有发放抚恤吗?”

闲汉撇了一下嘴角,眼中闪过一丝不屑之色,根本没理裴嶷。

嗯?裴嶷一愣顿时反应过来,只见他从怀中摸出几枚五铢钱递到闲汉手中,这下闲汉面上才露出一丝笑容,只见他颠了颠手中的五铢钱,道:“这户人家姓周,周老汉的儿子本是我西安平的一名普通士兵。在数日前的大战中,周老汉的儿子不幸战死沙场。”

“唉,那一战可真惨烈,数万高句丽人将西安平围得是水泄不通!听说连卫大人都亲自上城杀敌了!”

说到这儿,闲汉似乎意识到自己跑题了,忙停住接着道:“说起来卫大人这人还不错,不但给战死的人家发放了丰厚的抚恤金,每个战死的人家都将免受税赋,他们的后代还将得到免费入学书院的机会。”

“早知道当初老子咬咬牙也参军了,说不定现在也能落点儿好处!”闲汉一想起在战后举行的封赏大会就艳羡不已。

裴嶷心中一动问:“现在城内有很多人想参军吗?”

“那是当然,参军不但可享受见面税赋的待遇,就是犯了罪官府也不能轻易定罪,必须上报什么军曹司协商。不过可惜的是,那个卫大人不但没有大肆扩军,甚至还将一部分士兵放归农家。”

“嗯?,这是为何呀?这不是自断臂膀吗?”

“自断臂膀到不至于,眼下咱西安平内光骑军就有三千,里面还有许多擅长骑射的胡人,再加上三千府兵,足以保证大伙儿安全。”

“胡人?胡人也能在这儿当兵?”裴嶷眉头一皱暗道:难道卫朔也是王浚之流?

“怎么不能?不过那些胡人一旦被选上就必须学汉话、习汉子、穿汉衣等等,对了,这在县府人口中的胡人归化计划。”

这下裴嶷彻底被卫朔的大手笔震惊了,他没想到卫朔竟然要将百万胡人化为汉民,尽管他不知道此事能否成功。可一旦功成,必可解决数百年来为祸华夏的胡族问题。

等裴嶷回到住所之时,已是日落西山。这一整日他都在县城内考察,不过越是考察,他越是看好卫朔。仅仅从一些边边角角的消息就可看出,卫朔绝对是个不输给魏武曹操的人物。跟他一比,王浚、崔毖二人更加不堪,就连慕容廆也差了几分。

“叔父,今日感观如何?”

“嗯,甚好,此人英明神武不下前朝魏武帝,是个值得投效的霸主之才。”

“叔父竟然如此看好此人?”裴开一脸惊讶,没想到仅仅过了一日自家眼界甚高的叔父就被那个卫朔给折服了,不过他心中还有一丝忧虑。

“叔父可知,那个卫大人在本地推行的各种政策可是大大不利于我世家啊!若叔父决心已下,可曾考虑到今后家族该如何发展?”

却见裴嶷洒然一笑道:“贤侄,你要记住只有无能自卑之辈才不敢迎难而上,接受新挑战。我虽是世家一员,可也不会固步自封。当前世家的确已成了阻碍国家强盛的桎梏,卫大人既有心打破世家牢笼,带领华夏走向新的天地。”

“裴某虽然不才,可也愿附骥攀鳞助其一臂之力。至于我裴家,只要我等不倒,自可在新时代中开辟一片新天地。想必卫大人已经意识到,完全消灭世家是不可能也不现实的,最好是能将其改造后为其所用,而我们裴家就要争取做其中第一批与时俱进的世家。”

对于自家侄儿的担心,裴嶷则完全没有放在心上。只要稍有见识和野心的人,都会做出削弱世家的举措。只不过卫朔做的有些激进罢了,可正是因为卫朔改造更彻底,他才更看好卫朔的未来发展。

身为世家子弟,裴嶷深知世家之弊,世家的气运早就在魏晋两朝时就被挥霍殆尽了!如今这胡乱不正是因世家造孽而引起的吗?所以裴嶷对于卫朔整治世家之举措不但没有恶感,反而举双手赞同。

又过了几日,裴嶷总算将卫朔推行的各种政策考察了个七七八八,终于该进行最后一步了。这日,一大早,裴嶷就坐车来到了县府,将自己的名刺递上,等候卫朔召见。

“什么?!你说来人叫裴嶷?”

卫朔一听裴嶷来访,顿时激动起来。这也不能怪他,当初他在网络上调查慕容家族时,对慕容廆麾下最重要的两个谋士裴嶷、皇甫真二人印象深刻。如今听到裴嶷来访,他怎能不激动呢?

第350章 科举揽人才第592章 王敦‘入朝’第173章 州学开学第181章 各方准备第3章 跟着张大郎去买盐第98章 筹谋辽东第564章 羯胡崩溃第237章 终遇莫含第464章 鲜卑主力南下第117章 浴血厮杀第353章 租赁朱涯第281章 擒杀刘虎第75章 推行均田令第582章 波斯王子第75章 推行均田令第675章 燕王归来!第441章 擒获李琀、李稚第647章 进驻高昌第358章 谢艾的选择第650章 高车与嚈哒第195章 邵续反了?!第327章 骑兵夺城第165章 远航南洋第161章 慕容廆很得意第235章 出兵代郡第79章 参观船坊第115章 袭扰战第302章 宣威朔方第459章 拓跋郁律第370章 南阳王野心作祟第344章 弄巧成拙第2章 在古代的第一顿饭第276章 关中求援第319章 又要盘算家底第516章 河西世家的选择第156章 选拔陌刀手第278章 校阅出征第143章 高瞻出山第341章 整合军队第120章 辽东局势大变第146章 祖逖西征豫州第42章 参加名士聚会第109章 刺史府门前的年轻人第560章 床弩,又见床弩第538章 王敦占上风第511章 开春视察第439章 阴差阳错第250章 路遇名将第513章 局势将变第639章 收复越巂第233章 拓跋内乱第359章 扶南的麻烦第264章 段氏末路第499章 迟来的归宁第62章 裴盾又回来了第38章 赴约第571章 兵临城下第505章 新年述理论第108章 乌丸人的选择第198章 入主蓟城第534章 各方准备第453章 冬狩阅兵第2章 在古代的第一顿饭第531章 时光如梭第216章 舰队归来第218章 温峤赞卫朔第228章 风起北疆第415章 劝降第283章 城破在即第604章 顶风作案第57章 大捷后的影响第224章 卢家的选择第397章 新年初定计第138章 开府治事第75章 推行均田令第182章 农牧场建设第87章 雷霆万钧!第564章 羯胡崩溃第140章 一计退三敌第414章 江左管夷吾第393章 先谈经济合作第371章 古代马六甲第97章 水泥作坊第423章 威震西北第243章 一年又一年第496章 政策调整第410章 榆眉会战之单骑冲阵第387章 长安城破第286章 震惊关中!第639章 收复越巂第402章 祖逖的担忧第263章 慕容廆欲决战第313章 蠢蠢欲动第79章 参观船坊第90章 初见苏峻第593章 世家欲北返第314章 欲行科举第168章 卫朔是谁?第464章 鲜卑主力南下第155章 新式马刀、陌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