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整合政务(下)

“诸位爱卿,接下来要推行的经济振兴计划,涉及三州二十五个郡,地域广大,人口众多,某不得不慎重行事。因此才大费周章将诸位聚集到定襄,就是为了广听民意,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规划来。”

“不过,我把丑话说在前头,在经济振兴计划确定之前,尔等尽可争论、挑刺、议论,都没有任何问题,可一旦最终计划被确定,各级官吏务必无条件执行。”

“诺!”众人齐声回道。

“一切以教育为先,先请学曹主事皇甫岌谈谈吧!”

皇甫岌起身先向卫朔拱手示意,遂朗声道:“主公,以及在座的诸位同僚,五年前刚收复辽东时,治下百姓文盲比例高达九成九以上。而到了去年,辽东完成了首个振兴计划,其中文教事业得到极大发展,文盲比例已下降至八成五左右。”

“正是靠着普及推广教育,使我辽东民众爆发出比以往更多的热情与力量,可以说文教是支持辽东连战连捷的最大助力。故而臣以为,在四州经济振兴计划中,辽东应该加大在文教方面的投资,争取在幽平并朔四州建立起乡、县、郡、州四级学堂制度。”

“若是牧府每年投资在文教事业上资金不低于百万贯,臣有信心当五年经济振兴计划完成之后,整个四州境内的文盲比例将下降至六成左右,那样辽东起码实现了接近半数人都识字这个目标。”

听了皇甫岌的话,在场众人都没出来反驳,辽东方方面面均需仰仗于文教推广,无论是卫朔又或者其他文武重臣,不无重视文教发展。再说,文教在偏远郡县推广又事关胡族归化大业,更没人敢提出反对意见。

“皇甫主事的建议很好,下去你们学曹弄出个详细规划呈报给牧府审议。”

“诺!”皇甫岌喜滋滋退了下去,打算回去找学曹文吏、佐官好好商议一二。

“诸位,考虑到各地情况不一,我意分成并州、朔雍、幽平三大地域来讨论,因地制宜分别制定出相应的经济振兴计划,然后再交由牧府上下审议、讨论、综合,最后再拿出一份包含四州的大计划来。”

“以并州为例,听说此地多有煤炭,当地官府完全可以煤炭为契机,来振兴并州经济。”

“主公,并州有煤炭吗?”

闻言温峤不禁有些纳闷,作为土生土长的的并州人,他从不知道并州有煤炭。自辽东以煤炭生火、炼钢之后,煤炭便取代木炭成为日常消耗最大的资源。若并州真有煤炭,那不啻于并州手中握有一座金山银山。

“有,怎么没有?并州煤炭储藏丰富,差不多全大晋的煤炭都集中在此地,我已经让人展开勘测工作,不日将有结果出来。”

得知并州有大量煤炭存在,让并州本地官员长出一口气,有了煤炭并州经济发展便不成问题。

“尔等切莫以为有了煤炭就万事大吉,煤炭只是为并州经济发展提供了基础,将来并州发展的好坏,可全靠诸位努力。而且并州发展不可全仰仗煤炭资源,其毕竟有限,绝不能座山吃亏。尔等应当考虑农牧畜等并行发展,省得过分依赖煤炭资源。”

“主公言之有理,臣等定当谨记在心!”

话音刚落,只见新任朔州刺史高诩站了出来,只见他先向主位上卫朔行了一礼,然后又朝四周同僚拱了拱手道:“诸位同僚,朔州沦落胡人铁蹄之下数年,与其他地方相比经济相当的落后。”

“为了振兴朔州经济,刺史府以修建南北大动脉为契机,在冯翊、北地、安定、新平四郡内广泛投资筹建水泥、石灰、泥砖等工厂。除此以外朔州还打算凭借朔方、上郡一带水草丰美的特点发展畜牧业和养殖业以振兴朔州农业!”

高诩站在大殿上,面对着众多同僚侃侃而谈,五年时间,凭借着用心和努力他一路从县令爬升到刺史高位,付出了不少心血。为了在自己打响名头,在这之前他准备的十分充分,各种数据、资料脱口而出。

看着意气风发的高诩,卫朔同样是欣慰不已,他认为今后官员就该以高诩为榜样,作为文官绝不能不通经济俗务,任何只会空谈的人才在辽东体系内将不会得到任何机会。

他希望辽东上下形成一种‘不历州县,无以任中枢’的传统、原则,凡是高居显要的官员,必须是从底层一步步升职上来。他绝不允许辽东出现历史上那种考了个状元,在中枢清贵职上磨砺几年,便能出任宰相的情况。

在卫朔未来规划中,宰相出于州牧,将军发于行伍是必须遵守的原则!

在卫朔想着心事的时候,四周讨论依然没有停止。各地为了争夺来年的财政拨款,纷纷以高诩为蓝本,相继推出自己的主打项目。像是青岛、旅顺也就只能是发展贸易经济上做文章,希望牧府能在今后几年内继续加大投资,扩建码头。

并州刺史沓氏霞客则充分发挥出并州多煤炭资源的优势,决心以煤炭业为龙头带动全州郡的经济发展。同时他们还希望加大对并州纺织业投资,争取在今后几年内实现经济复苏,另外农业发展也不能放松,争取早日实现粮食自给。

幽州则继续投资到钢铁等工业上,充分发挥出他们的产业优势,以钢铁业带动辽东各地其它的行业。

另外还有一些靠海的州郡,准备发展造船业和海洋捕捞业,总之各地官员根据自身的优势提出了一系列振兴经济的措施和计划。

当然了也不是所有计划都得到了卫朔的支持,其中朔方郡、上郡两地官府提出的要在当地开辟农田的计划就被卫朔否决了,他不光是否决了将草地开垦城农田的计划,还要求朔州刺史府必须保护好当地的草原和水源!

很多人不能理解卫朔为何要阻挠在朔方、上郡开垦荒田,只有来自现代的卫朔知道,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河西、西域、关中、河套一带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时候,到了隋唐时代上述地区水土遭到严重破坏已不可能再恢复到秦汉时期。

眼下黄河几字湾内水土流失刚刚开始,大片土地尚未出现沙漠化,卫朔不想数十年之后,本来还水草丰美的朔方郡成为一片沙漠。

故而卫朔只能强行阻止朔方郡、上郡两地上请开垦农田的计划,并要求当地只发展畜牧业,以此来保护当地水土。

经过了十日连续不断讨论后,辽东上下终于就经济振兴计划达成一致意见。

联席会议之后,闻风而动的各地商人纷纷组织了大量的物资和人手,涌进幽朔并三州。商人比较最善于学习,当初辽东刚执行经济振兴计划时,很多商人还不懂得利用规则为自己谋利,可现在已懂得主动出击。

不久之后,各地又掀起新一轮的投资热潮,各地投资不断,新工厂、新道路、新学堂不断地被开工建设。不过,这同样会带来不少隐患。

在大建设拉开序幕之后,卫朔最看重的就是监督问题,前几年辽东上下比较穷,基本上没有出现贪腐问题。可是随着经历了五年的和平生活,各地官员肯定变了不少。

为了预防万一,卫朔加大了监察力度,争取将各种苗头扼杀在摇篮里。他可不希望将来挖出一个巨贪来,因为那样就算是将贪官绳之以法了,当地百姓也受到了损失了。

卫朔让牧府、监察署组成联合检查组,奔赴各地督导工作,而他又单独派出奏事掾史带着部分官吏前往各地进行暗中调查。再配以各地越来越大胆的报馆监督,基本上可以保证辽东吏治清明。(。)

第229章 出使拓跋第646章 西征之前第622章 谢艾的打算第312章 吞并刘琨部众第160章 修好慕容廆第551章 司马睿的算计第261章 偷袭临榆镇第13章 安抚流民第150章 寻找铁矿第401章 司马保称帝第505章 新年述理论第373章 扶南偷袭第216章 舰队归来第130章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第171章 祥瑞白鹿第531章 时光如梭第135章 心急的崔毖第312章 吞并刘琨部众第118章 水师再建功第445章 太子算个屁!第397章 新年初定计第665章 最后的决战第433章 出巡之潼关、大荔第484章 石虎城下遇挫第155章 新式马刀、陌刀第390章 蔡豹之死,群豪离心第115章 袭扰战第656章 进退不得第240章 刘、卫深谈第382章 刁协献计第356章 江左来客第364章 封奕出使南洋第42章 参加名士聚会第152章 河北邵续第533章 江左风起第338章 总算没赔本第196章 众人皆失算第431章 初见司马绍第437章 美女是间谍第225章 创立阐教第552章 准备收网第65章 拯救刺史裴盾第478章 影响(下)第676章 和谈破裂第669章 东晋内讧第175章 祖逖的死局第469章 长城会盟(上)第52章 祖逖卫朔初相见第163章 回首青州第300章 阴谋在酝酿第416章 入长安第390章 蔡豹之死,群豪离心第259章 关中?昌黎?第78章 前往江东买船第616章 北宫纯的计划第492章 大战之后第210章 温峤的试探第404章 袭取华阴第622章 谢艾的打算第453章 冬狩阅兵第160章 修好慕容廆第408章 榆眉会战之前锋战第41章 裴颖儿的好意第494章 欲修洛阳第431章 初见司马绍第220章 逼降段匹磾!第185章 过年逼婚第431章 初见司马绍第12章 拖!第45章 曹宏入军营第608章 大案要案第387章 长安城破第523章 不甘心的祖约、苏峻第289章 苻洪的选择第626章 成汉震惊第567章 夔安投江东第341章 整合军队第602章 治蝗之议第599章 美人间谍第240章 刘、卫深谈第507章 尔等欲抗旨乎?!第435章 出巡之调查第244章 欲发横财第313章 蠢蠢欲动第652章 西域使者!第621章 司马绍的决心第661章 悅般王的野望第649章 调兵遣将第64章 彭城之殇第62章 裴盾又回来了第303章 替拓跋六修请封第586章 给藩属国立规矩第379章 南洋新秩序第37章 偶遇第369章 扶南欲图夷州第414章 江左管夷吾第423章 威震西北第54章 诱敌深入第57章 大捷后的影响第177章 公主也要当先生