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立下根基

卫朔按了按双手,待众人都阿静下来才说:“相信大家也都看到了,如今我们崂山商社上下正竭尽全力为流民筹措粮食。但是要想让大家安安稳稳的活下来全靠我们崂山还不够,大家也要积极的展开自救,配合崂山商社的一切行动!”

“大王有什么话直说吧,我等一定遵从崂山的规矩。”

“好,接下来我会让人将大家重新编组组织起来,一部分人下海捕鱼、上山打猎尽量搜寻肉类跟野菜、野果;还有一部分人就跟着杨二叔去海边煮盐,只有煮出来盐,我们才能换钱去购买粮食。”

“大王既然如此说来,我等也不能不劳而获,请大王放心,我们这就行动起来。”

很快流民中的青壮就被组织起来,由崂山商社的负责人带领离去了,不一会儿空地上就只剩下了老弱妇孺,这些没有劳动能力的流民只能暂时待在山谷中。这些流民眼中没有一丝生气,只剩下无助和绝望。

正在此时,张大叔领着人带着粮食过来了,白花花的大米顿时引起现场流民一阵骚动。很多流民已经很长时间没吃过饭了,大家闹哄哄的忍不住想要快点领到口粮。

见此情形卫朔也不啰嗦,大手一挥,很快几个青壮就在空地上支起了几口大锅,等水烧开了,白花花的大米倒入锅中,不一会儿米粥的香味儿开始在空气中弥漫。让不少流民忍不住不口水直流。

“大家不要急,也不要慌,排着队慢慢来,每个人都有啊,不要急!”

有了粥喝流民中不安顿时被安抚下去,看着周围流民重新燃起了生活下去的希望,卫朔算是重重舒了一口气,张大叔干脆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卫朔看看张大叔,笑道:“大叔,你这是咋啦?”

“卫小哥儿啊,你是没有看见流民刚聚集起来时的场面,数百双眼直勾勾的盯着你,心中真是发毛。幸好咱们手中有粮,否则真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哈哈哈哈!”卫朔看着张大叔心有余悸的样子,不由得突然开心起来,这是他自来到这个时代后头一次有点轻松的感觉。

张大叔却对流民的前景仍然担心不已,他再三劝道说:“卫小哥儿,咱们手中的粮食可不多啊,就算今后一段时间不再有流民到来,顶多也只够这些饥民吃三、五天而已。”

卫朔怎会不知,就他买回来的那点粮食,上千人要不了几天就能吃光。

张大叔舔舔嘴,又说:“要是再有流民前来,恐怕三、五天都顶不住。”

“要不,把粥再熬稀点?”

卫朔摇头说:“不行,已经很稀了。咱们还得指望流民干活呢,如果不吃饱肚子他们怎么会有力气呢?眼下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反正我们每日还有精盐对外销售,虽然有些杯水车薪,但也能将就着维持下去。”

……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卫朔将聚集在崂山的千余人完全组织起来,近两百二十户人家被其编为崂山商社的普通商户。为了管理这两百多户人家,卫朔从流民中挑选两名有威望的人担任左右甲长,主掌流民的日常事务的组织和管理:左甲长管理煮盐、农务事务;右甲长管理军事训练、治安等。

另外,卫朔还将商社的股东从原来的八人增加到十二人,最让他感到惊喜的是,这次股东大会终于增加了一个名叫朱文的读书人,虽然朱文不是什么饱学之士,但起码能识字断文。而且朱文的到来彻底减轻了卫朔的负担,也让卫朔意识到需要抓紧时间培养属于自己的人才了。

为了管理流民,卫朔让朱文配合张大叔、杨二叔等德高望重之辈组成了临时执法处,负责调解流民当中的纠纷。无论何人受了委屈都可以到执法处伸冤,如果对执法处的判决有异议,还可以向商社股东大会提请申诉。

流民队伍的管理制度和机构确定下来以后,卫朔才算是从一些俗事当中解脱出来,如今煮盐一块儿有杨二叔负责,盐田交给了张大郎,眼下他只盯着护卫队的训练。如今的护卫队已扩展了二百五十人,编为两都五屯二十五什:两都四屯两百人的长矛兵,一屯五十人的弓箭兵。

护卫队除了平时的训练,卫朔还让他们在闲暇之余跑到山上砍伐树木,为流民修建住处,同时在山谷外围建起一道围墙,以加强山谷抵御外界攻击的能力。为了吸引流民参加护卫队训练的热情,卫朔规定每一位参加护卫队的流民每月都可以免费得到五斤精盐。

为了将这两百多人训练成一支精锐之师,卫朔可谓是绞尽脑汁,他根据后世网络上流传的信息,再加上上学时军训得来的体会,在朱文的帮助下经过三天日夜不眠的努力终于编写了一部新兵操练科目。

每天早上卯时(5点至7点)护卫队就开始集合,先列队沿着海边跑上一个时辰,随后开始早餐。接着上午的安排就是走队列,培养大家的服从纪律精神。中午吃过午饭后,众人还要参加文化学习,一支文盲组成的军队是没有任何前途的。

到了下午主要进行长矛拼刺训练,中间还要穿插进行队列、体能等单兵训练。到了晚上,各个什新兵要在什长的组织下进行总结学习,同时还要参加一个时辰的文化学习。

时间过得很快,很快到了永嘉五年三月中旬,经过了月余的军事训练,护卫队已初步具备了一点士兵的样子,虽然还距离真正的精兵还很远,但护卫队的精气神显露无疑。

朱文陪在卫朔身边巡查护卫队的训练工作,此时经过一个月的调养,当初快要饿垮的身体已差不多快恢复了。对于商社社长卫朔的手段,朱文是佩服的五体投地,尤其是这练兵一项,毕竟当初他也参与了练兵宝典编写,此时见成果斐然,他也是与有荣焉。

“东家,哦不,是社长,黑子、二郎他们干得真是不错呀!我看用不了多久,这护卫队就能承担起山谷的护卫任务。”

卫朔看了朱文一眼笑道:“算了,你还是叫我东家吧。”

商社里的人非常不习惯叫卫朔社长,大家总是根据传统叫他东家,之前卫朔纠正了多次也没用,后来他也就任大家爱叫啥就叫啥了。

朱文赧然道:“社长,我总是忘了改口。”

朱文有些看不懂卫朔,从接触的这段时间来看,卫朔出身世家大族应该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尽管卫朔总是对此大肆否认,但山上的每一个人心里都有杆秤。从朱文的角度来看,卫朔很有可能得罪了家族中的掌权者,最终被赶出了家族或者他自己离家出走了。

“如果朝堂上的重臣都是像社长这样的人才,朝廷也不至于落到如今这个地步。”

“哪里!哪里!我这都是小打小闹上不得台面。”虽然心里得意,但卫朔表面上还是表现出必要的谦虚。

“社长就是太谦虚了,如今朝廷上下只会一天到晚的清谈无为,如此危难之际缺少的就是像社长这样勇于任事的干才。”朱文有些愤慨说道。

“呀?没想到朱兄竟然还是个愤青!”

“愤青是什么东西?”

“愤青嘛,顾名思义就是愤怒的青年,他们对现实充满了愤怒和不甘。”卫朔信口胡诌道。

“嗯,看来我还真是个愤青!”朱文觉得愤青二字实在是太适合自己了。

第203章 战后余波第27章 途经郯县第146章 祖逖西征豫州第152章 河北邵续第562章 羯胡弱点第155章 新式马刀、陌刀第643章 决心西征第250章 路遇名将第676章 和谈破裂第323章 谢艾与韦謏第335章 自取灭亡第59章 将离彭城第97章 水泥作坊第306章 再袭定襄第304章 有人要作死第568章 人心惶惶的襄国城第271章 致命一击第589章 天子驾崩第642章 平定蜀地第340章 整合政务(下)第332章 呼家将投诚第579章 反攻清算(2)第604章 顶风作案第528章 新长安第457章 大战之前第657章 诸佛有难第163章 回首青州第231章 钱庄第520章 又添强敌第566章 坑杀羯胡!第343章 河东世家第202章 陌刀的威力!第282章 回师肤施!第59章 将离彭城第384章 各方想法第597章 不同的选择第622章 谢艾的打算第173章 州学开学第145章 玄菟郡(下)第43章 空谈误国第549章 中原争锋第498章 纷纷扰扰第438章 成汉入援仇池第36章 刘隗的招揽第197章 石勒的转变第36章 刘隗的招揽第466章 阵斩拓跋郁律第186章 终议亲第496章 政策调整第363章 疑惑不解的琅琊王第204章 文鸯来投第642章 平定蜀地第477章 影响(上)第192章 千里奔袭,军事奇迹第207章 女将挂帅第309章 北宫纯重出江湖第197章 石勒的转变第479章 青州之争第665章 最后的决战第24章 长矛初显威第458章 北伐誓师第495章 张茂的担忧第379章 南洋新秩序第434章 秦州局势第441章 擒获李琀、李稚第557章 张宾‘料事如神’第259章 关中?昌黎?第548章 会师南皮第476章 汉奸录第438章 成汉入援仇池第187章 祖约野心初膨胀第346章 人才齐聚蓟城第321章 福船战舰入役第206章 主公,您违律了!第614章 蝗虫来了第123章 辽东农场第566章 坑杀羯胡!第619章 大迂回战略第389章 徐兖变局第608章 大案要案第490章 广固之战(下)第219章 高瞻遗计助并州第414章 江左管夷吾第677章 最后一战第71章 世家的恐慌第640章 宋袆立功第115章 袭扰战第116章 兵围西安平第82章 又有人不安分了第81章 救了一个公主第642章 平定蜀地第602章 治蝗之议第643章 决心西征第349章 水师陆战队第277章 战前动员第434章 秦州局势第151章 提升工匠的地位第393章 先谈经济合作第252章 群起而攻第260章 彷徨无助的段氏鲜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