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王敦之怒

“哎,哎,王刺史,大王已安歇了,不如您明日再来?”

“什么?!我现在就要见大王,尔等给我让开!”

临近深夜,在琅琊王府门前,内侍正在与王敦争执什么,双方互相推搡,气氛一时有些剑拔弩张。原来王敦得到琅琊王任命卫朔担任东夷校尉一职的消息有些晚了,等他来到琅琊王府时,天色已晚,但为了改变琅琊王的主意,他已经顾不了那么多了。

只见王敦怒目而视,盯着眼前的内侍道:“尔等给某家滚开,否则休怪我对尔等不客气!”

那个老内侍毕竟是侍奉过两代王爷的耋老人物,自然不会将王敦的威胁放在心上。可其他年轻内侍就不一样了,他们都是琅琊王入主江东后才进到王府内任职,面对着赫赫有名的王刺史发出的威胁,不少人吓得两股战战,若非有老内侍顶在前面,他们早就把路给让开了。

王敦将手放在腰间的长剑上,眼中杀气一闪而过,有那么一瞬间他真想一剑刺死眼前这个油盐不进的老家伙。

可考虑到这样做的后果后,王敦强忍着怒火委婉道:“老内侍,我有非常重要的事要见琅琊王,请您把道路让开。”

面对王敦的退让,老内侍脸上并没有露出一丝得意之色,依旧面无表情道:“王刺史,今天无论如何大王也不会见你,以奴婢之见你还是回去吧!”

王敦闻言眼中精光一闪,抬头看了看夜色中有些模糊的琅琊王府,一时间竟然有些失神,不知心中在想些什么。王敦站在门口足足沉默了有一炷香的时间,最后才霍然转身离去。

等王敦离去之后,老内侍才慢悠悠回到琅琊王府内,刚一到内院就看到琅琊王穿着单衣站在庭院内出神。

老内侍施施然来到琅琊王身后,轻声道:“大王,您交代的任务,奴婢完成了,如今王刺史已回去了!”

“嗯,寡人知道了!”

琅琊王语气莫名,让老内侍分不清其中的喜与悲。按说这一次大王好不容易压了跋扈的王敦一头,可看起来大王并不像想象中那么高兴。自白日许了卫朔东夷校尉之职后,琅琊王就知道王敦早晚会找他算账,故他早早做了某些安排。

对于王敦琅琊王是又爱又恨,既爱惜对方的才华,又愤恨王敦不知进退。上一次就是因王敦之故,才让他错过了卫朔,这一次他无论如何也不想再错过提拔卫朔的机会。不过,他也因此狠狠地得罪了王敦,一想到王敦心怀愤恨而回,琅琊王心中就有些惴惴不安。

不提琅琊王在府内担惊受怕,单说王敦带着冲天怒气返回王家,迎面正好遇见了嗣子王应。王应见父亲怒气冲冲而来,忙上前请礼问安。

“父亲,这是从何而来?是何人惹得父亲如此生气?”

王敦抬头一看发现是自己的儿子,心中的怒火不由得降下几分道:“还能有谁?!还不是那个青州小儿!”

王应能在王敦的众多侄儿中脱颖而出,被王敦选为嗣子,承继其政治势力,自有其不凡之处。故尽管王敦语焉不详,但他还是仅凭寥寥数语就猜出让王敦如此大动肝火的人必是那个屡次让王家吃瘪的青州卫朔。

“这青州小儿趁我今日不在琅琊王身边,不知如何走通了刘隗老儿的门路,竟然让琅琊王举荐其担任东夷校尉之职。哼!他不过一介寒门竖子,六百石的兵曹从事已是朝廷对他天大的恩赐,如何敢觊觎秩两千石的重职?”

一想到卫朔在他眼皮底下得了好处,王敦就觉得浑身上下不得劲,否则他也不会在大半夜的时候上琅琊王府去闹。

“父亲,以孩儿看来,此事怕是没那么简单!”

“嗯?应儿这话是何意?难道这其中还有什么阴谋不成?”

“呵呵,父亲大人多虑了,阴谋倒不会有,可这件事却折射出琅琊王对父亲大人有了提防之心啊!”

“嗯?”

王敦虎目一瞪,眼中寒光四射,对面的王应顿时感到一股凉气自脚底传遍全身,打了个哆嗦道:“父亲且听孩儿把话说完,说实话就算那卫朔得了东夷校尉之职,将来也未必会威胁到父亲大人。如果琅琊王真好好与父亲商议一二,在琅琊王的坚持下就算父亲您再不满,怕是也不敢冒然否决琅琊王的决定。”

“可此次在任命卫朔为东夷校尉之职时,琅琊王为了防止父亲您从中阻挠,竟然完全抛开了我们王家,从中不难看出琅琊王对我们王家已有了深深忌惮之意。”

听了儿子王应的话,王敦缓缓点了点头,其实他心中早就察觉到了琅琊王对他的不满和忌惮,但王敦一直以来都是以扶保社稷的功臣自居,暂时还没想过与琅琊王决裂。可如今看琅琊王的行事风格,王敦与琅琊王之间怕是再不复之前的亲密无间。

“我儿可有应对之策?”

“对付琅琊王无非有缓急两策,就看父亲您如何选择了!”

“缓又如何?急又如何?”

“缓嘛,无非就是父亲暂时向琅琊王低头认错,等日后时机成熟了再找对方算账;至于急……”

说到这儿,王应故意停顿了一下,抬头看了一眼王敦。王敦眉头一皱催促道:“有什么话你就直说,干嘛吞吞吐吐的?”

“是,孩儿这就说,虽然父亲暂时无力阻止琅琊王任命卫朔为东夷校尉,但却可以在其他地方狠狠打击一下琅琊王的脸面,让其知道没有父亲大人从中斡旋,琅琊王根本无力掌控江东局面。只要琅琊王意识到离不开父亲的辅助,想必将来他行事时就会掂量一二。”

王敦性格强势,听了嗣子王应的分析,很快就拿定了主意。如今江东面临的最大危机就是聚集在荆州、湘州两地的流民叛乱,自去年春杜弢被推举为流民首领,并自封梁、益二州牧,领湘州刺史后,流民起义迅速在荆、湘两州蔓延开来。

去年四月,杜弢率起义军攻长沙。五月,荀眺弃城逃奔广州,被起义军擒获。后伪降于征南将军山简,任广汉太守,击毙率众来攻的湘州郭察,南破零陵、桂阳,东攻武昌,杀晋官吏甚众。

永嘉六年,晋荆州刺史王澄奉琅琊王之命屡攻杜弢,却均被起义军击败。无奈之下琅琊王司马睿遣心腹周顗接任荆州刺史,担负其剿灭杜弢的重任。只是让琅琊王没想到是,杜弢麾下别将王真偷袭沔阳,周颉狼狈失守,大军随即溃散,死伤无数。

周颉丢尽了琅琊王的脸面,可为了尽快镇压杜弢起义军,琅琊王不得不再次向琅琊王氏求援,随后他任命王敦为征讨都督(这也是最近王敦常不在建邺的原因)。得了琅琊王的任命后,王敦就遣武昌太守陶侃、寻阳太守周访、历阳内史甘卓诸军共同前往围剿杜弢起义军,王敦则进屯豫章为诸军后援。

“没了我王敦,我看你琅琊王拿什么来剿灭杜弢!”

王敦眼中寒光一闪,嘴角露出一丝嘲讽之色。本来王敦打算早日剿灭了杜弢返回建邺,如今听了儿子的一番话,他却又不想那么快剿灭起义军了。一回到府内,王敦立即停止往前线送粮草、军械。

本来各路进展顺利的朝廷剿灭大军,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突然停止了攻势,而势力有所减弱的杜弢起义军趁机却又恢复了一些声势。在建邺,琅琊王得知王敦为了一己之私而罔顾剿匪大业后勃然大怒。

至此,二人之间的裂痕是越来越大,再也无法弥补。

第219章 高瞻遗计助并州第669章 东晋内讧第636章 江东新政第439章 阴差阳错第244章 欲发横财第147章 石勒夺冀州第296章 朝堂交锋第204章 文鸯来投第160章 修好慕容廆第614章 蝗虫来了第308章 名震天下第635章 世家的罪恶第139章 大战来临第480章 大战在即第328章 上党攻略第348章 欲征南洋第193章 幽州巨变,各地反应第386章 南安姚弋仲!第314章 欲行科举第131章 炒茶带来的风暴第514章 欲霸西域,必先得凉州第353章 租赁朱涯第214章 连锁反应第533章 江左风起第314章 欲行科举第160章 修好慕容廆第673章 在途中第547章 双方调整第228章 风起北疆第132章 裴家的争论第313章 蠢蠢欲动第596章 新年王子到第643章 决心西征第48章 祖逖来了第615章 秋闱将至第473章 王者归来!第239章 敲诈拓跋六修第471章 徐州之变第482章 谢艾智破麻秋第450章 欲伐草原第131章 炒茶带来的风暴第124章 四下串联第467章 草原大捷第643章 决心西征第46章 永嘉之乱第185章 过年逼婚第256章 淮南群豪第481章 形势不妙第230章 挑拨离间第26章 在徐州的第一笔交易第620章 太宁元年科考第645章 太宁二年第501章 高僧佛图澄第82章 又有人不安分了第313章 蠢蠢欲动第89章 喜相聚第563章 汉军倒戈!第368章 南洋风云第541章 信心大增的羯胡第347章 南洋摩擦第432章 出巡之太子随行第484章 石虎城下遇挫第43章 空谈误国第674章 何去何从第668章 设州立郡第383章 秦州联盟第10章 练兵不易!第150章 寻找铁矿第639章 收复越巂第233章 拓跋内乱第177章 公主也要当先生第290章 卢水胡精骑?屁!第234章 莫含的大礼第586章 给藩属国立规矩第442章 两个夫人,艳福齐天第99章 辽东初印象第434章 秦州局势第254章 封锁江面第362章 为石勒编织的网第321章 福船战舰入役第154章 大炼钢铁第507章 尔等欲抗旨乎?!第291章 各方反应第9章 绝知此事要躬行第558章 争分夺秒第392章 祖、刘再会第218章 温峤赞卫朔第115章 袭扰战第345章 薛氏强兵第672章 东晋变天(下)第454章 威逼张宾第169章 说服刘琨第417章 秦州诸胡第174章 靠着祥瑞升官第118章 水师再建功第663章 骑兵威力第569章 横扫千军如卷旗第481章 形势不妙第641章 车师前国内附第185章 过年逼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