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敬酒不吃吃罚酒

?将段文鸯收于麾下,卫朔趁机将他带来的五千鲜卑骑兵与原来的四千幽州骑兵以及他从辽东带来的三千骑兵彻底打乱混编,如此卫朔共得四厢骑兵。将蓟城的军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后,卫朔就开始在燕国、上谷两郡推行均田令和释奴令。

世家大族并不傻,自然深知卫朔提出的两个条件对世家有多不利,可如今军权已全在卫朔手中,再加上幽州三大世家中寇家、刘家纷纷倒向了卫朔,让蓟城内中小世家根本敢公开与卫朔作对。

可中小世家们也不甘心就此向卫朔低头,他们决定向卫朔展示一下世家的力量,最好能让卫朔知难而退,主动向他们妥协,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利益。

鉴于王浚统治幽州期间,百姓生活困苦,卫朔一占据了蓟城后,就把改善民生放在了首位。尤其是在稳定物价上,更是不遗余力。在刘家、寇家的帮助下,起码燕国、上谷两郡内的粮价每石已跌到了不足千钱。

虽然这个价格还无法跟辽东境内每石两百二十钱的价格比,但与之前每石高达万钱的价格相比,已大大降低了不少。为了控制境内粮食外流,卫朔在边境布置了大量府兵、民兵执行巡查任务。

走在蓟城街道上,卫朔发现这里要比襄平热闹多了,到处是熙熙攘攘的人流。随着粮价稳定后,蓟城内普通百姓的生活一下子容易了不少。

不过,毕竟王浚造孽太多,幽州普通百姓未必有辽东百姓富裕,而且蓟城街道上躺了不少衣衫褴褛的流民。

之前卫朔一直在关注与军事有关的问题,还没来得及视察蓟城的民生。今天这一瞧才发现,原来蓟城内除了有限的几条大街之外,其他的小巷内堆满杂物和垃圾,脏臭无比,而那些个衣衫褴褛的穷苦百姓,便是睡在垃圾旁边。

看着城内那么多衣衫褴褛的百姓。卫朔长叹一声,对跟随在身边的刘翰、韩寿说:“看看这些穷苦百姓,这都是王浚造的孽啊!哼!想想王浚真是可恨之极。说真的假如不是石勒抢先一步抓住了王彭祖,将来卫某也会跟他算算这笔账。”

“主公。再说这些也没用了。不过您也不用太担心,随着粮价降下来,蓟城百姓的生活负担已被大大减轻,而且随着整修蓟城、抢修水利等工程展开,蓟城百姓会多一份收入。生活只会越来越好。”

“其实这些都是虚的,关键是均田令和释奴令两厢政策必须尽快实施下去,这才是我们争取民心并在幽州站稳脚跟的关键所在。明白吗?”

“诺!”

不过卫朔也知道,蓟城不是一天建成的,要想让贫瘠且多灾多难的幽州早日恢复元气,绝对需要花费大气力和更多的时间来治理。

正当此时,街上忽然有人高声喊道:“前面粮行内粮价涨价了,大家赶紧去看看啊!”

呼啦一声!本来还略显拥挤的街道一下子变得空旷起来,大批人群朝着前面的粮行蜂拥而起。

“武子先生,这是怎么一回事?粮价怎么会突然上涨?是不是你们世家在捣鬼?”

见到粮价突然上扬。卫朔的第一反应就是世家在背后捣鬼,毕竟有能力、有实力且有动机控制本地粮价的只有世家大族。

“不不不,属下绝对没有从中捣鬼。”

见卫朔脸色都变了,刘翰忙摇摇头撇清自己,他满头大汗的解释道:“主公,你就是借给在下三个胆子,我也不敢背着您搞阴谋啊!”

卫朔自然信得过刘翰是清白的,可他却不相信其他世家,他抬手制止住激动的刘翰说:“武子先生,卫某绝没有怀疑你的意思。之前蓟城内的粮价多亏了刘家相助,才被降至每石千钱。可是我却不相信其他的世家,之前我不是一直让你负责与世家谈判吗?谈得结果如何了?他们是不是对我提出的条件不满意?”

刘翰面色一僵道:“卑职有负主公之托,请主公恕罪。”

卫朔摇摇头叹息道:“不作不死。看来世家是不撞南墙不回头啊!他们真当老子不敢大开杀戒吗?”

听着卫朔杀气腾腾的感慨,韩寿还没什么,刘翰却感到遍体寒意,不禁为那些顽固不化的世家前景感到一丝不妙。

由于蓟城内的粮价突然上涨,导致越来越多的百姓拥挤到粮店抢购粮食,很多百姓苦苦哀求也不能让那些粮商把粮价降下一文钱来。

“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前几日粮食还千钱一石。为什么今天一下子涨到了两万钱?”

“谁知道呢?唉,还没过两天好日子呢,结果粮价又上涨了,看来成心不想让我们过安稳日子啊!”

“就是,就是,早知道是这样,前几天就多买些粮食了。”

“你还想多买些粮食?根本不可能!你忘了卫大人有规定,购买量超过五石者,必须到刺史府报备。”

“官府就没好东西,如果不是有这破规定,今日我等也不至于如此被动!”

“你还好意思怪卫大人?如果不是卫大人你能以千钱一石的价格买粮?如果不是卫大人出台了限购的政策,你以为那些粮食会被我等庶民买到手中?”

“你说这话在理,要怪也怪不得卫大人头上,都是该死的粮商惹的祸!”

粮食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种物资,哪怕是皇帝或者贵族一样得吃饭。粮价的波动对百姓的生活影响极大,粮价上涨意味着生活成本将大幅提高,贫寒之家很有可能因此而饿肚子。

当卫朔得知粮价涨已到了每石两万钱,眼中寒光四射,这一次他真是动了杀心。幽州百姓在王浚的欺诈下本来就够苦得了,没想到世家大族还要上去踩一脚。

“主公,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办?辽东的存粮本就不富裕,就算全部调过来也不可能将蓟城的粮价给打压下去。除非我们掏巨资能从江东、徐州购买大量粮食,并且尽快运到幽州来,才有可能将粮价打压下去。”

“哼!别说我们没钱购粮,就是有钱买粮也来不及了。幽州距江东千里之遥,来回一趟起码得半拉月,等到粮食运到蓟城后,黄花菜都凉了!”

“那主公打算如何应付眼前的局面呢?”

“靠正常手段已无法压下粮价,我决定使用一些激烈手段。”

“激……激烈手段?”刘翰闻言脸色大变,似乎想到什么可怕的事。

卫朔理都没理刘翰,只顾吩咐韩寿道:“去通知刘遐、段文鸯二人,让他们从城外大营内调三千士兵入城,同时让鲁昌、能臣二人带兵封锁蓟城四门,禁止任何人出入。另外,让侍卫军去将城内所有粮店的底细调查清楚,然后呈送给我,无论牵扯到哪一家,我都要他付出百倍的代价。”

随着大批士兵上街执行戒严命令,再加上城门紧闭,让一些世家感到了某些不祥之预感。不过大多数世家并不认为卫朔真敢拿他们怎么样,毕竟朝世家下手就意味着卫朔的名声就要毁了。

可惜他们都小瞧了卫朔的魄力,当夜色降临之后,在刘家的配合下侍卫们终于将蓟城内世家给调查清楚了。拿到了证据后,卫朔立即下令挨家挨户捉拿犯事的世家大族。

直到刀枪加身的那一刻,世家们才纷纷醒悟过来,原来卫朔真要杀人。这下子所有参与扰乱粮价的世家都后悔了,他们无论如何也没想到卫朔敢对世家下手。

在这个世家当道的时代里,任何屠戮世家的人必然要遭到其他世家的抵制与反抗,甚至这样的人往往被扣上暴虐的名声。(。)

第133章 觐见琅琊王第672章 东晋变天(下)第2章 在古代的第一顿饭第347章 南洋摩擦第442章 两个夫人,艳福齐天第394章 孤立宗室势力第365章 罗马东帝李锡尼第178章 司马嫣在辽东第418章 隐士献策第414章 江左管夷吾第518章 罗马商人在辽东第254章 封锁江面第373章 扶南偷袭第237章 终遇莫含第647章 进驻高昌第25章 祝其县买粮第431章 初见司马绍第118章 水师再建功第229章 出使拓跋第500章 调整农业政策第186章 终议亲第312章 吞并刘琨部众第284章 夜间突袭!第322章 拓跋崛起第622章 谢艾的打算第406章 石勒的闪电战第224章 卢家的选择第346章 人才齐聚蓟城第332章 呼家将投诚第352章 张榜公布第554章 羯胡中计第464章 鲜卑主力南下第433章 出巡之潼关、大荔第318章 司马保僣位晋王第655章 活捉焉耆王!第616章 北宫纯的计划第357章 江左眼中的辽东第351章 《互不侵犯条约》第374章 被激怒的辽东军第376章 神秘访客第225章 创立阐教第425章 太子司马绍第37章 偶遇第248章 抵达建邺第602章 治蝗之议第161章 慕容廆很得意第438章 成汉入援仇池第288章 谋取陇东第319章 又要盘算家底第404章 袭取华阴第336章 落下帷幕第76章 不甘心的世家豪强第478章 影响(下)第206章 主公,您违律了!第402章 祖逖的担忧第221章 先攻段氏,再灭慕容第654章 高昌大捷第489章 广固之战(上)第334章 躁动的琅琊王第459章 拓跋郁律第673章 在途中第71章 世家的恐慌第251章 琅琊王的心病第535章 王敦之乱第355章 ‘琼林宴’第517章 先缓一缓第109章 刺史府门前的年轻人第117章 浴血厮杀第9章 绝知此事要躬行第360章 给江东贷款第124章 四下串联第568章 人心惶惶的襄国城第428章 宴请隐士第165章 远航南洋第446章 仇池灭亡第675章 燕王归来!第166章 “崂山号”扬帆起航第325章 胡无人,汉道昌第164章 王浚骄纵中计第634章 司马绍之雄心第630章 王敦将死第429章 退耕还林第505章 新年述理论第606章 糟心事一件接着一件第332章 呼家将投诚第61章 劝祖逖南撤第36章 刘隗的招揽第365章 罗马东帝李锡尼第123章 辽东农场第347章 南洋摩擦第596章 新年王子到第283章 城破在即第308章 名震天下第180章 王浚图谋自立第594章 封邦建国第629章 成立内务府第467章 草原大捷第219章 高瞻遗计助并州第228章 风起北疆第143章 高瞻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